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行为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关联研究

2015-02-14黄炜田犇

关键词:育人大学生课堂

黄炜 田犇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浙江宁波315211)

微博行为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关联研究

黄炜 田犇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浙江宁波315211)

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为构建微博育人平台付出更多的努力。本次调查发现,微博已全面介入到大学生的生活,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方式。微博信息传播特点和即时交互功能弥补了传统教育的某些不足,为传统教育提供了及时反馈和评价的手段,微博进入课堂,会转变传统课堂的格局,改变师生、学生间相互交流的格局。

大学生;微博;学习生活;人际交往

1 前言

国外在微博的教育应用上开展了大量的实践研究。EDUCAUSE开设了微博技术专栏,通过《7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Twitter》等文介绍微博及其教育应用的设想。[1]Kelly Walsh更是将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汇总,大力推荐关于微博教育应用的100多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包含在课堂、学术研究、图书馆等领域的应用,还涉及大学、中小学、幼儿园等各个层面。[2][3]随着微博教育应用关注度的日渐提升,国外甚至有专门针对教育应用的教育微博产品被设计并开发出来。

近年,国内针对微博的教育应用研究逐渐增多。刘芹妹等提出,微博作为教育工具,作为课堂共同体,在课堂内外都要与学习相关,可以在不同的有关场合充分发挥作用,她总结了微博的特征并根据其特征列出它在教育中可能的应用。[4]郁晓华等提出了微博教育应用的3种模式,即聚焦模式、关联模式和发散模式,并相应提炼出7种相应的典型教育应用活动。[5]更多研究者关注到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王荃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驾驭微博,运用微博平台了解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积极、正确地引导青年认知社会,使微博成为青年群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沟通的新途径。[6]杨立淮和徐百成认为,必须清醒地看待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两面性,应注意将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有机结合,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为抓手,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微博网络生态环境。[7]季海菊提出,规范微博,目的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8]

专家普遍认为,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为构建微博育人平台付出更多的努力。国内高校正在致力于微博育人平台构建实践探索。例如,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自2010年开始致力

于微博育人平台的构建,打造出3平台,即管理育人平台、服务育人平台、教学育人平台;三层次,即领导层、核心层、基本层的育人平台模型。本次研究的目的,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状况,以及大学生微博行为对其校园生活,包括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的影响,为微博育人平台的构建提供科学的依据。

2 调查方法

2.1 基本思路

为了解大学生使用微博的行为,课题组展开了本次调查活动。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一般描述分析了解大学生微博的使用情况和他们的行为习惯以及感受,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差异分析,了解大学生微博行为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为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微博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了学生一般状况和使用微博的基本情况,共计20题,第二部分调查大学生微博行为,从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人际交往3个方面,共计38题。

我们邀请了微博、高等教育的相关专家对问卷做出效度评价,并完善了问卷内容。

我们选择了38名大学生,前后1个月,预先发放问卷,进行了重测信度检验,信度0.82。

我们在在校生中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25份,有效样本300份;其中男生127人,女生173人。

3 数据分析

3.1 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大学生入学之前已有62%开通了微博,入学一年后,微博开通人数达到91%。在使用微博的学生中,10%的学生粉丝人数超过1000人,58%的学生粉丝超过100人,但仍然有23%的学生粉丝数在50以下。有18%学生每周在微博上花费8小时以上时间,也有19.6%的学生每周浏览微博的时间在2小时以下。那些粉丝人数越多、互粉比例越高的人,每周浏览微博的时间更长。

有56%的大学生每天都发微博,44%的大学生每天会转发、评论他人的微博,而且这几种微博行为显著相关,即学生发微博、转发微博、评论等几种微博行为相互关联,表明学生使用微博沟通方式的偏好、频率基本一致。这几种微博行为与学生的微博粉丝数量也呈现显著相关,即参与微博行为频率越高,其微博的影响范围越广。

3.2 大学生微博关注偏好

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通过新兴媒体关注的范围较为广泛,调查涉及的领域平均关注度都超过了2.5(最大值4,最小值0),但是从排序上还是能够看到他们对不同信息的兴趣差异。首先,他们更愿意关注与自身有关的话题,这是唯一一项平均分超过3,标准差低于1的评价,说明在这一点上大学生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其次,他们更愿意关注轻松愉快的话题(序号01、03、05),相对较少关注一些严肃话题(序号08、09),说明微博这种新兴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内容上与传统媒体是存在差异的;再次,“我通常关注和我专业有关的话题”平均值为2.91,排序在第3位,表

明微博的使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一定的联系;另外,“我通常关注财经类的话题”的标准差达到1.68,说明在该项评价上大学生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可能和大学生的专业有关,但这里我们无法用数据证明。

表1

表2

3.3 大学生微博中的自我表现行为

大学生喜欢用微博自我表现,无论哪种类型,平均值均超过2.5;相比于理性的话题(03、04),他们更愿意表达轻松自在的感性话题,释放自我的情绪(01、02)。大学生的微博自我表现主要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非获得他人关注的需求,调查显示,只有“我经常发表对校园生活的看法”与“我希望通过微博,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其它3项均无显著相关。即微博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不能像主流媒体或者课堂教育那样理性、系统、完整,它是一种松散、随意、有时甚至是“随心所欲”的表达。

3.4 大学生微博中的人际交往

大学生普遍认同微博的使用有益于他们的人际交往(平均值3.09,标准差0.97)。微博主要拉近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3.05),可以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人,结识到更多的朋友(2.92)。同样,他们也认为微博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2.95),但是师生间的距离改善的效果不明显(2.59)。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发现,“微博让我感到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与“微博有益于我的学习活动”在0.01水平上相关(0.37),即那些感觉使用微博拉近了和教师距离的学生,同时认为使用微博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建立微博中教师和学生联系的渠道,增进交流的频率,是发挥微博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

表3

表4

表5

从相关分析中发现,“微博有益于我的交往”与“我希望通过微博,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我经常评论或转发校园官方微博的信息”、“微博让我感到拉近了与同学的距离”,说明那些愿意与周围人通过微博表达和展示自己的同学,更易体会到微博对他人际交往的帮助。

3.5 大学生微博中的学习行为

微博中的学习行为是此次调查中的重要内容,微博是否会对传统教育产生影响?以何种方式影响?能够产生怎样的效果?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构建微博育人平台的前

提假设。

表6

3.5.1 微博对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

如果我们直接询问学生,微博是否有益于学习活动,他们的认同度略低于其他活动,平均值低于2.9,但高于2.5,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承认微博对学习活动有帮助。当采用间接询问时,学生们普遍认为微博对于他们增长见识、获取专业知识有较大的帮助。

3.5.2 微博学习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表7

我们对“微博有益于我的学习活动”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有6项与其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并且这6项之间也存在某种关联。我们可以推论出,那些应用微博作为校园生活工具的学生,那些经常使用微博在校园内交流信息的学生,认为微博有益于他们的学习活动。我们同时发现组织线下交流活动,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是发挥微博教育功能的有效手段。另外,让教师积极参与校园微博互动,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微博的教育功能。

3.5.3 微博对传统教育的辅助作用

微博信息传播特点和即时交互功能弥补了传统教育的某些不足,学生可以通过微博获得大量的、宽泛的与课堂教育有关的即时信息。首先,通过微博,学生可以获得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信息,增进了见识,并且这些方面有益于他的学习活动,调查数据显示,这两者之间在 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其次,那些通过微博希望得到别人的评价或者认可的学生,更容易感到微博对学习活动的好处。微博为传统教育提供了及时反馈和评价的手段,如果在传统课堂上加以利用,必然产生良好的效果。另外,那些感到微博拉近了老师、同学距离的学生,更能感受到微博对学习的帮助。微博进入课堂,可能会转变传统课堂的格局,改变师生、学生间相互交流的格局。

3.6 大学生微博行为性别差异分析

表8

表9

我们应用了 t检验双样本异方差假设,对大学生微博行为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微博行为基本不存在性别差异,只有表中4项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女生更愿意应用微博发布个人的感受,而且她们能够感受到微博拉近了大学生和学校的距离,而男生更多感到容易被微博中的虚假信息迷惑,在这3项中,男女生的行为在0.05水平上显著差异。而男女生行为差异最明显的是,男生更希望通过微博,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他们获得认可的需求更加强烈,这一差异在0.005水平上显著。

4 结论

对于在校大学生,微博已全面介入到他们的生活,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通过调查我们总结以下几点:

1)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已基本接触到微博,这为微博育人平台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仅有50%左右的学生习惯日常使用微博进行信息互动,增加学生微博的参与度,是育人平台实施的有效保障。

2)微博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不能像主流媒体或者课堂教育那样理性、系统、完整,它是一种松散、随意、有时甚至是“随心所欲”的表达。但是,微博信息传播特点和即时交互功能弥补了传统教育的某些不足,学生可以通过微博获得大量的、宽泛的与课堂教育有关的即时信息。

3)微博成为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它延展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面,产生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这一点也是双刃剑,会增加学生管理难度。学生也承认微博中的虚假信息对他们形成了一定的困扰,其中男生比女生的体会更强烈,但这并不会降低微博对他们的吸引力,

4)参与,是微博育人平台实施的关键。调查显示,那些应用微博作为校园生活工具的学生,那些经常使用微博在校园内交流信息的学生,认为微博有益于他们的学习活动。我们同时发现组织线下交流活动,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是发挥微博教育功能的有效手段。

5)那些通过微博希望得到别人的评价或者认可的学生,更容易感到微博对学习活动的好处。微博为传统教育提供了及时反馈和评价的手段,如果在传统课堂上加以利用,必然产生良好的效果。

6)那些感到微博拉近了老师、同学距离的学生,更能感受到微博对学习的帮助。微博进入课堂,可能会转变传统课堂的格局,改变师生、学生间相互交流的格局。鼓励教师开设微博,积极参与微博互动,会对微博育人平台的实施产生有效推动力。

7)对大学生微博行为的差异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这次仅仅对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发现女生更愿意应用微博发布个人的感受,而男生更希望通过微博,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他们获得认可的需求更加强烈。

[1]Gabriela GROSSECK,Carmen HOLOTESCU.CAN WE USE TWITTER FOR EDUCATIONAL ACTIVITIES?[J].The 4th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eLeaming and Software for Education Bucharest,April 17-18,2008.

[2]Walsh.K.100 Ways to Teach with Twitter[EB/OL]:http://www.Emergingedtech.corn/2010/02/100-ways-to-teachwith.twitter.

[3]Carmen Holotescu,Gabriela Grosseck.Using microblogging in education.Case Study:Cirip.ro[A].Proceedings of the 6th Conference on eLeaming Applications[C].2009.

[4]刘芹妹,孟琦.Twitter,向教育‘推’来了什么[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

[5]郁晓华,祝智庭.微博的社会网络及其教育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2).

[6]王荃.微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J].青年教育,2011(12).

[7]杨立淮,徐百成.“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教育,2011(11).

[8]季海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微博:封杀抑或牵手[J].学海,2011(5).

(责任编辑:田犇)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blog Behavior and the Study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HUANG WeiTIAN Ben
(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ingbo Zhejiang 315211,China)

G641

B

1674-2346(2015)02-0073-06

2015-05-14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编号:SCG271];浙江教育厅科研项目 [编号:Y201224188]

黄炜,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政教育

10.3969/j.issn.1674-2346.2015.02.015

猜你喜欢

育人大学生课堂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