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师资综合素质的对策研究
2015-02-13张宁
张宁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提升高职师资综合素质的对策研究
张宁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师资综合素质又是高职院校整体素质的客观反映。因此,高职院校应采用倡导教师自觉接受学历教育、合理构建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学科带头人到生产一线“充电”、注重对教师“语文”能力“短板”的补充、制定并刚性实施规范的培训制度等有效路径,全面提升高职师资的综合素质。
高职师资;综合素质;提升对策
高职学院做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存在形式,自改革开放以来,它始终承担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既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又掌握一定工作技能的新时期劳动者的任务。虽说高职学院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亟需人才,但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也明显暴露出一些与高职学院所承担的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标准并非吻合的地方,这其中既有教材的适用性问题,也有生源的基础知识水平问题,但更重要、更需迫切解决的应当是高职学院的师资质量问题。
我国的高职学院初创时,多是由原来的中职、中技、高校的合校等易名而来,且占高职院校中的比例很大。“这些翻牌”的高职院校虽进入了高等教育领域,但就其师资力量而言,几乎全部是由原中职、中技、高校分校的教师“华丽转身”而成的,虽说也有从高校充实到高职学院的教师,但这部分人的比例很少。即使近些年各高职学院都招聘了一批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博士生、海归生等。年轻知识分子的新鲜“血液”给高职学院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也提高了教师队伍文化知识的整体水平。虽说这是高职学院可喜的发展事实,但这些新生力量大多是离开校门又进入校门的,从学生一夜间转身为教师的“新手”,他们大多基本上没有教学实践,当然更谈不到教学经验。
社会的发展势必要求为其服务的人也要与时惧进,其自身条件应与社会需求标准相左右。承担这种社会责任的高职学院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的综合素质,能体现这种整体综合素质的关键表现应当是高职学院教师的能力的形象反应。相比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摆在高职学院面前的既现实又迫切的任务就是下力气教育和培训教师,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如此才有能力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打铁先要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
一、鼓励教师自觉接受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虽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教育后的与学历相应的能力和水平,但能接受更高一层级的学历教育,可以促进接受教育者的文化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尽管相对于每个人而言,接受同等教育后其文化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程度并非没有差异,但能在每个人原有的文化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总比维持原有的文化知识和能力水平要有益得多。经济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止步不前就是落后。承担育人责任的高职教师必须要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前瞻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能力,如此才不至于误人子弟,也才能称得起教师这一称号。
当然,鼓励教师自觉接受学历教育还有诸多好处:一是可以提升高职学院的社会美誉度。通过接受学历教育,可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这不仅可以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知识和能力层次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给高职学院的社会美誉以正能量的反映,给高职学院应有的“社会地位”,且“辐射”到招生时的生源质量。二是可以带动更多的教师自觉接受高一层级的学历教育。接受过高一层级学历教育的教师的知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实践表现,肯定对教师队伍是一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诸教师的耳濡目染中会让更多教师自觉的接受高一层级的学历教育,起到“就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积极作用,这对高职学院的长远建设是颇为有利的。
二、合理构建高职学院院系教师队伍的结构
高职学院的教师队伍构成多元,既有在中职、中技、大学分校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又有在学院运营中从社会上调来高职学院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包括: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人,非教育工作的其它行业的从业者,政府机构的某些人员等),也有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应聘到高职院校的年轻人。如此,就使高职学院的教师队伍的构成有了自己的特点,既“老教师少、新教师多、非教育工作人员转行为教师的人也不少”。这对高职学院要圆满地承担起为社会培育“能文能武”的人才形成了一定的压力。教育工作有其认真严肃的质量标准,即使高职学院鼓励教师自觉接受学历教育,教师自觉接受学历教育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教学工作是不可能被中断的,也就是要求自觉接受学历教育的教师必须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 (高职学院安排的少数教师的学历教育除外)。要保证对多数教师自觉的“随时”的培训就成了一个必须引起高职学院关注的现实问题。天津某高职学院在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了自身的教师队伍的特点后,重新调整了各院、系的教师队伍,并有计划地将部分已经退休的老教师请回来,采取 “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结构院系教师队伍,实现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日常化”培训。“老带新”,既有老教师带领二到三名新教师,既带他们增长教学经验,又培养他们热爱教师这一行业情感,更带动他们形成“好学”的品质和习惯养成。“师带徒”就是让年青的教师拜老教师为“师傅”,由学院为他们举办“师收徒,徒拜师”仪式,让他们结成“帮扶对子”,一名“师傅”带二到三名“徒弟”,形成较固定的“师徒关系”。“师傅”可以随时去听“徒弟”的讲课,“徒弟”也可以随时到课堂上观摩师傅讲的课,课后都必须有相互间的交流,且要形成制度,并定期向学院领导汇报师徒相助的成绩和需要随时改进的地方。以此达到“在实践中培养,在培养中提高”的目的。对“师傅”培养“徒弟”成绩突出的,高职学院应给予“师傅”一定的奖励。自然,对师带徒工作中成绩不大的除要求他们认识自身不足尽快提高外,还可以适当调整师或徒,以期达到“帮扶”的目的。这种师徒关系的培训方式,既可以有固定的时间,如二年,三年,给“师”和“徒”之间在工作上有自我总结、自我调整的时间,又要有成绩要求。由于这种自我培训的方式没有离开自己的工作单位,相比让教师外出培训,师徒关系的培训不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同时,也可以为高职学院节约一定的培训费用。
三、有计划地安排学科带头人到生产一线“充电”
高职院校的学科带头人大多是那些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年龄比较大的教师。他们多数常时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凭着他们的自身能力给年轻教师做出榜样,但长时间工作的教学一线也难免对所教课程中的某些内容会与现实中的技术革命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脱节。学院是教书育人,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阵地,它不但要保证学生经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做人的品质,也必须得保证在学院学到的知识是社会需要的,而不是已经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和技能。要达此目的,就需要切实提高学院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水平就必然包括教学内容上的“与时俱进”。有计划地安排学院的学科带头人到生产一线“充电”应当是切合实际的有效选择。学科带头人到生产一线“充电”接触生产,了解市场,接近用户,补充课本以外的新的教学内容。将这些在生产一线获得的教学新内容经过“去粗取精”的加工后,及时补充到课堂上,形成学科教师团队的共享资源,用团队的力量让学生掌握的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才能使他们走出校门后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
四、高职学院要关注对教师“语文”能力“短板”的补充
麻省理工大学共有58个专业,除了24个专业属于数、理、化、外,其余的34个专业属于文、史、哲、专业,美国的大学有个规定:大学一、二年级为基础教育阶段,大学生必须修满数、理、化、和文、史、哲的各科学分,才有资格开始专业学习。美国的很多院校还规定,以理工为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兼学一门文、史、哲专业,兼学专业合格后方可毕业。美国的大学管理者认为:胸无人文理哲的大学生很难成为杰出的科技人才。
我国的南开大学规定,新生入学后不管是学何种专业,都必须先学好《大学语文》,《大学语文》不及格是不能学习所选择专业的。
高职院校多为理科院校,其占比例几乎达到90%,如此,学院的教师也多为理科教师,十分可惜的是,我国高校不论大学生选择何专业,都必须先过《大学语文》这一关的大学实在少之又少,南开大学就是其中的“少数派”了。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乏味,对大学生作业的评语也常写得词语枯燥,读之乏味。除此之外,目前高职学院的青年教师大多不能独立完成一篇像样子的论文。
教师的文化水平的高低,并非只看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更要看他的语文表达能力,教师的组织文字、运用文字能力,既表现出教师对所授课内容的理解,也表现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在授课时与动作和表情的恰当配合。实践表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和结构文字的能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大学生对教师所讲授课程内容的记忆、理解、提升教师和大学生的文明程度。因此,高职学院应鼓励教师自学,也提倡高职学院安排教师到高校进行深造,以此提升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
五、靠严格的培训制度规范教师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升
就高职学院教师队伍的培训而言,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制定相关制度,既要明确且落实其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待遇,也要明确其接受培训可以量化的培训结果。同时,学院更应关注的是,要始终坚持学院所制定的有关培训制度的严肃性、有效性,更要保持所定制度的长期性。严肃性就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学院的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使制度成为“稻草人”。有效性,就是要在制度鼓励改革的同时,必须要深入调查,摸清学院教师队伍的真实情况,了解学院教师应接受培训教师的人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的制度。长期性,就是要求高职学院制定的教师培训制度必须有生命力,既非权宜之计,又非应付差事,而应当从提升高职学院整体素质和担当培养合格的社会需求人才的责任方面做出的决定,切实保证所定制度的长期性。只有学院所定制度的长期性,才能体现学院领导对工作的重视和对工作的责任心,也才能让高职学院的接受教育培训的教师参加培训工作时保持稳定心情。
[1]迟福林.转型升级需要深化教育改革[J].学子(理论版),2015,(7).
[2]郑晋鸣,许琳.大学更名 何时不再被政绩左右[N].光明日报,2015-6-11.
Strategies on Improving Teachers'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Ning
(Tianjin Sino-Germ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 300350)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come up with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while the teaching quality objectively reflect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Therefore,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dvocate the teachers accept consciously the academic education,reasonably build faculty structure,encourage academic leaders to the production lines,focus on the supplement of the teachers'language ability and make and implement effective standardized training system.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improving strategy
G451.2
A
2095-5537(2015)05-00059-03
10.16130/j.cnki.12-1434/f.2015.05.015
2015-07-10
张宁(1983—),男,汉族,天津市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方向。
责任编辑:周晓华 王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