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当代高校扬琴教学

2015-02-18张强

文教资料 2015年29期
关键词:专业训练教学方式

摘    要: 扬琴教学在各个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中普及,成了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扬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气息的运用、因材施教及合伴奏能力的培养,以及从教与学的角度因材施教的提出新的教学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使扬琴教学更趋科学化、系统化。

关键词: 高校扬琴教学    教学方式    专业训练

当今扬琴艺术的迅速发展对扬琴教学领域有着深深的影响,各种新的演奏技法及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涌现出许多新观念、新内容,并受到美学、哲学和艺术思潮等其他学科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扬琴教学模式远远跟不上当代文化多元化的脚步。从教学制度、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甚至是教学管理来看,扬琴教学可从基础教学出发,积极消化和吸收不同风格的优秀扬琴演奏技术,建立较全面的扬琴教学信息库,加强教学资料的收集和研究,完善教学思维方式,使专业训练更趋科学化、综合化。

一、扬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气息的运用

《乐记》中记载道:“凡音者,生人心,情动于中,放情于声。”音乐的本质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现,是人类思想感情交流的高层次活动,在扬琴教学中情感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完成扬琴基础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也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正如黑格尔所说:“在音乐中,外在客观性的消失随即带来的是作品与欣赏者分离的消失。”于是音乐作品便渗透人心合二为一了,这正是音乐最情感艺术的表现。音乐若是离开情感的表现,就丧失了音乐的特殊功能。其魅力就在于音乐作品创作和表演功能所产生的美感效应。比如《苏武牧羊》通过扬琴揉弦、滑弹等技巧的运用,表现苏武被流寇十九年还能坚贞不屈的高尚民族气节。此曲如歌如泣、抒情豪放,音调富有感染力。一件音乐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教育人、感染人,并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因此,首先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音乐领域里的美感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乐曲演奏技法,还必须要求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并让学生调动真实情感,有意识地体验没有经历过但能在作品中感受所需表现的情感,并通过演奏表达出来。其次,单纯的技巧基础训练是枯燥无味的,无法让学生产生兴趣,更谈不上情感体验。音乐教学的愉悦性是情感体验的心理机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情愉悦,使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并在由此所带来情趣作用下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获得必要的知识。最后,音乐教育是以情感人的教育,它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要想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教师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在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与学生及时沟通并建立感情基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启发学生用心灵感受音乐,让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轻松美好的环境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学生理解美和感受美的重要途径。课堂气氛的和谐愉快,教师表情姿态的亲切自然、教学的准确示范,语言的规范形象等,都可以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产生好的心境,有优美感、高雅感,才能正确地感受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气息的运用跟情感的表达是息息相关的,同时在扬琴演奏和教学当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的气息,也就是呼吸,是从事各种活动的力源之一,在乐器的演奏过程中自然离不开它。扬琴在演奏过程的情感表达中,气息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在演奏技术上达到一定水准,情感上得到完美的表达,还要引导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如何恰当把握气息的运用。从技术上讲,气息作为演奏动力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调节手、臂、腕及身体各个施力环节支撑力,协调各环节之间关系的能力,而且能够调动人体深层的潜在能量,使得演奏中身体动作与之相辅相成并密切配合。气息的运用如果不畅通,就会导致演奏音色缺乏内涵、外在演奏的不和谐,更不能打动观众。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方面,气息运用对声音力度上的控制。扬琴作为弹拨乐器,演奏起来不同于吹管乐直接用气发声,扬琴演奏是通过琴竹碰撞琴而弦间接发生的,因此这对声音控制更有难度。在演奏中,要做到强而不躁,弱而不虚,除了运用正确的击弦方法和演奏方法外,气息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演奏强音时,将琴竹举起的同时吸足一口气,随着琴竹发力触弦的同时把气吐出,下沉集中到琴弦上。由此发出的击弦声会更加饱满集中。反之,用再大的力单凭手上单纯的下击动作,声音会较干扁、浮躁,演奏会显得吃力被动。在处理弱奏时往往容易被学生忽视,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造成飘浮不定、虚而不实的现象。要做到音的弱而不虚,其实往往比演奏强音更难控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运用气息对腹部的控制,适度地扩展前胸和收缩小腹,并且增强腰腹部的支撑力,时刻保持相对紧张的状态,将气息的控制贯穿于乐曲的始终,这样才能达到想要的声音要求。另一方面,气息运用对声音音色上的控制。演奏中音色的掌握与变化,会让乐曲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何根据不同风格的乐曲调整音色的变化,就音色而言,加强艺术的处理与气息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演奏抒情缓慢的音乐时,要求音色柔和细腻,深邃且含蓄,呼吸幅度及气息量可以稍加控制,气息要求平稳柔和,才能让旋律富有线条感,音乐更具有说服力。当我们演奏明朗欢快的旋律时,音色要求清脆明亮,干净利落,要有点的感觉,这时候就要求气息适中,将气息保持在腹部的位置,吸气吐气的同时掌握好与节奏的配合点,这样才能让欢快的乐曲更加生动,富有活力。当需要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时,对于音色的要求必须是浑圆沉稳,扎实饱满。这个时候我们要将气息下沉,呼吸点也尽量相应做下移调整,气息力度增大。这样表现出来的音乐大气而不失细腻,富有感染力。

二、因材施教及合伴奏能力的培养

扬琴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材施教十分重要。在对不同水平学生培养扬琴技法的同时,与之相辅相成的便是教材的合理安排,二者不可偏颇。我们可以将扬琴教材分为练习曲、乐曲、基本练习三大类。一般来说,练习曲的选择可以是旋律性较强、对于某种技法或技巧的训练有较强的针对性的乐段。乐曲是融音乐与技法技巧为一体的,技术运用比较广泛。基本练习通常是一些节奏型组合,比如说本子练习、墙上练习。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材的应用和安排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主要问题、具体条件和训练的发展情况决定。根据当代扬琴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运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教材:一类是传统、现代、移植、多元风格的教材,如《扬琴考级曲目》、《世界名曲扬琴曲选》、《木卡姆扬琴曲45首》等;二是独奏、伴奏、重奏等各种演奏形式教材的安排,如《中国扬琴总谱集》、《扬琴二重奏曲集》、《扬琴伴奏曲集》等。学生通过这些教材的学习,能较系统地掌握各种不同作品的地域色彩及风格特点,并结合相关的音乐学科知识的培养,运用到实践中,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认知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宽艺术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由上可知,在扬琴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独奏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合奏、伴奏能力的培养,适应中小型民乐队,能够相辅相成地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使其成为更全面更有能力的演奏者。在中、小型民乐队中,扬琴作为指挥的角色通常是以乐队的核心面貌出现的,并以其宽广的音城和中和的音色等特点,成为民族乐器中常见的伴奏乐器。对学生伴奏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通过大量合奏和伴奏的舞台实践而得到锻炼的。我们可以先通过练习重奏、合奏、伴奏的乐段或曲目进行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和节奏感,同时建立学生对多声织体、和声复调的演奏能力、多声部音乐的欣赏能力等概念,从中培养学生整体协作、默契配合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音乐完整性的把握能力,让他们在艺术上变得更成熟。与此同时,尝试多种乐器进入课堂,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配合能力以后,可以尝试让竹笛、二胡等姊妹乐器进行合作教学。让学生熟悉了解各种不同乐器的结构及音色特点,加深学生对不同乐器的调式概念的理解;通过配合其他乐种的旋律走向,配置一些简单的和声。在特殊的乐段中培养学生使用扬琴的琶音、顿音等特殊技巧,使学生能够挖掘扬琴乐器的潜力,进一步感悟到扬琴所载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扬琴专业教学无论是在专业院校还是综合院校都是一门极富技术性、艺术性、科学性的学科专业。扬琴教学在总体上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同时也富有极大的弹性,其培养目标是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当代的扬琴教育制度相结合再纳入到教学中,在教与学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减少扬琴教学中的盲目性和模糊性。扬琴教学的目的不但是让学生了解演奏知识与原则、掌握演奏技巧和风格,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着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洞察力、意志力、空间想象力和概括能力等。扬琴教学是以传授和引导学生掌握扬琴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技法体系为主的活动。其教与学的主要意义不仅是实现演奏目的的基本途径、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过程中,它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继承。

当代高校扬琴教学的教育性是至关重要的。扬琴教学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精神产物,它不同于物质生产,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与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美学、哲学、宗教有着紧密联系。中国扬琴教学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已逐步开始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进程。当代扬琴的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总结,在进一步提高认识和掌握扬琴教学规律能力与提升水平的同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扬琴教育体系是我们的重大责任。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扬琴教学会更加严谨、更加先进、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唐静,盖甜.浅谈扬琴的教学语言[J].音乐探索,2006(1).

[2]张志远.论中国扬琴的教与学[J].乐府新声,2007(2).

[3]张强.试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师扬琴教学改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4]王丽.扬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5]刘欣鑫.我对扬琴教学的思考——气息运用在扬琴演奏中的重要性[J].天籁,2008(4).

猜你喜欢

专业训练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如何抓好体育高考生的训练管理
教师的教育敏感性及其生成
浅谈青少年运动员铅球出手专业训练方法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究青少年篮球运动教学的发展
探究青少年篮球运动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