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社会治理背景下推进基层文化法治建设的思考
——基于文化治理介入角度分析

2015-02-14苏鹏东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法治基层建设

□苏鹏东

(贵港市平南县委党校 经济研究室,广西 贵港 537300)

现代社会治理背景下推进基层文化法治建设的思考
——基于文化治理介入角度分析

□苏鹏东

(贵港市平南县委党校 经济研究室,广西 贵港 537300)

文化除了一般意义上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作用之外,也包涵着濡化、引导、沟通、规范等功能。文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将不断渗透和介入社会治理结构当中,并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当前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下,基层文化治理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建立现代社会治理架构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和激活文化的治理功能,彰显文化功能的正能量,营造核心价值观的正本清源,搭建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平台,强化政府执政行为的文化濡染,形成共同推动文化法治建设的合力,促进基层文化的建设沿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文化;社会治理;文化功用;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蓝图,诠释出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与治国方略,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文化法治建设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文化建设有赖于法治保障,法治优化着文化环境,并为文化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和基础,基层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个法治化进程。

一、“文化治理”概念的提出

文化作为意识形态,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互融合,与政党政治相互渗透。本尼特将文化治理视为是“政治生活中掌权者在对整个社会的文化资源进行分配和控制的一种策略”[1];单世联认为文化功能在“交错着权力、资源、认同、意义和真理等的争夺场域”的具体体现,从而将文化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笔者认为,文化治理应遵循的理念,只有充分注重对地方文化的认知、接纳、利用和协同,以社会治理为手段,注重文化治理的内在运行机制、实施途径等具体实践功能,通过配置文化资源,运行公共文化决策权力,促进公共文化事务发展。

二、社会治理文化介入功能

文化与社会治理相互交结、相互补充、相互影响,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社会治理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通文化教化、引导或规制的柔性约束功能作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促进社会的共识,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塑造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核心价值观塑造,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代表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推进文化价值与各类符号载体的统一。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现于文化价值融入社会生活,这是本源性。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与文化形成关联,人们需要通过文化进行心智启发、思想教化,认识社会,也需要通过文化舒缓压力、涵养人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人们通过自己“文化” 自知、自悟和自省,于是产生了自觉和觉醒,进而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和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先进的文化体系和道德价值取向。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充分体现了在文化建设上的自觉、自信、自强。

(二)构建社会和谐的功能

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体现在通过文化的引领、聚集,整合社会资源,增进社会认同,化解社会矛盾,进而优化社会治理。一方面,社会各种矛盾的处理,各种不和谐因素的消解,需要文化的“软性”协调。如“大众媒体、互联网、户外广告”为不同利益群体提供相互协调的平台。另一方面,在社会的发展中,文化又是社会关系的“安全阀、调节器”,通过正面的引导和正面的教育,形成自尊自爱、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政治建设的功能

一方面,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现实性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不再是经济的附属品,成为综合力量竞争的核心要素,为经济的活动注入可持重的资源。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促进信息型、知识型的新经济模式转变,更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通过执政理念和政治目标的传递,形成社会公众逐渐尊崇、信仰的价值,有利于加强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有利于政党排除阻力推行政策,促进社会成员对执政党的认可、支持或忠诚。

三、文化治理介入应用实践

文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将不断渗透和介入社会治理结构当中,并扮演重要的角色。从文化切入社会治理不是靠自上而下进行宣传、灌输和执行,而是关键要形成一种“大文化”的系统观,把政府政策、政府行为和全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以及先进示范群体所折射的价值导向统一起来,以特定培育载体和精心设计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文化凝结社会组织资源的功能。

(一)政府行为内在导向应用。彰显文化功能的正能量,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本清源,检讨和清理对主流价值塑造具有消解作用的项目和载体。如建造奢华且门卫森严的政府大楼、处于交通管制之外的特权车使用 、打着公益幌子的城市拆迁牟取商业利益、食品安全危机背景下的特供制度等。

(二)载体培育应用。建立经济社会政策的文化价值导向评估机制,拓展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的载体,发挥媒体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真正使法律意识、法治理念融入人们的头脑,融入人们的日常行为当中,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自觉意识和追求。如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阳光在线传媒导向、法制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创作等。

(三)先进示范群体应用。精心设计培育核心价值体系的项目和富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依法治国的地方实践中,借助开展可操作性且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活动,促使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形成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如围绕孝亲敬老、相亲相爱、敦睦邻里、慈善互助等为主题的社区公益文化活动发掘和宣传核心价值的示范阶层和人格载体;围绕留守儿童、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制订并实施可以操作实施的民生项目。

(四)凝结社会组织资源应用。发掘和培育基层组织资源,构建基层文化建设组织自主权威,完善社区组织的结构体系。如通过发掘宗族、民间组织、“长老会”等传统组织资源,发挥其作为利益表达、参政议政、协商调解的功能,努力推动基层文化治理结构转化;建立健全农村精英整合平台,通过建立村民理事会、乡贤理事会、议事会等渠道,广泛吸纳族长、退休官员、退休教师、经济能人等乡贤参与家乡建设和管理,推动乡村民间文化组织的发展。

当前,法治的理念深入人心,地方政府作为基层的行政机构,应充分把握文化功能内涵,正视地方在推动文化法治建设中的短板,选准文化建设着力点,促进基层文化建设沿着理性、公正、和平的方向发展。

四、当前基层政府在文化治理的缺陷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深化,地方政府对社会原有文化意识形态组织渗透逐渐淡化或弱化,底层动员的方式越来越失去效用,行政强制或暴力俨然成为政府推行政策最后甚至唯一可资利用的“法宝”[3]。当前,地方政府文化治理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存在以文化权力社会功能为核心的特征,以政府为主体,大包大揽,忽视了文化社会的引导和规范文化动态功能作用,大大限制了文化治理的内涵、外延和适用范围,进而限制了文化治理发挥的空间和可能性。

一是法治文化的信仰认同普遍缺失。基层群众尚法、尊法、用法意识还很薄弱。长期以来,传统人治理念的根深蒂固,造成人们畏法息讼的心理和行为习惯。群众对民主法制缺乏信心,遇到问题采取一些非制度化的极端方式,如非理性的上访、跑关系找门路、群体性事件等,突出表现了法治精神的缺失。

二是基层干部存在认识、宣传、责任不到位现象。一些基层干部解决问题方式的思维定势必然是“情、理、法”的人治思维,而不是按照“法、理、情”的思维作为,少数文化执行人员,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玩弄法律手段使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合法化,法治的整体氛围不强,法治文化建设难以健康发展。

三是基层文化治理的法治权威远未形成,群众期待通过法律途径实现公平正义的诉求遇到诸多障碍。诸如诉讼过程繁琐复杂、费用昂贵,令群众望而却步;司法腐败、权力干扰、以权代法,以及一些地方执法机构工作效力低下和办事不公,导致法治信用丧失。

四是经济文化发展不相协调,制约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发展。法治文化的建设缺乏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和部门的联动缺乏制度保证。基层政府对法治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法治文化建设缺少了阵地或阵地荒废难以起作用,法治文化的载体缺乏创新。

当前地方政府加快职能转变的步伐,对文化的治理推行由“撑船”向“掌舵”的功能转变。但伴随的一个问题是:政府向社会“放权”的同时,社会能否“接得住、管得好”,从而实现政府文化治理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如何通过文文化引导、规制的文化柔性约束功能,有效提升基础渗透能力,成为当前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推进基层文化法治建设的思考

文化治理的核心,是以建立现代社会治理架构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和激活文化的治理功能,彰显文化正能量,搭建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平台,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社会管理的资本,促进社会文化的认同,实现从依法而治走向良法善治。当前,文化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凝聚共识,推动地方文化法治建设,为文化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一)发挥文化系统优势,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注重文化融合,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要吸纳外来先进法治文化,为法治文化建设找到更多契合点和生长点,凝聚法治文化正能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扬传统美德,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把法治教育纳入群众性文化活动,实现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

(二)加强依法行政,重塑政府公正、高效的文化形象。

首先,梳理文化系统权力清单,提高权力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决清除权力的设租寻租空间。深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进一步简政放权的措施,着力推动文化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其次,统一政府形象标识,通过文化包装或推介,打造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窗口形象。加强对政府外在形象的规范与管理,优化行政服务环境,提升服务品质。最后,推进基层政府形象推介的策划与研究,加大正面形象的外在宣传力度,努力展示地方政府公共、公开、服务的良好形象。

(三)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用好用活人才、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用人方向,构筑法治文化人才小高地,建立一支高素质、懂法律、能力强的文化系统专门的法治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执法机关法治文化人才的培养,搭建法治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构建激发各类法治文化人才积极性的激励保障机制,积极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4]。

(四)提高文化执法水平,营造公平有序、诚信守法的文化市场环境。

强化信用意识,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为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执法能力。依靠法治文化宣传教育,规范网络文化市场,加大对移动游戏、网络音乐市场违法经营活动查处力度,提高市场监管法治水平,遏制消极腐败文化漫延的趋势,维护文化安全的前沿阵地。推动基层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为市场准人、动态监管、综合执法和公共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撑[5]。加强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政府部门管理文化市场的公信力。

(五)强化文化濡染,规范政府权力运作行为。

第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养法治思维。培养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法治思维,强化宪法意识、依法行政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引导创作一批弘扬依法治国、法治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全社会宣传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氛围,把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相结合,全面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法治工作。

第二,推进基层政府“行政语言改革”,有效化解党的话语与民众话语体系之间的内在隔阂。政府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应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广听民意,坚持理性对话,建立理性合作、和谐的互动模式。规范政府权力运作行为,坚持以平和、人性化手段处理社会难点及公共危机事件,最大可能地消除民众对立情绪。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完善促进机关干部依法行政的内部监督机制。

第三,借助文化沟通,强化基层党组织与民众的内在联结。重构政民鱼水关系,注重党组织队伍对民间文化领袖的培育和吸纳,促进党性党风教育活动的底层化和人文化,提升其在公共文化活动项目中的参与热情和话语权;借助文化活动沟通平台,拓宽文化法治建设的载体。通过文化“三下乡”等活动,以演出、展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普法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弘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精神,推动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常态化。 ■

[1]托尼.本尼特. 本尼特: 文化与社会[M].王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1.

[2]单世联. 文化、政治与文化政治[J].天津社会科学,2006,(3):42.

[3]夏辉,张冰.社会治理的文化介入机制及路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4]粟用湘.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12-06-24,(8).

[5]蔡武.大力推动文化法治建设 开创文化法治工作新局面[J].行政管理改革,2014,(12).

【责任编辑 谢明俊】

On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Leg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drop of Modern Social Governance——Based on the Angle of Cultural Governance Intervention

SU Peng-dong
(Economy Research Department, Pingnan Party School, Guigang, Guangxi 537000)

The functions of culture, in addition to meet the demand of public spirit, also include education, guidance, communication and specification. A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human civilization, cultur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social governance. Under the current advancement of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the grass-roots cultural governance should give full play of government’s leading role, establish modern social governance structure as a foothold, make full use of and activate the governance functions of culture, build the platform to activate social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ulture immersion of government behavior,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culture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harmoni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culture; social governance; cultural function; rule of law

D64

A

1004-4671(2015)04-0105-04

2014-11-27

苏鹏东(1971~),男,汉族,广西平南县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党建、政治经济学。

猜你喜欢

法治基层建设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基层在线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