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走向

2015-02-13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高等教育作用

杨 琳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处, 山西 太原 030000)



论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走向

杨琳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处, 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通过对教育社会功能以及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阐释,深入探寻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内涵,并在教育基本矛盾的维度下,以独特的视角,分析出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本体论外延。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基本矛盾出发,归纳和概括出制约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深入分析并探讨了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作用及其意义,揭示高等教育将会进一步促进和提高人口素质以及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社会人才培养这两个方面的社会功能走向。

关键词:高等教育; 社会功能; 作用; 走向

1对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内涵的阐释

1.1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归根结底是教育对人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教育脱离了对人的作用,那么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无从谈起,更难以发挥。教育对人的作用是教育对社会作用的基础,那么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功能就只能直接反应在人的身上,而并非反应在“物”或“事”的方面。因而,提高人口素质和培养社会人才就成为了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两个基本点。教育的社会功能不能简单地看做是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科技、政治、国防等方面的作用,而更是在“人”身上所产生的作用,教育社会功能的内涵就是教育的育人功能。

1.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从以上对教育社会功能内涵阐释的两个特点上,笔者认为,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其社会功能的发挥也必定不能简单地表现在“事”和“物”这两个方面,而应该把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具体表现在对“人”的培养上。

高校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全民素质的高低以及对社会所需人才培养的水平这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的社会功能必须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出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校的社会功能还体现在对社会各级各类所需人才的培养上。基于对此方面的理解,我们可以认为,正是由于全民素质的提高,才能使社会获得更大的进步,这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1.3教育基本矛盾维度下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在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振兴时所带来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把众多问题归因于教育基本矛盾所衍生出来的问题。

从教育本体论出发,卢梭认为“人为的教育是对人的天赋自由的干涉。”人虽然生来自由,却活在枷锁和束缚之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天性的毁伤与桎梏,即便是对“自由人的教育”;因此,教育就改变了人性本善的初衷,束缚了人的自由。因而,在“自然人”培养的过程中,教育反而成为了负面因素。但是,试图用这种非人为的“自然教育”方式,相当于完全否定了教育的功能,放弃了教育在人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另一位哲学家康德认为人是受教育的唯一对象,人只有在接受教育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能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在康德看来,人越是需要自由就越需要接受教育,并不像卢梭说的那样是自发和自然的展开。教育需要在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上加以强制,并使人在接受教育之后变得更加自由。因而,教育应该是有序的、有条理的。康德把教育行动形式的内容定义为人要在被规训、文化、文明和道德的教育和影响下,才能成为人。他认为这四种教育行动形式或维度的连续和统一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从而发挥教育社会功能。

1796年,费希特指出教育能使个体理性的存在转化成能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决定的自由个体。从费希特的角度出发,要解决教育的基本矛盾,就应该建立一种能把个体理性的内在转化成个体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把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变成受教育者自我思考和自我行动的内驱力,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自由,发挥教育社会功能。

1804年,赫尔巴特也对教育的基本矛盾进行了探讨,他提出自由是一种通过强制培养而来的判断、选择和行动的能力,是通过教育让个体不断追求和探索真、善、美,摒弃假、丑、恶的能力。赫尔巴特强调,在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好恶,才能知道何事可为而何事不可为,这就是赫尔巴特提出的审美教育。他从个体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个体不论是从道德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个体自我成长的角度,能够通过个体自发的活动来完成,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个体自发地发现自己是在弃恶扬善。审美教育的提出,对教育社会功能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制约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分析

通过对教育基本矛盾内涵的探索,我们得出,深入研究教育基本矛盾是探寻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关键。那么,在探讨和解决教育基本矛盾的过程中,目前,究竟是哪些因素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1想象力因素

缺乏想象力和创新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普遍困境。教育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释放自我,成为具有约束规范的自然人。是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去创新和创造。然而,事实却与我们的理想背道而驰。不论从生理的角度还是从心理的角度来讲,教育的真谛是让人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这种自由不单单是指生理的自由生长和存在,更是指心理的成熟和对自我的认可,这些是想象力产生和发挥的基础。今天的教育,在追求分数和掌握技能技巧的目标之下,加之呆板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限制了个体的想象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想象力作为一种内在心理机制的发挥。在教育开放、复杂的系统中,想象力的存在和发挥无疑是个体成长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当我们无数次被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感动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赞叹教育赋予了人更多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些价值和意义的体现正说明了想象力是教育最重要的动力源泉。

2.2价值观因素

人们在对金钱、地位、名誉等追求的过程中,价值观也变得混乱了,人们有对金钱和物质的渴望,然而这种渴望变得太过功利化。首先,功利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已经深深地占据了人性的广阔空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摆脱商品交换,不能排除物质利益的激励和诱惑。其次,人际关系淡漠、追逐利益最大化,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又一弊病。他人成了成就“我”的工具和手段,仁、义、礼、智、信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奸、逆、滑、愚、欺,甚至出现了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他金钱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人我关系变得世俗、功利。最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等快捷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着教育价值观。教师为了自我的发展,只研究学术,忘记了教学,将二者本末倒置。学生为了能更快地投入到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洪流中,浮夸、攀比,忘记了学生的职责。在竞争第一的今天,成功者对失败者的否定与失败者对成功者的复仇衍生了许多由教育价值观引发的悲剧。

价值观是可塑的,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同时也赋予其必要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必须肩负起对学生在健康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正确价值观积极引导的责任和使命,教育有责任使人的价值观丰盈、理性、高尚。

2.3生命教育因素

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长期以来,人们把教育当做一种社会现象,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当做教育产生的出发点,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教育的本真。教育更多的是强调我们掌握了多少技术,学到了多少知识,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在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中,我们还是没有走出这片偏离教育本真的沼泽。在不断地探寻和回归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不断进行为何而生的思考,才能让我们被边缘化的脆弱的人文教育繁荣和发展起来,让更多的高校师生去思考、体验并感恩生命。生命就像一粒渺小的沙子,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和敬畏,而不是对它肆意地践踏和伤害。高校培养的不仅是能够掌握技能的专家,而是有内心渴望与完美人格的独立个体。然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却恰恰相反,漠视了个体的生命,失去了教育的本真。

2.4教育评价体系因素

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环节中,存在着决策短视、教风浮躁、学风浮浅的种种心理和行为。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硬件设施和科研水平成为社会对高校评价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高校间的合并,高校内部资源的整合,对教师学历和学术水平的要求,就使得高校的教学质量不断下滑。同时,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等弊端也严重影响着我国高校的发展,使得高校面临着教育评价体系方面的问题。

在教育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上: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教育评价的管理功能,忽视对人的发展功能,使得教育评价成为教育管理的工具。

在教育评价的内容上:评价内容片面。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轻视对老师、教育工作者、学校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其对知识点和所学专业理论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尊重;对于教师评价注重其知识的丰富与能力的提高而轻视其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对于学校评价注重学校的硬件环境建设而轻视诸如学习文化氛围等软件环境建设。

在教育评价的方法上:评价方式单一,过于实证化。评价的标准刻板,单一,尤其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成绩似乎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与坏的唯一标准。这种片面的评价结果又被机械错误地使用,分数的量化评价严重扭曲了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结果使得教育机构在迎评时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盛行,教育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知不觉地束缚了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背离了教育的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

在教育评价的主体上:评价主体单一化。采用单纯的上级对下级的鉴定式单向评价,这种单一化主体的评价方式下的评价结果往往是片面的。教师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主体,在评价的过程中因为教师评价的覆盖面问题,会导致在评价时往往只注重评价结果而忽略了评价过程。

在教育评价的标准上:过度追求统一标准。以标准化测试作为评价唯一手段,教育评价所参照的标准是单一的,限制了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只注重同一情境下的统一性而忽视了特定环境下的个性,这样势必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我们的教育将会培养出许多片相同的叶子。对于评价体系,注重的多是结果,忽视不同个体的客观基础、特长与努力的过程。

在教育评价的实践上:评价与教育发展分离。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具体的教育活动不存在互动关系。偏重教学结果的评价而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不注重分析教学成败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评价。

3高等教育社会功能走向

3.1高等教育将会进一步促进和提高民族人口素质

教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提升全民的综合素养。这一基本功能贯穿于每个个体受教育的始终,尤其表现在高等教育这一层次。社会对个体综合素质的要求,即高校是否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是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大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功能也愈加明显。

人的存在是一切人类历史的开始,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在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结构中,人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创造出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发明和制造更有效的工具,以及提供更丰富、更有品质的生活环境,这些都离不开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的存在。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存在于此种社会状态之下的人口的素质水平。全民的综合素养是衡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基本要素,是人类进步的首要动力。

当今,高等教育已然成为一个国家全体公民科学文化、生产技能和思想道德提升的基本手段。高等教育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文明和国民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高等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然而,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种种危机恰恰阻碍了高校对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我们的高校培养出的高分低能、价值观偏移、漠视生命、缺乏想象力、缺乏个性等等这样的“人才”,无疑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我国民族人口素质的水平,使得高校的这一社会功能难以发挥。

3.2高等教育将会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社会人才培养

在发展和成果的压力面前,我国许多高校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把高校的育人功能与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等同起来,很多教师不知如何授课,只知埋头做学问,高校需要的不是面对机器和实验的科学家,而是能把文化、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人的教育者。没有把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放在首要位置上,高校的社会功能就难以发挥。高校的价值就会被质疑。

现代高等教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演变至今,高等教育在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的同时,遭遇着创新发展、科学科研、产学研一体化和与全球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挑战,在这些挑战的重压之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对人才的培养放到了最末端的位置,没有处理好人才培养、学术创新和服务社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弱化了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基本功能,把高校社会功能的发挥局限在科研水平的高低和与大型企业的结合上,忽视了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基本功能。

百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证明了科学创新活动与服务社会的功能必须建立在对人才培养的这一根本目标上。但是,育人为本,知易行难。在高等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的今天,立足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解决和协调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在教育基本矛盾维度下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正确走向。

尽管近几年来,我们也认识到了教育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种种难题,把高校对社会人才培养的这一功能弱化了,我们要使这些乱象得到扭转,就要认真思考高校的使命,如何真正地把对人才的培养放在高校工作的最主要位置上来,这是在教育基本矛盾维度下高校社会功能发挥的正确走向,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体现教育基本矛盾维度下高校社会功能发挥需要的价值诉求。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爱弥尔[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德]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M].谢地坤,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德]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文集卷四[M].李其龙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6]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7]石海兵.青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8]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走向类主体的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10]徐国兴.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历史和比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9).

[11]周晓庆.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沿革与展望[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

[12]刘彩文.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教育评价体系的启示[J].呼伦贝尔学报,2008,(2).

[13]吴新红.浅析我国教育评价体系的变革[J].经济师,2006,(5).

[14]田 杰.试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0,(6).

[15]彭正梅.现代教育基本矛盾的探索及其视野下的教育危机[J].全球教育展望,2010,(9).

[16]蒋 锋.重视办学社会效益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1,(5).

[17]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8]崔振成.拯救孱弱的灵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

[19]赵洪冰.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

On the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Social Function

YANG Lin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Shan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Tourism, Taiyuan, Shanxi 030000,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social fun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ocial function. With particular perspective and education basic contradictions, important factors restricting higher education social function are analyzed. Moreover, starting from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notation which appeared from basic contradiction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ole of social fun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dicating higher education can further enhance people's quality, and social func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social function; role; trend

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GJ1423)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31(2015)04-0001-04

作者简介:杨 琳(1981-),女,山西运城人, 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收稿日期:2015-09-27 2015-09-06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高等教育作用
浅谈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