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新四军盐城战役战略战术略论
2015-02-14史义银,陈亮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873(2015) 05-0097-05
收稿日期: 2015-07-18
作者简介:史义银(1969),男,江苏东台人,盐城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陈亮(1984),男,江苏句容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doi: 10.16401/j.cnki.ysxb.1003-6873.2015.05.136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22日发布关于目前任务和方针的指示。24日毛泽东致电饶漱石等,就抗战胜利后党的方针及华中战略任务作出九点指示。为贯彻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同时结合华中根据地和苏中、苏北的实际,1945年10月至11月,新四军苏中军区主力会同苏北地方武装,发起盐城战役。驻守盐城的顽伪孙良诚所部第四军军长赵云祥迫于我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宣布起义,盐城宣告解放。苏中、苏北自此连成一片,弥补了黄克诚三师转道山东赶赴东北造成的苏北实力偏弱的不足,也为粟裕一师自江南北渡拓展了生存空间,获得了较为稳固的后方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拔除了“华中根据地的一个大毒疔”,“使国民党军队企图利用其作为进攻我华中解放区的‘内应’的阴谋破产了” [1]281。
一、新四军发动盐城战役的战略考量
(一)盐城战役是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部署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意识到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可能性,认为应加强应对国民党未来发动内战的反击能力,必须提前进行战略布局。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战略决策方面经历了从占领大小城市和交通要道向占领小城市及广大乡村的转变,盐城战役正是中央战略决策转变过程中的范例之一。
1945年8月9日,苏联正式对日本宣战的第二天,毛泽东发布《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中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破击敌人的交通线” [2]5。10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各中央分局和各区党委下发指示,分析了苏联参战后日本投降的可能性,要求“立即布置动员一切力量,向敌伪进行广泛的进攻,迅速扩大解放区,壮大我军,并须准备于日本投降时,我们能迅速占领所有被我军包围和力所能及的大小城市、交通要道,以正规部队占领大城市及要道,以游击部队、民兵占小城” [2]6。同日,以朱德总司令名义发布的“延安总部命令”第一号也正式命令各解放区武装部队:“我军对任何敌伪所占城镇交通要道,都有全权派兵接受,进入占领,实行军事管制,维持秩序,并委任专员负责管理该地区之一切行政事宜,如有任何破坏或反抗事件发生,均须以汉奸论罪。” [2]711日上午11时,朱德总司令发布“延安总部命令”第五号,命令铁路沿线和各解放区的人民军队“统应积极举行进攻,迫致敌伪无条件投降”,执行任务过程中,“应克服一切困难,击破前进路上一切敌伪之阻碍,如遇抗拒,应坚决消灭之”。 [2]8同日,中央基于日本投降后国共“争夺战”将是“极猛烈的”的分析,提出了党在目前和将来两个阶段的任务,明确指出目前阶段的任务就是“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敌伪向我投降,不投降者,按具体情况发动进攻,逐一消灭之”,要毫不犹豫地“猛烈扩大解放区,占领一切可能与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与交通要道,夺取武器与资源,并放手武装基本群众”。 [2]10
然而,仅仅过了一天,中央经过审慎的思考,对比了国共两党实力,对此前占领大小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有关决定作了修改,12日,中央致电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及各区党委,确定了“应力争占领之”的交通线和大小城市,同时明确了对部分交通要道和大城市,“根本不作占领计划,而置重点于占领广大之乡村,并须积极准备对付蒋介石之进攻”,强调“在城市及要道未取得前,乡村仍是我党的根据地”。 [2]12十天后即8月22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考虑到苏联受中苏条约的制约以及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利用其合法地位的优势,向各党委、各军区下发了关于目前任务和方针的有关指示,在冷静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认为“我军应改变方针,除个别地点仍可占领外,一般应以相当兵力威胁大城市及要道,使敌伪向大城、要道集中”,重点强调“以必要兵力着重于夺取小城市及广大乡村,扩大并巩固解放区,发动群众斗争,并注意组训军队,准备应付新局面,作持久打算” [2]21。24日,毛泽东特致电新四军代政治委员饶漱石等,就党的方针和华中战略任务做出九点指示,其中第四、七、八、九点均为对华中战略任务的具体要求:第四点为“力争占领小城市及乡村”;第七点要求江南、江北新四军就地集结整训,养精蓄锐,一旦顽军敢于进攻则坚决消灭之,但不要轻易打,打则必胜,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军威,而且对促成国共谈判非常有利,同时对国民党顽军也能形成有效的震慑;第八、九点则是要求作持久打算,注意要依靠人民,并且设法从敌伪处购买收集子弹等军用资材 [2]22。26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两天,中央特向党内下发毛泽东代表中央起草的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通知要求“今后一时期内仍应继续攻势”,“同时以必要力量,尽量广占乡村和府城县城小市镇”,认为新四军对许多县城的占领“造成了极好的形势” [2]25。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同一天,中央致电华中局确定陈毅将返华中任新四军军长及副书记,饶漱石为书记及政委,并强调“陈态度很好,一切问题均已谈通” [2]27,原先困扰新四军的高层矛盾得到暂时缓和,明确的分工也为华中新四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中央根据谈判局势和国民党加紧控制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以及向北平、天津进发的态势,在9月19日刘少奇向各党委、各军区下发了《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认为“国共谈判暂时很难有结果”,而国民党几乎控制了全部伪军,并有向东北进攻之意,原先进入东北抗战的苏联红军即将撤离东北,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坚持“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目前的任务就是打击伪军,控制热河和察哈尔两省以及东北全境。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中央决定在各个解放区抽调兵力前往东北等地区。因山东军区主力抽调开赴东北,就由“新四军(除五师外),调八万兵力到山东和冀东,保障与发展山东根据地及冀热辽地区”,而“浙东我军即向苏南撤退,苏南、皖南主力即撤返江北”。这就是新四军江南部队撤退江北的原因。另外,《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指示“将山东局改为华东局”,“现在的华中局改为分局,受华东局指挥”,并派陈毅、饶漱石前往山东工作 [2]259。9月26日,中共中央致电华中局,认为“目前谈判已无结果,大的内战可能爆发”,而“苏北、皖北在全国战略上仍居很重要地位”,因此在当时新四军主力撤退江南的情况下,中共中央要求华中局“江北必须控制,不可放松” [2]308。
(二)攻打盐城是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既定任务
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为了使华中局更好地执行中央指示,陈毅在中央1945年8月12日就华中新四军的部署问题电示华中局的基础上,以中央军委的名义致电华中局,具体指示:“江南方面,立即有计划分路发动进攻,占领长兴、吴兴、宜兴、溧阳、溧水、郎溪、广德、金坛、句容、高淳诸城镇及太湖西岸各地以及浙西敌区各县,并立即在以上各地连成一片的(包括城镇)统一的广大农村局面造成迎接内战的坚强基础;对京沪沿线苏州、无锡、武进、镇江、丹阳等城可相机占领,不可能时即不要去,如能占领时亦不作久留之计,而主要的是去占领各该县的农村市镇。”“江北方面,应将津浦路以东、长江以北、陇海以南、运河两岸这一整块地区打成一片,占领所有城市,解放所有地区,打定长期巩固根据地的基础。苏中负责解决孙良诚、陈泰运等伪顽,二师予以协助。” [3]
14日,根据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于8月12日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华中局电令管文蔚和陈丕显下达苏中部队的任务就是“相机解决伪顽孙良诚、李明杨等,并收复江北境内敌伪据点与各城市” [2]63。17日,中共中央华中局电令苏中军区和新四军第三师,让他们集中力量,相互配合,打击伪军,收复淮阴、淮安、宝应等大据点,“使我各战略区连成一片,便利交通,这在战略意义上非常重要” [2]75。19日,华中局发布苏中地区的作战方向和作战对象,首先是攻占淮阴、淮安、宝应等大据点,其次,应集中力量解决兴化等伪据点 [2]82。23日,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电令苏中军区,指示应首先攻占宝应,并且给予战术上的指导。同时,要求“三师十旅立即开回,担任解决淮阴、淮安、涟水敌伪之任务” [2]97。
9月5日,刘少奇根据黄克诚和谭震林的建议,致电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将三师部队(或再加二师之一部)抽调集中,扫清苏北敌伪据点”,让三师部队先肃清苏北敌伪后再行西调之令,这样即可避免主力部队无事可做的被动地位,又为之后的作战创造有利条件。翌日,张云逸、饶漱石同意了这一建议。23日,新四军第3师主力和地方武装部队在苏北连续攻占了淮阴、淮安等地,控制了江淮平原。同时,中共中央华中局下辖的苏中区党委和苏中军区根据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对华东地区的形势做了准确的估计,认为粟裕和叶飞所率的苏浙部队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迅速切断京(宁)沪、沪杭两条铁路干线,迫使京(宁)、沪、杭的日伪军投降,拟由粟裕主力进攻上海,但后来中央停止了这一行动。另一种可能是国民党第三方面军汤恩伯部和第三战区顾祝同部,联合所有收编的伪军,向粟师和苏浙部队大举进攻。根据全国的形势和对国民党的估计,显然后者的可能性更加大,如果苏浙军队无法在江南立足,只能向江北转移。
8月21日,中央电令停止进攻上海后,苏中军区估计全国的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加紧了对日伪军的反攻,这也为粟裕和叶飞部的撤退腾出了空间。苏中军区部队向宝应、兴化等地发起了反攻,在宝兴、兴化战役后继续向东进发,先后攻克了东台、泰兴、海安等地,并且等待时机收复盐城。8月24日、9月15日、9月23日,新华社先后发布《新四军第一号作战公报》、《新四军第三号作战公报》以及《第三师淮安城作战公报》,通报了8月10日至9月23日期间,新四军各部在津浦沿线,长江两岸,杭州湾附近,以徐州、蚌埠、南京、芜湖、上海为主攻方向,发动反攻的战绩,标志着全面反攻的初步胜利 [2]89。
(三)收复盐城是苏北人民的长久期待
抗日战争期间,盐城作为华中地区的战略要地曾被日军占领,后又被伪军控制,盐城地区的人民在经过日军和伪军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下,早有冲破敌人防线的决心和意志。黄桥决战前后,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进抵盐城,并在大丰白驹与北上的新四军会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新四军在盐城广泛开展抗日斗争。在与敌人反“扫荡”与反“清乡”的斗争中,盐城人民了解到共产党军队的纪律与宗旨,与新四军建立起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因此,在攻克盐城的战役中,当地民兵以及民众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与支援。
二、盐城战役作战部队变化的宏大考虑
(一)三师做好了攻打盐城的准备
新四军第三师是长期活跃在盐阜地区的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由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而来,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彭雄任参谋长(后由洪学智任),吴法宪任政治部主任。原八路军第五纵队的第一、二、三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七、八、九旅。1941年6月上旬,在盐城召开的华中军分区扩大会议明确了新四军各师分别兼任所在根据地军区或负责所在根据地的工作,其中三师兼苏北军区,三师内部经过黄克诚等人商议后决定,由九旅兼任淮海军分区,七、八旅不兼军分区,盐阜区单独成立一个军分区,由洪学智同志担任军分区司令员。三师在苏北战场上扎根下来,进行了多次的反“扫荡”斗争,组织苏北人民加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地方武装等方面的建设,帮助苏北各地区成立了县委和县政府,实行了减租减息,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三师一方面进行敌后抗日活动以及同伪军周旋,一方面进行根据地建设。因此,三师成为发起盐城战役最适合和最得力的作战部队,而三师也做好了攻打盐城的准备。
1945年9月23日,新四军第三师攻克淮安、淮阴后,已经准备集结三师的七旅、八旅、十旅以及盐阜区的部队攻占盐城,作战方案也已经黄克诚师长同意。由于黄克诚参加华中局的会议,三师由参谋长洪学智和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带领向盐城方向进军。
(二)中共中央进军东北战略
早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共就酝酿了进军东北的预案,黄克诚也在抗战即将胜利时向中央建议进军东北。9月19日,刘少奇下发《目前任务与战略部署》,指示新四军(除五师外),调八万兵力到山东和冀东,保障与发展山东根据地及冀热辽地区,但并未作出具体部署,因此三师按照既定方案前往盐城,准备攻下盐城。
由于中共中央华中局在从淮南迁往淮阴途中,没有译齐中央指示,9月22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回复中共中央电,“决定先调三师全部四个旅,补足每旅到七八千人”,“于二十日内到达山东蒙阴待命”。而三师师长黄克诚在华中局开会时得知此命令后,立即拍电报停止部队前往盐城的行动,紧急召回出发的部队,执行中央下达的新的任务,前往东北战场。 [2]292
中央从全局的战略角度出发,与国民党抢占东北战场成为战略要务,三师奔赴东北,因此扫清苏北顽伪残部的任务将由其他部队担任。
(三)改由苏中军区为主力部队攻打盐城
9月23日三师攻克两淮地区后,苏北与苏中地区中间只剩下盐城这一个城市还处于敌伪的控制之下,由于新四军三师转战东北,离盐城最近且占据有利作战位置的苏中军区部队无疑是接手盐城战役最合适的作战部队。10月19日,中共中央华中局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连发两电令给苏中军区,“立即准备两个旅配合陶旅及盐阜分区主力,组织盐城战役”,“为便利指挥,组成盐阜战役指挥部,以管为司令,陶为副司令,陈为政委,具体指导由粟、邓、谭等同志负责电示”。21日,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又电令苏中军区“陶旅另有新任务,攻盐城战役由苏中三个旅及盐阜军分区部队组成担任,如何部署请管、陈计划”,由此确定由苏中军区三个旅和盐阜军分区部队发起盐城战役 [2]174。此前由于粟裕南下成立苏浙军区,原苏中军区遂由管文蔚、陈丕显等领导 [4],管文蔚任司令员,陈丕显任政治委员,负责攻打盐城的战役指挥。
三、新四军有勇更有谋的经典战例
盐城是敌伪在苏北解放区的最后一个县城,固守盐城的是孙良诚部主力第四军,共1万余人。第四军军长赵云祥将其部队分别驻扎在盐城、伍佑、南洋岸、新兴场等几个主要据点,形成犄角之势,试图固守待援。新四军方面,苏中军区管文蔚、陈丕显和吉洛(姬鹏飞)则抽调苏中、苏北两个纵队的兵力以及盐阜区的地方武装,共约2万余人,由管文蔚、陈丕显统一指挥,包围了盐城及其附近的据点。
(一)制定先攻伍佑后取盐城的作战计划
管文蔚等新四军的指战员在经过对形势和战局的分析和考虑之后,决定先铲除敌人在盐城南边的伍佑据点,伍佑据点相当于盐城县城的南大门,打开了这个大门,才能打下盐城。驻守伍佑据点的顽伪潘子明三十九师是赵云祥部的主力师,铲除了这支队伍,既能消灭敌人主力,又可威慑敌人投降。因此,管文蔚决定用三个团攻打伍佑,考虑到赵云祥部会派兵增援,又派两个团在盐城和伍佑之间打击来援之敌。10月30日晚,我军进入作战地区,东面以东包厂、南面以铁绳桥、西面以虹桥口、北面以七星桥作为突破口,夜里一点发起总攻。但由于敌人占据有利位置,防御功能强大,“地堡很多,火力又相当强”,新四军经过两天的战斗都未能将伍佑攻下 [1]282。
攻占盐城县城以及周边敌伪据点,管文蔚和陈丕显原先采用攻坚战的方法,但是并未成功,因此他们考虑改变作战方法,设法把潘子明的优势转变为劣势,将潘子明引出城,采用运动战诱歼其主力,才能攻下伍佑。
(二)设计诱歼潘子明的奇妙谋划
如何将潘子明引出伍佑城,成为管文蔚、陈丕显和吉洛等人面临的关键问题。他们想到先前曾俘获赵云祥部下的一个连长,经过思想教育后,此人反省的态度较好,因此决定设计用此人来诱敌出城。管文蔚和吉洛(姬鹏飞)亲自找来这位连长谈话,希望他能将功补过,接受并完成好这次任务。具体的任务部署是由这位连长冒充赵云祥的信使,进入伍佑给潘子明送信,而信则由赵部的地下党模仿赵云祥笔迹摹仿,以赵云祥的名义命令潘子明按时向伍佑北门突围,而我军则在北门处设置一个连的士兵,假装攻击,暗示敌人我军火力不强,在东、西、南三面都加大火力,以增加对潘子明部的压力,逼迫他向北面突围。我军将事先做好准备,在伍佑往盐城的路上埋伏三个团的兵力,等到潘子明部全部突围出来以后将其诱入我军的伏击圈,再围攻歼灭。
为了让这个连长名正言顺地进入伍佑城,管文蔚等人决定把从盐城出来增援时被我俘获的几十名伪军释放,让连长冒充士兵模样混在其队伍中一起进入伍佑城内,伺机行动。指挥部按既定计划行事,将混有连长的几十名伪军释放回伍佑。潘子明是一个“粗人”,并没有对信中赵云祥让其突围的指示起疑,召集了其部下商量突围计划,他的参谋长反对突围,坚持等孙良诚部来救援,认为只要扬州的援兵一到,新四军就必定会撤退,到时不仅可以保全部队,还能保全盐城的屏障——伍佑。但是潘子明深知孙的承诺不可信,另外,作为赵云祥的老部下,他显然更加相信赵云祥,所以他选择了按照信件内指示的时间,在伍佑北门处采取突围行动。11月2日,黄昏时分,潘子明部突然开始向四周打炮,特别是北部方向,而我军按照原定计划撤退北面的军队,引诱敌人出城。敌情按照计划发展,潘子明以为我军在北面的兵力已被打垮,命部队从北门向盐城方向突围。新四军伏击部队趁机出击,歼灭三十九师3个主力团及1个特务营,俘虏伪三十九师师长潘子明以下官兵1 800余人。攻占伍佑据点后,乘胜追击,扫清外围大小据点14处,缩小包围圈,将盐城围困其中 [2]178。
(三)赵云祥迫于压力率部起义
新四军在攻克伍佑之后稍作整顿,积极准备对盐城的总攻工作,11月5日、6日,开展了政治攻势。我军攻占伍佑后给盐城城内负隅顽抗的赵云祥一个巨大的打击,一方面他认为新四军不仅队伍十分强大,而且有大炮等武器,另一方面,他考虑到坚固的兴化城和伍佑都被攻克,他既失去了保卫屏障又丧失了作战队伍。再加上我军的地下工作者努力,成功做通伪军第四十师师长戴心宽的思想工作,使其倾向我军。戴心宽游说赵云祥早做打算,在茫然无措之时,赵云祥向扬州孙良诚部求救,却久久得不到回音。11月8日,盐城战役指挥部决定向盐城县城发动总攻,迅速攻占了城郊九里窑、袁公庄等据点和飞机场,与此同时,我军的政治攻势并没有减弱,另一方面盐阜区敌工部长薛尚实、盐城县委书记周一萍、县长胡扬等也继续对赵云祥做工作。而赵云祥见兵临城下又求救无果,再加上我军地下党和敌工队的努力,同意率部起义,但是要求与率兵攻城的最高领导见一面。管文蔚和吉洛(姬鹏飞)也答应赵的要求与其见一面,双方商定了投降后的具体事宜,包括投降部队的建制及保护起义人员、财产等问题。11月10日,伪军长赵云祥率部出城,签订投降协定。11月16日,“伪军第四军军部及第四十师约6 000余人进入东坎,接受新四军编遣” [5]。
盐城战役至此胜利结束,这场战役历时10天,苏中部队集中力量解决盐城之南伍佑据点,苏北部队解决城北、城西分据点,盐阜独立团和盐东、建阳、盐城三县的地方武装以及敌工、公安等部门,配合苏中、苏北主力作战。此外,在盐城战役中,广大民兵积极参战,人民群众不分昼夜地抢修道路,民间医生自动组织起来抢救伤员,仅盐城县就组织了支前民工1万余人,组成担架600余副,船只1 000余条,给新四军的作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与支持。盐城战役共歼灭顽伪2个师,俘虏1万余人。
盐城战役是中共抗日武装战略反攻在华中根据地的局部体现,顺应了盐阜广大人民群众摆脱日伪统治的迫切要求,成为新四军贯彻落实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的有力保障。盐城战役成功收复了苏北解放区内日伪占领的最后一座县城,拔除了通榆线上残存的伪军据点,我军控制了通榆公路北段,打通了苏北解放区与苏中解放区,为南方的新四军一师保留了撤退的后方阵地,更为后续部队的作战打下了基础。
纵观整个盐城战役的酝酿、发动和胜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高度展示了新四军指战员运筹帷幄、随机应变的指挥艺术。广大新四军战士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铁军精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地方武装的有力配合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也是盐城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