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诗词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及其意义
2015-02-13曹辛华
曹辛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时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民国时期的文学与文化从发生至今已逾百年。然而,当前对民国时期诗词学史料的全面整理与研究还未提上日程。我们所编纂的“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丛书,为专门对民国诗词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大型攻关课题。从当前是编的编纂背景、意义和重要性来看,“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具有填补空白性质,值得我们全面展开。于此,有必要再进一步地申述说明一下界说、论述其相关问题及其意义。
一、界说
由于是首次专门提出“民国诗词学”、“民国诗词学文献”等术语,于此有必要对其定义进行界说。民国诗词学,是民国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诗词学的一部分,是与唐宋诗词学、元明清诗词学相衔接的断代诗词学。诗词学,当前已属于古代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徐谦的《诗词学》[1]问世,根据他的定义是将诗词学专门局限于旧体诗词这种学问内的,其范围自然是从古代到民国这一历史空间的所有诗词问题。而目前我们用新的视角如古今会通、广义诗歌观念等来定义诗词学时,诗词学的范围当扩大至除古体诗词外,不仅当包含有散曲、对联、诗钟等具有“诗”的性质的文体,还当包含新诗。而民国诗词学,属于诗词学的断代研究课题。主要指对民国时期有关广义诗词学一切问题进行研究的学问或学科。它当包含民国诗词史、民国诗学史(含新诗学)、民国词学史、民国诗词理论史、民国诗词批评史、民国诗词社团史、民国诗词选本学、民国诗词文体学、民国诗词文献学、民国诗词学文献学等。
民国诗词学文献,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凡是民国时期出现的或与民国诗词学相关的一切史料与文本等均属于此范围。具体来讲,如民国诗词学著作、民国诗词学论文(含学位论文)、民国诗词学目录、民国诗词学期刊、社团资料、选本、批评资料、理论资料、考证资料、民国诗词家或学者文集、民国诗词学史料(传记、纪事)等等均属于民国诗词学文献的范围。不仅如此,从时代分,这些文献还可分为民国时期研究前代诗词或诗词学的文献、民国时期研究民国的诗词或诗词学的文献。至于当代研究民国诗词学的文献暂不列入,以明断代文献学史之范围。
由于民国诗词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具有首创性质,于此有必要对其体系进行说明,以利于各项课题的开展。整理层面上,民国诗词学文献的体系当包括民国诗学文献、民国词学文献、民国诗词文献、民国诗词结社文献、民国诗词学者文献、民国“诗词学”史料等六大项。
其一,民国诗学文献,包括各体诗学文献,如楚辞学文献、乐府学文献、格律诗文献、民歌学文献、新诗学文献等;对各个朝代诗歌及其批评进行断代研究的文献,如汉诗研究、唐诗研究、宋诗研究等,又唐诗理论批评研究、宋诗理论批评研究等文献。还有各种诗话及其研究的文献。如宋诗话研究、清诗话考述等文献,民国时期出现的各种诗话等也属于必须专门搜集与整理的民国诗学文献。另外,民国时期对历代诗史、诗人的专题研究,也是民国诗学文献当重视的。
其二,民国词学文献,与民国诗学文献大部分相应,但也有不同。如民国时期出现的研究词乐、词律、词谱等文献就是诗学文献较少涉及的。像民国时期出现的研究唐宋词史、唐宋词人以及其他各代词史、词人的文献,乃至研究民国词及词学的文献等均如此。其实与民国词相关的文献也当包含在内,但由于与创作关联大,于此当细分划入“民国词文献”一项。
其三,民国诗词文献,专指民国诗词创作、词人、词作等文献。此种与前两种不同,一为学术史或研究史文献,属于研究性质,一为民国当时的创作文献。凡是有关民国诗人、词人及其诗词作品、批评等方面的文献均包含在内。
其四,民国诗词结社文献,本来也可归入民国诗词文献之中,但是由于此方面的文献是与社会、历史、社团、群体、流派乃至政治、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并且有其特殊性。特别是这些文献中,有些虽然表面不以诗词为名,但其社团的成员却与诗词活动分不开。如果仅按诗词之名去划定,则不利于对结社问题的深入考察。笔者在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南江涛先生联合策划的“晚清民国诗词结社文献”整理课题时,即本着凡兼及诗词或对诗词结社有影响的社团史料均纳入其中。实际上此类文献更多的是文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史料。
其五,民国诗词学者文献,此种是学者为中心形成的专题文献。由于是专题就可能与前几类有重复之处,然而之所以单独列出此项,目的在引导人们重视对民国时期的诗词研究者的个案整理与研究。目前人们对当时出现的大师级的、名家式的学者从文集的整理、行迹的考察、学术与思想的研究等方面有个案式的学术活动。但还有大量的研究诗词的学者未被纳入我们研究视野,即使已纳入视野者,有的也还不完备。如浙江古籍出版社曾出版过《夏承焘全集》,但不到10年,目前又有重新整理的全集将出版。又如唐圭璋先生目前除所编纂的《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以及词学研究论文集《词学论丛》等出版过外,还有不少写作于民国时期的诗词学文章不为人知。目前我们已辑“唐圭璋词学文集”一种,这些还不包括他曾批点的《宋词三百首》、《花间集注》以及整理的《道藏词综》等。由此来看,专列此项任务是必须的,专门整理此项也当是亟需。
其六,民国“诗词学”史料,与前面的诗学、词学文献不同,这是关于“诗词学”这一学科的断代史料的整理。既然是民国诗词学文献的整理,自然“诗词学”这一学科文献也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与此相关的文献如“诗词学”概论、历代或各代“诗词学”史、“诗词学”教学、刊物等都当纳入此范围。此处专列此项内容的目的,就在于让人们意识到民国时期“诗词学”的“现代”化与“学科”化。为“诗词学”通史与断代史准备史料。
研究层面上,也应有相应的用于展开民国诗词学文献研究的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民国诗学研究、民国词学研究与民国“诗词学”的研究三大方面。
其一,民国诗学研究,当有民国诗学史(批评史、研究史、理论史包含其中,民国诗批评史也在其中),民国诗学文献学(与其断代分体文献学相接续)、民国诗学史料学(与各种断代史料学或分体史料学相接续)、民国诗社研究(包括新诗社、诗钟社、楹联社等在内)、民国诗选学(属于诗歌选本学之断代部分)、民国诗歌期刊研究、民国诗话及其历史的研究等。民国诗学专题研究,如从内容分有民国诗经学、民国楚辞学、民国乐府学等;从断代诗学研究分则有民国先秦诗学研究、民国汉魏六朝诗学研究、民国唐宋诗学、民国时期元明清诗学研究;从群体、流派、社团的逐一研究有相应的专题;其他如民国诗学论争专题、民国诗学方法专题等、民国诗话研究专题、民国诗歌文体学专题。特别是对历代诗学家及其诗学著作(如《诗品》研究、各种诗话)的专题研究,也是我们应当加强的。而民国旧体诗史、民国民歌史、民国歌词史等则为对民国诗学文献所含创作部分的研究。
其二,民国词学研究,其体系中大多与诗学研究相应,但由于现当代以来词学有相对独立性,故于此再说明之。它当包括:民国词学史(含民国断代词学研究,如民国唐宋词学研究、民国元明清词学研究),民国词学文献学(此与唐宋词学文献学、元明清词学文献学以及近代词学文献学相接续——民国词学史料(与各断代词学史料学相接,包括民国时期各代词学史料、民国时词学自身的史料),民国词史(民国词纪事、民国词人传记、民国词艺术、民国词社、民国词人群体等包含在内),民国词选学(含民国时期唐宋词选本、元明清词选本、民国人选民国词),民国词批评理论史(民国词论、民国词序跋、民国词品评等),民国词体声律学(民国时期对词体的音乐、词谱、词律、词唱、词调等的研究),民国词话学或民国词话史、民国词学期刊、民国词学教学等等,均具有我们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
其三,民国“诗词学”的研究,如民国“诗词学”史,专门对“诗词学”这一学科或学问的发展历程、轨迹、规律、现象、特点与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考察与扫描,同时还对其中相关热点、专家、论著、事件等进行个案式的探讨。
最后要补充的是,民国诗词学是近代诗词学的继续,也是当代诗词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由于历史政治的断代因素,我们将百年来的诗词学史割裂成两部分,以方便深入研究。但是有不少民国诗词学者是跨越民国与新中国两个时代的,有的还跨越了清、民国与新中国三个时代;有的诗词学论著形成于民国而出版于新中国;还有的诗词学思想由民国而当代有新的发展与演变。因此我们研究民国诗词学及其历史时,不可孤立地胶着于断代,而无视民国诗词学史的承前启后。
二、整理与研究方式
针对整理与研究的方式问题,我们结合基本上完工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提出几点建议。主要有七大方面:坚持整理与研究并重的原则,坚持稿本、期刊报章文献与民国版本文献统一整理与研究的原则,加强对民国时期诗词学专著的整理,加强对民国诗词选本文献的全面梳理,不可忽视民国出现的诗词法类文献汇辑,重视对民国诗词家文集的整理,采取广义诗学打破新旧诗体界限来对民国各体诗词话进行汇辑。
其一,要坚持整理与研究并重的原则。就当前来讲,不但文献学研究与文学研究有脱节的现象,就是文献整理与文献研究有时也会出现此种问题。为此我们在策划“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这一项目时专门设置了“民国诗学研究”与“民国词学研究”这样的子项目。主要针对民国诗词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一是,诗词学家的年谱、事迹的考证、梳理,如王钟麒年谱、汪东年谱、叶恭绰年谱、《光宣词坛点将录》笺注等;一是诗学、词学专题的研究,如民国诗学论著考述、民国词学论著考述、民国唐诗选本研究、民国宋诗选本研究、民国词选研究、民国以来重要唐宋词选研究、南社词学研究、南社诗学研究、民国词学文献学等,这些论题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民国诗词学文献相关问题进行考索与探讨的。与此同时,我们还专门设置有“民国词学家文集整理与研究”子项目,对诸如徐乃昌、吴虞、郭则沄、张尔田、叶恭绰、陈锐等词学家的文集进行整理的同时,还予以了深入的全方位的研究。循此思路,对其他民国诗词学家的年谱、重要诗词学著作的笺注、对其他诗词学家文集的整理与研究等当是我们民国诗词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此任务异于纯粹的文献汇辑,需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另外,有谓整理不如影印,对此笔者以为,影印代替不了整理,二者不可偏废。虽然影印可保持文献本真,整理时有可能出现文字错讹,但通过当代的学术化整理不仅可使文本易读易认、扩大阅读面,有利于广泛传播,还可促使人们将整理与研究良好结合在一起。
其二,坚持稿本、期刊报章文献与民国版本文献统一作为珍本来整理与研究的原则,是基于“珍本”这一概念来讲的。通常我们说的“珍本”,是指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的书籍或文学资料。而民国文献则不大相同。一是由于民国印刷时所用纸张有脆弱易损、更不易保存的特点,这样民国出版的诗词学论著就处于亟需抢救的境地,因此我们选取整理的文献基本上是建国后未曾再版的民国图书。一是,一部分存于民国报刊杂志中的诗词学文献,由于分布散、搜集不便,因此我们须汇集起来以供人研究之便。一是一些尚处于稿本状态的诗词学文献。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诗词学文献还未曾面世。如我们在整理刘毓盘词学文献时,发现其“花庵词选笔记”存于上图;而在整理研究郭则沄的词学时,经过多方访求才从其孙郭九祺先生处得到《郭则沄自传年谱》。又如本项目中整理孙望的《诗经臆解》、《楚辞通论》与《蜗叟诗学杂稿》,其父孙绍伯的《柳宗元诗注》等均是稿本,一直未曾面世。因此,遵照此原则对民国时期的诗词学文献的完备与保存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三,加强对民国时期诗词学专著的整理。当前已有不少丛书对民国时期的诗词学专著文献有所涉及,如《民国丛书》、《民国籍萃》等均是。然而总体来看,再版与整理的范围还局限于名家、名著上。这种做法如今看来不太科学,不是原生态的学术态度。为此,我们在“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第一辑中设有诗学整理卷,如有中国诗学研究三种(《中国诗学研究》、《中国诗学通论》、《中国诗学通评》),中国诗学大纲两种(江恒源、杨鸿烈分别著有),汉魏六朝诗研究五种(《古诗论》、《汉诗研究》、《魏晋诗歌概论》、《汉魏六朝诗研究》、《苏李诗制作时代考》),汉唐诗人研究五种(《曹子建诗研究》、《陶渊明批评》、《杜甫今论》《李白研究》、《诗人李贺》),唐宋诗学三种(《唐诗综论》、《唐代诗学》、《宋诗派别论》),唐宋诗人研究三种(《柳宗元诗注》、《韩诗臆说》、《苏东坡》),日人诗学三种(《作诗法讲话》、《和诗选》、《支那诗论》),张尔田诗学两种(《玉溪生年谱会笺》、《李义山诗辨证》)等。这些诗学著作在民国曾经出版过,而大多当代未能再版。显然,这对我们了解与研究民国学术史是不利的。相对于诗学专著,不少词学专著在当代已有所再版。诗学专著整理却相对滞后,这要求我们当加强此点。正因为此,我们在整理时,专门对这些著作一一予以简要的评价,从而使人们有更多的了解。
其四,加强对民国诗词选本文献的全面梳理。民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诗词选本,样式繁多,指向多样,是民国诗词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我们在策划时设立民国“诗选”与“词选”两类。诗选整理卷,有民国诗社集六种(变风社诗录、锦社诗甲乙集、沐社吟集、菼社同心录、小罗浮社唱和诗存、石城诗社同人诗草第一集),历代诗选六种(明清诗选、近代诗、近代名人诗选、现代名家诗选、中华民国诗三百首、故小说家诗选),《采风录》,《南社诗选》等;词选整理卷,则有历代词选四种(旧月簃词选、词品甲、词品乙、中华词选),唐宋词选四种(唐五代两宋词、唐宋词选注集评、唐诗宋词选、唐宋词选笺),女子词选七种(历代闺秀词选评、注释历代女子词选、女作家词选、销魂词选、女性词选、中华历代女子词选、近代女子词录),《词范》与《词式》等。由于为民国诗词学,我们专门设立“民国人选民国词卷”,整理了《近人词录》、《近人词钞》、《今词综》、《今词选》、《瓯社词钞》、《沤社词钞》、《如社词钞》、《午社词》《雍园词钞》、《同南社词钞》、《南社词选》、《琴社词钞》、《烟沽渔唱》、《南社词集》等13种。由于民国时期的诗词选本众多,笔者选取这些选本进行整理出版,目的在引起人们对民国诗词选本学的重视。
其五,不可忽视民国出现的诗词法类文献的汇辑。当前对民国时期的诗词学研究时,多忽略了当时出现大量作法类著作,这就使人看不到民国诗词创作的基础所在。为此,我们专门设立了“民国诗词法整理卷”,整理有《作词法》(两种)、《诗法入门——作诗百日通》、《词学入门——填词百日通》、《国文百日通》、《作诗法》、《作诗门径》、《最浅学诗法》、《最浅学词法》、《国文入门必读——诗词入门》、《诗法通微》、《诗法捷要》、《诗钥》、刘坡公“诗词百法三种”(学词百法》、《学诗百法》、《作诗百法》)、顾宪融“诗词作法三种”(《填词门径》、《填词百法》、《作诗百日通》)等。整理这些诗词法一方面有益于中国诗词法史的研究,另一方面有利于民国诗词理论的批评,特别是对扭转当前人们轻视作法类著作的态度有一定的作用。
其六,重视对民国诗词家文集的整理。前文已指出,当前对民国诗词家文集的整理多侧重在大家或名家上,还有不少民国诗词家的文集处于冷落状态。这显然也不利于我们观察到民国诗词学的原生态。但由于人数较多,不能全部纳入。为此,我们策划此丛书时,先设立“民国词学家文集”凡两卷,分别整理陈思、夏敬观、赵尊岳、蔡嵩云、刘毓盘、叶恭绰、陈匪石、佘磊霞、汪东、刘麟生、唐圭璋等词学文集11种。有些词学家如夏承焘、任二北、龙榆生、詹安泰等因已经出版或已有出版社纳入计划,故不再重复。本丛书中虽然对民国诗学学者的文集纳入较少,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当有一个专门的民国诗词家或学者文集整理的项目,方能穷尽。
其七,采取广义诗学、打破新旧诗体界限来对民国各体诗词话进行汇辑。此处的各体诗话,包括诗话、词话、曲话、联话、诗钟话等。我们所设立的“各体诗话整理卷”中,本列有南社诗话全编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为当初我们所设想的“全民国诗话”之一部分,以其篇幅大、容量过长遂仅以南社诗话为主编入。然而,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又发现“南社诗话全编”的篇幅、容量也相当惊人,非本次国家出版资助基金能完成者,故只能另立。所幸的是笔者已与河南文艺出版社、凤凰出版社等达成“全民国诗话”的编纂出版协议,待另外再申请出版基金单独完成。顺便提及的是,按原先申报计划与设计,此卷中当有“全民国词话”一项。由于此项后来被凤凰出版社列为重点出版项目,只好阙如。是卷中“全民国联话第一辑”的编纂,出于当前人们对对联这一诗体的认识与研究不力的考虑而纳入。在编辑整理过程中,发现民国时期联话论著容量也尤其大,故采取“第一辑”的方式编辑,其他容以后申请到国家出版基金后再齐备。“民国新诗话”,为是编中尤其异于其他以“旧体诗词”为主各卷者。之所以如此“破例”编纂进入此项目,目的为打破当前人们以新、旧论诗的观念,也以此吸引更多现当代学人注目与投入精力于民国诗词学乃至旧体文学研究领域中,而启发更多的古代诗词研究学人摒弃新、旧隔阂,以打通、圆融的观念来研究诗词学。同样,是编中“全民国曲话第一辑”的设计与编纂,一方面为回归传统诗、词、曲、赋兼包的“大诗学”观念,打破文体区别研究的壁垒,以有利于中国“诗性”文学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民国时期出现的曲话数量众多、容量庞大,亦非本出版基金项目所能尽刊,先出版第一辑,以示此领域尚待深入与投入。当然,由于民国各体诗话的范围广、数量大,文献查找也有相当的难度,非本项目此次能全部完成的。但可预知的是,伴随着本课题的完成会有更多学人著力于此。
依据以上几大建议,我们形成了“民国诗词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基本框架。在设计本项目之初,我们将其内容主要定位于编纂出版以“民国时期诗词论著珍本整理与研究”为中心的校点与研究著作。即选取民国时期出现诗词研究、诗词选、诗话、词话等著作中的珍本(珍贵本、稀见、准孤本、稿本、抄本、油印本、评点本、报刊本等),先进行考据、提要、评识,再录入、校勘、整理,部分加以一定的研究专著。当初的框架设想是分为上下两编,持续不断滚动式推出。上编为诗学卷,包括民国时期旧体诗研究、旧体诗选、旧体诗话、旧体诗歌史料等四珍本种;下编为词学卷,包括民国时期词学研究、词选珍本、词话、词学史料珍本等四种。但在实际研究、整理与编辑过程中,我们为了细化与深化有关民国诗词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虽然各编仍采取诗学类、词学类两者,但其卷种的设立已比原来有所改观。现在的设计规划中,首两卷为当代研究民国的诗学专著、词学专著,目的引起当前对民国时期诗词学著作的注意、重视与开拓。接着两卷为有关民国时期的诗学著作整理卷、民国词学家及词学著作的整理与研究卷,主要对此时出现的民国学者所撰研究诗词的著作进行整理,部分涉及了民国时期诗词研究家或文人的研究。诗词法整理卷为专门对民国时期所出现的各种诗词创作方法著作的整理,目的凸显民国时期旧体诗词创作方法论的兴盛。而词选整理卷、诗选整理卷为专门对民国时期出现的各代词选、诗选著作的整理,目的为显示民国时期的选本批评之红火;词选部分专门列出民国人选民国词卷,主要以民国时期学者对民国词的选著为主,目的为民国词的研究提供文献史料。民国词学家文集卷则专门对民国时期诸如刘毓盘、蔡嵩云、陈思、叶恭绰、赵尊岳等词学家的文集进行全面整理。各体诗话的整理先以诗话、新诗话、曲话、联话为主,目的为民国诗词学的学术史、研究史、批评史提供可取史料。当然,随着科研队伍的壮大、科研资金投入的加大与“民国学术”出版意识的加强,还会有更多研究方式、经验与选题出现。
最后,还要说明一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式。围绕“民国诗词学文献整理与研究”这一中心,我们形成11卷64册的丛书规模。在编纂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如部分著作的版权问题如何解决。对版权问题,我们尽可能避免版权有争议的著作。有的实在无法避开,就采取与“珍本”著者后人联系的方式,以支付其后人相应的稿费的方式解决。所幸的是,不少著者的后人都以先人著作能再见天光为重,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又譬如,如何尽可能多地拥有“珍本”问题。对有些“珍本”的获取尤难。尽管知其藏所与归属,但由种种阅览限制、奇货可居的心态与“文物”化等因素,迄今仍不能获得。因此我们采取先得先整理先出版的原则。其他待“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第二辑、第三辑出版时再纳入。又如收录原则问题。像对民国时期有重大政治问题但于诗词学方面有建树的作者,本着不以人废言的原则,其著作虽有收录、整理与研究,但我们必说明其由,明其污处。又整理与研究成员的选择问题,也是较费踌躇的事情。当前研究民国诗词学的专家学者相对集中在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以“中华诗词研究院”为中心的学者群那里。与唐宋文学等相比,成熟的储备人才相对较缺,不少学人还多处于边学习边研究的境界。因此,从事本项目中各项内容整理与研究的学人多以中青年为主,且以年轻的硕士、博士为主要成员。为克服此中学术质量问题,我们采取了“传、帮、带”的方式,一方面大胆启用年青学人,目的为民国学术研究准备“学术种子”;一方面由学术有成的专家把关,以保证丛书的质量。
三、意义
目前我们初步设计并完成了这样一项新的开拓课题,最终形成了“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第一辑。由于作为首次对民国诗词学文献的全面整理与研究,目前还有更多的课题亟需我们展开,还存在不少困难与不足。尽管如此,全面整理与研究民国诗词学文献无论从学术意义、文化意义还是社会意义来讲都是不可小觑的。特别是本丛书的问世对民国学术热将有一定的刺激意义。
首先,开展对民国诗词学文献的全面整理与研究,对民国学术史特别是民国诗词学史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当前虽然人们已逐渐对其中学术问题有所研究与整理,一批与民国学术、历史、文化大型丛书出现。如张岂之主编的《民国学案》[2],郑逸梅著《民国笔记概观》[3],上海书店所出版的《民国丛书》(1992年),团结出版社的《民国珍本丛刊》(2006年),大象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民国史料丛刊》(2010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今年出版的《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4]、《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5],以及台湾地区所印行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6]、凤凰出版社正在印行的《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一辑)等等。这些有关民国史、民国文化的大型丛书的编纂与出版,一方面说明民国词集的全面整理势在必行,一方面也为整理与研究民国诗词学文献提供了重要文献资料、启示了一些研究路径与开拓了研究空间。如《民国丛书》虽与本课题有关,但其涉及范围过大,虽包含了一部分诗词论著,但数量相对较少,且因系影印而缺乏研究与整理一环。特别是本丛书《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所包括的诗词选本、诗词史料、诗词学等内容也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目前台湾地区王伟勇所编纂的《民国诗集丛刊》[7]、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8]等已有问世,但其立足点基本上是文本自身或部分,并非全面对诗词学文献的系统整理与研究。由此来论,是编应当说是全新的、有填补空白的性质。
其次,“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一方面,对民国学术史的研究具有铺垫意义,也有利于民国学术史的展开。民国诗词学既是一门学科,又是民国学术之一端。当前来看,人们对民国学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上世纪末出现的世纪学术回眸,有不少回眸古代文史的学术史论著出现,但由于局限于古代与现代之别,不少关于古代文学或文体研究史的论著多于民国部分要么缺失、要么简略。新世纪初,张岂之、麻天祥等学者编纂过《民国学案》[2],专门对民国重要学者进行梳理、研究。其中涉及到少量的诗词学者。黄霖先生所主持编纂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9]分别对包括民国在内的诗学、词学、散文、小说、戏曲、文论等方面的研究作了专门探讨。虽然侧重点不在诗词学,但于民国学术史有开拓意义。由此可知,专门对“民国诗词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实际上是对民国学术史的研究的深化。按此思路,当有民国“史学”、“哲学”、“教育学”、“新闻学”等文献整理与研究。这样,民国学术史研究就逐步兴旺起来。另一方面,此项目还对民国文化的研究具有辅助意义,有利于民国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民国时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如本丛书中所整理的诗词社团文献,不仅可以为民国社团文化提供史料,也为考察当时人们的诗性文化生活提供依据。其中所收诗词选本文献,由女子词选七种可见当时对女性文化的重视,由《词品甲》、《词品乙》等词选,可见当时人们的爱国情怀。当然,这些诗词学文献本身就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体现。
第三,从实际讲,此课题是民国时期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总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民国诗词的研究具有直接意义,可刺激中国诗词学的整体研究。它不仅有利于人们对民国诗词学家及其成就的充分认识;同时对诗词学研究、诗词研究、诗词理论与批评研究乃至民国诗词等文学的研究的深化都有助益。可以想见,是编的完成以及续编的再启动,将对民国时期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深入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对民国戏剧学、小说学、散文学、赋学、文学批评等专题研究的深化亦将大有裨益。由此对民国旧体文学史的研究也具有推动作用。
最后,对“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第一辑丛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还须再强调。一方面,不少民国诗词学文献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重刊,研究者不易全面获得,不利于民国诗词学术史研究的全面展开。是编的完成将启示人们重视之,从而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另一方面,民国时期的许多诗词名家,同时也是当时的思想家或著名学者,他们的诗词作品包涵着非常丰富的社会进步思想和革命求索内容。对该时期的各种诗词学文献进行必要的整理、研究,对进一步梳理和研究辛亥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可提供更多文学的、文化的珍贵而可靠的历史依据。再一方面,民国图书由于出版印刷方面的问题,或易损或已损;由于人们“贵古贱今”的心理,对民国文献的保存不够重视,故散佚甚夥,不少品种已成孤本。诗词学图书亦然。还有不少民国时期的诗词学文献,尚处于稿本、抄本、油印本状态,或以连载形式湮没在各种报刊杂志中。为了抢救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编的完成有必要,也预示着更大、更有力度地投资与投入也亟待启动。
总之,“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这一项目,是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并且具有开启多维、辐射全局意义的重大攻关工程。目前本编所收录的民国诗词学文献仅是其“冰山”之一角,尚有更多、更珍贵、更有价值的诗词学文献须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去发掘、开拓、整理与研究。所幸的是,笔者在业师钟振振教授的指导与支持下,组建了研究团队,已取得部分成绩与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而国务院参事室所隶“中华诗词研究院”已将研究重心侧重于现当代诗词的研究,并与我们所在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重点研究机构形成了长期的学术合作关系,以共同开发、研究、促进与繁荣民国诗词学研究这一广袤领域。本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中华诗词研究院就曾给与多方面的支持与关照。又伴随着本丛书“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的有序展开,曹辛华教授在杨海明、莫砺锋、钟振振等教授的指导下,还成功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国词集编年叙录与提要”,本丛书中有不少内容即是与此重大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关于民国诗词学的研究亟待加强与深入,大有可为,并不仅仅限于此丛书的意旨与范围上。如目前我们正在从事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词史”以及正在整理出版的“全民国词第一辑”、“全民国词话”、“全民国诗话”等,也可视为与本丛书配套的从多角度整理与研究民国诗词学的学术课题。相信本丛书出版后,国家与学界会出现“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的续编、三编等。相信国家未来进行“民国史”重大工程时,也会加强、加大资助力度以开发民国各种文学、文化文献或史料,也会继之出现对其他旧体文学作品、学术、批评等多方面的论著或丛书。相信民国学术史的“热潮”会越来越高涨。
[1]徐谦.诗词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2]张岂之.民国学案.[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郑逸梅.民国笔记概观[M].上海:上海书店,1991.
[4]刘洪权.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5]南江涛.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6]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M].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
[7]王伟勇,简锦松,吴荣富.民国诗集丛刊[M].台中:台中文听阁图书公司,2009.
[8]张寅彭.民国诗话丛编[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
[9]黄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