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2015-02-14郭娜

亚太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资源管理土地

文/郭娜

可持续社会发展的理念被提出后,国家迫切的需求一批能够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的年轻人为我国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国土资源贡献一份力量。因此,1956年东北农业大学创办第一个土地规划与利用本科专业后,该专业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目前,该专业的创办已经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根据国家对该专业性质的厘定,认为学生可分为两个方向进行培养:一方面,学生应具备各种土地测量、调查、工程、3S数据信息处理的能力,以这种培养方向作为目标的学校可授予学生工学学士学位;另一方面,学生熟练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知识能够科学分析、管理国家土地资源,熟悉土地资源管理职能及基本理论的学生可被授予管理学学位。如今,各类型大学几乎全部拥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其中涉及综合性、财经类、地质类、农业类、师范类等大学[1],甚至于一些专科学校也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这使得国土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过剩,学生的培养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

一、本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状

成都理工大学,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属于在国内比较著名的地质类院校。随着我国大学合并、专属性院校综合化的一股浪潮侵袭,这所著名的地质类院校也及时转型成为目前的成都理工大学。学校的办学宗旨从以前较为单一化的模式转变为综合性办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办学思维中产生,由最早的资源经济系衍生出来,以学生熟练掌握土地现代化信息技术、土地调查、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为办学目标,授予学生工学学士学位。自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专业开始,目前已培养学生500余名,专业发展走过了近10个年头。教师队伍从最初的4个专业教师发展到目前的10人,教师知识水平也从最初的硕士学历发展为8名博士,其中3名博士后,2位具有出国留学经历的教师学历结构。该专业自开始招生以来每年计划招生60人,实际招生人数平均达到58人/年。教师队伍比较年轻,主要为70后和80后的教师,因此对学生的培养存在极大的激情,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教师的科研水平普遍较强,系部每年科研经费超过400万,保证了本科学生在学习之余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动脑与科研合作能力,这也为部分学生解决了上学困难的问题。但是,经历了近10年的专业学生培养后,发现该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知识水平过于通泛、知识结构过于狭窄、对专业方向理解不够、对今后自己的发展比较迷茫,就业时被公司拒之门外的一些普遍情况存在。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与学生再教育不匹配的问题

本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起步较晚,教师主要为一些年轻的有生力量,科研水平较高,学历水平普遍偏高。由于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没有拉开层次,未形成老带新的格局,使得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只能自我摸索和前进。同时,鉴于年轻教师的阅历较浅,因此在学科申报、学科发展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这也导致该专业目前的本科毕业生只能选报其它专业的研究生,使得学生对该专业信心不足。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隶属于公共管理的一级学科,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3S技术、经济、管理等一系列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众多学科的平行进行而时常把握不住重点,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同时,鉴于本专业没有后续的硕士点,因此想进行继续教育的学生只能偏离重点,而将主要精力转至其它方面。10年来,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仍然报考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仅占到1/10,更多的学生选择了3S技术、自然地理、生态、经济、地质等其它本校或外校的优势学科。对于准备出国深造的学生无法在国外的学科目录中找到land management这样的专业,因此他们都会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转型。对于教师而言,虽然科研较多,却无法为自己留下心仪的学生,这也导致教师只让学生做一些边缘性的科研工作,学生为了挣取劳务费而为其工作,偏离了教育的初衷,致使学生的一些利益性思维产生和深化。

2、教育管理体系与课程评价不完善的问题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在四年中涉及峨眉地质实习、土地调查规划实习、地籍测量实习,并在大四阶段进行相关课程设计。然而针对本专业主要学习的经济学、管理学、3S技术等都没能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目前,除利用学校峨眉实习基地外,并无固定实习场地及单位,地质实习变成仅针对普通地质学一门课程的实习,地籍测量实习也是针对测量课程设置的专门实习。仅剩的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本是针对目前土地调查标准、土地规划理论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实习课程,然而在实习中由于无法与当地的土地规划部门挂钩,导致该实习也没有起到应有的实践作用。学生在实践中没有真正进行社会调查,尤其对于土地使用制度等完全不熟悉,一切完全来自于书本。可以说学习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却从未进行过农村调查,从没在学习中走向农村,这可能是课程设计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国外的学生每年至少一个月要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并写出调研报告,而我们的学生却是被动的学习,一切知识来源于书本和老师。教学体系设置不完善[2],课程评价也不到位成为我校土管专业存在的又一问题。

3、考核制度不严格

学校对各专业的毕业率和授位率都做一定的要求,这就使得专业课教师不得不放松对学生的考核。例如学生考试不过关,可通过补考,补考不合格可通过重修。对于专业理论课而言,专业课教师在重修的环节只能让学生通过,因为学生要毕业,不能影响其整体毕业率。这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能否毕业本不应是学校的一个考核指标,也不应成为对外宣传的一个理由,这完全取决于个人。为何这些学生能够通过高考,因为高考制度很严格,不可能存在侥幸,所以他们努力并且认真的学习;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目标是毕业找到好工作,因为大学的考核制度很宽松,所以学生们知道宽松的学习一样可以获得毕业资格,这样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进入社会后也时常遭受挫败。

三、改革的思考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与国家职能部门密切挂钩的,学生培养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针对目前各种院校都具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现状来说,各学校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对于成都理工大学而言,培养学生的重点在于依托优势学科,掌握土地技术为重点,要改变目前的现状,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加强专业的对外宣传,教师加强与外界的交流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只有加大对外宣传,才能让大家了解,改变大一新生的迷茫现状;同时,教师也应与外界多交流,在研讨会、学术交流会上展现自己,让大家真正认识和熟知。另外,加强专著及教科书的编著,这不仅对教师有益,而且对于树立学生的自信也极其有利。

2、在课程设计及专业考核上狠下功夫

目前的课程设计体系基本符合土地技术的培养目标,但仍然存在部分课程设置重复或不合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属于一门交叉性学科,对于这种专属性不强的学科来说,在教学时仍然应该有重点的针对培养目标而设置课程。例如可将课程体系整体分为经济类、管理类和技术类[3],配合这三类课程进行实践课程的设计。(1)农村农户走访调查实践:如何把经济模型、经济评价理论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设置假期农村土地调查实践,让学生走访农户调查相关的土地政策、实施情况,结合当地的自然经济情况分析当地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2)土地部门实习实践:深入土地基层单位,例如土地所、县级土地局进行实习,掌握土地管理的职能分配,利用管理学理论调研目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针对特定地区的解决办法;(3)土地信息技术实习:采用3S技术进行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完成多源数据的综合分析,使用定量化的统计分析对相关问题进行陈述。这样的实践课程设置能够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理论学习的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对这些实践类课程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例如学生必须提交调查报告,报告中需附调查数据、照片等信息,写出详细的调查过程及相关的问题分析思路,设置学分限制。

3、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目前本专业教师普遍学历较高,但对于专业的深入程度仍然不够。专业教师主要从事地质调查、经济评估等,对于真正从事土地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这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很不到位。要培养真正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具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因此,应该加强本专业教师对于土地技术的掌握,强化对他们的专业化训练,不能因高学位、多科研而忽略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真正需求的科研支撑和队伍后盾,要鼓励教师从多种渠道积极申请土地研究方面的课题。

[1]彭文英,李子田,宋克杰.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改革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3):47-50

[2]唐焱,黄贤金,曲福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2,2:31-33

[3]黄义忠,谭荣建,白云芳.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探讨[J].地矿测绘,2007,23(1):46-49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资源管理土地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我爱这土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