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思维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以《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为例
2015-02-14延边第二中学吉林延吉133000
卢 莹(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构建有效思维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以《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为例
卢莹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思维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智能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为例,从目标设置、学生活动、学法指导等方面分析了构建有效思维课堂的策略,并提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高中地理;有效思维课堂;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就所学的内容展开活跃的思维活动,来理解所学的内容,进而增益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智能水平。因此,聚焦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合理、有效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有效思维课堂的认识
对于思维是什么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定义。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思维在人的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学习时,表面看是和概念、原理等打交道,实际上我们是在学习有关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要想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紧靠感觉、知觉、表象是不行的,需要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才能完成。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思维课堂可以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的活动和学生的“学”的活动都是真实的、有效的,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活动,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思维过程,并能够理解、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智能水平。它和“无效的思维活动”、“假思维”相对应。有效思维课堂的开展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学生智能水平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构建有效思维课堂的策略
2.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而目的性是思维的根本特点,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进行。这节课的课程标准只是“分析区位因素”,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具体些并落在实处。因此,将教学目标设计为:(1)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通过文字及图表资料分析,学习判断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的方法。(2)通过对比鞍钢和宝钢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理解科技对其他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3)通过小组学习,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4)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理解工业区位选择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四条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中第一条和第二条将学生实现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和途径表述出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思维提供了路径,为有效思维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2设计多样的学生活动
课堂中学生活动是构建有效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节课中就设计了多样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思维。这节课主要运用的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每个活动都设计了具体的小问题,指导学生同桌讨论,分任务完成。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认真听取他人的想法,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这一过程中协作、交流、表达贯穿其中,有利于发展乐于合作、分享成果的团队精神,这也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具体实施上设计了两组讨论活动。第一个讨论分了五大组,分别讨论五种导向型工业,在每一大组中又同桌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并明确两人的分工。第二个讨论虽全班讨论同一题目,但分组改为前后桌俩人为一小组,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活动更有效,并且通过与不同同学的合作进一步培养了合作能力。
2.3补充材料辅助教学
由于高一学生生活经验少,工业的具体生产过程离实际生活较远,因此对于工业部分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对分析工业区位选择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前我准备了五个工厂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相关资料并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资料中体现的工业生产特点出发,分析其主导因素。这样可以为学生分析问题这一思维活动提供着力点,由感性认识入手,再通过归纳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4指导学生运用适合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因此在学习方法上要选择适合本学科的方法。
一是运用比较法。比较法是明确被比较的地理事物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特征,且直观性强,既利于知识的记忆,又有助于使地理知识系统化。这节课我两次运用了比较法。一是应用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我采用的是借鉴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同时对比分析工业与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同点,让学生抓住特点去学习。工业和农业虽然都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方式,但是两者的区位因素却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农业侧重于自然区位因素,而工业侧重社会经济因素,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二是应用在分析鞍钢和宝钢的案例,通过表格对比让知识呈现更为直观,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分析出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二是运用关联图法。在科技对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影响这一部分,指导学生运用关联图的方式分析科技对其他区位因素的影响进而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这一过程分析了各区位因素的内在联系,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3.构建有效思维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3.1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这节课在课堂活动中生生讨论体现较好,如果师生之间也能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可能更利于学生的有效参与,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另外,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要根据讨论情况调整时间安排,不能因为急于完成教学任务造成学生讨论不充分、思考不充分就公布结论,使学生没有真正做到有效思维。
3.2探索不同的研究方法
学生的有效思维要从多途径锻炼。这节课在五种导向型工业这部分教学时,以往的教学通常运用的是演绎法,即先给出五种导向型工业,然后举例分析,这样设计案例资料不详细,结论得出的较快,并且在归纳时是从教材中文字归纳,学生是被动式的接受学习。因此,这节课我在这部分设计时采用了归纳法,即先给出案例工厂,根据补充的材料分析各工厂的主要区位因素,进而归纳五种导向型工业,这样设计虽然在教学难度上较大,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关注同一问题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情况,帮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训练。
G633.55
A
1673-4564(2015)04-0129-02
20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