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程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的作用

2015-02-14刘彦尚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素质职业

赵 巍 刘彦尚

赵巍,刘彦尚,教师,现居河北石家庄。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进一步发展,高等职业院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各校不断强化培养人才的职业技能,加大对学生实训实习课程的比重,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围绕市场开设工具性和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以直接提高学生的首次就业率。同时高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程越来越不受重视,忽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在高职院校已经常态化。

一、当前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内涵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习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才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为高职学生的能力构建提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标准,那就是职业教育要为社会培养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定义,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其目的:一为谋个性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强调职业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人的个性发展(也就是素质的发展),其次才是能力发展。

因此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内涵的三部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应该是: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本位,而素质是关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应该是综合职业素质,必须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两手抓”。

没文化最可怕!毛主席早在战争年代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当今社会,文化绝不是文化人的事,社会的进步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梦”的早日实现,离不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离不开每个公民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当前中央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因所在,也是解决当今社会许多不正风气的根本所在。而高职教育作为向未来社会培养亿万劳动者的关键部门,必须承担好这一历史责任。

二、语文教学对高职学院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的作用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人文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高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这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语文教学(母语教学) 是一个民族的标识,语言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自喻的。一个人的谈吐体现一个人基本的素质,是一个人知识、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方式。语言能力决定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一个思维能力低下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人和创业者的。

2.语文教学是传承优良传统和文化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而语文课程教学在这方面的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他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教材和良好的载体,是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是学生接受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品格的重要手段。

3.语文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机构成部分。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要用语言文字表达,离开语言文字,一切学科的学习都无从进行。

三、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的作用

1.基于培养职业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我们应该将高职语文的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为: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2.对现行的高职语文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进一步的修订高职语文课程的标准。真正做到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适应岗位需求为目标,规划课程结构,选择教学内容,建立符合职业化需求的课程体系。

3.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研究型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输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素质职业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职业写作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我爱的职业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浅析语文课程的运作及其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