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B-Flow血流成像技术对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研究①

2015-02-18丛震宇郑春梅王晓惠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易损性毛细血管脑梗塞

丛震宇,郑春梅,王 薇,王晓惠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物理诊断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超声B-Flow血流成像技术对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研究①

丛震宇,郑春梅,王 薇,王晓惠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物理诊断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使用B-Flow成像技术检测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的新生毛细血管情况来判断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的易损性。方法:选取85例有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的患者, 进行B-Flow血流成像技术观察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内有无微血流信号,将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分两组,一组有微血流信号组(55例)另一组无微血流信号组(30例),比较两组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患者患脑梗塞比率的情况。结果: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内有微血流信号组脑梗塞发生率(74%)显著高于无微血流组(35%),比较有微血流信号组与无微血流信号组结果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B-Flow血流成像技术对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内新生毛细血管的检测判断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的易损性,预测脑梗塞的风险。

B-Flow;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新生毛细血管;易损性;脑梗塞

脑梗塞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病残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研究表明引起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是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脱落,易损斑块的生成、演变与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关系密切[1]。目前大部分研究是通过超声造影对颈部动脉血管斑块的新生毛细血管的评估,但因该技术对操作者要求很高,所需检查费用较高[2],患者对造影剂可能产生一些反应,为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斑块的新生毛细血管的方法已成为必然,超声B-Flow血流成像技术,又叫灰阶血流成像(bright-modebloodflowimaging,B-flow) 技术,是GE公司研发的脉冲成像技术与复合线阵探头的结合,可以显示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的新生毛细血管的分布及血液动力学特征,间接反映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的易损性,为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09~2014-10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患者,有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者,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B-Flow对其进行检查。选取85例有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患者,其中男58例,女27例,年龄55~80岁,将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超声B-Flow血流成像检查后分为有微血流信号组与无微血流信号组,比较两组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者发生脑梗塞的比率。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GE-LOGO9彩色,选用8~12兆赫的高频探头, 选用B-Flow血流成像技术的软件分析系统。首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观察颈部动脉血管内是否斑块形成,内膜厚度、斑块位置及其内回声的特点等(图1)。根据Salcuni标准[3],把颈部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局限性增厚大于、等于1.5mm定义为斑块[4],两侧颈部动脉血管均出现斑块者,选择出现症状对侧的斑块,多个颈部动脉血管斑块出现在一侧者,选择最大者。超声B-Flow血流成像检查:根据颈部血管斑块的回声特点可以把斑块分成:软斑块、混合回声斑块、硬斑块。在B型超声基础上,放大局部的图像,使用B-Flow血流成像显像颈部动脉血管斑块内的微血流情况,B-Flow增益放在80~90,使彩色血流不会外溢,标记斑块的感兴趣区,了解斑块的其内回声及新生毛细血管灌注特征,存储图像及数据(图2),以便行后处理分析检查完后,可调出贮存图像,选取斑块内微血流成像较好的斑块进行分析,使用B-Flow血流成像显像斑块的微细血流增强程度及分布特点。

图1 二维超声的斑块情况

图2 B-Flow斑块内新生血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的软件计算,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显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过二维超声对颈部动脉血管不同回声斑块的观察。通过B-Flow血流成像技术显示斑块内新生毛细血管,85例斑块中有55例斑块内可有微血流信号增强(占65%),其中软斑41例,其中增强38例(占93%),混合斑有30例,其中增强17例(占57%),硬斑14例,都没有显示微血流信号。不同回声的斑块的新生毛细血管显示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软斑块与混合斑块的血液动力学(最大流速、中间流速、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回声斑块通过B-Flow血流显示(例)

P<0.05。

表2 软斑与混合斑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2.2 斑块内有微血流信号组及无微血流信号组与脑梗死的关系

根据超声B-Flow血流成像分析,将85例患者的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分成:斑块内有微血流信号组(55例)和斑块内无微血流组(30例)。通过CT进行检查后证实部分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患者有脑梗塞。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内有微血流信号组得脑梗塞的47例(85%),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内无微血流组得脑梗塞的6例(20%),两组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内有微血流信号组者,脑梗塞者与无脑梗死者的血液动力学(最大流速、中间流速、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斑块内有血流信号组及无血流信号组与患脑梗死关系(例)

P<0.05。

表4 斑块内有血流组中脑梗死与非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3 讨论

此项研究中55个有新生毛细血管的斑块:软斑块41 个、混合斑块30 个,而另 30 个斑块未出现新生毛细血管,硬斑块占 14 个,硬斑内新生毛细血管小于软斑块内的新生毛细血管,比软斑块稳定性好[5]。研究结果发现斑块内有微血流信号患脑梗塞者占85%,而无微血流信号者中仅有27%的患脑梗塞,即颈部动脉血管斑块内有微血流信号者脑梗塞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微血流信号者,说明B-Flow血流成像显示斑块内微血流信号越显著斑块的稳定性就越差。CT和MRI造影只存在于血管管腔内不能达到斑块内,B-Flow血流成像的微血流显像可以直接达到斑块内。研究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是判别斑块易损性有效的方法[6],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易损性与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内新生毛细血管的病理学相关性已得到相关证实[7]。超声B-Flow是一种用于临床的新型的、简单的、便宜的和可信的检测办法。利用B-Flow对颈部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的易损性初步做了研究,初步对脑梗塞的预测,为脑梗塞预防与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1]PolakJF,PencinaMJ,PencinaKM,etal.Carotid-wallintimamediathicknessandcardiovascularevents[J].NEnglMed,2011,365(3):213-221

[2]孙海燕,黄品同,黄福光,等.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6(3):219-221

[3]TegosTJ,SabetsiMM,NicoladesAN,etal.Pattemscomputedtomographyinfarctionandcarotidplaqueechogenicity[J].JVascSurg,2001,33(2):334-339

[4]孙颖,张英萍,李康.超声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与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4):31-32

[5]卢晓潇,赵景波,郑春梅,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4):72-73

[6]杨欣,孙鹏,信天游,等.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价值[J]. 中华使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36(11):1051-1052

[7]XiongL,DengY,ZhuY,etal.CorrelationofcarotidplaqueNneovascularizationdetectedbyusingcontrast-enhancedUSwithclinicalsymptomsl[J].Radiology,2009,251(2):583-589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H201375。

丛震宇(1979~)男,吉林长春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通迅作者:郑春梅(1966~)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学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941323786@qq.com。

R445.1

B

1008-0104(2015)04-0025-02

2015-03-02)

猜你喜欢

易损性毛细血管脑梗塞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基于IDA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易损性分析
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基于PSDM和IDA法的深水隔震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比较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Pushover能力谱法的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