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护航的“低空飞行”——人教课标M8U3阅读课教学设计

2015-02-13温宏娟

英语教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设计说明导图文本

温宏娟

教 材:人教课标选修8

单 元:Unit 3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课文标题:The Problem of the Snakes

一、教学分析与整体设计思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此单元的主题是Inventors and Inventions,单元里有两篇阅读文本,分别是reading部分的The Problem of the Snakes和using language部分的Alexander Graham Bell,结合此单元的主题,第一篇文章侧重invention,而第二篇则文章侧重inventor,当然,这两个话题本身的关联度也非常高,相互都有所渗透。

本课教学内容为The Problem of the Snakes,课型是第一课时的阅读课。文本讲述的是一位小女孩如何通过多次尝试,最后成功地把在她母亲家院子里安家的一窝蛇捉住并放归大自然。她的捕蛇技术也申请了发明专利,文章亦提到了申请专利的标准。

选修八一般是作为高三的教学材料,因为文章篇幅较长,话题较为丰富,通常是关于社会现象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词汇和语言的难度也较之前的模块有较大的提升。所选的这篇文章虽然篇幅长,话题较为陌生,但是词汇和语言难度都不大。

(二)学情分析

此次公开课为借班上课,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笔者认为本阅读材料的语言难度适中,挑战则在于其信息量大、篇幅长;同时鉴于话题的关系,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展适度的思维训练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可从体裁、思维培养、语言和文本处理四个层面入手:

1.体裁层面

此文章为故事性的科技文,故事性较强,因此将故事的主要信息进行梳理和提炼,这也符合英语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目标。文章本身讲得是invention这一事件,反映了invention的基本过程和要素,同时也体现了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位inventor的品质,这将成为本节课的情感教育主线。

2.思维培养层面

由于是科技文,且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极强,所以在处理文章内容时,将充分利用thinking map,即思维导图归纳、整理和输出主要信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运用一些初级的逻辑思维。Thinking maps思维导图是David Hyerle博士在1988年开发的一种帮助学习的语言工具。思维导图提供了一套视觉模式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神经网络的发展,提高大脑不断认知和建构知识信息的能力,更突出培养学习者独立迁移思考的能力。因此,更加确切地说,思维导图是用来进行建构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相对概念图而言,思维导图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王彩琴 2014)。

3.语言层面

本课文的语言不是很难理解,但作为科技文,其语言表达准确、逻辑严谨,因此笔者将通过对部分重点词句的解读,让学生去感知这种文体的特征。

4.文本处理层面

此文本篇幅较长,就一节课无法面面俱到,因此根据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或者output的需要,着重处理文章前半段,即捕蛇的环节,申请专利环节有涉及,但是不强调,以做到重点突出。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先行军,在教学设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导学、导教和导评作用(孙鸣2004),因此合理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条件。经过笔者的分析和思考,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通过Thinking map的方法,进行文章信息的解读、梳理以及输出。

●对invention内容进行重点解读和再次加工概述,学习科技文语言的细节描写及其准确性。

●通过思考文中小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以及品读相关引言,分析和学习发明家的品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虽然只有三点,但是涉及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同时,为了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是以“通过……(某一教学活动或者设计)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的模式来描述的。

三、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

Activities:

●Introduce the little speech“I’m Wendy...”as the teacher’s introduction;

●Read together a similar speech with some key words changed;

●Show the topic“invention”;

●Ask students about famous inventions.

【设计说明】这段介绍词里包含了文中的生词,通过替换,让学生在听读这段介绍词的过程中接触并理解部分生词;通过类似藏头诗这一形式引出本课主题,即invention之后,让学生说出他们知道的发明,以激活他们原有的相关知识。

Step 2:Fast reading

Activities:

●Read and match the key words with related paragraphs;

●Sum up the main idea of the long passage.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很长,因此让学生先略读全文,以进入整片森林;在了解不同部分的主要意思之后,概括全文大意;同时,为了做到重点突出而不是面面俱到,只处理文本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将在作业环节和下一节课处理。

Step 3:Detailed reading

Activities: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ish the thinking map;

●Show not-so-difficult answers directly;

●Explain some confusing parts;

●Show and read some quotes.

When you have found out the problem,you won’t be too far away from the answer.

—a Canadian proverb

I never did anything by accident,nor did my inventions come by accident.They come by work.

—Edison

There are no secrets to success.It is the result of preparation,hard work,and learning from failure.

—Colin Powell

●Retell the invention by referring to the thinking map.

【设计说明】这部分是文章处理的重点,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然后梳理信息。教师预设学生的完成情况,对于较为简单的直接给出,以避免低效的“无疑而问”,为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重难点留出宝贵时间。一边探讨有挑战性的问题,一边引领学生欣赏相关引言,水到渠成地进行一些情感教育。

Step 4:Consolidation

Activities:

●Put the stages in order;

●Read the three attempts again and try to identify the invention itself by filling in the blanks with some key words;

●Conclude the invention is an idea instead of a thing and expand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inventions.

【设计说明】这一步是对从文章当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一是对文章内容有个系统化的整理;二是学习文章的语言特征,即科技文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尤其是对重点动词的关注;三是归纳这篇文章的重点,即表达“invention本身是什么”。

Step 5:Read for thinking

Activities:

● Find evidences to describe the inventor’s qualities.

【设计说明】由文章细节推断、归纳出小发明家的性格特征,或者根据性格特征去找到文章相应的信息。这一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方面的训练,建立事实性信息和推断性信息之间的联系。

Step 6:Conclusion&Homework

Activities:

●Show pictures of some interesting inventions in daily life;

●Show the theme:inventions can make our life convenient and beautiful;

●Read the quote“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to conclude the class;

●Explain the homework which focuses o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ssage.

【设计说明】通过简单的几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发明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最后在前面的铺垫和学习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因为篇幅长,此节课只处理了文章的第一部分,即invention本身的内容,而第二部分,即关于申请专利的内容,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

四、教学反思

课后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

(一)学生对文本的感性体验得到了保证

既然是阅读课,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组织学生读。当然,读的同时可以带着相应的问题,这样才能有真正的理解和产出,否则教学设计就成了“走过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黄远振教授曾在点评一次交流课的时候,提出“非常期待‘让学生静悄悄地读十几分钟的大胆尝试’”。也许笔者的尝试还不够大胆,但是在略读环节,给了学生4分钟左右的时间,在细读完成思维导图时又给了8分钟时间,学生应该能够受益于这十几分钟的自主阅读和感性体验。语言学习有其规律,肯定是从感性认知和体验开始,然后步步升华,走向理性思考和提炼,而笔者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感性体验,为后续环节的思考奠定了基础。

(二)在处理篇幅长、信息多的文本过程中,能充分利用思维导图

先是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主要信息,然后以此为中心,进行思维拓展和比较分析。比如“Why did the author want to get rid of the snakes in a merciful way?”(Possible answer:to protect animals;to keep the balance of ecology system)“Why is the way of cooling the snakes effective?”(Possible answer:Snakes are a cold-blooded animal)“What adjustment did the author make in the second attempt?”(Possible answer:waiting time)。最后,让学生看完一遍文本之后,脱离课本,只参考这一思维导图的信息,进行文章主要内容的复述。所以说,思维导图是这节课的核心,其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合理、适度地进行思维拓展和训练

阅读是读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本信息和作者之间的互动,阅读是思维的过程。一堂课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学生在课堂活动的真正参与和思维的展开。在这堂课上,笔者先领着学生对文章信息进行表层理解,然后聚焦invention内容本身,让学生悟出invention既可以是invent things,也可以是create someideastosolveproblems,这样的领悟是学生思维展开的体现,而且这种思维活动会继续深化,直到最后的输出活动,即找到文中相关细节来归纳小发明家的性格特征,或者将相关的性格特征演绎到相应的细节描述,这种归纳和演绎都是学生思维的成果。

总之,此堂阅读课的教学设计紧扣文本内容和学生能力,没有一味地追求所谓新颖、独特的设计,而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取舍,做到重点突出,是一次“紧贴地面的低空飞行”。当然,因为借班上课,对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学习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和学生互动和及时反馈的环节做得还不够。如果可以在问题链和语言学习的铺垫方面再加强一些,那么这堂课的完整性和综合视野就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保证和落实。

王彩琴.2014.思维导图Thinking Map[EB/OL].http://blog.sina.com.cn/wangcaiqin0373.

猜你喜欢

设计说明导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