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以《金银岛》刘丽汉译本为例

2015-02-1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刘丽马克译者

郭 娟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语言与文学研究]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以《金银岛》刘丽汉译本为例

郭 娟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是著名翻译家彼得·纽马克的两个重要翻译理论。本文选取刘丽汉译的《金银岛》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阐释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各自的定义之后,选取部分经典段落进行案例分析,说明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这两大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的适用性。

语义翻译;交际翻译;文学翻译

《金银岛》是19世纪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一本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这部小说的创作灵感是源于他对其养子画的一幅名为“金银岛”的海岛地图。他在地图上为小山、小岛、河流、海洋一一命名,加上了奇妙的想象,创作了这部当时被誉为“儿童冒险故事最佳作品”的小说。书中描写一个叫吉姆的孩子,从一个海盗那里,偶尔得到一张埋藏巨额财富的荒岛地形图,这事引起了当地乡绅屈利劳尼先生的兴趣。为了找到这笔财富,他们驾驶了一艘三桅船去荒岛探险。不料船上混入了一伙海盗,他们在独腿西尔弗的策划下,妄图夺下三桅船,独吞这笔财富。吉姆在无意中得到这一消息,他配合屈利劳尼先生同海盗们展开了英勇机智的斗争,最后终于战胜了他们,找到了宝藏。

由于这部小说的冒险奇幻性质,受到了大众尤其是孩子们的喜爱,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也多次在好莱坞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可以这么说:如果说中国的孩子是看着《西游记》长大的,那么美国的孩子就是看着《金银岛》长大的,《金银岛》可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看的海盗小说。

《金银岛》是备受孩子们喜爱的一部作品,因此刘丽的译本充分考虑到了儿童读者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在翻译的时候,译者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历险画面,又以比较简单和通俗的语言,使读者能够轻松读懂这部惊险奇妙的历险记。一部好的译作是感觉不到翻译的痕迹的,换句话说,如果译入语读者在读译作时,就像是在读一部原创的作品,那么这部译作便是成功的。刘丽用她娴熟的翻译技巧,将原作的人物和场景刻画得入木三分,使译文行云流水,传承了原作的精髓。这部文学译作的成功,也必然要提及彼得·纽马克两个主要翻译理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一、纽马克的主要翻译理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如果说尤金奈达是翻译理论界的一位泰斗人物,那么另一位与之匹敌的人物就一定是彼得·纽马克。纽马克出生于1916年,是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从事过多种欧洲语言的翻译工作,是出色的译者和编辑。纽马克也是一位语言学家,并担任英国语言学家协会会长。他的主要兴趣就是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把翻译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相结合。纽马克最著名的翻译理论就是他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交际翻译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地接近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所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则试图在合乎第二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下,将原文的准确语境意义尽可能贴切地译出。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是对百年来直译和意译的补充和扩展,为翻译研究人员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从语义翻译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译文应当和原文产生接近的效果,也就是说对原文的翻译应当尽量忠实。这个忠实度指的是对原文词汇、句法和形式都尽可能保留和传达。不难发现,语义翻译和著名翻译学家奈达所提出的“形式对等”有相似的地方。“形式对等”是以原语为中心,尽量再现原文形式和内容。“动态对等”理论注重读者反应,以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能达到和原文读者一样地理解和欣赏原文的程度。跟形式对等所相似的是,语义对等看中的是原文,但跟形式对等所不同的是,纽马克将对等的内容着眼于比“形式”二字更加具体化的“语义”,这个语义毫无疑问涉及到句子的语法层面,包括构词、句法,甚至原文所要表达的文化因素。语义对等是对“形式对等”的扩展和升华。原作文章的精妙绝伦,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都应该由语义翻译所传承和保留。例如“armed to the teeth.”译成“武装到牙齿”。这个翻译不但尊重了原文的语法结构,还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文化特色。这个英语成语的文化含义本指从前南美沿海地区,特别是北海岸地区海盗横行,这些海盗凶狠异常,除了两手持武器外,嘴上通常还咬着一把刀。由此有了这个典故,后来形容全副武装的人或武装到极限的人。

交际翻译是以照顾译入语读者为主的一种翻译方式。与语义翻译不同,交际翻译则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应,即信息传递的效果,要求译者重新组织语言结构,以使译文地道、流畅。翻译本身就是一个交际的过程,因此译者在翻译原文语言的时候,比如当遇到文化上的冲突时,译文读者不能理解原文的文化概念,就需要用到交际翻译。比如“you aremy lucky dog”这个句子里包含的一个文化概念是对“dog”这个词的理解。在英美文化中,“狗”是好运、幸运的象征,西方人把狗视为和家人同等重要的角色,甚至没有狗肉这个英文单词。在中国,虽然近年来养狗的家庭越来越多,但是狗的角色仍远远没有像其在英美文化中那般重要,甚至在粗俗的口头对话中还会用“狗”这个词来辱骂他人。所以,狗在中英文化中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心理反应和感受,把原文的文化价值展现出来,翻译为“你是我的幸运儿”。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金银岛》刘丽译本中的体现

如前文所述,不管在一个语篇中适用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翻译的任务都是语言转换,即将“原语”(The Source Language)转换为“译语”(The Target Language),前者即一般所说的“原文”,后者即所谓的“译文”。只是所不同的是,语义翻译看重的是原文,而交际翻译关注的是译文。看似一组相反的翻译原则,实则在文学作品中是相辅相成存在的,缺一不可。这里以刘丽翻译的《金银岛》为例,来说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在第十四章The FirstBlow(第一次打击)这个章节的一开始,就讲述了吉姆摆脱了朗·约翰,来到了一片陌生的土地。这片陌生的土地风光无限好,他是这样描述的:“Ihad crossed a low-lying land,some partsof ithalfunderwater;and Ihad now come outupon the edge of an open piece of sandy country,about a mile long,covered with a greatnumber of trees,notunlike the oak.On the far side of the open country stood one of the hills,with two curious, rocky towers,shiningbrightly in thesun.”这是孩子眼中一个惊奇的世界。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深深地吸引了主角吉姆,所以这一段话勾勒得非常细腻。而译者刘丽考虑到原作的儿童视角,也希望能在译文中使中文儿童读者读到吉姆眼中的精彩奇幻。于是在翻译时再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我穿过一片低洼地带,其中一部分被水覆盖着,来到一处空旷的约一英里长的沙地的边缘。这里树木葱茏,看上去很像橡树。空地的远方矗立着一座小山,它有两个怪石嶙峋的山峰,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译本首先打破了原文的语言结构,比如“Ihad now come outupon the edge ofan open piece ofsandy country,abouta mile long.”这个句子按照句子原来的结构应该翻译成两个小分句,但是译者却将之整合成为一个句子“来到一处空旷的约一英里长的沙地的边缘”。译者是以适用于读者的语言描述了吉姆眼前看到的风景,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另一方面,诸如“树木葱茏”“怪石嶙峋”“熠熠生辉”这些精彩四字词组的使用,也是对译入语文化即汉语文化的展现。这段翻译正是交际翻译的体现。

随后的冒险还在继续,于是吉姆“Creeping onmy handsand knees,Imoved steadily butslowly towards them.”如果需要遵照原文的句法特点和语言结构,就需要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来翻译这段英文。应译为“用我的手和膝盖爬行着,我稳定而缓慢地靠向了他们。”但这样的翻译虽然基本表达了原文的基本含义,却显得晦涩而生硬,没有让读者感到赏心悦目。于是刘丽撇开了原文的句法结构,采用了交际翻译原则,译文为“我稳当而缓慢地朝他们爬过去。”这份译文,看似漏掉了原文的一些信息,比如“onmy handsand knees.”但实际上,爬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依靠膝盖和双手,所以在中文翻译中不必再画蛇添足,仅仅一个爬字就可以让读者明白原作的含义。

第十五章The Man of the Island(岛中人)这一章里说到,吉姆遇到了一个怪物。“Ibegan to call tomindwhat Ihad heard ofwildmen;”译文:“我想起了所听到过的野人的故事。”这里有一个词“wildmen”,尽管这个词在诸多词典里有不同的意思,比如“极端分子”“未开化的人”“野蛮人”,似乎每一个词用在这里都不为过,但是译者很好地理解了原作所描述的情景,在一个丛林密布的荒岛上生存的像人的怪物,恐怕就只能是“野人”了。这样的翻译原汁原味地将原作的信息传达到位,语义翻译得以体现。

吉姆的探险一直在持续着,在十六章中,他找到了寻宝图上标记的栅栏:“...a springof clearwater rosealmost at the top ofa littlehill.Well,on the hill,and encirclingof the spring,they had puta strong log-house,fit to hold forty people at themost,with holes for guns on every side.All round this they had cleared a wide space,and then the thing was completed bya fence six feethigh,withoutdoororopening...”这又是一些描述性的语句,译者这次完全保留了原作的语言形式和句法结构,不折不扣地采用了语义翻译的策略:“一股清澈的泉水从靠近小山顶端流淌下来。就在这座小山上,环绕着这眼清泉,他们搭起了一间结实的木房子,里面最多能住四十个人。每一面墙上都有枪眼。木房子四周开出了一片开阔地,又用六英尺高的栅栏围了起来,既没有门,也没有洞。”译者不但从措辞上完全贴近原作,而且每个句子的顺序都和原作一样,保留了原作创作的精髓,使读者领会了原作创作时的风貌。

在刘丽的这部译作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同时存在,互为补充。但是,由于文学翻译的特点,译文中大多数篇幅采用了语义翻译策略,比如描述性的段落,译者基本不会改变原文的语言特点和句法结构,尽量保持了原作的风貌。这也符合语义翻译的特点:语义翻译试图尽可能地在目的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所允许的范围内,提供一种忠实于原文的精确的译文,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上下文的意义。因此,语义翻译是文学翻译中必不可少的翻译策略,在这种翻译策略下,读者不但能读懂文学作品的原创意义,更能读到文学作品的原作文化、原作特色等。语义翻译更加注重表现原作者的思维过程,注重词和句的语义形式,在形式上使译作更加贴近原作。而交际翻译则是文学翻译的一个补充策略,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候为了使译作对读者产生的效果接近原作对读者产生的效果,就不得不牺牲原作的语境和语义特色,避免读者产生解读上的困难。总之,刘丽翻译的《金银岛》这部小说,结合了以语义翻译为主、交际翻译为辅的翻译策略,成为了《金银岛》汉译本的一个典范。

史蒂文森以儿童视角出发写出的《金银岛》这部海盗小说,风景美轮美奂,场面惊险刺激,人物活灵活现,刘丽的《金银岛》译本将原作的这些特色充分展示了出来。并且该译本充分考虑到作为主要读者——孩子的眼光和洞察力,以孩子的视角出发,语言简单却扣人心弦。在遣词造句方面,刘丽尽量遵照原作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再现了原作跌宕起伏的惊险场面。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在这部文学作品的译作中运用得精妙绝伦。读者在阅读《金银岛》刘丽译本时,就感觉像是读原创小说一般,流畅、自然,却深深地被情节所吸引。它不但吸引了儿童读者,更吸引了大批成年读者,是一部十分成功的翻译作品。

[1]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 and New York:Pergamon,1981:39.

[2]余敏军.论英汉翻译中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193.

[3]杨士焯.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J].福建外语,1989(Z2):71.

[4]叶朝成等.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述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99.

[5]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9.

[6]史蒂文森.英汉对照世界文学名著简易读本:金银岛[M].刘丽,译.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7]顾小颖.简论纽马克的翻译二分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7):116.

H315.9

A

1673-0046(2015)5-0185-03

猜你喜欢

刘丽马克译者
连通器及其应用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开启密码锁
马克明篆刻
去郊游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