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年级应用题教学浅见
2015-02-17
小学数学中年级应用题教学浅见
周红玉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店子闸小学 734099)
在素质教育积极打造高效课堂的大前提下,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占小学数学课总时数的一半。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抓住基本的数量关系,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应用题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对于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应用题,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同知识在问题之间存在的差距造成的。对于难点的教学,教师应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难点难在何处,难点形成的原因,针对学习中困难所在,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对症下药,突破难点。在实践中我有几点浅见。
一、重视应用题审题能力的培养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一个“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学生不善于审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是根据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存在的数量关系,依照实际情景叙述出来的实际问题。由于应用题中的问题情景蕴含在文字叙述之中,当关系比较复杂时,特别是同一数量与两个或多个数量有关系时,就需要通过再造现象把题意转化为图形,依靠直观的感知支持抽象的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题意。在解答应用题时,有一部分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清,思维混乱,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薄弱,尤其是中年级学的是二步、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他们在初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常常不知从何下手。
要解答这样的应用题,让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是关键。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读题、复述题意,可为正确理解题意打下基础。读题时要求做到不丢字、添字、漏字,把题目读通、读顺。通过读题正确地找出条件和问题,再抓住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要点,正确地叙述题意。审题是学生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例如,两地相距3200米,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钟行300米,另一个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10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通过读题,学生了解了这道题讲的是:两人相向而行、两人的速度和总路程,是相遇问题,求相遇的时间。
接下来,学生借助线段图描述题意。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条件是有限的,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遇到许多困难。鉴于此,在审题过程中,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用简单直观的示意图描述题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例如,水果店有5箱重量相等的梨子,如果从每只箱子里取出15千克,箱子里的梨子的总重量正好等于原来的两箱梨子的重量,那么原来每个箱子里装了多少千克梨子?
用示意图分析表示如下:
1.分析先画一条线段表示5箱;
2.分析剩下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的两箱;
3.分析取出的梨子重。
这样,可以得出75千克的梨子相当于3箱的重量,题意明确,解答就简单多了。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审题能力时,应注意训练学生善于抓住条件和问题的整体,又不忽视条件和问题中的重要细节和关键,使审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训练学生善于深入条件和问题的本质去揭示内在联系。
二、做好新授前的热身工作
在新型高效课堂高密度、高效率前提下,教师上课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知识迁移和渗透。课前做好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编写的一定量的“热身题”,“热身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复杂达不到知识迁移过渡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现在每天比原来多修3米,几天修完”这道归总应用题时,我设计了如下热身题: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现在每天15米,几天修完?同时还设计了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过渡的方法,难度就降低了许多。
三、摘录条件和问题,抓住基本的数量关系
教给学生摘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方便学生分析应用题时看出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这样做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数量关系明朗化。例如,甘泉公园原来有40条船,每天收入72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30条,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分析摘录出的条件和问题是:
40条——收入720元,增加30条——共收入多少元。
请学生列出与这道题相应的数量关系式。
A:单价X数量=总价。
B:原来每天收入的钱数+增加船只每天收的钱数=总价钱。
这样的分析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了“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学生很快就能解答出来了。
通过这样的课前“热身”,学生复习了三年级学过的常见数量关系:
单价X数量=总价;
速度X时间=路程;
工效X时间=总工作量;
单产量X数量=总产量。
在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只要学生通过分析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就可以很快列出算式并解答出来。
四、重视图像的直观教学
在新型高效课堂中现代教学电教设备已经一应俱全,应用题教学通过课件操作图形直观形象,让学生引发联想,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整合运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很快获得具体、丰富的感性知识,建立正确、鲜明的形象,进一步形成理性知识。例如,在进行行程问题教学时,借助手工制作线段图或电教媒体课件操作线段图形,学生理解题意便直观形象。
总之,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对于不同的人和题,要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因人而异。只有这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又快又准地解决了复杂多变的应用题。大大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成绩。
(责编 冯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