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2015-02-15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图式理论

李 宇 峰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李宇峰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225009)

摘要:词汇是认知主体通过对外界事物进行心智加工所产生的心理表征的外化和符号表征,是认知的媒介和手段。基于图式的内涵本质及其认知功能,文章从构建内容图式、增强图式体验及运用图式层次性特征三个维度探究英语词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扩大词汇量、增强词汇认知度及提升词汇习得能力三个问题,以期不断改进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词汇教学;内容图式;图式体验;图式层次

词汇是语言演变与发展中最活跃的一个部分,是社会文化变革最直接的体现。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最基本的环节之一:一方面,教学主体双方对英语词汇抱有很大的热情和期望;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英语词汇教学效率低下的难题。

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认知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对外界事体进行范畴化,并通过范畴对外在事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知和推理,经过心智加工所产生的林林总总的范畴会在认知主体的心理表征为相互联系的各种图式。卢植认为借助图式进行的心智加工过程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合理地将认知资源分配到相应的认知对象上去,从而降低认知压力,提高认知的效率[1]147。可见,图式理论对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效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图式理论的内涵与认知功能

“图式”一词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Piaget于1926年提出,20世纪40-50年代认知心理学蓬勃发展,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中引入了图式概念;到80年代,图式理论的发展达到了高峰,语言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内的图式理论研究盛行,这对于改进和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图式的内涵阐释

人类认知主体在长期改造客观世界的体验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对外在世界的互动性感知、知觉和表象等基本心理表征。这些心理感知会作用于我们的生理器官,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客观事体的个别的或者普遍的属性会在人脑中映现,认知主体会形成关于外在事体的心理表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心智加工,认知主体会形成概念,建立范畴,最终产生经验并储存在认知主体的意识和记忆中。

对于图式本质的理解与认知,国内外专家学者给出不同的界定,代表性观点包括Lakeoff 主张意象图式是在我们感知互动和运动程序中一种反复出现的、动态性的式样,可以为我们的经验提供连贯性和结构性[2];Croft和Cruse认为意象图式是特定的、体验性的心智表征[3];王寅指出图式是人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某种常规性的认知结构,可以长期地储存在记忆之中[4]。基于这三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我们认为图式或意象图式具有体验性、动态性、连贯性、抽象性等主要特征,它是认知主体关于认知对象所形成的信息的高度集合体,是我们认知外界事体,进行范畴化、语用推理和记忆的规则和框架。

英语词汇同样是信息的高度集合体,具有体验性、动态性、连贯性等特征,英语词汇教学也需要主体双方进行语用推理,有自身的记忆规则和框架。由此可见,图式的内涵特征对于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二)图式的认知功能

基于上文所述,图式是认知主体通过自身对外界事体的认知体验产生的,是在现实世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形成的概念意象,比表象更加概念和抽象。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图式最直接的功能是其认知媒介的作用。人类认知主体认知世界的过程是由浅入深、从触觉到知觉、由近及远、由下到上的过程,这一特征符合人类不断进化和发展的客观性,因为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这符合恩格斯关于人类进化的学说。

卢植概括了图式的主要功能:(1)图式提供统一的内容主题,可以明显影响人们对于过去事件的印象,也会影响人们的学习能力;(2)图式结构的层次性符合认知主体认知能力发展的逻辑关系;(3)图式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1]159。图式的这三个主要功能为认知主体认知外界事体、发展自身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的英语词汇教学长期以来效率较为低下,英语词汇教学与识记方法单一,且效果差,学习者对于英语词汇的运用机械化、教条化,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或者不够全面,这些都掣肘英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妨碍学习者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图式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图式的体验性、动态性、连贯性、抽象性特征及其提供的内容图式影响人们对过往事件的印象,影响人的学习能力及派生能力,对改进英语词汇教学,提升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能力有重要帮助。

(一)构建内容图式,有效扩大英语词汇量

Anderson认为人们的头脑记忆网络中存在着一种“展开活动”,存在着许多节点,这些节点相互连接,构成人们记忆的网络[5]。也就是说,如何有效利用记忆网络中的节点,对于教学主体双方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节点具有放射性与延伸性的特征,对于某一节点的激活和刺激能够有效地引起和该节点相关的内容图式的呈现,在刺激和激活这些节点的过程中,记忆网络会能动地通过识别、分析、过滤、链接及归纳等方式进行认知深加工,不断刷新和扩张原有的图式记忆网络。

这一点对于英语学习者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学双方要充分利用记忆网络节点的扩张功能,有效扩大英语词汇量。人类接触外界信息最直接、最广泛的物质器官是眼睛,这些视觉信息会以图像的形式进入大脑,形成关于外在事物的信息集合体,再经过映射的认知心理加工,与原有的图式内容进行匹配和过滤,进而构建新的图式网络。对于英语词汇教学而言,最常见的表现为视觉词汇,能够对认知主体形成明显的视觉刺激和视觉冲击。

以“wave”为例,该英语单词最初的意思是指“波浪、水波”,水面迎风会出现波浪式的景象,这是该单词的原始图式。随着认知主体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的不断发展与扩大,在实践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呈现“波浪式”的视觉画面和信息:

例1:Jessica caught sight of Lois andwavedto her.

例2:Hospital staff were outside to welcome her,wavingflags and applauding.

例3:If someone’s hair iswave, it curves slightly instead of straight.

例4:Sound waves,light waves, andradio waveshave a certain frequency.

以上有关“wave”的几个例句中,例1是人们见面或者分别时挥手的动作和场景,呈现“波浪式”;例2是人们用手挥舞东西时的画面,呈现“波浪式”;例3是描述人的头发和发型,头发呈现“波浪式”的外形;例4是声波、光波、无线电波,是人们用来描述声音、光和无线电波传播或者运动的路径和方式,都呈现“波浪式”的运动轨迹。归根结底,这是因为“ wave”在人们的记忆网络的图式框架体现为:“涟漪状+能量源+辐射向外”,这是该英语单词的典型意义,对于外界呈现类似特征的事物、运动、事件等都可以刺激和激活人们关于该词的内容图式,再通过映射的认知加工,就会产生新的语义或者新的与该词相关的英语单词,进而形成词汇链,并呈现线性和辐射型扩张态势,如下所示:

Wave(水波)(涟漪状+能量源+辐射向外)→(映射)→ sound wave/light wave→radio wave(无线电波)/microwave(微波)/ultra-sonic wave(超声波)

英语中存在着许多词根、词缀、派生词,它们都具有很强的视觉特点,能够影响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对有效扩大英语词汇量意义重大。类似的还有听觉类词汇、触觉类词汇、嗅觉类词汇等和认知主体生理感知器官相关的英语基本词汇,这些词汇的教学都可以通过积极构建内容图式来提高教学效率。

(二)突出图式体验感知,增强英语词汇的认知程度

词汇是信息的集合体,人类认知主体用来命名和描述外在事物、事件和状态,每一个单词都是一个图式框架。从人最初的结绳记事、洞壁凿型、象形文字,再到现在不同形式的语言符号,无不体现人类认知的体验性特征。劳动是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方式和根源,在劳动的过程中,人类需要不断地认知和改造外在世界,需要大量地接触和体验外在事体,而这些通过体验和劳动实践获取的关于外界的信息和印象会进入人脑,再经过主动的心理加工,最终通过语言符号来进行表征,形成不同的意象图式。所以从本质上讲,词汇具有体验性的本质特点,词汇图式也附带体验性的重要特征。

这一点对于加深词汇理解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一词多义现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例如“up”一词:其本义指的是物体运动时向上的运动图式,随着人类认知主体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该图式被用于许多表示具有“向上运动”特征的场景和事件,

例5:Stand up!

例6:Where did you grow up?

例7:When did you wake up?

例8:How were you holding up?

例9:Cheer up!

例10:His performance did not come up to the standard.

这几个句子中的“up”都体现的是“向上的运动趋势”,是人类认知主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向上运动趋势”的体验性图式框架。在例5中起立的时候,身体会“向上运动”;例6句中是身体发育生长从小变大,由矮变高的“向上运动趋势”;例7句中起床的时候身体“向上运动”;例8句中是“up”的引申义和比喻义,挺过痛苦、困难等是所处的状态,呈现“向上运动”的心理态势;例9句用语言鼓励、激励和加油,抬头挺胸,迎接挑战,迎接困难等不利局面,同样体现“态度和心理方面向上趋势——积极向上,不服输”;例10句用来描述动作主体的表现不够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和标准,体现的是现实生活体验实践中,人们面对高于自己能力的目标和任务时,“向上逢迎而满足目标的运动趋势”。

以上例5—例10表述里关于 “up”的语义形成和认知都是认知主体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自身对“向上延伸或运动趋势”的体验和感知,这是其原型范畴意义。对于英语词汇图式内容的体验和感知,有助于教学主体双方深层次地认知和理解英语词汇,对于提高英语水平意义重大。

类似的词语还有down、back、 over、go、run等基本英语词汇,因为英语中存在着许多和人类身体运动体验和实践相关的词汇,且都是多义词,这些一词多义现象给学习者的理解和认知带来负担和压力。这样的现状要求教学主体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体验性感知、理解和认知的意识和实践,对学习者准确获取英语词汇的语篇意义、增强认知程度作用重大。

(三)运用图式层次,提高英语词汇习得能力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我们的头脑里储存着各种各样的图式,既包括外在事体的客观图式,也包括与之相应的心理图式。层次性是图式结构的典型特征,人们在对外界事体进行体验性实践的过程中,会根据实践对象的特征、性质和状态以及自身的意向性需求进行组织分配,进而构建相关联的多层次的图式网络。徐盛恒指出意向性是人的意识的核心内容,是意识观照事物、事件、事态时所展现的一种“利己”性的取舍倾向,表现为对对象的注意、过滤、选择、表征时的心理状态,并且呈现判断、评价、表征的功能[6]。这一认识论意义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英语学习者在面对林林总总的英语词汇和语篇时,应该结合个体进行学习或者交际任务时的意向性需求,构建并运用图式的层次性、组织性特征,提升英语词汇的习得能力。

阅读不同形式的英语语篇,完成不同形式的交际任务,都需要借助词汇图式的认知功能,学习者个体的意向性需要和层次性的图式网络为学习者完成交际任务提供了背景知识和理解所需的图式框架。例如:“China is already the fifth-largest PC market behind the U. S., Japan, Germany, and Britain. But if shipments in China continue to grow at an average annual rate of 30%-as they have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China’s PC market will surpass Japan’s in only five years. Not even the Asian crisis has slowed down this growth. While Asian markets like South Korea saw a 46% decline in PC shipments in 1997-1998, for example, PC shipments to China jumped 48%.”

本文描述的是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PC市场的繁荣这样一个宏观语篇背景图式,这是第一层次的,也是最高层次;中国市场表现强劲,韩国等其它亚洲市场与之形成反差,是该语篇第二层次的背景图式;第三层次微观的背景图式就是“decline”与“jumped”的反义图式信息。在笔者教学中,学习者对于该语篇中“saw”的理解出现困难,进而导致对整个语篇的理解出现差异,最后影响阅读交际任务的顺利完成。究其原因,在于学习者对 “see”的图式框架只呈现为“看见”的语义,而忽视了整个语篇的图式层次所提供的背景信息,即“亚洲其它市场萧条”、“中国市场强劲”,韩国属于亚洲市场之一,那么韩国市场也表现疲软,这一图式背景对于“ saw”的意义理解具有启发和约束的功能。从情感色彩看,属于消极词义色彩,再结合第三层次微观的“decline”与“jumped”的反义图式信息,可以获取该词的语篇意义,应该理解为“experienced”或“suffered”。

这种通过利用图式的层次性所获取的词汇意义往往是紧密结合语篇的符合语境的、动态的词义。机械式地死记硬背往往不能准确获取词义,进而影响理解和交际任务的完成。利用图式的层次性特征和功能有利于学习者更加有效地提升词汇习得能力,这要求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主体双方有意识地提高运用图式层次性的意识并积极加强实践训练。

三、结语

通过阐释图式的内涵特征及其认知功能,结合实例从内容图式构建、图式体验和图式的层次性特征三个方面,笔者分别探究了图式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对有效扩大英语词汇量、增强英语词汇的认知程度以及提升英语词汇习得能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的英语词汇教学长期以来效率较为低下,英语词汇教学与识记方法较为单一,且效果较差;教学双方对于英语词汇的教学和运用往往机械化、教条化,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升较慢,英语词汇教学水平亟待提高。笔者认为,教学主体双方对图式理论的体验性、动态性、连贯性、抽象性特征及其提供统一的内容图式提高认识,对改进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植.认知与语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LAKE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CROFT WILLIAM D, ALAN CRUSE. 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ANDERSON J R.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M].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1995.

[6]徐盛恒.意向性的认识论意义——从语言运用的视角看[J].外与教学与研究,2013(3):174-184.

(责任编辑:王燕)

A Study of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Schema Theory

LI Yu-feng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225009, China)

Abstract:Words are the output of human mental processing of outside objects, the externalization and symbolization of human mental representation, which serves as the media and means of cognition. Based on the essence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of schemata, and from constructing content schema, strengthening schema experience and using the hierarchical features of schemata, this paper explores three questions to be conquered in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cluding vocabulary development, the building of word awareness and improvement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competence, thu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Key words:schema theory;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content schema; schema experience; schema hierarchy

中图分类号:H 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536(2015)04-0077-04

作者简介:李宇峰(1973—),男,扬州职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硕士。

收稿日期:2015-09-25

猜你喜欢

英语词汇教学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索
马尔扎诺六步词汇过程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
组块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
翻转课堂在大班型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