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2岁最美母亲”采写手记

2015-02-15王韵涵

中国记者 2015年5期
关键词:安阳县安阳市安阳

□ 文/王韵涵

“92岁最美母亲”采写手记

□ 文/王韵涵

编者按:《中国记者》在编辑《〈一封求助信的背后〉的背后》一文同时,专门约请《安阳晚报》记者王韵涵回顾采写梁梅枝老人故事的经历。平时不轻易动容的她,也被老人的母爱与社会的大爱所感动,留下“永远也抹杀不掉的记忆”。以下是她的亲历和所思所感。

2015年2月16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安阳日报报业集团收到一位92岁老人梁梅枝请人代笔写来的求助信。收到求助信后,我与《安阳日报》记者侯沛丽、见习记者麻翛然一同前去老人的住所调查采访。

初次采访老人,心情沉重

根据求助信中提到的村子,我们找到老人的住处。当时已是年关,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年货,而走进这户人家的院子,却没感到过年的喜庆气氛。

“您好,有人吗?我们是报社记者。”听到生人的声音,老人右手拄着一根木棍,蹒跚地从屋里向我们走来。表明来意之后,老人分别领着我们进了东屋、西屋。

所见所闻正如求助信中讲的那样,梁梅枝老人一人照顾家中女儿女婿。东屋躺着的是梁梅枝的小女儿和保芹。她11岁时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因家庭贫困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手脚关节处如今已严重变形,无法伸展,落下残疾,生活无法自理;西屋躺着的是梁梅枝的女婿冯兴国。

今年年初,由于生活压力大,68岁的冯兴国也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看到外人的他像个无助的孩子,放声大哭,老人擦了擦女婿的眼泪,说了句:“你坚强点。”

安慰完女婿后,老人带我们进客厅坐下聊天。在我看来,梁梅枝老人脸上并没有抱怨,她平静、坚强。20多年前,和保芹嫁给安阳县永和镇伍庄村的冯兴国后,老人一直牵挂着女儿。老伴去世后,梁梅枝就一直和女儿一家住在一起。原本靠着冯兴国一人在外打工,这一家还能维持生计。可如今冯兴国也病倒在床,一蹶不振。

“梁奶奶,您能给我讲讲,您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我很好奇,老人都这一把年纪了,如何照看只能躺在床上、丧失劳动力的女儿和女婿。老人轻描淡写地说,自己每天6时起床,去街边拾废品卖钱,回来给女儿、女婿洗漱完,准备饭……在老人眼里,这都是她每天必须提着心劲儿要做的事。不知不觉,和患病的女儿相依了48年。

因为女婿老家的房子坍塌,虽然政府曾给过危房改造金,可新房子翻盖两年后,房顶又塌掉,无法居住,这些年,她们一家靠着亲戚朋友的帮助,在外租房居住。老人强调,她的自尊心强,女儿也是。即使这样也不愿意给别人找麻烦。

“我写信不是为了要钱,就为了给保芹治治病。怕我不在了,闺女谁来管……”话到此处,老人突然哽咽。也许在我们到来之前,没有人跟她这样沟通过,没有人让她回忆照顾女儿的点点滴滴,当往事随着采访慢慢浮现出来,老人不禁落泪,叹息将来。

跟踪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采访归来路上,我们心情都很沉重。下午回到报社后,我们把采访情况汇报给报社领导。第二天,安阳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申朝明带领总编辑冀晓东等人一行前去看望老人一家,送去一笔慰问金和新春祝福。回来制定方案,决定为老人鼓与呼。

□ 图为梁梅枝老人照顾女儿和保芹。

□ 图为本文作者王韵涵(右)采访梁梅枝老人工作照。

3月12日,《安阳日报》《安阳晚报》分别以《一封求助信引出九旬老母大爱故事》《求助信引出九旬老娘大爱故事》为题,讲述了梁梅枝老人的故事。这些报道引起各级政府部门重视。报道刊发当天,安阳县政府,安阳县民政、卫生部门,安阳县永和镇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白璧镇党委、镇政府纷纷采取措施,给予梁梅枝老人帮助。

3月13日,《安阳日报》《安阳晚报》又分别以《92岁“最美母亲”感动社会各界》《92岁“最美母亲”感动各界》为题跟踪报道,并配发题为《母亲大人万岁!》的评论。报道见报后,众多热心读者被老人深深感动,纷纷表示要捐款捐物献爱心。一时间,我的手机几乎要被“打爆”了。同时,在网络上,老人的故事引起安阳市民和广大网民点赞,大家都称梁梅枝是“最美母亲”。

接着,3月16日,和保芹被送至安阳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3月18日,安阳市政府副市长刘建发带领安阳市民政局、安阳市慈善总会、安阳市红十字会等部门负责同志,专程看望刚刚住院不久的和保芹,并送去慰问金和鼓励。3月19日,安阳市卫生局从安阳市中医院、安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抽调三名专家,为和保芹进行面对面会诊,并研究制定出适合她病情的治疗方案……

截至目前,梁梅枝老人一家已收到爱心款近3万元,不少爱心人士在电话中强烈要求我一定要保密,不要在报纸上刊登他(她)的姓名,因为只想默默为老人一家做点事情。

无私母爱,社会大爱,让我感动

对我而言,这是一次特别的采访经历。梁梅枝是我采访过最年长、最坚强的一位老母亲。92岁的长寿老人,本该拥有被晚辈呵护的天伦生活,而老人却还要捡废品养家糊口。48年来,就算日子再难过,梁梅枝却从未放弃,也不愿麻烦别人。

记得第一次从老人家中出来,我脑海中浮现了几位与和保芹有着类似经历的电影角色:《海洋天堂》里的大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影片中他们虽然都有缺陷,但因为得到好心人的照顾,他们都有圆满结局。在我看来,与电影中任何一位父母相比,现实中的老母亲梁梅枝甚至更伟大。现实生活不是电影,梁梅枝照顾女儿的48年,又岂能用电影的一二百分钟说完?她的坚强、她的苦累,已远远超出我的文字能表达的极限!

对此次梁梅枝老人的报道,安阳日报报业集体领导高度重视,除专门听取采访汇报外,还对报道具体写作提出要求:既要写出老人母爱的伟大之处,又要写出老人故事为什么会感人。

从初稿修改到第7稿成稿,我们发挥团结合作的优势,盯着稿子到深夜版面签发,沉浸在感动和写作之中。几次采访接触后,我们的专注也感动了老人和其家人,每次见面,我们之间都有讲不完的话。报道见报后,老人伟大的母爱像有着让众人感动的魔力,引发来自全社会的爱心涌动。这既让老人一家始料未及,也让我深受震撼、感动。

在采写中,我一边流泪,一边采访;一边采访,一边感悟。我庆幸身为媒体人,有机会第一时间可以触摸到人性中最真、最善、最柔软之处。在近半个月的采写经历中,我深深感到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才能写出文章去打动别人。而只有对事实真相的挖掘更深,才能离动人的心灵更近。因此,这次采访也是在实践中体会“走转改”的自我教育过程。

故事终有结局。我相信,也期待着,老人和女儿的故事结局,会因为有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而发生改变!而我才刚踏上体会“走转改”漫长旅途的征程,还需更加努力。

(作者是安阳日报报业集团《安阳晚报》记者)

转载本刊文章,请务必注明转载自《中国记者》期数、作者等要素。

编 辑 万小广 wxgpeter1314@126.com

猜你喜欢

安阳县安阳市安阳
安阳之旅
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途径研究
安阳县
安阳市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安阳有个“花木兰”
安阳县
安阳市
集雨水窖在安阳县西部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运用
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后安阳县水土流失治理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