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台宗术语“圆融三谛”英译比较

2015-02-13敏,赵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圆融译法英译

项 敏,赵 平

(1.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浙江杭州311215;2.中国水利博物馆研究处,浙江杭州311215)

天台宗术语“圆融三谛”英译比较

项敏,赵平

(1.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浙江杭州311215;2.中国水利博物馆研究处,浙江杭州311215)

“圆融三谛”是天台宗佛教理论体系重要范畴之一,内涵“幽远深邃”,文化特质鲜明,对外翻译难度较高。选取这一文化负载语,可基于佛学义理的探究,通过“圆融”、“三谛”及其组合词英译梳理与比较,考察该佛教名相在易语表达过程中的求真与损耗,力图使原本玄奥甚至有些混沌的佛学概念,在跨文化交流中变得更为清晰准确。

天台宗;圆融三谛;英译;比较

DOI: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4.009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与翻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经的汉译,被视为我国翻译事业的起点。中土化佛教宗派,往往也是依所译经典而立。智等天台宗祖十分重视佛经译介,迨及宋法云撰《翻译名义集》可谓专门佛汉翻译词典,明圆《教乘法数》四十卷也单列翻译条目,且均以天台宗义为据。近年来,随着宗教文化交流活动的兴盛,我国佛教对外弘传日趋活跃,还有英语国家佛教研究成果的汉语对译,乃至佛教事务中的口译,都涉及到汉英英汉佛教翻译,也十分需要相关工具书。笔者曾就汉英对照类佛教词典进行了统计,并归纳为电子版汉英对照类佛教词典、汉英对照类的佛教词典出版物和其他与佛教相关的双语词典等三大类。实际上,除了各类词典编纂,佛教翻译领域的译介者和研究者还活跃在学术期刊、论坛和网络上。查阅佛教英译类论文,议题已遍布佛教经论、语录、义理、诗偈以至佛国名胜景点的翻译,不少还引入了西方翻译理论。

“圆融三谛”是天台宗基本法数之一。其中“圆融”一词,近年弘法诸场合,各类论著、演讲,网络上下,热度颇高。面对西方文化背景或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接受对象,笔者在此选取这一具有中土特色的佛教文化负载语,不仅以东方传统阐释学试作心解活参,更是借助易语表达过程的解析,力图考察该名相内涵及其译法的多样性与准确性。

一、“圆融”的含义与译法

“圆融”一词本身就是佛教汉传过程中,根据梵文原典翻译时所创的汉语词汇。比如《金刚三昧经》云:“总持诸德,该罗万法,圆融不二。”[1]著名大经《楞严经》则多次出现该词,比如:“如来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2]此后,净土、禅宗、真言等宗常提及“圆融”,华严宗还有“六相圆融”诸说,相比而言,天台宗理论较为广泛地使用了“圆融”概念。署名慧思的《大乘止观》提及“自性圆融”、“圆融无碍法界法门”、“圆融无二”等。智《法华玄义》《观音玄义》等更是反复论述“法界圆融”、“三谛圆融”。

关于“圆融”一词的英译,首先就是有没有一个对应的英文单词。我们可以从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一篇获奖征文——启明法师双语论文《圆融就是和平》说起,尽管是从华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理念出发,但由此可以比较并引出天台宗圆融妙法[3]。该篇“圆融”采用了blendedness,这一单词更多地用在文化心理学研究领域,比如以cultural blendedness表达与cultural distance(文化距离)相对的维度(文化融合)。探究两种或多种文化在冲突与认同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机制,与圆融更为接近的范畴实际上是与cultural conflic(t文化冲突)相对的cultural harmony(文化和谐)。blend⁃edness侧重于不同文化在同一个体内距离的亲近、重叠与混合,这类似于与“圆融三谛”相对的隔历三谛。该三谛观认为,空、假、中三谛彼此历别不融,前后互成次第。《法华玄义》卷一上:“法有粗妙。若隔历三谛,粗法也。圆融三谛,妙法也。”[4]天台宗在判释教相时,有藏、通、别、圆“化法四教”之分,隔历粗法显然未能臻于圆教,至多别教而已。那么“harmony”能否作为天台宗佛教术语“圆融”的英文替代词?查找各类“圆融”英译或诠释,基本上都在该英文单词前加个修饰词,或与另一个单词并列组合。如perfect harmony of all differences[5](414),perfect harmony[6],tolerant and harmonious[7](原文作harmomiou,当是harmonious之误)。上述译者都在harmony表达“圆融”一词时,采用了perfect进行程度上的加强,或配以tolerant,在“协调”的词面上补充了“宽容”的含义。无独有偶,“圆融”一词的各类英译往往在英文核心单词之前冠以perfect或complete:complete combination[5](414),completely interpenetrated[8],per⁃fect interfusion[8],perfect syncretism[9]。

现在我们可以暂将perfect之类搁置一边,探讨combination、interpenetrated、interfusion、syncre⁃tism等词的异同了。combination,结合;interpene⁃trated,互相渗透,互相贯通;interfusion,当为interfusion,混合;syncretism,汇合,类并。这四个词皆有“合”义,充其量称得上“融合”“融通”,却不能说是“圆融”。难怪各家不约而同地加个perfect、com⁃plete,添些“圆”意。

也有个别翻译者找来带有科技英语的单词来表达,比如compatibility[10],以兼容性指代圆融性,也算是一种尝试。至于orgplete and immediate[11],则以“圆顿”翻译“圆融”,“immediate”显然谬译了。不过,该句orgplete倒是个亮点,其名词形式orgpleteness作为文化学概念,意为完整性,与“圆融”之“圆”还是有几分相通之处的。《中英佛教词典》《中英佛学词典》在“三谛”英译之后加个介词宾语结构as a uni⁃ty,也是较有策略的译法。《中英佛学词典》还有as combined、as one and the same两种解释。com⁃bined,见前关于combination等辨析。unity强调了统一和整体性,as one and the same侧重于复制性的“同一个”,或者说,这两种解释都看到了“三一”“虽三而一”,却忽略了另一面,即“一三”“虽一而三”。

“圆融,谓圆满融通,无所障碍。即各事各物皆能保持其原有立场,圆满无缺,而又为完整一体,且能交互融摄,毫无矛盾、冲突。相互隔离,各自成一单元者称‘隔历’;圆融即与隔历互为一种绝对而又相对之对立关系。”[12](5404)圆满融通,可以理解为天台宗术语“圆融”较为简捷的汉语解释;而在英语世界,暂无单个词汇对应,上述诸译法除明显错讹,大多各有可取之处。

二、“三谛”的含义与译法

被我国大乘八宗一同尊奉为祖师的龙树菩萨有一名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是为假名,亦是中道义。”这便是“三是偈”,因偈中言及空假中,亦被称为“三谛偈”。探究“三谛”的译法,首先要了解“谛”的含义。《说文》也释“谛”为“审也”。作为动词,意为“追究式地审问”(making the truth clear;to understand;to clarify);作为名词,是“真实不谬之理”。有动词“谛审”,又有名词“真谛”“俗谛”“中谛”,可以理解为“经由谛审,而得三谛”。

“三谛”的译法大致有如下几类:the triple truth[13],threefold truth[8],the three dogmas[5](262),the three truth[5](262)[11],three axioms[14],the three fundamental propositions[5](262).

“谛”,梵语“Satya”。《增一阿含经》:“实有不虚,世尊之所说故名为谛。”[15](631)《大毗婆沙论》:“实义是谛义,真义、如义、不颠倒义、无虚诳义是谛义。”[16](398)《四谛论》谓谛有“不倒”“实有”“无变异”“无二行”“不更起”“不相违”“文义相称”七义。真实不虚之理法,即为“谛理”。智者大师在其著述中反复论及“谛”“谛理”,光是《摩诃止观》,就有二十五处出现“谛理”。《摩诃止观》论境界:“虽闻此说,未即谛理。”“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若说中道,岂不三意赴缘耶?又一一说,各具四悉檀意。随情中四意者,夫谛理不可说。说必寄言,言必契情,情必欣悦。”[17](卷三上)论“闲居静处”:“观心处者,谛理是也。中道之法,幽远深邃。”[17](卷四下)“三谛”之“谛”较为常用的英译单词是truth,其次为dogma,较少的是axiom。dogma与truth有别,作家Henry Frank近有一书名为“The Doom Of Dogma And The Dawn Of Truth”[18]。dogma侧重于宗教上的教义、教条、信条,类似于doctrines,teachings,or principles。axiom,意为“公理”,self-evi⁃dent,generally acknowledged truth。公理,是经反复实践的考验,无法被证明或决定对错,即不证自明的命题或真理。那么“谛”是真理,抑或教理、公理?在天台宗教义中,作为术语名词,谛即谛理,是“真实不谬之理”,最接近现代汉语之“真理”。

关于“三谛”之“三”的译法,也颇有意思。triple作为形容词,having three units or components or elements。在该词中,三部分的对象强调连续性,也许恰好落入了天台宗一直以来提醒与圆融区别开的“隔历”。天台宗的“三谛”,确实有真、俗、中或曰空、假、中三种谛理。在智者大师看来,真、俗以及中道皆“具足”佛法,三谛实为一谛,任一谛都是三谛。《法华玄义》:“圆三谛者,非但中道具足佛法,真、俗亦然。三谛圆融,一三、三一。”[4](卷二下)当三谛相互难以圆融,则“前后互成次第”,所以隔历三谛又称次第三谛。threefold,意为三倍或三重。倍字为原数等加,物、财、人、事加等曰倍。重,有再、层、反复等意,侧重于在空间层次或时间次数上的一而再、再而三。显然,无论是倍还是重,threefold仍难免考察对象的隔历或次第之嫌。倒是three,最简单的一个数词,跳过任何量词,直接与名词“truth”连接,三种谛理只是三种,再与“圆融”组合,便成圆融的三种,于是终有天台宗十分重要的术语“圆融三谛”。

三、“圆融三谛”的译法及比较

无论是天台宗自身的经典还是宗外其他论著,“圆融三谛”与“三谛圆融”基本通行使用。所以在英译该词时,“圆融”与“三谛”之先后或主次就显得随意,而且译法繁多了。

“圆融”与“三谛”组合以后的译法,常见的句法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

1、以介宾短语引出圆融,来修饰三谛,相当于汉语“作为圆融的三谛”。

(1)the three dogmas as a unity.[5](262)

(2)the three dogmas of空假中as com⁃bined,as one and the same,as a unity.[14]

2、类似于汉语中的偏正结构,相当于汉语“三谛的圆融”。

(1)the complet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dogmas.[5](414)

(2)the perfect interpenetration of the three truths;perfect interfusion of the three truths.[8]

(3)perfectmergence of triple truth.[19]

除了“the Three Truths‘Orgplete and Imme⁃diate’”[11],笔者尚未发现其他文献上有将“圆融”与“三谛”两者并列的例句。

当在中文里是“三谛圆融”时,一般会被译作“三谛的圆融”(如the complet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dogmas);反之,“圆融三谛”的汉语会被译作“作为圆融的三谛”(如The three dogmas as combined)。当然,也有部分文献无视中文顺序,比如《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中,“三谛圆融”的翻译符合上述语序“perfect interfusion of the three truths”,“圆融三谛”的注释竟然只是将interfusion改为interpenetration:“the perfect inter⁃penetration of the three truths.”这种翻译上的随意性,正是基于“圆融三谛”等于“三谛圆融”的认识。既然国人在自己的汉语词典或其他文献中几乎将两者相类同,我们似乎也不好对西方学者主编的词典之随意性品头评足了。“圆融三谛”汉语词序的颠倒变化在语法上的合理性,不是问题关键所系,倒是天台宗的思想究竟更接近于“圆融三谛”还是“三谛圆融”,即使与英文翻译无关,似乎也有必要探究,不过就此论题另开专篇更为合适。

上述对圆融、谛、三谛及至圆融三谛的中英文双向层层剥茧研讨,尽管难以达到智者大师要求的“具足”,但从中仍能体会到:该类佛教术语的的翻译,与其说是译介、诠释,毋宁说是再现、还原释家先贤将当时的冥想诉诸文字刹那之哲思。通过佛教术语的英译比较与辨析,特别是借助英语所特有的连接词,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让原本深奥甚至有些混沌的佛学概念在比较中变得清晰起来。同时,在英文对等语的选择过程中,也促使我们反思汉语原词的内涵,倒逼我们推敲中文术语的准确性,减少表达和理解上的偏差。

“三谛”的译法,本文建议“three truths”;“圆融”及“圆融三谛”的翻译,在没有英语对等词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异化法与归化法相结合的方式,在翻译中视阅读对象而定。对于以中文为母语的读者,其目的语文化其实仍为汉语文化,则可以大胆采用归化法,使该类读者在自己的佛教中文术语体验的同时,借助英语语义翻译法,抉隐、辩名,接近其原始本义,同时置身于英语文化情境中,由此减少易语过程中的信息损耗,达到双重文化系统下求取佛理之真。针对缺乏汉语文化背景、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就“圆融三谛”这类意蕴深、难度高的佛学概念,一方面要尽量展示源语文化的汁味与风采,通过异化法静静地向原籍原词原作者靠拢,另一方面又要尽量缩小民族与宗教文化的差异性。这其中,词典、论著等不同的读物要有不同的翻译策略。特别是出现在普及性的文章或作为工具书的词典中,就要反复斟酌,以免贻误读者。

[1]金刚三昧经(真性空品第六)[M]//大正藏(卷9)[Z].

[2]楞严经(卷四)[M]//大正藏(卷19)[Z].

[3]佛学研究网.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征文获选名单.http://www.wuys. com/zgcx/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20

[5]陈观胜,李培茱编.中英佛教词典[Z].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6]夏金华.中国佛教的特色:平民化、禅观实践与圆融精神[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5).

[7]韩焕忠.中国佛教圆融观及其现代意义[J].世界宗教研究,2006(4).[8]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Z].http://www.buddhism-dict. net/ddb/

[9]刘亚明.中国佛教人文精神的圆融特性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5(2).

[11]王磊.论天台宗的圆融三谛说[J].学术交流,2005(12).

[12]佛光大词典(第6册)[Z].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14]苏尔慈(William Edward Soothill),郝德士(Lewis Hodous)编.中英佛学词典(A Dictionary of Chinese Buddhist Terms)[Z].台北:台北佛教文化服务处,1962.

[15]增一阿含经(卷十七)[M]//大正藏(卷2)[Z].

[16]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七)[M]//大正藏(卷27)[Z].

[18]Henry Frank.The Doom Of Dogma And The Dawn Of Truth[M].Hardpress Publishing,2012.

On Comparis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iantai Sect’s Buddhist Term“Yuan Rong San Di”

Xiang Min,Zhao Ping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hou,Zhejiang 311215;National Water Museum of China,Hangzhou,Zhejiang 311215)

“Yuan Rong San Di”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Buddhist theoretical system of Tiantai Sect with deep connotation and distinctiv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Though it has higher difficulty to translate this culture-loaded word,it can be done through exploring Buddhist ethics,applying com⁃bined English translation of“Yuan Rong”and“San Di”,investigating the truth and loss in the lan⁃guage expression used by Buddhist masters for the purpose to simplify mysterious Buddhist concepts and express it accurately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iantai Sect;“Yuan Rong San Di”;English translation;comparison

2015-07-21

项敏(1975-),女,浙江台州人,讲师。赵平(1967-),男,浙江黄岩人,副研究馆员,博士。

猜你喜欢

圆融译法英译
摘要英译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无尽圆融
圆融中心
稚拙率真 圆融大气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
圆融和美,上善若水——邹惟山十四行诗管窥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快”字的不同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