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2015-02-15万心军
万心军
在神经内科,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具有病情凶险、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威胁患者生命[1]。为详细了解分析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6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6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7例,女17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50.53±1.17)岁;并按照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 24例,女 8例,平均年龄(51.23±1.52)岁。对照组,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50.13±1.09)岁。2组患者间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采用CT确定穿刺靶点,有效避开患者重要功能区和皮层大血管,将距头皮血肿中心最近的位置定位穿刺点,同时依据患者病情确定进针深度。待患者麻醉成功后,医护人员用电钻钻患者硬脑膜和颅骨,将限位器去除,并对塑料卡环进行离断,拔出针芯,插入圆钝塑料针芯,把三角针体推至血肿边缘,之后将圆钝针芯拔除,拧紧盖帽,抽吸、冲洗血肿,手术完成后,为患者常规留置引流管,每天对患者血肿进行2~3次冲洗。
1.3 疗效判定标准[2]死亡:患者实施治疗后,出现死亡现象;无效:患者实施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有效:患者实施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功能残缺评分减少18%~45%;显效:患者实施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是基本消失,功能残缺评分减少46%~10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正态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3.1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其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实施相应治疗措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3]。已有临床研究显示,40%的高血压性脑出血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该疾病的致残率、致死率居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首位[4]。
表1 2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为保守方法,然而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难以根治,极易出现复发现象[5]。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治疗中逐渐获得广泛应用,该术式在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临床上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其可迅速、直接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压迫及降低颅内压,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6-7]。该种手术方法主要在局部麻醉措施下进行有效治疗,可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的刺激及感染,降低医源性损伤发生率。在本研究中,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卢慧英[8]报道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
综上所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马红军.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76-77.
[2] 邓华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9):30-31.
[3] 高泽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241-242.
[4] 李卫军,王艳玲.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00例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09(6):547-548.
[5] 曾学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体会[J].当代医学,2013(18):520-521.
[6] 覃海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7):1326-1327.
[7] 刘献玲,张天霞.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53-154.
[8] 卢慧英.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