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度聚焦

2015-02-15本刊编辑部

中国记者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家风教授

月度聚焦

前期反馈·编读往来

“京原路8号”推送与评论

《闽南日报》记者吴志润对《中国记者》2015年第4期刊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 《吕厚民,从未放下过手中相机——吕厚民在扬州兴化的7年事》一文评价说,“我有幸也曾跟过这么一位前辈学新闻,受益终生啊!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社会中,这样的人太难得了。我也常劝导新记者向老一辈学习,可是太难了!中国的新闻事业不能仅仅是新闻人谋生的职业,而是推动祖国发展、统一的重要力量。如果大家都站在这个角度考虑问题的话,新闻人该有多光荣啊!想想如今的所谓‘红包记者’‘狗仔记者’,真让人脸红,叹息!”

《安阳日报》资深记者张遂旺对2015年第3期“焦点”栏目刊发的“转型大潮中地方媒体人的内心独白”组稿,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传媒转型中地市报人的坚守与纠结》一组两篇文章评论说,“很接地气,本人颇有同感,读后引人深思。期待看到更多这样奋斗中的地市报人!”

同时,本刊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怎样与名流采访对象建立长久联系和友谊》《新时期调研如何谋篇布局》《广电媒体如何走好融合发展之路》《“小记者”:能为寒冬中的报业增添几分暖意?》等文章,也受到欢迎与点赞。

《中国记者》微信公众号:京原路8号。微信号:zgjzzzs,敬请关注!

“新华社记者谈调查研究”一组稿件本刊公号推送截屏

会议

甘惜分先生新闻思想研讨会暨百岁寿辰庆典举行

4月26日,“甘惜分先生新闻思想研讨会暨百岁寿辰庆典”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方汉奇、秦珪、何梓华、胡文龙等多位著名专家,以及甘惜分先生多年来的博士生等众多弟子出席。会上,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教育部教指委代表张昆与陈昌凤教授向甘先生敬献了首届新闻传播学国家级学会奖“终身成就奖”。

甘惜分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兼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首都新闻学会理事、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

甘惜分教授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多年,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著有《新闻理论基础》(1982)、《新闻论争三十年》(1988)等书。从教半个多世纪以来,甘惜分教授不仅培育了大量在新闻传播界有影响力的学生,其新闻思想和行为风范更影响了许多年轻人。(本刊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官方网站关于甘惜分教授的介绍和陈昌凤教授新浪微博编辑整理)

书籍

较早关注“家风”主题的传媒人力作——从《家风》《帅府之风》到《大家风范》

新华社高级记者肖伟俐从2006年起陆续出版的三本书,记录了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民主人士的生命轨迹。从他们求学、求生、求变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始终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休戚与共。他们在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上呐喊、探索,最终汇聚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完成自己的伟业。他们的懿德良行、襟怀情操并没有随时光流逝而消弭,在他们各自的家庭和后人中延续着、传承着。从这个角度上讲,家风是一种积淀,是一种传承,也是一部人生的读本。

猜你喜欢

中国人民大学家风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A Proposed Quantitative ESG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Companies
——Tak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as an Example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Beijing,mon amour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