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2015-02-13李向东

乡村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冬灌周麦分蘖

河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编者按:小麦是河南省的一大优势作物,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眼下很快就是冬小麦的播种季节。本期专题策划邀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的李向东博士为读者朋友详细介绍小麦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生产提供参考。

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产条件改变、品种的变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小麦的栽培技术也要相应变化。在小麦生产中,随着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栽培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严格,必须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指标要求,采取相应栽培技术措施,才能达到产量高、投资少的目的。本文从适应农民习惯、适应现行生产方式的角度出发,提出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栽培技术,供农民朋友参考。

一、合理利用优良品种

近年来,由于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和病虫害不断加重,小麦栽培对品种抗逆性和抗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品种利用时应综合考虑其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选用良种的原则是掌握品种特性、品种生产能力及品种抗性。

根据河南省的生态气候特点和近几年的小麦品种表现,推荐如下品种布局。

豫北麦区:早中茬可选择矮抗58、周麦22、郑麦366、周麦18、周麦16为主,搭配众麦1号、平安8号、丰德存麦1号、周麦27、豫麦49-198、中育9398、郑麦7698、洛麦23、豫教5号、百农207、中麦895等品种;晚茬种植众麦2号、周麦23、偃展4110、怀川916等品种。

豫中部麦区:早中茬可选择矮抗58、周麦22、周麦18、豫麦49-198为主,搭配种植郑麦366、西农979、丰德存麦1号、郑麦7698、平安8号、许科1号、周麦16、豫教5号、豫农416、百农207、周麦26、周麦27等品种;晚茬种植周麦23、兰考198、洛麦24、开麦20等品种。

东部麦区:早中茬可选择矮抗58、众麦1号、周麦22为主,搭配种植西农979、豫麦49-198、洛麦23、周麦24、泛麦8号、汝麦0319、中麦985、豫教5号、百农207、周麦27、周麦28等品种;晚茬种植众麦2号、周麦23、兰考198、怀川916、开麦20等品种。

南阳盆地麦区:早中茬种植西农979、衡观35等半冬性早中熟品种;晚茬种植郑麦9023、偃展4110、豫麦70-36、先麦8号、先麦10号、兰考198、洛麦24、众麦2号等弱春性品种。

信阳稻茬麦区:主导品种为偃展4110、郑麦9023,搭配种植西农979、衡观35等品种。

旱作麦区:旱肥地以洛旱6号、洛旱7号、豫麦49-198为主,搭配种植洛旱8号、洛旱10号、焦麦668、中麦175、偃佃9433等品种;旱薄地以洛旱6号、洛旱7号为主,搭配种植西农928等品种。

二、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充分发挥土壤增产潜力

1.整地的目的。整地是为了使麦田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地面平整状况良好,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保证小麦苗全、苗匀、苗壮及植株良好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

2.整地的要求。①平。即地面平整,有利于匀播、浇水,防止点片积水。②齐。即地边整齐,可有效利用土地,防止杂草丛生。③松。即上松下实,表层疏松,不板结。④碎。土壤细碎,无大坷垃,利于保墒、播种、根系下扎。⑤净。田间无杂草和作物根茬、石块等。⑥墒。保墒良好,墒情一致。

3.目前整地存在的问题。由于旋耕后麦田坷垃少、易整地做畦,且省时省钱,因而近几年旋耕播种尤其连年旋耕播种的麦田面积逐年扩大。旋耕播种的麦田由于表层土壤过于疏松,易造成播种过深、失墒快、出苗困难、分蘖受阻,所形成的深播弱苗分蘖缺位,冬前大分蘖少,成穗少且穗子小,穗层不整齐,极易发生根倒伏或早衰,对产量影响很大。

近年来河南省的秸秆还田面积逐年扩大,一些地方采用前茬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机条播的整地播种方法,难以将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匀或将秸秆完全掩埋,大量秸秆和肥料仍在地表,小麦根系与土壤接触不良,从而导致播种质量差、出苗率低、缺苗断垄、麦苗生长瘦弱、冻害严重或出现“吊死苗”现象。

4.整地措施。麦田耕翻深度应因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和雨水等条件而异。一般认为,旱作麦田的耕翻深度以25厘米左右为宜,稻茬麦田以20厘米左右为宜。

旋耕麦田一定要在旋耕后用耙将耕层耙耱均匀,避免土壤翘空造成失水快、保墒效果差,不利于种子出苗和幼苗发育。连续旋耕的麦田应旋耕2~3年后耕翻1年,破除犁底层。

采取秸秆覆盖和免耕的麦田,一定要注意将秸秆粉碎细致、覆盖均匀。前茬是玉米的最好采取深松播种,以避免土壤板结影响播种质量,同时有利于夏季蓄水保墒。

需要说明的是,小麦的根60%分布在0~20厘米土层,90%分布在0~40厘米土层。麦田适当深耕或深松,可使耕层厚而疏松,土壤透气性增强,能增加土壤的根容量,扩大根系吸收面积,有利于贮水蓄墒和养分矿化,增强小麦抗旱和抗倒伏能力,减轻杂草和病虫危害,对小麦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三、施足底肥、合理追肥

1.施肥量的确定。研究分析表明,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小麦对氮、磷、钾的需求量相应增加。每生产100千克小麦子粒,需氮3.1±1.1千克、磷(P2O5)1.1±0.3千克、钾(K2O)3.2±0.6千克,三者比例约为2.8∶1.0∶3.0,但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氮的相对吸收量减少,钾的相对吸收量增加,磷的相对吸收量基本稳定。

根据北方冬小麦高产单位的经验,在土壤肥力较高(0~20厘米土层土壤有机质1%,全氮0.08%,水解氮50毫克/千克,速效磷20毫克/千克,速效钾80毫克/千克),每667平方米产量为500千克的麦田,大约每667平方米需施优质有机肥3 000千克、标准氮肥(含氮21%)50千克左右、标准磷肥(含P2O514%)40~50千克。缺钾地块应施用钾肥。有机肥、磷肥、钾肥全部底施;氮肥50%用作底肥,另50%于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

2.科学施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增施有机肥。据测定,一般每1 000千克堆肥含氮(N)4~5千克、磷(P2O5)1.8~2.0千克、钾(K2O)5~7千克,相当于施碳酸氢铵3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10~15千克、硫酸钾10千克左右。这些营养元素可逐渐被小麦吸收利用。②合理施肥,以产定肥。③分期施肥,“前氮后移”。改变“一炮轰”的施肥方法:氮肥按1∶1底施、追施;磷肥和钾肥除少量后期喷施外,基本全作底肥施用。④分层施肥。底施氮肥的1/3撒垡头,其余深施翻入犁底。

四、适期、适量、足墒播种

1.播期。①确定适播期的根据和原则。半冬性小麦品种的适播期平均气温为16~18℃,弱春性品种为14~16℃。纬度和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播种期应越早,反之应晚些。海拔每增加100米,播期要提早4天左右;纬度减小1°,应推后4天左右。

②各区域建议播期。在豫北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为10月6—13日,最佳播期为10月9日前后;弱春性品种的适宜播期为10月13—20日,最佳播期为10月17日前后。

在河南省中部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为10月8—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12日前后;弱春性品种的适宜播期为10月16—23日,最佳播期为10月19日前后。

在河南省南部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为10月15—23日,最佳播期为10月19日前后;弱春性品种的适宜播期为10月23—30日,最佳播期为10月26日前后。

2.播量。在小麦生产中,使个体与群体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达到穗多、穗大、粒饱,是确定合理播量的根本依据。为达到上述要求,在确定实际播量时,还要考虑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播种期等因素。

肥水条件好的,有利于增加小麦分蘖,可减少播量;肥水条件差的,分蘖及成穗受到一定限制,要相应增加播量。晚播小麦要适当增加播种量。半冬性小麦品种一般每667平方米播种8~10千克,基本苗13万~15万,可成穗40万~45万;春性品种播种10~15千克,基本苗15万~20万,可成穗35万~40万。此外,整地质量差的要适当加大播量。

3.足墒播种。小麦播种以后,要从土壤中吸收相当于种子本身干重35%左右的水分,才能开始发芽,土壤水分不足会严重影响壮苗、全苗。

小麦发芽时长出的根为初生根,出苗以后这种根的数目不再增加,初生根入土深度可超2米。在小麦分蘖之前,完全由这种根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在小麦生育后期遇到干旱时,它能从土壤深层吸收水分供给植株生长。小麦初生根的多少与其发芽出苗时的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底墒足时初生根数目多且生长快。小麦分蘖时发生次生根的快慢,也与土壤墒情有密切关系,干旱条件下甚至不能发生次生根。

因此来说,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有着重要意义。为实现足墒下种,应做好蓄水保墒工作,特别是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保墒是实现足墒下种、适时播种的一项根本措施。如果墒情不足,宁可浇水后赶在适播期下限播种,也不要欠墒播种或抢墒过早、过深播种。

五、精细匀播,充分发挥个体增产潜力

1.种子处理。播种前精选种子,并选晴天晒种1~2天。近几年,小麦种子包衣技术的应用面积迅速扩大。合格的种子包衣剂一般含有杀虫、杀菌剂两种主要活性成分,不仅可以防止种子和幼苗遭受地下害虫危害,有壮苗的作用,而且可控制小麦苗期和春季病害的发生程度。

2.精细匀播。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播种作业,是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基础。精细播种,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是保证苗全、苗匀,培育壮苗,充分发挥个体生长优势和个体增产潜力的一项关键措施。采用机播可以严格控制播量,达到下种均匀、播种深浅一致的要求。生产中应采用精播耧或播种机播种,播深4~5厘米。播种太深,幼苗出土消耗养分太多、出苗迟,麦苗生长弱,影响分蘖和次生根发生,甚至出苗率低,地中茎多节,无分蘖和次生根,下部第1、2分蘖不能发生,形成弱苗,越冬期死苗率高;播种过浅则种子易落干,影响出苗,即使出苗也常因分蘖节过浅而易受旱、受冻。

小麦播种深度以4~5厘米为宜。在此范围内,沙质土、墒情差的宜深些,黏性土、墒情好的可稍浅些。

六、抓住关键,管好麦田

田间管理是小麦栽培技术中变化最多、最难把握的环节。麦田管理的中心任务有三个:一是为小麦正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条件;二是防治病虫和杂草危害;三是采取促控措施不断调节群体与个体间的矛盾,使之向预定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出苗-拔节期应以培育壮苗为核心;拔节-开花期应以促进小穗小花分化、减少退化,协调群体、个体矛盾为核心;开花-成熟期应以促进灌浆、延缓衰老、提高粒重为核心。

1.苗期和越冬期管理技术。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其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即长根、长叶、长分蘖和完成春化阶段。此期应在保全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使弱苗转壮、壮苗稳长,确保麦苗安全越冬,为来年穗多、穗大打下良好基础。此期主要管理措施如下。

①查苗补种,确保苗全、苗匀。由于漏种、欠墒、地下害虫危害等原因造成缺苗断垄的,应及时查苗补种。为使补种的麦苗早出土,可将麦种在冷水中浸种24小时或用磷酸二氢钾500倍液浸12小时,浸种后应晾干再播种。对于3叶期以后出现的缺苗断垄,可在越冬期到来以前,采取疏密补稀的办法带蘖补栽,注意栽后浇水。

②适时冬灌,保苗安全越冬。适时冬灌是保苗安全越冬和早春防旱、防倒春寒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冬灌应注意掌握下列技术要点。第一,冬灌要适时。冬灌过早,气温高,蒸发量大,入冬时失墒过多,起不到冬灌应有的作用;灌水过晚则温度太低,水不易下渗,很可能因积水结冰而冻死麦苗。冬灌一般在平均气温7~8℃时开始,到5℃左右时结束。此时“夜冻日消,冬灌正好”。第二,灌水量不可过大,以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忌大水漫灌,以免地面积水结成冰层使麦苗窒息而死。第三,冬灌后特别是早冬灌的麦田,要及时锄划松土,防止地面龟裂透风造成伤根死苗。第四,凡土壤含水量符合下列条件的麦田,可以不冬灌:沙土地在15%左右;两合士在20%左右;黏土地在22%左右,地下水位又高的麦田。此外,底墒充足的晚茬麦田也可不冬灌。这类麦田因冬前生育期短,有效积温不足,故叶片少、根少、无分蘖,为充分利用初冬和早春两个冻融期的有效积温来提高分蘖节附近的地温,以争取多分蘖、多长次生根,所以不再冬灌。但对这类不冬灌的麦田必须在上冻前锄划,以松土保墒、提高地温,力争“活土”越冬。

③化学除草。对于杂草危害严重的麦田,可在小麦3叶1心以后(即11中下旬)进行1次化学除草。田间杂草多为阔叶类时,可选用杜邦巨星或快灭灵;多为单子叶杂草时,则采用骠马等。使用除草剂一定要严格按标准操作,切忌随意加大用量,以免对麦田造成危害。

2.春季麦田管理技术。从返青开始经过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到开花,是冬小麦生育的中期阶段,此期在河南省不同地区一般从2月下旬开始到4月下旬结束。在这个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供足肥水、保蘖增穗、保穗增粒,争取壮秆不倒、穗大粒多。

①合理运用肥水。中期是冬小麦一生中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尤其在拔节、孕穗阶段,对水分反应非常敏感,若水肥供应不足,则会严重影响幼穗发育。因此,小麦在拔节至孕穗阶段,必须根据苗情采取相应措施分类管理。壮苗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年前分蘖质量,控制春季分蘖,提高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应重管拔节期,一般在拔节后期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10千克,墒情不足时浇水。弱苗田由于群体不足、蘖数不够、蘖小质量差,因而主攻方向是促分蘖、增穗数,兼顾穗大粒多,一般在起身期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千克,墒情不足时应进行灌溉。晚苗田的春季管理主攻方向是提温、促蘖、增穗,使之早发快长,于早春围绕提高地温加强管理,于起身期进行肥水促进。旺苗田一般越冬或早

春冻害严重、干叶多,其春季管理的主方向是调整群体、保大蘖、少丢头,应促、保兼顾,变旺为壮。对于黄苗,应针对其形成原因,以促为主,一促到底。

②预防晚霜冻害。在小麦拔节孕穗期要注意预防晚霜冻害。虽然晚霜所带来的低温时间往往很短,但由于这时小麦生长旺盛,幼穗已处在地表以上,抗寒力很弱,因而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冻害。试验证明:当夜间温度下降到-2~-5℃时,对拔节以后的小麦危害十分严重,有的甚至颗粒不收(白穗)。浇水是预防和减轻晚霜冻害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据调查,在霜冻前5天内浇水的效果最好,在霜前5~10天内浇水的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霜前10天以上浇水的几乎没有防冻效果。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可在临下霜前及时熏烟防霜,也有一定防冻效果。

③防治病虫害。春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麦田地下害虫、麦蜘蛛、麦叶蜂、白粉病、锈病等易发生流行,应做好病虫测报工作,及时防治。

3—4月份是蝼蛄的危害盛期,一经发现,应及时撒毒谷或毒饵防治。

麦蜘蛛,又名“火龙”,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危害,多发生在地热高燥、土壤干旱的麦田,尤其春旱时易发生。防治麦蜘蛛时,可用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药液50千克左右。

麦叶蜂的危害盛期也在4—5月份,多发于水浇地和麦株茂密的地块,一般于傍晚爬上麦叶取食,有假死习性,可在傍晚时捕打或喷药防治(防治方法同麦蜘蛛)。

发生吸浆虫的地块应在4月20日左右着重搞好蛹期防治,一般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毫升加水5千克,再拌干细沙土25千克顺垄撒施,撒后及时浇水。小麦抽穗后,若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见2~3头吸浆虫成虫,还要进行成虫补治,可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加水30~45千克喷施。

当麦田百株有蚜500头时,可每667平方米选用25%严捕乳油40~60毫升、15%常乐乳油50~60毫升或5%银标6号乳油50毫升,兑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

白粉病在20℃左右条件下发生最快,生长衰弱的麦田发病严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在叶鞘、茎秆、穗颈上发生。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灰白色丝状小霉点,逐渐扩大后形成近圆形灰白色粉状霉斑,以后霉斑变成灰褐色,叶片枯黄,最后枯死。为防治此病,应在麦收后进行深翻,清除带病植物残体;消灭自生麦苗,减少秋苗菌源;选用适宜的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密度过大,及时灌水抗旱,促使麦苗健壮。一旦发病,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1 000倍液喷雾,一般发病后喷1次,1周后再喷1次。

小麦锈病俗称“黄疽”,由真菌引起,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其中以条锈危害最重,叶锈次之,具有流行性强、发生广、损失重等特点。对于该病,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追肥浇水,避免偏施氮肥,勤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后,若能在搞好药剂防治的同时,及时浇水防止旱枯,则可明显减轻危害。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病叶率达1%时,可喷保护剂,如波美0.5度石硫合剂,以防病菌大量侵入。若病叶率增高,则一般用敌锈钠或敌锈酸200~250倍液等,每667平方米喷50千克药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效果较好。

对于赤霉病,应以预防为主,一般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0~50千克喷雾,间隔5~7天再喷1次。易感品种更应注意搞好预防。

3.小麦后期管理。①适时浇好灌浆水。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好灌浆水,一般在小麦开花后10天内结束。浇灌浆水时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风雨来临前严禁浇水,以免发生倒伏。强筋小麦品种严禁浇麦黄水。②叶面喷肥。灌浆中期可每667平方米用尿素0.50~0.75千克加天丰素8毫升,兑水30~35千克叶面喷洒,间隔7天复喷1次,以提高千粒重、优化品质和预防干热风。

七、适时收获

要求在蜡熟末期收获;若种植面积大,也可提前到蜡熟中期收割。●

李向东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中原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450002

猜你喜欢

冬灌周麦分蘖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南疆绿洲棉田冬灌期灌排水氮含量特征研究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果树冬灌 保温防旱
5个周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及其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苹果树冬灌好处多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