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T公司如何“玩转”新闻客户端?
——对话“一点资讯”及其美国关联公司创始人郑朝晖

2015-02-16万小广

中国记者 2015年6期
关键词:玩转

□ 文/程 征 万小广

IT公司如何“玩转”新闻客户端?
——对话“一点资讯”及其美国关联公司创始人郑朝晖

□ 文/程 征 万小广

编者按:“一点资讯”是一款融合搜索与个性化推荐技术的新闻客户端。今年以来,“一点资讯”新闻不断:先是与小米、凤凰达成战略合作,此外,搜狐前总编辑吴晨光宣布加入“一点资讯”并出任总编辑;之后又宣布在硅谷成立关联公司进军国际市场,并将于6月底前发布国际版应用。

《中国记者》为此专访“一点资讯”及其美国关联公司创始人郑朝晖,详谈其创业理念、最新发展状况以及对移动互联网生态的看法。

本刊“对话新媒体”栏目已专访多位新媒体创业者。今后,这种特色访谈还将继续,以期从另一个角度为探索转型的媒体人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结合搜索与推荐,走一条中间道路

:您为什么要从雅虎离职,创立“一点资讯”?

郑朝晖:创业念头的萌生和我的个人经历有关。我在雅虎美国总部带领搜索质量和个性化推荐两支团队,实际上一直从事信息处理工作,目睹了互联网信息从门户、搜索走向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

我相信,下一代技术平台一定是结合搜索引擎和基于社交网络的个性化推荐技术,将两者优点有机结合并交融进化的信息平台,我们定义其为“兴趣引擎”。它是搜索的2.0、推荐的2.0、门户的3.0。我们看准这个难得的机会,也具备做这件事的能力和实力,就决定创业。“一点资讯”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兴趣引擎如何运作?它和个性化推荐技术有何不同?

郑朝晖:兴趣引擎结合了推荐和搜索技术。推荐的好处是举一反三,缺点是用户被动接受;搜索的好处是用户参与、精准表达,缺点是需要用户完全主动。我们和目前市场上基于个性化推荐技术的产品相比,区别在于:我们试图结合搜索与推荐,走一条中间道路,让用户半主动半被动,一方面可以设置自己的频道,自主订阅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也通过算法来进行智能关联推荐,不断根据用户兴趣和行为数据进行拓展、推送。

郑朝晖“一点资讯”及其美国关联公司创始人

频道是我们的载体,我们推出不同频道,用户可以选择订阅,也可以自定义新频道。这种主动表达的准确性远高于搜索引擎。因为用户在搜索引擎上搜一个关键词有时并非出于兴趣,而在我们这里订阅某个关键词频道,那一定是出于稳定且持久的兴趣。一旦用户主动表达了一点兴趣,我们就会迅速进行智能关联和拓展。这样比较适合移动端的特点:你主动表达一点,我给你探索一片。比如,用户订阅“保时捷”频道,我们会向他推荐“大额理财”频道,可能他自己都没意识到对后者的需求。这和关键词订阅又不一样。在那里,不同用户订阅同一个关键词,收到的内容是一样的。但在我们这里,哪怕不同用户都订阅了“互联网”频道,也会因为用户其他行为的不同,使得接收到的内容是个性化的。

:实现搜索和推荐的结合,对技术的要求似乎很高?你们的优势在哪里?

郑朝晖:是的。我们融合两种技术不是简单拼接,是将两者推翻重来,从产品形态和技术架构上完全交融。单从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可能看不出我们和其他个性化推荐客户端的差别,因为我们都按信息流排列,都有搜索框。但实际上,我们的产品理念和后台技术和它们完全不一样。很多个性化推荐客户端里的搜索框只是一个调入搜索的接口,这只能算是带搜索功能的推荐引擎。个性化推荐也可以进行文章层面的关联拓展,但是它的搜索并不充分,最终会逐步封闭。我一直认为,如果推荐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么搜索引擎就没必要存在了。

从技术上来说,推荐比较简单,它只能应用于细分领域,难以覆盖全网。而搜索引擎可以覆盖全网,它的技术难度也更大。门户可以做个性化推荐,但没有搜索基因。

进军美国市场,有信心Copy to US

:“一点资讯”为什么立即进军美国市场?如此重视海外市场的原因是什么?

郑朝晖:我们做的兴趣引擎是全球首款,市场上还没有同类产品,这也是我们抓紧进军美国市场的原因。中国的互联网企业C2C(注:Copy to China简称,意为将国外产品、模式照搬到中国)的多,在人口基数很大的中国市场上,这种做法可以做出市值很大的公司,但这种公司在国际互联网市场以及互联网科技发展历史上没有影响力。

进军美国市场是“一点资讯”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也对“一点资讯”自身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们从创业第一天就强调,要做一个诞生于中国,有全球科技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创新企业。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产生大的影响,是我们的理想。

:中美两地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市场有何差异?你们在美国市场的优势在哪里?

郑朝晖:中美两地移动互联网市场各自特点都很鲜明。美国公司强调产品技术的创新,在硅谷的创业公司要是不做一个产品和技术的颠覆性创新,都不好意思创业。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公司更强调运营,擅于渠道推广。我们的核心创始团队主要来自硅谷,不仅是全球一线的技术人才,在硅谷也有丰富的人脉,可以轻松组建团队。“一点资讯”美国公司成立一个多月,我们就招募了10多个来自硅谷一线互联网公司的资深工程师,可以在国内已有基础上把每一块技术做得更深,不到两个月时间我们就拿出了美国市场的测试版产品。另外,我们在国内把“一点资讯”从0做到1,积累了一定运营和推广的经验,移植到美国就是优势。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出海很难,大部分企业的成功可能只局限于中国。但我们有技术、有人才、有运营经验,有信心成为Copy to US的全球互联网创新企业。

:“一点资讯”在美国市场的目标、规划和策略是什么?

郑朝晖:我们打算6月底推出正式版产品。今年美国公司计划保持40人左右的团队规模,产品研发和推广齐头并进。我们和在美国上市的猎豹移动公司建立了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用户渠道的问题。接下来还将和有很强美国背景的VC或媒体进行战略合作,解决美国市场的媒体资源问题。由于在中国市场的经验,在美国公司成立之前,我们已经把创业所需的各种要素都备齐了。接下来唯一可能要注意的就是中美用户对产品设计及对内容偏好的差异,这个可以通过产品的迭代进行调整。

做“一点X”,愿景是做全网入口

:你们的竞品是什么?产品目标是什么?

郑朝晖:我们的竞品是搜索引擎和浏览器,因为我们最终的愿景是要成为移动端的全网内容入口。创业之初,我们想找一个垂直领域,先验证一下产品理念是否行得通,可以的话再拓展到其他垂直领域。新闻资讯是探索的领域之一。

我们的目标很高远,但可以分阶段实现。好在每个阶段的目标都是独立、自成体系的,做完一个可以把模式复制到另一个领域里。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四化:品牌化、商业化、国际化、全网化。

:你们在新闻资讯领域之外还拓展了哪些领域?如何实现全网化?

郑朝晖:当新闻资讯发展了几百万用户的时候,我就知道产品理念已经验证成功,于是开始测试其他的APP,比如健康养生、减肥瘦身、穿衣搭配、美食菜谱等。不宣传,先撒出去十几个APP,看看市场反响,再选好的打磨。生产一个新APP只需要半天时间,因为后台都一样,换个皮肤、名字就出去了。随着运营设计团队的壮大,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拓展重点项目上。

我们把这一系列的细分产品叫做“一点X”,等它们的知名度打响,大家知道我们是全网入口之后,再合拢也可以。我相信,很快就没人把我们归为新闻资讯类产品。

“靠股权来控制,说明你太weak”

:你们在美国的合作方式和国内的如出一辙,即与优质的媒体和渠道商结盟,这是否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郑朝晖:我们强调一个理念:开放共赢。我们的强项是技术基因。至于弱项,学习起来会有一个过程,为什么不找这个方面最强的伙伴进行合作呢?比如我们和小米、凤凰的合作。小米解决用户渠道,凤凰解决的媒体经验和资源,这都是我们稀缺的。

:所以你们也不担心股权的稀释?

郑朝晖:任何人,只要能提升“一点资讯”的成功概率,就欢迎他加入。不担心股权失去控制。如果你靠股权来控制,说明你太weak(注:脆弱),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说,我们以前的推广方法是渠道每推广或激活一个用户,我们付出一定成本。现在,我们给不同的渠道商设计专门的应用版本,后台可以通过版本识别用户的渠道来源。渠道商推广是免费的,但用户带来的商业变现我们之间分成。这样渠道商就有动力去发展活跃用户。

“没有人能取代编辑对内容的把控”

:“一点资讯”有人工编辑吗?如何看待人工编辑与机器算法在内容生产、分发中的作用?

郑朝晖:有。尽管我是技术出身,但我不认为技术能包打天下。我很认同乔布斯所说的,“产品是人文和科技的交汇”。编辑和技术不是对立的,两者相加反而能产生化学反应。技术可以将编辑的品味和评判标准规模化、自动化,有了技术,1个编辑能发挥10个甚至1000个编辑的作用。

没有人能取代编辑对内容的把控。如果光靠用户行为数据进行个性化推荐,最后肯定推送黄赌毒的内容居多。如果缺少对媒体内容有丰富经验的编辑,纯技术的产品就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

:“一点资讯”的编辑团队有多大规模?他们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郑朝晖:我们的编辑团队有20人,技术团队40人。编辑主要发挥两个作用:一是给机器当老师。通过对文章进行标注,设定评判标准,提升机器的判断力,让机器不仅学会分辨内容的优劣,甚至能识别软文。二是内容的运营,包括创新栏目、订阅频道内容排序、内容把关等,这些都需要人工干预和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门户网站每一篇文章都需要编辑动手识别,而我们只要少量编辑教会机器,提升其判断能力,就能做海量内容的优化。

“抱着共赢的态度,任何问题都将有解决方案”

:对内容聚合类应用来说,版权是一大风险,“一点资讯”如何规避这个风险?

郑朝晖:我主张从整个生态来考虑问题。原因很简单,大家不把这个生态做好,谁都活不了。如果我们的产品跟媒体之间有利益冲突,有你没我,或你多我少,这迟早有问题。但如果抱着共赢的态度,任何问题都将有解决方案。我们是通过兴趣引擎的创新方式聚合全网内容,信息聚合是我们的劳动成果,信息流精准广告是我们的变现方式。媒体是生产内容,它的盈利模式应该是正文页内的广告或文内产生的其他商业行为。我们双方应该根据各自的服务和努力来赚不同的钱。现在版权纠纷原因主要是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还不成熟,内容直接导入媒体网站的话,用户体验比较差。现在我们根据媒体的意愿,有的给固定的版权费,有的则给它导入流量。将来媒体的移动端优化,我们不仅可以导流,还可以接受媒体授权,帮它运营广告,利润全部返还。

:怎么理解你们的信息流精准广告?它如何做到精准?

郑朝晖:之所以精准,是因为我们对用户行为分析的准确性较高。由于历史的原因,互联网广告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基于关键词的搜索广告;二种基于用户注意力的上下文广告;三是基于用户历史行为分析的定向显示广告。我们的广告模式是集大成者,即通过综合分析用户的搜索、浏览、订阅等行为,在合适的时间和场景对其进行精准的推送,我们称之为“兴趣广告”。“兴趣广告”能够更精准匹配用户需求,与关键词等传统广告模式相比,转化率可能会大大提升。

:如何搭建你们的生态圈?有考虑过加强自媒体的内容吗?

郑朝晖:自媒体的平台我们也在搭建。我们希望建立良性的生态圈,广告主、媒体、自媒体人、用户,四方共赢。在这个生态圈里,提供供需关系是我们的角色定位,也是一大创新。现在的问题是媒体不了解用户的需求,热点事件铺天盖地地报道,用户的长尾需求却缺乏优质内容供给。我们可以连接用户与媒体内容生产,将用户的需求反馈给内容生产者,匹配供需双方。

: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产品有什么建议?

郑朝晖:基因决定了做事的方式。媒体的基因决定了它们应该在内容领域寻求突破点,并且适当地拥抱技术。如果可能的话,媒体应该往长尾内容的生产发展。现在的媒体强调在一定的框架里形成差异化的内容,比如同一个热点事件,大家从不同角度上解读。这种内容有价值,但是更大的价值在用户的长尾需求里,因为有大量用户感兴趣的话题没有人关注和报道。媒体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组织这方面的内容生产,吸纳非媒体但却专业的人士加入,形成一个contentnetwork(内容网络),从热点事件报道的红海进入用户长尾需求的蓝海,有可能带来媒体新的春天。

郑朝晖采访侧记

一点资讯联合创始人郑朝晖身上有很多令人羡慕的“光环”:16岁上清华少年班;到纽约州立大学读博,跟百度李彦宏同一个导师;在雅虎公司迅速升职为高管(华人当上硅谷公司高管绝非易事),并负责核心业务;回国创建雅虎中国研究院并担任院长……

这是一条华丽的人生轨迹。而最触动我们的,不是他高大上的背景,而是言谈中不时流露出的情怀和梦想。他说,“我们的目标是创立一家基于中国的全球互联网公司,打造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做真正对互联网发展历史有贡献的产品。”作为海归派,郑朝晖对国内业界Copy to China,利用中国人口红利赚快钱的做法颇有微辞。他要做的是从0到1的事,而不仅是在1后面添许多个0。

对此,郑朝晖和他的团队底气十足,不仅因为主要创始团队长期在硅谷工作,拥有30多项美国技术专利,而且团队成员在国际顶级技术刊物发表了40多篇论文。

除了技术实力外,郑朝晖还很强调“mindset”(思维模式、胸怀境界),“智商只是起点,还得有独特的mindset,否则难有大的超越”。他主张跳出冲突或矛盾的思考方式,一切都可以开放共赢,和谐互补。比如,技术不是要革编辑的命,而是要将编辑的作用放大N倍;要维护生态,让各方都得益,不然大家谁也活不了。他说,人生苦短,没有多少时间去弥补自己的弱点,还不如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到极致,弱项则开放合作。

郑朝晖说,你不做“hard decision”(艰难的决定),就不要预期好的结果。从雅虎公司跳出来创业,正是这种艰难的决定。70后的他自嘲是“老家伙”,说创业不能跟80后90后那些初生牛犊比,必须“谋定而后动,想得深一点,站得高一点,布局远一点,尽量滴水不漏”。

采访结束,脑子里还荡漾着英文单词,“宇宙中心”五道口却已是灯火阑珊。回望暮色笼罩下银灰色写字楼,一个个小方格窗户被灯光打亮,不禁想,这些小方格背后也许藏着大大的梦想,而它们最终的样子,值得人们期待!

猜你喜欢

玩转
万达如何“玩转”体育产业
万达如何“玩转”体育产业
南北种植有差异?看山东技术员如何在湖南“玩转”蔬菜基地!
和学生一起“玩转”英语课堂
老记者如何“玩转”新媒体
创意经济视野下宝马MINI“玩转”创意营销
用互联网思维“玩转”新型农业
中海集运如何“玩转”海铁联运
带你“玩转”未知环境
如何让学生“玩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