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拖延心理访谈调查

2015-02-14郑涛雍珊珊陈谆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被访者心理压力个体

郑涛 雍珊珊 陈谆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0)

大学生拖延心理访谈调查

郑涛 雍珊珊 陈谆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0)

拖延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人们却对它熟视无睹,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最为严重。文章通过文献法和内省法综述拖延的内涵、心理根源、影响因素等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以“趋利避害”为核心的拖延理论构想,确立访谈框架。随机选取了大学生30名,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之后对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大学生拖延的现状和大学生对拖延的认识,以便对大学生改善自身拖延行为提供一些启示,也对学校培育方式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拖延;大学生;趋利避害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赛缪尔如是说。拖延无疑是非常普遍的行为现象,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大约有95%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现象,7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个拖拖拉拉的人,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行为存在拖延现象,且这个比例还呈增长趋势。

拖延(procrasti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为推至明天。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拖延,从而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定义。

Tuckman基于行为视角界定拖延是“推迟或完全回避个体控制下的某行为”。

Milgram认为拖延是一种个人倾向或者特质,本质上是将该做的事情延后做的一种行为或是一种将该做的事情延后的非理性倾向。

Solomon和Rothblum等(1984)提出拖延行为是个体非理性地将必须执行或完成的任务延后推迟。他们认为行为主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体验到一种情绪上的不舒适感。

Milgram等人在1993年通过实证研究印证了Solomon和Rothblum的观点,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情绪问题是拖延行为中非常常见的伴随现象,所以他们将拖延界定为一种问题行为,这种行为会使主体伴随强烈的焦虑体验和压力感,他们强调了拖延本身所带来的这种不良情绪的体验。

现有大量研究显示拖延与许多负面的健康状况有关,拖延者们承受更高的压力、焦虑,并且自我怀疑、不自信,导致作业成绩下降,而且长期拖延还会引发个体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我们称之为“拖延症”。

几乎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拖延行为,有些人甚至形成了一种行为习惯。拖延就是时间的小偷,它无时无刻不在消耗我们有限的生命。但是,我们却总是不以为然。我们明明不想拖延,想要好好的完成任务。可是,我们却偏偏要拖延,最后草草了事。它严重妨碍大学生的成长,不利于大学生很好的融入社会的发展。这一现象在最高学府滋生泛滥,已违背了大学的办学理念。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拖延呢?拖延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笔者。Ferrari的研究表明,拖延是一项相关的、及时的任务的推迟以及破坏性任务的出现。所以对拖延本身来讲,必然会有破坏性任务的出现,而且在破坏性任务的执行上,拖延者必然会获取更大的利益相比于拖延性任务,这种利益包含任务本身和个体对任务的情绪和认知。因此,从拖延的任务选择的角度来看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所以有学者指出,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对于那些给人带来不愉快的刺激,人们倾向于回避,如果不能回避,就会尽量延迟去做。他们在分析拖延的行为动机时,强调价值的作用。

因此,结合前人的研究,本文准备以“趋利避害”为核心,以此分析大学生拖延的心理过程,勾勒访谈框架,对大学生的拖延心理做一些调查研究。笔者期望本研究能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访谈,随机访问了湖北科技学院学生20名,外校学生10名(QQ访谈)。其中,女生11名,男生19名。

(二)研究程序

1.设计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采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受访者深入和自发地谈及相关问题。并且根据本研究的具体目标,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多次讨论修改之后拟定访谈提纲。通过三次的预先访谈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正式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如下:

(1)你觉得自己的拖延心理严重吗(没有拖延、不严重、比较严重、严重、非常严重)?(2)那么,你一般在哪些情境下会拖延?(3)拖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4)拖延任务结束后,你有什么感受?(5)为什么会对那个任务拖延呢?(6)什么情况下,你不会拖延任务?(7)拖延是因为个体觉得拖延任务令自己不爽,而替代性任务相对令自己舒适,因此用“趋利避害”来解释拖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访谈的实施

其中20名本校学生面对面访谈,10名外校学生通过QQ文字访谈。

首先,让被访者对自己拖延的严重程度做一个自评。之后的开放性问题,在访谈的过程中尽量按照提纲顺序进行,但也并不拘泥于提纲的顺序或提问方式,而是根据被让被访者具体的回答灵活的提问和追问。如果被访者觉得问题过于抽象,访谈员将会给被访者举例,让其判断、确认。或者被访者回复模糊不清时,访谈员需澄清问题和回复,以获得被访者准确的信息。避免问题遗漏,或答非所问,有效地引导被访者深入地作出答复。

访谈实例:受访者A说,我不会拖延,该做的工作我都会做好,因为我喜欢学习,我要学好我的专业。(想想真的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不拖延吗?)哦,有时不太想洗衣服,总会堆满后再洗。还有学习中的小事有时也会拖延,比如本来准备去图书馆借书的,可能和同学聊天,就错过了时间。(那对这些拖延有什么感受么?)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会告诫自己下次不能这样了,但下次很可能还是一样会拖!(想过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那些事太繁琐了,就算当时不做也无伤大雅,不会造成什么损害,洗衣服太烦了(那你先前说喜欢专业会做得很好,那不喜欢的课程,会怎样呢?)。

嗯,有时也会拖一下,但我都还是会做好,因为它会影响到我的综合成绩。一般来说,我感觉对我很有意义的,尽管不是很喜欢,依然还是不拖为妙。(我们知道很多大学生都喜欢拖拉,你却是个相对不拖拉的人,这是天生的吗?)没有,我之前也总是拖拉,因为之前没有目标,很茫然,觉得做什么都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也就不为难自己,便越发懒散,拖拖拉拉。后来,觉得大学不能混过去了,这才醒悟,通过各种方式自我激励,保持进取心。学习时间管理技巧,明确自我的能力与目标。一步一步的感觉越来越充实、快乐。我还怎么会拖延呢。(“趋利避害”来解释拖延,你觉得怎么样?因为个体觉得拖延任务令自己不爽,而替代性任务相对令自己舒适,所以个体“趋利避害”产生拖延。)可能吧,好像是这样的。

3.访谈内容的记录和汇总

每一次访谈结束后,便回忆记录被访者的回复,按照访谈提纲进行整理。在所有被访者的记录整理完毕后,以拖延心理过程分析中的各个因素(心理压力、情绪反应、时间洞察力、自我效能感、目标特征)和“趋利避害”为框架,汇编被访者的答案。便于结果分析。

三、结果及分析

访谈结果表明:30个大学生都承认自己有拖延(起初有2个人认为自己没有拖延,但详细追问后,承认自己还是在某些方面是拖延的);而且6个人认为自己拖延非常严重(即20%的被访者认为生活中方方面都拖延,能拖就拖,很多时候都会任务失败);15个人认为自己严重拖延(即50%被访者认为生活中大多方面会拖延,一般都是最后一刻完成,且完成质量不好);7个人认为自己拖延比较严重(即23%的被访者认为一般都是在某些特定方面会总是拖延,其他方面并不拖延);仅有2个人认为自己不严重(即7%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在重要事情上很好的完成任务,认为不重要的拖延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另外,有29名大学生(97%)对“趋利避害”来解释拖延表示认同,仅有一位,他认为“我想拖就拖,不拖就不拖,哪有那么复杂的利弊分析啊,我根本就不会想那么多。”

拖延心理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见表1。

表1 拖延心理因素分析

从数据结果中可以看出,被访者的回复是比较符合拖延心理分析的过程的。

每个人都存在拖延心理,只是程度和情境的不同而已,并且70%的被访者是严重拖延,93%的被访者是拖延者,这是符合已有研究的大约有95%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现象,7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个拖拖拉拉的人。

任务难度太大,形成天花板效应,产生了不良情绪,97%的直接产生拖延行为;任务没价值、没意义,无法使个体产生兴趣,没有内部动力,100%产生拖延;拖延奖惩力度太小,时间很充裕,心理压力就会太小,也就没有外部动力,80%选择拖延;但心理压力太大的时候也会有87%的被访者会拖延;若不能看到长远利益,就会降低任务的主观价值,90%的被访者会产生拖延;没追求、没目标时,会很茫然很懒散,也会有87%的被访者表示会做事拖拉;被访者中97%的人认为自己拖延是没有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面对任务时,自我效能感低,觉得自己很难完成,83%的被访者选择拖延。

四、讨论

从访谈的结果来看,首先,绝大多数人认同,拖延的心理过程中人们存在“趋利避害”的任务选择倾向。

有一个被访者不认同,可能是他觉得这种利弊的生物驱动观点他不太能够接受。但必须解释的是,这里的“趋利避害”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本能,而是基于主观价值判断之后,采取的一种行为原则而已。

而且这种主观价值判断是因人而异的,就像有学者认为拖延是一种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时间洞察力等因素显示出每个个体的独有能力的差异。

因此,在主观价值判断上,有的人非常明智的看清任务,有的人对任务反而产生不理性的解读。这些没有理性认识任务价值、自身应对能力的人,就会产生拖延。

例如,完美主义倾向的人由于给自己制定了过高的目标或是苛求完美,在没有完全有把握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之前,不愿意动手去做,因为苛求完美,反而不容易制定出可行的行动计划,导致了拖延行为。

1.目标的特征对个体的目标主观价值是有显著影响的,包括目标任务的吸引力、目标任务的价值、目标任务的难度。一般说来,目标吸引力越强、价值越高,个体的主观价值也会相应增高。就可以减少拖延发生的可能性。而目标任务的难度相对复杂些,据已有研究显示,任务难度与自我效能感在拖延上是交互作用。

2.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任务难较高、富有挑战性时,个体较少会拖延;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对任务难度适合自己时,不太会拖延;但是任务难度太高或太低,都会产生拖延,因为太难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太简单又会不屑于尽心去做。因此,任务难度尽可能符合个体自身的要求,就会有效减少拖延。

3.所谓时间洞察力(FTP)就是指个体对于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时间洞察力既是个体的一种能力特质也是一种动力特质。说它是一种能力特质,因为人们对时间的感知、记忆推理,对时间价值的理解,对当前时机的把握,对时间的管理,对未来的决策等,都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具有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说时间洞察力是一种动力特质,因为人们对时间的价值观、对个体未来的理想和追求、对时间的情操(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事业心……)、对自我的监控等都存在着动机上的差异,具有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因此在面对相同的任务时,有的个体孜孜不倦的努力完成,但有的就能拖就拖,草草收尾。就在于个体时间洞察力的差异。石轶(2009)认为时间折扣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拖延现象,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行为结果主观价值是由时间和行为的名义价值共同决定的,因此我们在对不同奖赏活动进行选择时,会首先选择能够获得即时回报的行为,而低估了长远目标所带来的价值,导致了任务的延迟。时间洞察力低的个体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也缺乏认识目标的未来价值,目光短浅,也缺乏目标动力,所以他们也总是会产生拖延心理,做事拖拖拉拉,像挤牙膏一样。

4.情绪反应是比较复杂的,而且伴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有的研究主要阐述了,拖延会带来很多不良的情绪反应,不良的情绪体验又会促使个体通过非理性的拖延方式来避免,如此进入恶性循环的圈套。可是,我觉得这种不良的情绪反应有时是必要的,它会激发个体的心理压力,进而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另外,积极的情绪体验会尽可能的避免拖延心理。

5.当个体内部动力不强时,极可能发生拖延,这时候心理压力就会起作用。心理压力是一个人体验到内心冲突的心理过程,它是受到多种外部环境和内部体验的影响。但就对拖延行为而言,要想改变这种不良习性,就得有足够的心理动力,而压力能很好的促进心理动力的产生。并且就像动机理论一样,对结果的影响是呈“∩”型的关系,只有当心理压力适中时,个体才能很好的体验到目标主观价值是利大于弊的,才会去完成目标任务;心理压力太低,就无法充分用精力去认识目标任务的利益(人们总是懒于思考并低估长远利益),心理压力太高,就会令个体感觉无法承受,这两种会产生弊大于利的主观判断,选择拖延。

五、建议与展望

(一)大学生拖延现象的改善建议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

1.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主要来自主观方面。影响学习拖延的重要主观原因是学习动机、时间管理、情绪、完美主义倾向。但是学习任务的难度和无关任务的干扰,也是影响学习拖延的重要客观原因。

2.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拖延的现象,而且在不同地域、级别的高校都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自律学习任务的拖延重于他律学习任务,远期学习任务的拖延重于近期学习任务。

3.学习拖延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更多的消极影响,涉及到他们的学习成绩、情感体验、生活质量等主要方面。

4.在作业方面,男生的作业拖延要明显高于女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差于女生。

5.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程度明显加重,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影响更多。有近80%的大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要求改变学习拖延现状的意愿。这些研究结果与我所认识的拖延问题是非常符合的。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展望。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学生要想改变自己拖延的问题。最为首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时间洞察力,使自己能够正确的认识目标任务的真正价值,理性的把握目标追求,这样有利于增强个体自身的内部动力。同时学会时间管理策略,区分任务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计划。

其次,积极勇敢的面对任务,学会合理的选择合适的目标任务,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否则,完美主义倾向太重,反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习得性无助,变成习惯性的拖延。

最后,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压力,使自己的心理压力在合适的范围上,这样利于任务的执行。另外,在针对外部的干扰任务问题上,我们要学会尽量避免接触这些任务(比如,打开电脑不登QQ、不联网等等)。

从外部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

1.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大学生学习拖延对学生个人及社会的危害性,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拖延问题,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的学习拖延。

2.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教育,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教给他们一些认知学习策略、时间管理策略、自我监控策略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认识到利弊对学生拖延的影响,通过奖励、惩罚等手段强化改善学生的拖延问题。第四、加强对大学生学习的督促,用近期的、具体的学习任务促进其学习的改善。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非让学生“放任自流”,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监控与辅导,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并监控任务的完成情况。在设立学习目标时做到清晰、明确,任务不宜太难,最好将大的远期目标分解成小的近期目标。第五,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大学生学习拖延中的自我矛盾。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最大的不足在于,没有进行实际数据分析,大多论断是基于内省报告和前人研究而提出的,主观性比较强。

通过分析得出了几个影响拖延的比较显著的原因:任务难度、无关任务竞争、学习动机、时间管理、情绪、完美主义和懒惰,并把这些东西的影响统一整合到目标的主观价值判断上。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没能对此做进一步的测试,以建立起一个关于科学的拖延的模型来。下一步的工作可以考虑利用合适的量表,再对这几个因素和学习拖延进行测试。或通过实验法,做一些实验室研究。

★项目名称: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模型构建和量表的编制,项目编号:201310927307。

指导老师:洪艳萍

[1]战拖小分队.我们都有拖延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Ellis A,Knaus WJ.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M].New York:Institute for Rational Living,1977

[3]Tuckman B W.The development an dconcurrent validity of the pro-crastination scale[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91(51).

[4]Milgram N,Mey-Tal G,Levison Y.Procrastination,generalized or spe-cific in college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1998,25:297-316.

[5]Solomon LJ,Rothblum ED.Academic procrastination:Frequency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correlates.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4,31: 503-509.

[6]威廉·克瑙斯.终结拖延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7]Ferrari J R.Procrastination and attention:Fact or analysis of attention deficit,boredomness,intelligence,selfesteetn,and task delay frequencies[J].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0(15).

[8]李晓东.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7(03).

[9]包翠秋.大学生拖延行为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10]黄晗.大学生目标取向、自我效能及价值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1]黄希庭.论时间洞察力[J].心理科学,2004(01).

[12]石轶.大一新生学业拖延与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B844.2

A

1005-5312(2015)02-0220-03

猜你喜欢

被访者心理压力个体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应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分析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一个保洁员的生活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