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
2015-02-14王春桐汪清县教师进修学校吉林汪清133200
王春桐(汪清县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汪清 133200)
关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
王春桐
(汪清县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汪清 133200)
思想政治课应教给学生一把思考的钥匙,给学生铺就心灵的沃土。要通过责任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引导和培养学生,使之逐渐学会并有意识地成为勇于作为,敢于担当的各种社会角色和人才,为个人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责任。
思想政治;品性;思考
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增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强调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不仅认识和践行教师“角色”的转换,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政治课的教学改革。现就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谈几点思考和认识。
一、何谓思想政治课——学科理念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个人素质的提升,政治课教师更被人看成了马列主义老太,与时代相左,能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遭到怀疑。政治课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
记得笔者当学生时,政治老师天天指导我们画书、背书、抄要点,牢记作答步骤。每堂课要么是概念、要么是原理,老师讲课头头是道,提纲式,要点是清一色的模式化教学;学生背概念、背原理、掌握的知识也是清一色的提纲和要点。老师的教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学生的学是为了纯粹升学。教完了,学完了,考完了——全忘了。索然无味。
也记得笔者刚刚走上讲台,学生的反映直觉就告诉了我:讲出来的话要好听、要有意味、要有启发、要真诚合理、要入耳进心令人信服。先师的老套路学生已无人认可,毫不买账。从此,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政治课也具有科学性的魅力,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喜爱的 ,有人文价值的文化课。多年前一个十九世纪美国人明恩博写的《中国人的素质》一书,一个在中国传教22年的外国人,对中国的国民性的认识有如此感叹,如此冷峻的批评。从此,我似乎找到了教育者的方向,也深深地领悟道: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政治老师的职业定位应该是带领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汲取丰富的文化,关心人的情感和人类的命运。从突破教材的滞后性,局限性开始,树立科学精神,弘扬人文价值观。
这样,政治课不再照本宣科,而是以学生为主,以人的问题为中心,政治课教师需要创造性地、有选择地使用教材、去粗取精,为学生所用。学生也能找到感觉,有话可讲、乐意参与。课堂洋溢着真诚,呈现出心灵碰撞的光彩,常常可以获得共识后的快乐,以及精神和素质得以提升的满足和喜悦。例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题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打算买台手机,但不知道买什么品牌,什么样的好,请同学们帮助出出主意。”同学们情绪高涨,经过一番辩论,大家恍然意识到,买手机这个看似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小事情,却牵扯到我国的消费政策和个人消费观等这么多的大问题。通过辩论,大家看问题的思路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摆托了原有的消费观念和思维定式的影响,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时代信息重新结合,预测了我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消费趋势,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新设想。更重要的是,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思想、觉悟和实际问题的有机碰撞,真正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素质,也奠定多种科学理性的意识,现代公民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等。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的学生们,已悄悄地走在了老师的前面,他们有一双更能发现的眼睛、更充满激情、也更加的敏锐、对人类文明和精神财富的渴求比我们更加强烈,更多的时候是他们带领着我们去寻找、去进步。
二、教学形式的革命——主体性教学的学习策略。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主体性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个性潜能,突出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人的主体性也是新课改的灵魂和显著特征,新课改的要求和政治课主观性强的特点更适宜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实施主体性的学习策略,首先要弄清楚是上什么课?即以什么教学思想和理念去完成教学,这是战略问题。是从教师独断,从教材的本本出发,还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发展变化的事物及人出发?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创新性和能动性、驾驭、挖掘教材和知识,整合、甄选知识与信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了学生的发展,调动他们的创新性、能动性。在讲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中,从我国存在的人口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安全等问题入手,从现代化、全球化、中国梦展开并落脚,启发引导学生从国情,从知识和逻辑,科学有机地整合教学内容,在思想深处接受并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和要求,使学生们坚信了自己发现、归纳、提升的逻辑水平和思维潜能,尝到了自主的、创新性的学习乐趣。促进了知识的吸收,掌握、运用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其次是怎么上?即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什么媒体,什么过程实现,这是战术问题。是教师唱主角,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由被动教育转变为主体发现学习?即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必须让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使教师的“教”由学生的“学”来安排,把课堂变为学堂。在公开课“我国的经济制度”获得了一些切身的体会。学生通过分析课件展示的典型事例,引发思考,产生问题:改革开放了,就要大胆采用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既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又少走了弯路,我国经济制度确立的核心原因究竟是什么?全社会发财致富,经济繁荣的根本手段是什么?全社会应推崇什么样的致富观?等等。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达成了以下共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的各种制度,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国,中国的经济制度是符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致富的最大前提和基础必须是合作经营和劳动致富,我国经济制度的目标和根本追求是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等。值得说明的是,这些知识和结论已经从广度和深度上超越了教材,而且整合了知识。
诚然,在主体性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也要讲,教师的活动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及时发现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开动思想机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快速筛选、归类、提炼、抓主流抓本质,统摄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质疑,释疑过程中思维如脱缰的野马,教师的“主导”就在“放得开”之后“收得拢”,使重点突出,难点清楚、疑点消除。教师由“主讲”变为“主导”,学生由“主听”变为“主体”。课堂气氛变了,学习情趣浓了,课堂就会活而不乱,内容全而有序,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三、政治课的功能——培养有良知、会思考的、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勇作为有担当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注重思想品质教育主渠道的政治课,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操,把学生培养成有良知、会思考、勇作为、敢担当的人。政治课的功能就要为人的精神道性家园添砖加瓦,注入道义的灵光。现代社会与底线道德相统一的道德良知,就是真诚的责任教育,这也是为人之本,做事之本。关于真诚,即真实诚恳,不仅贯穿在教师自身的举止言行,道性修养和职业操守中,更体现在教学中要真诚对待学生,肯定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尊重他们的人格,建立宽容平等的教学氛围和育人环境,并且真诚对待学生的各种知识性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思考、判断、掌握,以更好地接近真理,这就必然要求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敢于担当、尽职尽责。长期潜移默化就转变成人的道德及人文素养。更有助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少年,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极端重要。政治课所传授的思想与内容就是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就是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道德为社会而生,法律为文明而生,革命及改革,以及所有文明制度的建立发展无不为解决社会各种问题应运而生。这本身就是创新,因此,政治课培养的,正是这些为解决问题而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用科学精神思考人文领域中的问题,用人文地理去面对科教的应用,以此使政治课在发挥功能意义的同时,也必然地走向现代教育,彰显出更有分量的价值。任何的问题似乎都要回到思考和评价上来,都要回到人、群体、国家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约上来。教给学生一把思考的钥匙,给学生铺就心灵的沃土,成为日常平凡的教学工作中不平凡的理想。同样,通过责任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引导和培养的学生就能逐渐学会并有意识地成为勇于作为,敢于担当的各种社会角色和人才,为个人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责任。
G631
A
1673-4564(2015)04-0105-03
201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