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探索
2015-02-13刘子芃
刘子芃
东华大学,上海200051
新常态下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探索
刘子芃
东华大学,上海200051
目前,大学生道德修养逐渐淡化,道德行为逐渐缺失,加强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尤为重要。道德榜样教育是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帮助大学生培养优良传统品德的行为方式,高校应建立有效的道德榜样评价机制、完善的道德榜样实践机制、大学生道德榜样宣传教育机制、大中小学联动的教育机制,以此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综合素养。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机制
一、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
“道德”的含义就是指作为自然人来讲,他的某种行为对社会起到的作用,是善恶评价的标准,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常以社会公益、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作为评判的依据。“榜样”则是为某些事情所做的个人贡献和集体贡献的价值体现,是个人优秀事迹与社会公德两者的统一,具有联系性和统一性,从宏观角度来看,崇高的道德品德和社会公德,代表了榜样的意义。
道德榜样教育是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方式之一,道德榜样以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杰出的事迹来影响学生的心理,是帮助大学生培养优良传统品德的行为方式,其最主要的是使道德榜样成为示范式的行为教育,更好地激发大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潜意识下引起学生们学习兴趣、并将优秀事迹作为对照、仿效的案例。将抽象的道德行为规范和高尚的政治思想课程进行人格化,并以生动的具体形象影响学生的心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这就是所谓的道德榜样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青年大学生在本质上还是对优秀事迹和道德榜样给予仰慕和追求。因此,高校要将道德榜样模范深入人心,引导和启迪大学生进行道德榜样模范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很好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入转型期,互联网信息高速发展、竞争激烈、加之国际经济的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等特点,容易使人们陷入价值迷茫,与传统的树立道德榜样教育明显不适应,同时也深刻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从而使道德榜样教育走入困境。社会不同基层、不同家庭、不同群体、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所做的社会贡献和榜样不尽相同,因此,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也要符合时代的需求。道德榜样教育不仅要宣传道德行为规范,更重要的则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要强调集体利益大于一切,要顾全大局,以人为本,这才是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在依法治国的现代化人文精神环境下,当代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是目前高校开展思想教育与政治法律教育的根本,对培养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有特别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处于改革进程中,大部分学校都是采取应试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的思想。部分学校只注重升学率,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带来问题就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不断下降,缺失责任意识;为了培养思想道德尽善尽美的人,而对于独立人格与个性发展漠不关心,忽略了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导致了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身心疲惫,自身本应该承担的责任被忽视,毫无社会责任感。因此,自觉性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关键。大学生对加强道德修养并没有规范和准则、对道德榜样的重视性普遍不足。若在培养道德修养的关键时期(中小学)没有受到教师的积极引导,一旦升入大学后,就会造成日常道德行为的缺失。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改造过程中,对价值的理解容易产生错误,并且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个性化突出,导致做任何事情以自身为中心,以经济为杠杆,忽视了他人的主观感受。他们把社会地位较高,物质基础较好的人物作为道德榜样,无疑使得他们变成了追求财富的盲从者,只看到了榜样人物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忽视了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出现了道德榜样的分割,这样的错误思想一旦形成,会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偏差,形成了错误的思想政治观念。
“诚信做人、踏实做事、与人为善”是新世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部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却呈现出不符合时代特征的品德,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容易产生理想的动摇,形成了一些负面的想法。例如:自私、傲慢、行为唯利是图,形成了物质重于理想的人生目标,导致部分大学生逃课、考试作弊、网瘾成风、厌学、法律观念淡薄等,对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置之不理,对其他同学漠不关心,从根本上引发了缺乏责任意识的现象。这些不文明现象的滋生,也在高校内慢慢传播,造成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缺失。因此,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更需要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道德榜样教育的准则
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人生观,人生观指引着人们的实践活动与生活态度,同时,它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是组成社会的元素,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有消极也有积极的,它对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起着主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中提到: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主体是人,人是社会的参与者,并且相互支配着。没有人的存在,就谈不到社会。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大学生的人生观学习就是引导大家学会客观地认识、分析、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要有人生目标,其决定了人生态度与存在的价值。“为人民服务”也是当今社会应有的高尚情操,人们若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与社会的关系自然是和谐的。假如每一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全大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是紧张的。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如果不能遵守诚实守信,诚信缺失,这样的经营关系也不可能很好地维持。因此,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将道德榜样发扬光大。
四、开展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综合起来就是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对于部分自觉性较差的大学生还是要借助于强制性的约束来要求,否则只是“治标不治本”。最终导致大学生的行为表里不一,失去自控力,病性“反复发作”。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教育的基本原则,也会使他们政治信仰迷茫、缺乏诚信与社会责任感。古人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其含义就是如果想变得真正善良像登天一样艰难,若不加管理,纵容自己的恶行就像山崩地裂一样非常容易。说明这种道德修养的缺失行为非常容易在社会上传播,从而影响社会风气,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因此,高校在进行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时,必须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的主导性。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道德榜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习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它所能表现的层次和社会行为是多种形式的,不能运用统一的标准量化来衡量所要推崇的道德榜样,要坚持爱国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准则,加强职业道德,规范行为习惯,以坚持社会主义的主导方向为标准原则。
道德榜样的广泛性。在进行道德榜样的教育示范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社会全体成员开展教育活动,并不是指其中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群体进行教育。应对道德榜样的背景、职位、学历、年龄等条件,不加以限制规定,在各个不同阶层、群体、背景、学历、年龄选取不同的榜样典型。树立英雄模范的榜样典型事迹,使道德榜样更加深入人心。
道德榜样的真实性。在进行道德榜样的教育环节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宣传教育,不能过分夸大,一旦出现不真实的情况,会导致大学生的抵触心理和真实榜样的距离感,要采用真实情感打动人、感染人。因此,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真实性非常重要。在宣传教育中,要源于生活,必须采取贴近人民生活的普通人,有血有肉有感情真实存在的事迹作为宣传主题,是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者,才能产生一定的亲和力。
五、构建新常态下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机制
建立有效的道德榜样评价机制。道德榜样评价机制对于大学生道德行为习惯起到了标杆作用。评价标准主要是用于评判大学生在社会中所做的贡献,包括崇高的社会道德、职业规范、家庭美德、突出道德榜样事迹等,实质上是评价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素养以及新常态下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道德榜样激励机制,要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更全面推动道德榜样的教育活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榜样教育应实行奖惩机制,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并进行更加严厉的惩罚与制裁,体现出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政府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参与到道德榜样的评价中来,通过优秀事迹,挖掘道德榜样人物,树立道德榜样标杆,善于运用道德榜样教育启发大学生的思想。
建立完善的道德榜样实践机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道德榜样实践活动规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高校应搭建大学生道德榜样实践平台,鼓励高校大学生进行道德行为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榜样宣讲会,以及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有助于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成效,从而更容易促进学生将道德转化为社会公德,将道德从认知转为实际行为,这就需要拥有完善的道德榜样实践活动的规范对大学生的指引。
建立大学生道德榜样宣传教育机制。高校应建立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宣传教育机制,将大学生道德榜样优秀事迹在各高校中广为流传,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化、成熟化、激励化。宣传的重点应该放在注重道德榜样成长的过程中,而不是单指这一件事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的成熟过程,不仅要让他们看到榜样的杰出行为,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磨练意志的过程,让大学生在高校宣传教育过程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在宣传教育道德榜样事迹时要避免生硬的方式,应考虑到大学生接受教育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可以通过使用文艺作品来暗示榜样的行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和参与意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宣传。
建立大中小学联动的教育机制。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的根本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榜样教育应在大中小学中进行连贯学习,不能存在停滞期。在这三个阶段要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其中,中小学的培养尤为重要,而高校的道德榜样教育是思想道德提升高度的环节。建立高校与社会的联动机制,高校要发挥社会作用,巧妙利用社会资源,创建有目的、有策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环境(虚拟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合社会。
[1]王欣悦.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J].北方文学(下旬),2012,(11).
[2]左冰,张海笔,韩雪莹.论先进典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关系”——以驻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调研为依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8).
[3]王海霞.建国以来我国榜样教育的发展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河北科技大学,2011.
[4]赵永刚.道德榜样背后的两个伦理学理论问题——论美德的统一性与连贯性[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5]史彦华.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价值观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周晓华陈岩
Explo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Normal
LIU Zi-Peng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1)
At present,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moral education because of the gradual fading of moral cultivation and lack of ethical behavior.Moral mode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a behavioral pattern to help the students build up their traditional moral traits.Therefore,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a moral model practice mechanism,a propaganda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a linkag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with high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university students;moral model;education mechanism
G711
A
2095-5537(2015)05-00083-03
2015-05-23
刘子芃(1994—),男,汉族,天津市人,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