APP下载

浅谈书籍设计与材料的关系

2015-02-19渭南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李志英

人间 2015年12期
关键词:材料创新

渭南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 李志英

浅谈书籍设计与材料的关系

渭南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李志英

摘要:随着设计领域的不断延伸,书籍设计的形态和材料也在不断的演化,材料作为书籍设计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材料与概念书籍设计的完美结合成为书籍设计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概念书籍设计;材料;创新

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44-01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阶梯,使人明智,洞察万象。中华文化五千年,在漫漫长河中,书的形态和类型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从原始的甲骨到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的材料大多都取决于自然界现成的物质材料,如在石头、甲壳、兽骨、金属、陶器、砖瓦、竹简、金帛等材料上,这些在不同材料的载体上的构建的书成为当时的“书籍”。而在国外,有莎草纸书,蜡版书泥版书,手抄书,羊皮纸书等,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更新,将书籍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一、书籍设计的内涵

书籍是大众精神生活的必需品,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书籍需求。那么,书籍设计是什么呢?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籍的文稿到编排出版的整个过程,以最新的逻辑策划、编辑书籍。简化的说,书籍设计就是让设计师将书重新的“包装”,这里所谓的包装不是简单的表面包装,而是根据书的特点进行的深包装,使书籍的知识与艺术完美的相结合。对于当代的书籍设计而言,它是一种立体的思维而非仅仅只是平面的视觉载体,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对于书籍设计方面而言,“功能决定形式,材料服务形式”,在这提取出来的是功能是内容,内涵及所表达的东西;材料是被表达物的载体;形式是设计,是创意的使用方法。书籍设计就体现着书籍的内涵,内涵是一种书的内在气质,它不是我们眼睛能看到的也不是我们可以用手就能触摸到的,而是在你还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内容之前就可以感受到的。书籍设计的内涵就是通过适合它的材料、设计、内容等去表达的,即:“内容决定设计,材料服务于设计”无论这三者的完美结合,就体现着它的内涵,就好像一本书不只是停滞在某一凝固时间静止的生命,而应该是构造和指引周围环境有生气的元素,带引读者走入书籍的世界。

二、点、线、面--材料、书籍、读者

书籍发展的目的是更好的服务于人,让人感觉更舒适,而要更好地发展书籍就离不开材料,材料的创新服务于书,创新的源泉又来源于人,彼此相互促进与发展。材料促进了书籍的发展,创造出了全新的书籍,使它成为一种艺术,而书籍的进步又影响着读者,使读者更加的愉悦。那么不同的材料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不同的感受呢?如果书不再只是用手翻阅,书的材料也不单单是纸质的,而是闭上眼睛只是用手去触摸去感受便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给读者一个怎样的意境,也许会有人说这是不可能的!但现在这已经成为可能,在《淡淡的回忆》作品中,设计者运用材料特性,扎些小孔,在温暖的光线下,书的文字是零散的,朦胧的,读者对它的感受不是来自于阅读,而是来自于视觉,将不同肌理、质地材料组合,不仅能丰富书籍的视觉表达形式,同时也给读者带来更强烈更贴切的多方面的感受。这种材料的运用也使读者在还没有读这本书之前就以心领神会了解到作者的意图。综合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材料的运用对于一本书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从更深层次的诠释一本书同时也方便读者更加容易的了解这本书。在1999年5月10日至16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名为“北京地区书刊设计艺术探索展”的展览,展览中有一些与以往不一样的书籍,它们的不同之处是在材料的运用和选择上,例如运用玻璃、金属、木头、陶土等材料为媒质进行设计,使书籍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玻璃、木头、陶土等材料的运用,其目的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让人们的思维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一点,开拓思维,让我们的思维发散到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去从一点做到点的集合所形成的线,让所有的线交叉转化成一种书籍的设计,换句话说就是书籍设计表示出了材料、书籍、读者之间的关系。

书籍设计表达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是人类因长期积淀,对熟悉的材料,色彩的感受,转化为一种情感的反应,人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该材料的特性和情感属性。如金属让人联想到冰冷、没有生命、冬天等。现如今中国也出现了许多的学者,例如宋协伟的《BOOK二分之一半书》,张志伟的《梅花芳京剧脸谱》、吕敬人的《敬人书籍设计2号》、《翻开——中国当代书籍设计》、韩家英《海平面》等等。总之,不同的材料能灌注于书籍特殊的精神,气质与内涵,书籍所能表现给读者的也是不同的书,不同的味道,而读者体会到的是不同的书带给你不同的情感触摸。

三、书籍设计与材料的发展道路

高科技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冲击,人们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数字媒体应运而生,一本书的内容只需要小小一块记忆卡就可以,即使图书馆那么大的容量在电脑里也只占小小一块,身边的朋友不再愿意像我们以前的文人豪杰一样,坐在藤椅上细细的品读,而更愿意去看便捷的电子书,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仅会问“纸质书籍是否还有存在的空间?未来的书是什么样子?书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而概念书的出现正是针对普遍意义上的“书”所作的质疑和思考,书籍所带来的信息不一定是只依靠书里面的文字内容的阅读,构成书本身的材料也能呈现出书的思想和观念;而重新构成造书的文法,形成书籍设计的新概念,开创书籍设计的新历史。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现有材料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书籍设计所呈现的种类和类型将会越来多样化,这为书籍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辟新的道路。现如今,环保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书籍设计所需的材料也会越来越趋于环保化,这样纸质书籍不再是人们的主要选择,越来越多不同材料的书籍将进入人们的生活。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的“书”将会是循环可利用的材料所做成的,我们的地球也会更绿,我们的蓝天也会变得更蓝,而这些的实现是需要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去努力践行,每一位设计者都将是美好蓝图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柯思昱.浅谈材料与概念书籍设计[J],新美术,2007,(2)∶106

[2].许兵.书籍装帧设计与实训,[ M],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年3月

[3].吕敬人.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M],湘北美术出版社,2015年2月

项目来源:渭南师范学院校级项目课题“概念书籍设计的创新与研究”,项目编号15SKYB16

作者简介:李志英(1980 -),女,山西人,硕士,渭南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的教学。

猜你喜欢

材料创新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可爱的小乌龟
最美材料人
材料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