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游历泉州诗文释读
2015-02-13陈丽华
陈丽华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福建泉州362000)
戴复古游历泉州诗文释读
陈丽华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福建泉州362000)
南宋江湖诗人戴复古一生曾多次到过海外贸易发达的泉州港,从青年时期的游学到中、老年时期的游历,与当地文人雅士、地方官员多有结交,对泉州的风土人情有较深的体验。他的诗受到当地各阶层人士的喜欢。戴复古有关泉州的作品是研究南宋泉州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值得关注。
戴复古;游学;游历;泉州;社会生活
DOI: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4.004
戴复古,字式之,南宋台州黄岩(今温岭)人,因居住在南塘石屏山而自号石屏,祖籍福建。生于乾道三年(1167)十二月四日,卒于淳七年(1247)三月十三日①吴茂云:《新发现〈戴氏家乘〉中戴复古家世和生卒年》,载《台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5-8页。。以诗为生涯而成家,有《石屏诗集》。
戴复古是南宋最纯粹的江湖诗人,一生游历江湖四十馀年,漂泊江湖,足迹几遍南宋江山。他从青年至老年多次游历闽中,到过福州、泉州、漳州、莆田、邵武等地,绍定五年(1232),还曾短暂任邵武军学教授②嘉靖《邵武府志》卷四《秩官志》,《台州府志·文苑传》。。他数次驻留泉州,对此地气候、风土人情有较多体验,其《泉南》诗准确地表述了泉州冬无严寒、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南地无冰雪,常疑暖作灾;昼昏山雾合,寒变海风来;垅麦衔芒草,梅花带叶开;客中归未得,岁事渐相催。”(《石屏诗集》卷四)据称戴复古一生作品逾2000首,现存的约1000首,遗憾的是,与泉州有关的仅存7篇16首,然从中仍依稀可见其青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阶段在泉州的踪迹及其谋生方式,同时为研究南宋泉州市井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记载。
一
戴复古继承父愿,年少时笃志学诗,先追随“雪巢林景思”和“竹隐徐渊子”学习诗作句法,又登“放翁之门”(陆游),开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路,从此诗作益进③(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编:《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七十三。。青年时,他去了文人、高官密集的繁华都城临安(今杭州),还到了富豪云集、货通天下的港口城市泉州。从诗文内容看,这一时期他在泉州主要以结识当地文人墨客、游览名胜、拜谒名人古迹为目的,即以游学为主,诗文多显青春豪气。留存下来的大致有3首:
《泉州紫极宫寿星殿古桧,诸葛机宜同赋》:“浪说陈朝八桧碑,何如此桧古而奇。灵根据地高千尺,黛色浮空阅四时。入欲栋梁劳想像,树存陵谷有迁移。寿星赐汝长生诀,化作苍龙守殿墀。”(《石屏诗集》卷五)
泉州紫极宫建于晋代,唐天宝二年(743),赐名紫极。“宫有古桧一株,围一丈六尺,高七尺馀,老干攫,叶荫郁如幄。旁有石刻‘晋朝桧’。”④(道光)《晋江县志》卷六十九《寺观志》,点校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56-1657页。机宜系宋代官名,为各路帅臣辟举的幕僚,掌文书草拟、收发等公事,多由宗室、外戚、地方簪缨豪门子弟之贤者差充。南宋初,诸葛家族因诸葛廷瑞而一跃成为泉州名门。
诸葛廷瑞(?-约1195),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淳熙十六年(1189)因出使金国不辱使命而受朝廷重用,官至兵部侍郎;庆元元年(1195),以疾授朝散大夫守、权兵部侍郎致仕;卒赠大中大夫、太子太保,荫二子①(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六十六《人物·泉州府·名臣·宋·诸葛廷瑞》及卷七十九《丘墓·泉州府·南安县·诸葛廷瑞墓》;(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十三《泉南诸葛氏家世学派·少保诸葛麟之先生廷瑞》;(乾隆)《泉州府志》卷四十一《宋列传·诸葛廷瑞》;《晋江县志》卷十二《古迹志坊宅附·城中宅·宋宅》,对诸葛家族及诸葛廷瑞均有记载。。根据《泉南诸葛氏家世学派》记载,诸葛廷瑞除儿孙外,还有一弟弟叫诸葛廷材。儿孙仕途平坦,而诸葛廷材似乎与官场无缘。那么,诸葛家族成员中谁最有可能当过“机宜”。
南宋名臣史浩(1106-1194,字直翁,号真隐,孝宗时曾任宰相)的《祭诸葛机宜文》揭开了此谜底:“我帅七闽,一见奇才。置幕府,机密是咨。叩之凝然,如万顷陂。即之飘然,如千里骓……伊君笃行,出于天姿。行年五十,冰玉无疵……”②(宋)史浩:《峰真隐漫录》卷四十三《祭诸葛机宜文》。乾道(1165-1173)末年,史浩曾以崇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知福州③(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二十二,《秩官类三》,海风出版社2000年,第279页;(明)《福州府志》卷四十一上,《官政志四·宋福州大都督府长乐郡威武军》,海风出版社2001年,第490页;(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二,《职官三·福州府·宋福州大都督府长乐郡威武军知州事》,四库电子版。。。对照祭文内容和史浩的来闽时间,以及《闽中理学渊源考·泉南诸葛氏家世学派》、《晋江县志》、《南安县志》对诸葛家世的记载,再从时间、年龄、气质、学识上判断,唯有诸葛廷瑞弟诸葛廷材才有可能成为史浩的幕僚(机宜)。史浩与诸葛廷瑞同朝为官,诸葛廷瑞闲聊间可能谈及其弟之品性才学,因此史浩来到福建后便提拔诸葛廷材为幕僚,于私于公完全在情理之中。由于史浩在福建任职时间不长,所以诸葛廷材作为其幕僚的时间也是短暂的。此后,诸葛廷材返回泉州继续授徒讲学,直至50岁时病逝。泉州地方志中大篇幅记载了诸葛廷瑞的生平事迹,对诸葛廷材的记载却十分简单,只有“诸葛廷材,字诚之,廷瑞弟。授徒里中,究心学问,与朱子论陆子静,朱子答书勉其虚心熟讲,勿以粗心害道”④《晋江县志》卷五十四《人物志》。的片言只语,丝毫未提及曾经出仕之事。正是藉着戴复古这首诗和史浩的祭文这两条线索,让我们了解到诸葛廷材运筹帷幄的才华。
依据史浩的卒年及其《祭诸葛机宜文》,可以判断戴复古此诗作于1185-1194年间,换句话说,这是戴复古最初至泉州的时间段,此时戴复古不到30岁,尚处于广泛积累广交朋友的游学阶段⑤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戴复古出游时间在其娶妻生子后的32岁,此前仅游学至临海,问诗于林景思,这与他同诸葛机宜同游泉州极宫的时间有明显出入,值得探讨。。
《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人歌黄霸思遗爱,我颂朱云有直声。一瓣清香拜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石屏诗集》卷五)
王梅溪,即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梅溪其号,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以名节闻名于世。乾道四年(1168年)冬十月起知泉州,翌年冬卸任。王十朋在泉州虽只短短一年,但政绩显著,他倡廉戒贪、景仰先贤、重视文教、礼贤下士、关心民瘼、热爱泉州,留下上百首诗篇。离开时,泉州人民恋恋不舍,仿效饶州百姓挽留王十朋的做法,把他必经之地的桥梁拆断,后来重新修复,以其号“梅溪”为名。绍熙三年(1192),谥曰“忠文”。泉州百姓为纪念他,特建“王忠文公生祠”(又称梅溪祠)祀之。朱熹称之“畅洞达,如青天白日,磊落君子也。”⑥《八闽通志》卷五十九,《祠庙·王忠文公生祠》,点校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35页;《晋江县志》卷三十四,《政绩志》,点校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985页。《宋史》卷三百八十七,《王十朋》,点校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1882-11887页。《八闽通志》“王忠文公生祠”条载:“宋绍定间建”,恐误,“绍定”疑为“绍熙”,二者相去近半个世纪。王十朋与蔡襄、真德秀并列为泉州宋代三位名太守。
徐竹隐,即徐渊子,竹隐其号,天台人,与戴复古同里,有诗名,也是戴复古年少时追随学习诗法的启蒙老师⑦《宋元诗会》卷四十五,《徐渊子》。。直院,即权直学士院,指宋代入翰林学士院而未授学士职者。戴复古一生对自己的启蒙老师崇敬不已,在《都中怀竹隐徐渊子直院》中有“菊花到死犹堪惜,秋叶虽红不耐观”句,诗人借菊花颂扬徐竹隐是一位有气节、有情操、值得人们永远敬仰的人。
徐渊子十分推崇王十朋,针对当时朝堂之昏昏,发出了“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的感慨。深受导师的影响,戴复古来到泉州后必然要拜谒王梅溪先生祠堂,追寻梅溪先生的足迹。除了歌颂王十朋忠心耿耿、光明磊落的高尚情操,更表达了作者对前辈忠君爱国的崇敬之情。综观戴复古诗中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其导师(徐渊子、陆游)的教诲和影响不无关系。
《南安王使君领客湛泉流觞曲水》:“横浦堂前举一卮,古榕阴下坐多时。连朝好雨千山涧,昨夜新秋一叶知。梅岭乡来逢行者,兰亭今日又羲之。家声不坠风流在,如见初寮说好诗。”(《石屏诗集》卷五)
以“家声不坠风流在,如见初寮说好诗”句,可判断戴复古提到的“王使君”系王安中之后人,且亦好赋诗吟唱。王安中(1075-1134),字履道,号初寮,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绍兴初,其子辟章任泉州知州时,将王安中迎来一起居住,不久在泉州辞世,享年59岁,葬于泉州南安丰州葵山山麓①(明)何乔远:《闽书》卷五十三,《文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391页;《丰州志》第五章《文物·古墓葬》,1996年印刷,第211页。。有《初寮集》76卷,《宋史》有传②《宋史》卷三百五十二,《王安中》传,点校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1124-11126页。。
从戴复古与诸葛机宜、王使君的交往中可以看出,戴复古在游学阶段十分注意同当地名门名家的结交,为其中年之后“以诗游诸公卿间”好铺垫③(宋)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评论戴复古〈寄寻梅〉》。。
二
结束游学后,戴复古继续广泛交游,遍及各阶层,“所酬唱谂订,或道义之师,或文词之宗,或勋庸之杰,或表著郡邑之英,或山林井巷之秀,或耕钓酒侠之遗。凡以诗为诗友者,何啻数十百人”④(宋)赵汝谈:《石屏诗后集序》,见《石屏诗集》。。当人到中年,再度游历泉州时,已颇有声名。《园亭即事十首》就是他有一次小住泉州期间,对这座城市的生活体验有感而发的诗篇。
久寓泉南,待一故人消息,桂隐诸葛如晦谓客舍不可住,借一园亭安下,即事凡有十首。寄迹小园中,自笑客异乡。东家送槟榔,西家送槟榔。咀嚼唇齿赤,亦能醉我肠。南人敬爱客,以此当茶汤。殷勤谢其来,此意不可忘。寄迹小园中,岂不胜旅舍。俗事无交加,客身自闲暇。邻家有酒沽,杯盘亦可借。吟侣适相过,新诗堪脍炙。足以慰我怀,留连日至夜。寄迹小园中,馀春接初夏。问木木成阴,问花花已谢。黄鹂出幽谷,杜鹃叫长夜。把酒酌园婆,远客此税驾。有时吟声高,鬼神莫惊怕。寄迹小园中,数椽亦潇洒。主人既相知,此地可久借。县官送月粮,邻翁供菜把。咫尺是屠门,亦有卖鲜者。里巷通往来,欲结鸡豚社。寄迹小园中,一心安淡薄。每坐竹间亭,不知近城郭。昨日看花开,今日见花落。静中观物化,妙处在一觉。委身以顺命,无忧亦无乐。寄迹小园中,第一薪水便。逐一炊黄粱,兼得鱼虾贱。饱饭日无营,遮眼有书卷。时逢好客来,应接不知倦。最苦风雨时,有人招夜晏。
寄迹小园中,新晴风日丽。好鸟竹间鸣,野鹤空中唳。悠然动诗兴,行吟抚松桂。久客若忘归,此身笑匏系。五月倘未行,尚及食丹荔。
寄迹小园中,忽有乌衣至。手中执圆封,州府特遣馈。罗列满吾前,礼数颇周致。四邻来聚观,若有流涎意。呼童急开樽,四邻同一醉。
寄迹小园中,倒指五十日。既得故人书,南游吾事毕。再拜谢主翁,奉还此一室。云萍聚复散,欲住住不得。折柳当马鞭,明朝有行色。(《石屏诗集》卷一)
这10首白描式的诗篇,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琅琅上口。透过诗句,宋人的市井生活跃然纸上,江湖诗人的谋生方式也有生动的描述,同时再现了他与诸葛世家的情谊。戴复古的《园亭即事十首》无疑是研究南宋泉州社会风貌的珍贵文字。
历经唐末五代之经营,北宋的泉州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海外蕃人踵至,“市廛杂四方之俗”⑤(宋)郑侠:《西塘集》卷七《代太守谢泉州到任》。,“蕃商杂处民间”⑥(宋)楼钥:《攻集》卷八十八《赠特进汪公行状》。,黑白诸蕃皆居于“蕃人巷”⑦(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十二《泉州·土产蕃货》。,蛮人“自啖槟榔当啜茶”⑧(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后集》卷三十一《药部》。之风也随之传入泉州,并逐渐成为本地人的待客礼俗。戴复古进住园亭时,即可感受到这份浓浓的敬意,“东家送槟榔,西家送槟榔。咀嚼唇齿赤,亦能醉我肠。南人敬爱客,以此当茶汤。”后来的学者写到中国的槟榔历史时,几乎都要提及戴复古的这首诗。实际上,祝穆⑨(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十二《泉州》。、朱熹⑩(宋)朱熹:《晦庵集》卷三《槟榔》诗。、林岚⑪《八闽通志》卷二十六《食货·物产·泉州府·货之属》“吉贝”,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43页、周去非⑫(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食用门》。、赵汝适⑬(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下《志物》。等许多宋人也都曾写过泉州以槟榔为礼俗的诗文。泉州的槟榔礼俗延续了数百年,直至17世纪华侨将烟叶从南洋引种到闽南广泛种植之后,以烟敬客之礼日渐时尚,槟榔待客习俗才渐渐淡出泉州。
蕃商出现在地方官的宴席以及祈风祭海等彝典上,在宋代泉州习以为常,反映出官府对海外商人前来贸易的重视程度。“坐中有蛮客,狂言事驰骋”,蕃商(蕃人)与官员高谈阔论的历史场景立即浮现在眼前:只见一位异域装束的老外在席间大谈特谈,诗人一边与太守聊着时事和诗歌,一边不时礼貌式地向“蛮客”点头称是,似懂非懂,云里雾里。或许,诗中的那位老外也喜欢戴复古的诗歌,想一睹诗人的风采也说不定呢。
戴复古一生以诗行谒江湖,不遑宁居,而他的诗名往往能获得友人的帮助以及地方官的资助,“主人既相知,此地可久假。县官送月粮,邻翁供菜把。”“时逢好客来,应接不知倦。最苦风雨时,有人招夜晏。”“谁为饶舌者,太守忽相请。开心论时务,细语及诗境。”“手中执圆封,州府特遣馈。罗列满吾前,礼数颇周致。”可见戴复古在泉州的知名度,上至太守、县官,下至邻里百姓,照顾有加。地方官们不时遣使馈送各种物品和邀请赴宴,周围人看了都羡慕不已;邻居们则经常提供各种生活用品,锅碗瓢盆、蔬果鱼虾不一而足。
戴复古此次南游泉州,从暮春到初夏,整整50天,在荔枝将红时节,一旦好友捎来消息,便跃马而去。这种期盼兴奋的心情和快马加鞭的举动,绝非年老者所能为。因此,《园亭即事十首》应创作于他驰骋江湖的中年时期。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戴复古此次泉州之行之所以吃住无虞,与好友诸葛琰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南宋许多江湖诗人漫游四方、倚靠朋友的谋生方式之一。
诸葛琰,字如晦,号桂隐,系南宋名臣兵部侍郎诸葛廷瑞孙,诸葛廷材侄孙。其父诸葛直清“以父任历海口镇主管、南外睦宗院、知海阳县、通判广州,仕终奉直大夫、知临安府事,封开国男,食南安县三百户。”①《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十三《泉南诸葛氏家世学派·郡守诸葛子严先生直清》及《备考·诸葛宋世入泉谱牒事略》、《八闽通志》卷六十七《人物·泉州府·宦迹·宋·诸葛直清》。其兄诸葛珏尝知南安军,历官至广东韶州府知府②《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十三《郡守诸葛先生珏》及《备考·诸葛宋世入泉谱牒事略》。。诸葛琰“宋绍定三年,以任子累官邵武军光泽县尉。闽寇弄兵山谷,州县骚动,琰提兵转斗,以身士卒,不旬日授首,黎庶得安田亩。真西山喜琰忠勤,上其事于朝,进阶儒林郎,官至信州令书判官,致政归。琰赋性豪迈,有学术。在官清贫,与白玉蟾相善。琰赋性豪迈,有学术;在官清贫,与白玉蟾相善。蟾诗中所谓桂隐者,即琰也。再按,《谱牒》载宋少主南下,琰之群季韶州公、参政公、进士公倡义开北城迎驾,阖家同死蒲寿庚之难,独琰知宋腊不再,远识几先,率其子隐武夷山中得免。后乃屏居于城西之古榕,今所传者独琰一派耳。”③《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十三《泉南诸葛氏家世学派·佥判诸葛桂隐先生琰》。他的官阶虽不高却颇有政绩,深得真德秀赞赏,又与白玉蟾相善,可见此人并不一般。他是继诸葛廷材之后,诸葛家族中又一位与戴复古交好的成员。当诸葛琰见到戴复古住在条件简陋的客舍,便特地借一舒适幽静的园亭让他安身。期间,戴复古享受的三请五宴、好客盈门的礼遇,除了其自身的诗名影响外,还与诸葛家族在当地的名望和诸葛琰本人的社交关系有关。南宋景炎元年(1276),诸葛家族因反对蒲寿庚弃宋降元,几遭灭门,幸亏诸葛琰早有预料,躲进武夷山而独存,得以延续族脉,此为后话。
三
端平元年(1234),年近古稀的戴复古再次出游泉州,并经泉州到邻近的漳州,其《访漳州赵用父使君》、《自漳州回泉南,主仆俱病》和《寄赵漳州话病》都是此次出游时写下的。
《访漳州赵用父使君》:“幸遇故人为太守,客来不惮路程遥。九龙山水连沧海,五马声名动紫霄。一意奉行宽大诏,多君不负圣明朝。欲知惠爱及人处,听取街头卖炭谣。”(《石屏诗集》卷五)
赵用父,即赵以夫(1189-1256),一字用甫,号虚斋,长乐人,魏王之后。南宋词人,有《虚斋乐府》、《易通》等传世,《全宋词》录存其词68首,江湖诗派领袖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42有《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嘉定十年(1217)进士,历知漳州,有政绩,官至资政殿学士④《福建通志》卷三十五《选举·嘉定十年丁丑吴潜榜》、卷四十三《人物》。。理宗端平年间(1234-1236)知漳州。⑤《福建通志》卷二十四《漳州府》。史载“理宗端平元年,蠲漳州岁纳丁米钱,泉州、兴化军一体蠲放。时袁甫为福建转运判官,丁米钱久为漳、泉、兴化民患,会知漳州赵以夫请以废寺租为民代输,甫并蠲三郡岁解本司钱二万七千贯助之。”①《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十七《职役考》,《福建通志》卷三十三、四十三等。此间,戴复古到访漳州,其诗中“一意奉行宽大诏”所指便是赵以夫知漳州时,看到百姓长期苦于上缴丁钱,奏“以废寺租为民代输”,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之事。
此番到漳州,除了访友,戴复古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请赵以夫为即将付梓的诗集作序。赵以夫在《石屏诗序》中,对戴氏诗文倍加推崇:“戴石屏诗备众体,采本朝前辈理致,而守唐人格律,其用功深矣……石屏与游者,皆当世鸿儒巨公,精笔妙墨,极力摹写,曾不尽其妙,又假仆辈以为置邮,何邪?若仆辈,正有托于石屏者也!端平甲午十月既望,东平赵以夫书。”②《全宋文》第三三三册,第267页。
赵以夫题跋的时间为端平甲午十月既望,即端平元年十月十五日,表明戴复古离开漳州时已入秋。不料,他离开漳州返经泉州时却患病了,对此事,他曾先后寄诗赵以夫《自漳州回泉南,主仆俱病》③《江湖小集》卷八十、《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七十五,其诗题为《自漳州回泉南,主仆俱病遣怀》。和《寄赵漳州话病》。
《自漳州回泉南,主仆俱病》:“雅兴难忘酒,羁怀不耐秋。坐穷思卖剑,扶病强登楼。适有坐中客,来从边上州。所谈惊老耳,身世并成忧。”(《石屏诗集》卷四)
《寄赵漳州话病》:“听雨无聊赖,高眠独掩扉。塞鸿书不到,海燕约同归。吾道关通塞,人情有是非。荆州相别后,王粲更谁依?”(《石屏诗集》卷四)
因为主仆二人皆病,戴复古只能暂且留在泉州,期间几乎花光了盘缠。一次,当他偶然听到酒馆有人讲到一件大事时,这位历尽沧桑、见多识广的诗人竟然对“身世”感到不安忧虑。何以至此?戴复古听到的应该是与“端平入洛”事件有关。
端平元年(1234)正月,南宋军队和蒙古军联盟灭了金国,两国“约以陈、蔡为界”(陈,今河南淮阳;蔡,今河南汝南)。然而,宋廷错误估计内外形势,急于收复中原失地,在国势不盛,民贫财困,军旅不振的状况下,于六月冒然出师洛阳,遭到蒙古重兵反击,入洛之师宣告失败。“端平入洛”成了蒙古统治者归罪南宋先开兵端的借口。从此,蒙古大军逼临国境。南宋面临着一个远比金国更为强大的敌手。诗人忧愁的不是个人“身世”,而是国家安危。果不其然,第二年,蒙古即出兵侵宋,攻破枣阳、郢州,随后几年,又不断进攻四川、湖北、江南等地,使得才熄灭的战火重燃。
戴复古一生究竟有多少次游历闽中,又有多少次到过泉州,不得而知。端平元年(1234),或许就是他最后一次出游到福建,也是最后一次到访泉州。其《出闽》诗云:“千山万山闽中路,六尺枯藤两芒屦。去岁梅花迎我来,今岁梅花送我去。梅花岂解管送迎,白发胡为又南征。天荒地老终无情,归去归兮老石屏。”归去的江湖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发生在那个特殊时代一些有关泉州的故事与风情。
此外,戴复古还有一首诗,常为研究南宋海外贸易史、社会经济史学者所引用。
《泉广载铜钱入外国》:“人望南风贾舶归,利通中国海南夷。珠珍犀象来无限,但恐青钱有尽时。”④吴茂云校注:《戴复古全集校注》,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95页。
南宋时,朝廷财政多倚靠海外贸易,泉州和广州是重要的市舶港口。绍兴末年,泉州和广南两市舶司抽分及和买得息钱200万缗,而该年朝廷财政总收入还不到4000万缗⑤(宋)李心传:《建炎杂记甲集》卷十五《财赋二·市舶司本息》;卷十四《财赋一·国初至绍熙天下岁收数》。,市舶所得占年财政收入的1/20,可见海外贸易的重要性。然而,随着海外贸易的日益发展,铜钱也大量外流,这也是造成宋代“钱荒”的重要原因之一,朝廷虽屡次严禁却无法遏制,每年从泉州、广州流出外国的铜钱不计其数。当戴复古在泉州看到中外船舶穿梭往来,商人为了利益花销大量铜钱购买舶货时,不无担心地提醒世人这一情势可能导致的国库风险。这首诗应该是戴复古中年或老年时期的作品,诗人以其丰富的阅历,敏锐地洞察到繁华表面之下令人堪忧的财政危机。
The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of Dai Fugu’s Poem s on Traveling Quanzhou
Chen Lihua
(Quanzhou Maritime Museum,Quanzhou,Fujian 362000)
The itinerant poet Dai Fugu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had been to the Quanzhou port for many times in his life.That was a time when Quanzhou’s oversea trade was extraordinarily thriv⁃ing.He started his learning tour when he was young and had been traveling until his middle and old ages.During this period,he had associated with many local scholars and officials.And his deep under⁃standing in Quanzhou’folk customs also made his works popular among all social strata.Dai Fugu’works on Quanzhou are undoubtedly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to study the social life of Quan⁃zhou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worth attention.
Dai Fugu;learning tour;travel;Quanzhou;social life
2015-06-29
陈丽华(1966-),女、汉族、福建泉州人、文博研究员。研究方向:古代海外交通史、泉州地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