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地道道的学会与会学——浅谈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5-02-19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中心学校黄柳杨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中心学校 黄柳杨
地地道道的学会与会学——浅谈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中心学校黄柳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46-01
常言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予渔;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谈到: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学习能力远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自学能力就比如是“渔”,是学习的本领,而学习成绩就比如是收获的“鱼”。对孩子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只要掌握了打渔的本领,何尝捕不到鱼呢?
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渔”呢?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三种基本功:
(一)会用工具书
知识浩如烟海,而每个人的智慧和记忆都是很有限的,不知不懂的事物很多。若遇着这些问题,有老师在身边,可以请教老师。如果请教他人也得不到满意的解答怎么办?最好还是学会使用工具书。即我们常多的字典。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用音序查字法,或者部首查字法,或用数笔划的方法,迅速查到要查的字词,对于多音字,能根据词找到合适的读音;对于不理解的词,能从字典的几条解释中,找出符合文中句意的解释。有的词查不到,能通过词检索,联系上下文悟出词义。
当然,今天能用的工具不止字典。学生要学会使用电脑,在网上查询。所谓求诸人不如反诸己。这是帮助自己学习的最好的办法。
(二)学会动笔墨
孩子在读书过程中往往浮光掠影,不求甚解,这种读书习惯不仅不能让孩子真正受到良好作品的熏陶和教育。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怎么动笔墨吗?比如给生字生词、不懂的或优美的的词句作记号;在文中或者文旁作批注;写读后感,摘抄优美的词句或写好的片段等等。尤其要建立抄记卡片,坚持长期摘抄,将卡片归类保存,利于以后的查询和使用。
教师在指导孩子动笔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不要使摘抄等流于形式,不理解,不分主次,随意“划批”,满书红杠杠。这样做对提高读写能力意义不大。
其次,摘抄与赏析结合。赏析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就某些引起自己思考的部分作出评价,可以是对文章的独到理解,可以是文章给予的启发,也可以是对文章的质疑。这种能力是动笔墨的核心。
再次,引导学生准备好精美的笔记本,或让孩子自行设计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当孩子需要摘抄,或有什么感受需要记录下来时,可以随手录下,以备查考。
(三)学会边读边想
所谓边读边想,既是所谓的精读,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体会意思;一层一层地读,一层一层地理清意思;一段一段地读,一段一段地概括意思;以至于读通全文,弄懂整篇意思。就是要从整篇着眼,从字词句段入手,顺着作者的意思,一步一步地读,一步一步地思考,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一幅的画面,全文读完了,再回过头来想一想,领悟文章的来龙去脉,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好的文章,总是令人难以释手的,回味无穷,百看不厌,能将此类文章反反复复咀嚼上几十遍,每次阅读定能得到新的启迪和思考。
在语文教学逐步加强的今天,在汉语的作用被日益重视的现在,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可孩子终身受益,但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老师用科学的方法、恒久的耐心长期坚持,主要做法包括:
(一)放手教育
孩子自学能力的养成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的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果老师总是用传统的方法教学,满堂灌,对学生的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学生很难养成独立的性格。所以教师应该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习探索,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和认真思考的习惯,使他具备发展的基本素质,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教师只要做适当的引导。
(二)启发、表扬与鼓励
多用启发的方式教学,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全权为学生操持,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安排,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积极思考,在课堂上可以和孩子经常进行讨论、探讨,让孩子去感悟、领会、理解、掌握。同时,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孩子享受到成功感。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以避免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和畏惧情绪。老师绝不要责怪孩子笨拙,不呵斥孩子无能。老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正确对待在实践中成功与失败,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要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三)交流与分享
要教育孩子和同学互帮互学、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只有虚心互学,在和同学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学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奠定较深厚的功底,而与同学分享学习方法的过程,也有助于孩子人际交往和人格魅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经常利用“讨论教学法”,所谓讨论教学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辨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对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探究和获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讨论中要切记以下几方面:首先,讨论离不开准备。没有准备的讨论学生往往不得要领,抓不住关键点,影响讨论的效果。因此,先布置讨论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收集资料,写好课堂讨论、发言的要点,讨论才会有深度。这样的讨论全班的学生都既动了脑、动了手,又动了嘴;理解也就会更加深刻,主动参与讨论的欲望更加强烈,发言更加积极,讨论的真正目的才能达到。确定课堂讨论的主题是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前提和关键。学生的能力有高低之分;课堂讨论的问题也就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自学能力,又要使难度适合学生,让学生有“跳一跳,能摘到”的感觉。充足的讨论时间是保证讨论深入的重要因素。因为讨论深入在时间上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就问题而言,找出圆满的答案;二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所以说,讨论要保证充足的时间。
自学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古人云:“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