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15-02-14赵丽莉
黄 艳 赵丽莉 李 崭
(首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处,北京 100069)
·毕业后教育·
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黄 艳 赵丽莉 李 崭
(首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处,北京 100069)
为开展规范高效的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经过文献研究、需求调研和专家论证,形成建设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案,并初步建立起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制定出各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以及质量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初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助理全科医师培养的水平与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评价标准
经过近年来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仍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成为制约“首诊在基层”和“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为基层培养急需的全科医生,无疑是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关键之所在。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探索设计了为基层培养助理全科医师的培养模式,并在北京市远郊区县进行初步实施,受到学员和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具备好的培养模式仅仅是一个好的开端,需完成严谨认真的培养过程才能培养出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而质量管理是促使培养过程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根本保障。
如何实施规范有效的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严谨的工作。质量管理机构应该延伸到各个培养基地,质量评价标准应该覆盖各个培养环节,质量管理实施办法应该涵盖全部培养过程。以此为基础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实现质量管理贯穿全程无死角,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
1 建立延伸到各个培养基地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合理的组织机构是有效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基础[1]。在高校内部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也是在校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和
一贯做法。但是,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属于毕业后教育,教育管理涉及行业和高校两个领域,教育过程涉及理论基地、临床基地和基层社区实践基地,其中部分基地在高校管辖范围以外。各基地在行政归属和管理权属上存在不一致性,建立延伸到各个培养基地的质量管理机构存在较大的难度。
本项目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将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建设成学校的教学医院,纳入学校的教学行政管理体系,以此为基础,探索延伸到各个培养基地的质量管理机构的建设途径,解决把质量管理机构延伸到不同行政归属的基地之中的难题。
1.1 建立以教学行政管理体系为基础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为把基地建设成管理运行步调一致的基地体系,我们认真学习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北京市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标准》和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按照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临床教学基地的双重标准,选择位于远郊区县的优质二级综合医院进行系统建设,使之成为既符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又符合高校临床教学基地的标准要求,并且以教学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将其纳入学校的基地体系,与学校建立起教学行政关系。然后,以这些临床教学基地为龙头,带领同一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基层实践基地建设,共同组成可以完成临床培训和基层实践任务的培养基地联合体,同时把这些基层实践基地也建成学校的社区卫生实践基地,纳入学校的教学行政管理体系。与临床基地、基层实践基地建立起教学行政关系后,以学校的毕业后教育领导小组为统领、以教学行政管理体系为基础,建立起延伸到各基地的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1.2 形成统一协调的质量管理工作机制
以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为出发点,在学校整体管理体制机制框架下构建校、院、基地统一协调的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并以例会制度、巡查制度及日常监管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为基础,有效加强培训的过程监管,切实保障培训质量。
2 设计覆盖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
自1993年卫生部印发《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以来,全国各地逐步开展不同规模、不同水平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与管理模式的探索,对如何实施质量管理也进行了大量研究[1-6],但重点大多集中在通过完善考核体系达到保证和提升培训质量的目的。考核固然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对培训过程的监管是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是实施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制定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是落实培训内容、实现培训目标、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
2.1 临床培训阶段的质量评价标准
经过文献研究、需求调研和专家论证,主要从临床带教意识与态度、临床培训实施过程、考核、综合效果等方面制定临床培训质量评价标准。从带教意识与态度切入,引导临床教师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重视职业素质培养,以自身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医风言传身教,培养学员的医德医风;在制定临床培训实施过程质量标准时,注重教研室层面的实施安排和教师层面对学员临床思维训练和临床能力培养的质量与水平,注重教学查房、小型讲座等环节,同时关注到教师对学员的管理;在质量标准中对各种形式的过程考核的考核组织、考核内容与评判标准提出统一要求;对于培训效果,从是否达到培训大纲要求、是否满足学员主观需求、培训成绩合格率3个维度进行评价。
2.2 基层实践阶段的质量评价标准
基层实践阶段的质量评价标准的总体框架与临床阶段相同,但实施过程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是否能够按照培训细则要求进行基层实践,并在完成规定病种病例的过程中锻炼学员在基层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的实践能力;是否
能够通过全科医疗实践强化全科诊疗模式,进一步训练学员的全科思维模式;是否能够结合基层工作训练学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使学员具备在基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以此引导基层实践的全面开展,使学员成长为能够运用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诊疗原则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实践的助理全科医师。
2.3 理论培训的质量评价标准
在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综合课程或讲座,使贯穿各个阶段的理论培训能够对实践起到引领与指导作用。在设计质量标准时重点把握从备课、教案、讲稿、授课实施与效果、考核成绩等方面关注这些综合课程的落实情况及培训效果。
确定3个阶段质量标准的各级指标及其内涵后,进一步设计成评价量表,以此为依据实施覆盖全程的质量管理。
3 制定涵盖全部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实施办法
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除了质量管理机构、人员队伍、质量管理标准以外,还应该有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结构合理、职责明确的组织机构与队伍是开展质量管理的有效载体,覆盖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具体依据,细致规范的工作程序则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指南。制定质量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什么时间做、怎么做、由谁来做等具体问题,指导地理位置分散、行政归属各异的基地进行统一规范、步调一致的质量管理工作。
3.1 明确职责
通过制定质量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主管职能部门负责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及宏观质量管理;承载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院负责按照学校制定的标准对具体培训过程进行质量监管;承担相关具体培训任务的临床教学基地和基层教学基地负责实施培训过程的日常质量管理。校、院、基地三级均建立起由管理干部和相关专家组成的督导队伍,由学员代表组成的质量信息员队伍,做好培训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
3.2 规定内容
通过制定实施办法,明确临床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把握临床轮转标准与细则的落实、学员管理、临床培训实施、考核及学系教研室相关工作等;基层实践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把握基层实践标准与细则的落实、学员管理、全科医疗实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训练、考核及学系教研室相关工作等;理论培训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把握教学大纲的落实、授课准备、教学实施、考核及学系教研室相关工作等。
3.3 规范手段
以综合检查、理论听课、临床督导和学员评价为主要手段。通过综合检查全面了解培训条件、组织管理、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情况;通过理论听课,及时了解理论培训的动态,检查教师的授课质量;通过临床督导,对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阶段的培训进行观摩,及时了解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的进展,检查教师带教情况及学员培训任务完成情况,指导并督促培训标准的落实与培训质量的提升;组织学员对各阶段的培训进行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师德修养、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综合各方面情况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存在问题反馈到相关部门及相关教师。
经过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起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各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以及质量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初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奠定了保障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坚实基础。
[1]谷士贤,曾辉.提高规范化培训人员培训质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55-56.[2]闵新歌,孙景海.国内外住院医师培训情况浅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7,(4):393-394.
[3]张兰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监控和保证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医学教育,1998,(1):29-32.
[4]孙庆毅.建立对住院医师培训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5):300-302.
[5]宋中金,杨小林,马瑛,等.某院联合培养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控制方法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6):460,470.
[6]张媛,欧阳薇薇,胡章雪,等.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PDCA分析[J].重庆医学,2015,(6):851-85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quality management of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standardized training
Huang Yan, Zhao Lili, Li Zhan
(Depart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To develop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standardized training normatively and effi ciently, a plan of constructing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was shaped throughout literature research, demand investigation and expert argumentation. Then the organization and personnel team,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s in each proces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quality management were established primarily to construct a relatively perfect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nsuring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standardized training.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standardized training; quality management; evaluation standards
10.3969/j.issn.2096-045X.2015.02.008
2015-07-06)
(本文编辑:闫红)
黄艳,学士,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处处长,研究方向:医学教育管理。Email:huangyan@cc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