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评价

2015-02-17陈勇温泽民尹增强刘永虎田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站位牧场沉积物

陈勇,温泽民,尹增强,刘永虎,田涛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3)

生态风险是生态系统及其组分所承受的风险,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后,在目前和将来该系统内部某些要素或其本身的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减少的可能性[1]。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价负生态效应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归结于受体暴露在单个或多个胁迫因子下的结果。对渔业海域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对海洋牧场的建设选址具有重要意义。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包括水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2-12]。重金属一旦进入生物体,会与蛋白和酶等大分子结合并使之变性,或引起遗传物质变异,导致个体的生理和代谢障碍,通过食物链 (网)的累积放大作用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3]。水—沉积物界面是环境中水相和沉积物相之间的转换区,是底栖生物的栖息地带,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4]。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释放进入上覆水,对海洋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沉积物也是水生生物尤其是底栖动物重金属摄入的重要来源[15-17]。

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水平可以反映海域重金属的污染情况[18],且采用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方法以评估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更具可靠性[19]。底播增殖和人工鱼礁投放是海洋牧场建设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底播增殖的对象(海参、鲍鱼、扇贝类等底栖生物)栖息地为沉积物表面,而人工鱼礁投放后产生的上升流效应[20]也会将部分沉积物质再次带入上覆水。因此,沉积物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海洋牧场的生物品质。

本研究中,通过2013年对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的3次调查结果,对调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并对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旨在为大长山海域进行海洋牧场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3年5月、8月和11月分别对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区7个调查站位 (图1)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样品重金属含量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分析,分析项目包括 Pb、Cd、Cu、Zn、As和 Hg,分析方法见表1。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步骤均参照海洋监测规范 (GB17378—2007)[21]。

表1 沉积物重金属分析方法Tab.1 Analysis method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s

图1 调查站位Fig.1 Survey stations

1.2 方法

1.2.1 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实测污染物浓度与背景值的比值)和综合污染指数Cd(各单因子污染指数之和)反映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22]。单因子污染指数计算公式为

综合污染指数Cd反映多种重金属污染综合效应,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Cd为综合污染指数;为评价因子i的污染指数。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标准见表3。

1.2.2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采用瑞典学者Hakanson[24]于 1980年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为

表2 污染因子参考值和重金属毒性系数Tab.2 Baseline values of pollution factors and toxicity coefficients of heavy metals

表3 沉积物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的评价标准Tab.3 Evaluation criteria of 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ices and integrated pollution indices of sediments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越大,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数越多,重金属的毒性水平和水生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性就越高,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值也越大,表明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也越大[19],对海洋牧场这一以实现生态健康、环境友好、资源丰富、产品安全为目标的现代渔业生产模式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大。

表4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与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关系[19,24]Tab.4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ices and the degree of pollution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2 结果与讨论

2.1 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分析

根据2013年5月、8月、11月3次对沉积物的调查结果 (表5)以及海洋沉积物Ⅰ类标准可知,5月、8月和11月Cu、Cd、Pb、As、Zn、Hg的含量均低于海洋沉积物第Ⅰ类标准。其中Cu、Cd、Pb的含量有下降的趋势,As的含量有上升趋势,Zn的含量从5月的平均值54.8 mg/kg骤升到8 月的 100.0 mg/kg,之后又回落到 52.2 mg/kg,Hg在0.019 ~0.023 mg/kg之间变动。

根据各调查站位沉积物重金属3次调查的平均值 (表6)可知,Cd和Pb的最高平均值出现在DCS01站位,分别为 0.25、23.76 mg/kg;As和Hg最高平均值出现在DCS03站位,分别为4.70、0.027 mg/kg;Cu和Zn最高平均值出现在DCS06站位,分别为 20.06、77.36 mg/kg。

表5 5月、8月和11月调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Tab.5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of ranching area in May,August and November mg/kg

表6 各站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3次调查的平均值Tab.6 Averag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at each stations for 3 survey mg/kg

海洋中重金属来源可划分为天然来源与人为来源。天然来源如海底火山喷发将地壳深处的重金属带到海底,通过海流作用把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注入海洋;地壳岩石风化后通过大气沉降与陆地径流等方式也将重金属注入海洋,构成了海洋重金属的环境本底值。人为来源如矿山与海洋油井的开采、工农业污水与废水的排放 (如冶金、电镀、蓄电池、颜料、制革、涂料及化工厂的排水、重金属农药厂废水的排放和重金属农药的流失等)[25-26]。

调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3次调查的平均值变化不大,且均在第Ⅰ类沉积物范围内变化。说明调查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小,其变化可能主要来自自然因素影响。这与大长山岛内经济发展主要以渔业和旅游业等低污染行业为主、重视环境保护、调查海域离河流入海口相对较远、无陆地径流直接流入等因素有关。

2.2 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根据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3次调查沉积物重金属的评价结果 (表7~表9)可知,2013年5月、8月、11月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沉积物 Pb、Cd、Cu、Zn、As、Hg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为低污染,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5,表明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处于低污染水平。由2013年5月、8月、11月沉积物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变化趋势(图2)可知,各站位Cu、Cd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从5月到11月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Pb单因子污染指数呈逐渐减小趋势;As、Zn单因子污染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Hg单因子污染指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各站位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依次为8月>5月>11月。

表7 5月份沉积物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Tab.7 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ices and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ices of sediments in May

表8 8月份沉积物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Tab.8 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ices and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ices of sediments in August

表9 11月份沉积物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Tab.9 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ices and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ices of sediments in November

2.3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

根据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评价结果 (表10~表12)可知,3次调查中沉积物单因子生态风险指数:5 月,Cd(12.9)>Hg(4.0)>Cu(2.44)>Pb(2.10)>As(1.87)>Zn(0.36);8 月,Cd(8.91)>Hg(4.46)>As(2.54)> Cu(1.89)>Pb(1.68)>Zn(0.67);11 月,Cd(7.89)>Hg(4.29)>As(2.11)>Cu(2.01)>Pb(1.36)>Zn(0.35)。3 个月份中,Cd的潜在风险指数均最高,其次是Hg,Zn的潜在风险指数均最低。3次调查中沉积物综合生态风险指数的平均值依次为5月>8月>11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

图2 沉积物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的平均值Fig.2 Means for 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ices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2013年5月、8月、11月各站位不同月份潜在生态综合风险指数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从图3可见:5月份,DCS01站位潜在生态综合风险指数最大,DCS04站位潜在生态综合风险指数最小;8月份,DCS04站位潜在生态综合风险指数最大,DCS05站位潜在生态综合风险指数最小;11月份,DCS06站位潜在生态综合风险指数最大,DCS04站位潜在生态综合风险指数最小。就5月、8月、11月3次调查各站位潜在风险指数的平均值看 (表13),DCS01站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大,DCS04站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小。沉积物质量基准是指底栖生物免受特定化学物质危害的保护性临界水平,是化学物质和底栖生物之间剂量—效应关系的反映。参考洪松[27]确定的沉积物质量基准中的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的基准为180,因此,当RI小于180时,直接受沉积物重金属影响的底栖生物不会受到危害,同时,间接受沉积物重金属影响的其他水生生物也不会受到危害,从而保障了食用水产品的人类的安全。比较可知,本研究中调查海域RI最高为38.74,远小于180。可见,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低潜在生态风险对水生生物和人类不会产生危害。

表10 5月份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Tab.10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ices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in the expected Dachangshan ranching area in May

表11 8月份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Tab.11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ices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in the expected Dachangshan ranching area in August

表12 11月份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Tab.12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ices of sediments in the expected Dachangshan ranching area in November

图3 各站位不同月份潜在生态综合风险指数Fig.3 Potential integrated ecological risk indices ateach station in different months

3次调查各站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 (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40);整个调查海域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 (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95)。与其他海域相比(表14),大长山拟建海洋牧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低于大亚湾、珠江口、湛江港湾和海州湾。

表13 各站位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综合风险指数3次调查的平均值Tab.13 Average integrated ecological risk indices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at each station for 3 survey

表14 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重金属潜生态风险指数与其他海域的比较Tab.14 Comparison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ice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expected Dachangshan ranching area with that in the other marine areas

3 结论

(1)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海域生物生长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7个调查站位中,DCS01站位的Cd、Pb含量最高,DCS03站位的Hg、As含量最高,DCS06站位的Cu、Zn含量最高。但是,最高含量均低于第Ⅰ类海水沉积物质量标准,符合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对海域使用要求。

(2)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沉积物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5,沉积物重金属处于低污染水平。

(3)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评级为低潜在生态风险。3次调查沉积物综合指标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依次为5月>8月>11月,潜在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

(4)大长山海洋牧场拟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低,污染水平低,潜在生态风险小,对未来海洋牧场中的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的可能性很小。根据《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GB18688—2002)中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分类,沉积物质量为第Ⅰ类的海域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洋自然保护区、珍稀与濒危生物自然保护区、海水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沉积物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海洋牧场水域属于海洋渔业水域,因而就所调查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指标来看,拟建海域适宜海洋牧场建设。

[1]阳文锐,王如松,黄锦楼,等.生态风险评价及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8):1869-1876.

[2]Romeo M,Siau Y,Sidoumou Z,et al.Heavy metal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fish species from the Mauritania coast[J].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99,232:169-175.

[3]赵红霞,周萌,詹勇.重金属对水生动物毒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2004,40(4):39-41.

[4]周立红,陈学豪,秦德忠.四种重金属对泥鳅胚胎和仔鱼毒性的研究[J].厦门水产学院学报,1994,16(1):11-19.

[5]吴鼎勋,洪万树.四种重金属对鮸状黄姑鱼胚胎和仔鱼的毒性[J].台湾海峡,1999,18(2):186-191.

[6]李少菁,王桂忠,翁卫华,等.重金属对日本对虾仔虾存活及代谢酶活力的影响[J].台湾海峡,1998,17(2):115-120.

[7]李丽娜,陈振楼,许世远.铜锌铅铬镍重金属在长江口滨岸带软体动物体内的富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5-70.

[8]周茂洪,赵肖为,吴雪昌.Cu3+、Cd2+、Cr(IV)抑制沼泽红假单细胞菌生长的毒性效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3):290-293.

[9]马陶武,朱程,王桂岩,等.铜锈环棱螺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积累及其与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3):734-742.

[10]郭明新,林玉环.用中华圆田螺作为底泥重金属毒性和生物可给性的指示生物[J].环境与开发,1997,12(2):8-11.

[11]李娟英,赵庆祥,王静,等.重金属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毒性的比较研究[J].环境污染防治,2009,31(11):17-25.

[12]吴春红,薛晶,杨建明.用钉螺作为指示生物监测其孳生地重金属污染状况[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1):96-98.

[13]刘金虎.莱州湾多相介质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在食物链(网)的传递与生物放大作用[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14]翟雨翔,葛淼.水系沉积物重金属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27-130.

[15]韦蔓新,何本茂.钦州湾近20年来水环境指标的变化趋势Ⅲ:微量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其来源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04,23(1):29-32.

[16]Wang W X,Stupakoff I,Fisher N S.Bioavailability of dissolved and sediment-bound metals to a marine deposit-feeding polychaete[J].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1999,178:281-293.

[17]林祖亨,梁舜华.珠江河口的现代沉积环境与底质重金属的含量分布[J].海洋通报,1995,14(4):43-49.

[18]马丽,陆志强,陈维芬,等.同安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台湾海峡,2010,29(2):283-289.

[19]丘耀文,王肇鼎.大亚湾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热带海洋,1997,16(4):49-53.

[20]陈勇,于长清,张国胜,等.人工鱼礁的环境功能与集鱼效果[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2,17(1):64-68.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2]张勇,刘树函.广州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海洋地质动态,2007,23(2):14-16.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88—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24]Hakanson L.An ecological risk index for aquatic pollution control a sedimentological approach[J].Water Research,1980,14(8):975-1001.

[25]陈火荣.罗源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其潜在风险评价[J].福建水产,2011,33(1):46-49.

[26]贺亮,范必威.海洋环境中的重金属及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J].广州化学,2006,31(3):62-69.

[27]洪松.水体沉积物重金属基准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1.

[28]张才学,孙省利,陈春亮.湛江港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26(3):45-49.

[29]卢璐,张硕,赵裕青,等.海州湾人工鱼礁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的分析[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1,26(2):126-132.

猜你喜欢

站位牧场沉积物
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沉积物源分析
提高政治站位 对标国内一流
渤海油田某FPSO污水舱沉积物的分散处理
建党百年说“站位”
水体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收及释放研究进展
海上牧场
提升站位讲政治 创新担当争出彩
叮当牧场
讨论用ICP-AES测定土壤和沉积物时钛对钴的干扰
Gift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