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自主学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5-02-13林婷
林婷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广东 珠海 519090)
1 前言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提供知识信息、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和智力支持[1]。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 “信息超市”“文化高地”,承担着校园学习交流、信息加工和文化传承的责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指出:“未来的大学图书馆依然是大学的心脏,但面临着业务模式从以收藏为中心,向以数字化和合作交流为中心的转型。在未来以知识为中心的时代,大学图书馆将转型升级为激活知识交流的创造型空间。”从美国排名前25位的高职院校来看,其21所图书馆具备DRS(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功能,有5所院校已经将其数字图书馆直接名为 “Learning Resources Center-Library”或“Learning Center”,这些院校的数字图书馆已经将图书馆与学院的学习中心有机整合为一体,既保留了图书馆的原有功能,又结合了院校用户的学习需求。如Mayland Community College的 “Learning Resources Center at MCC”把图书馆和学习中心整合为一体,除了常用的图书馆功能如检索文献等,还有学习的功能,提供各种远程教育资源,用户登录后通过个人账户可利用教学互动式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
如何结合学校发展,把握好机遇期,优化馆藏,不断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加快构建学习型校园、提高校园文明素质和保障师生信息获取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学习促成者”空间的打造,使图书馆成为学习交流中心、信息加工中心及文化传承中心,成为真正的“学习促成者”空间。
2 规划背景
2.1 馆内状况
目前,我馆入藏文献总量达23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为144万册,电子图书78.06万册,并自建了“建筑与艺术设计学生优秀作品数据库”。2014年度,我馆馆藏借阅比例前三名分别为:文学I类(32.43%),语言、文字H类(18.43%)及工业技术T类(16.06%)。截至2015年9月,平均每年进馆人次达382 953。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目前,全球图书馆事业均在变化,无论公共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都根据实际所需进行了转型。根据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建设需要,我馆转型势在必行。但我馆实际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和困难:(1)馆藏资源待优化。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馆的馆藏量已逐渐符合学校发展需求,但是“质”方面却有待进一步优化。(2)设备老化,技术待更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馆现使用的电脑、服务器、网络等设备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数字信息需求。(3)馆内空间待开发。当今图书馆的发展潮流已经由传统的“借藏阅”逐渐走向现代的“学习空间”,我馆现有的空间利用可进一步挖掘,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功能。(4)文化氛围待深化。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高地,其文化内涵发展应是其重点之一,我馆文化内涵发展需进一步深化。
2.3 建设步骤
2.3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高等教育方针,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为指导,以为“骨干校”发展服务及教学科研服务为宗旨,以引进和推广新方法、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为重点,不断提升图书馆科学管理与信息服务水平,确保图书馆的信息保障能力、知识服务能力、文化辐射能力的全面提升,把图书馆建设成为校园的学习交流中心、信息加工中心及文化传承中心。
2.3.2 建设目标与任务
学校在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进程中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如:对职业教育对接终身教育体系的探索不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尚显不足;充分体现学校学生独有的精神风貌的人文素质塑造缺乏统一明确的目标体系。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我馆拟在已有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超越、创新,最终将图书馆打造成学习交流中心、信息加工中心及文化传承中心,实现图书馆 “学习一体化”转变,使图书馆成为真正的“学习促成者”。2.4 以人为本,创新服务,促使学习模式的转变
传统高校图书馆在功能上是收藏图书文献并以外借或馆内阅读的形式满足师生教育、学习、科研的需要。但随着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图书馆已不再是学生查找数据、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呈现个性化、交互性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已不满足于单纯的查询和下载,而越来越倾向于交流和创作[2]。我馆将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大胆尝试,积极改革,探讨促进学习模式的转变。
2.4.1 “为读者找书”转为“为书找读者”
图书馆读者服务人员将走近读者,不再被动地、单纯地为读者找书,更应该具备“为书找读者”的能力。通过馆内营销,包括专科人员的培训、引进,使读者服务部馆员具备“为书找读者”的能力,真正使他们能够将馆内的资源向读者推销,而不再是单纯地为读者找书。
2.4.2 建立创意学习空间,开展助学服务
我馆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创意学习空间,提供基于学习空间的助学服务。我馆建立了四类创意学习空间,分别位于图书馆三楼和四楼外围中庭,空间宽敞明亮,布置了沙发、休闲桌椅、特色展示架、展示柜等,用字画、花草等进行内部装饰,整体风格休闲舒适、细致优雅,与图书馆的文化气氛相得益彰。创意学习空间的建立,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沟通协作,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意空间建立一年多来,已举行了数十场阅读活动。图书馆利用该空间面向院校一线教师、学生各大社团、所在社区文化中心举行了各种文化阅读推广活动,如分享老师阅读心得的“老师们的独门秘籍”、品味广东岭南文化的大型文化活动(与社区文化中心合作)、体现国学风采的书画大赛(与珠海市书法协会合作)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同时让社会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2.4.3 “等待上门求服务”转为“积极参与助教服务”
图书馆的传统被动服务如等待读者上门,无法满足读者的真正需求。图书馆通过“积极参与助教服务”能够有效改变被动服务状况。图书馆主动出击,“走进专业,以点带面”——以专业为切入点,特别是重点专业,先调查读者需求,然后重组各库相关资源,形成培训内容,接着先培训专业教师,再由老师培训本专业的学生,“一传十,十传百,以点带面”,开展铺开式、锁定式的数字资源推广,最后设立评价指标进行后期监控与评价。经过该种服务方式,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数据库的采购更加符合读者需求。
2.5 以物为基,改变格局,促使信息传播模式的转变
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 “信息超市”。如何在“信息超市”里“开架销售”,如何将好的“商品”(信息)推荐给广大用户,信息传播是关键。图书馆将以物——资源为基础,改变格局,促使信息传播模式的转变,为打造信息加工中心打下结实的基础。
2.5.1 优化馆藏布局,成为一站式信息获取空间
为适应读者使用图书馆的变化,为了突出“骨干校”专业建设的需求,为了创新学习方式提供新平台,我馆于2012年5月成立调改组,进行大面积的馆藏资源调整工作,改变传统的馆藏布局。主要实现方式:我馆“调整改革小组”通过轮班方式使全馆馆员参与藏书的剔旧工作;把复本大于4册的可借图书馆馆藏,一部分调整到不可借的密集型书库里,只留4册可借复本;把近5年流通率为零的可借图书,大部分调整到不可借的密集型书库里,只留1册可借复本。经过两次调整,共把16万多册图书调整到密集型书库中。通过本次剔旧工作,将同专业资源集中并合理布局,使书库资源与院系教学、课外学习及科研需求相对应,图书馆成为一站式学习空间,读者查找和借阅更加方便,最后形成了六大专业馆:文学馆、计算机科学馆、语言·史地馆、机械·电子馆、政法·哲学馆、经济·管理馆、文体馆和建筑·艺术馆。
2.5.2 优化阅读环境,成为开放式信息传播空间
我馆通过装饰空间、举办活动等方式推广阅读,优化阅读环境,逐步成为开放式的信息传播空间。我馆在每个书库开辟新书休闲阅览区,让新信息以最快速度进入广大读者的视野中;结合广大读者需求,举办更多与教学、科研、学习、就业、生活等息息相关的公益讲座,让更多读者感悟图书馆的人文内涵;在馆内二楼大厅设立畅销书阁,实时向广大读者发布最新书讯;着手打造新型的电子阅览室。现将电子阅览室分成五个区域:上网学习区、语音区、多媒体点播区、数字图书馆使用区、开放阅读区。(1)上网学习区。该区是集学习、娱乐于一体的区域,配备120台高性能的计算机,选择性安装学校重点专业涉及的部分软件、工具软件以及一些游戏软件,供读者学习娱乐。(2)语音区。该区主要面对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及语言学习爱好者,包括口语、口译、听力、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模拟练习等服务内容。(3)多媒体点播区。该区配置专用多媒体服务器,上传我馆购买的音像资料、精品课件、专家学者讲座视频以及经典影视作品库等,并配备50台终端设备,读者可免费在线点播、下载。(4)数字图书馆使用区。该区是专为读者提供我馆数字资源使用的区域,该区域将配置50台计算机,开放图书馆网站资源,供读者免费使用。(5)开放阅读区。该区配备休闲沙发和相应的阅览桌椅、报刊架,在休闲阅读区内提供部分报刊供读者休闲阅读。通过这五个区域的建立,我馆阅读环境得以优化,成为开放式的信息传播空间。
2.5.3 提高馆员专业素质,开展高质量信息加工服务
图书馆通过以专业带动非专业、外送学习、馆内培训等方式,努力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使馆员能结合数字化需求,根据学校领导决策、广大师生学习、科研的信息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加工服务。如实现参考咨询数字化、参考咨询模式规范化等。同时,由参考咨询部根据学校上层决策需求创办的《职教快讯》内刊,每月两期,及时将高职教育相关的前沿信息推送到各个决策部门。该刊至今已印刷63期,获得了学校各部门的肯定。
2.5.4 加强院系联系,提供优质高效信息采购服务
信息加工的前提是信息的有效流通。我馆专门管理人员与院系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有效地获悉院系信息需求,根据需求进行资源采购,从而提升图书馆整个信息加工、传递服务效率。我馆安排院系联络人,定期向院系推送最新资源清单,同时也定期与院系负责人联系获取其所需资源信息。通过加强院系联系,图书馆的信息采集与加工更加科学化。
2.6 以修养为根,深化内涵,促使文化传承的转变
人文精神是文化的灵魂,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在当今时代,大学图书馆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确保大学图书馆真正担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因此,图书馆拟以修养为根,深化内涵建设,创新文化服务方式。
2.6.1 依托校园优势,形成特色文化
图书馆将依托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学科文化和特色文化,构造富有特色的图书馆文化和品牌竞争力。图书馆将适应时代和学校的发展要求形成特色资源,加大特色库专题库建设[3]。如多媒体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同时,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方向确定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范畴,使本馆某一学科领域和某一专题方向的馆藏在品种数量、质量上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与他馆形成特色互补。如我馆可加大珠海的航空展览资源、岭南文化资源、广东地方志特色资源的建设力度。
2.6.2 整合信息资源,推进文化共享
高校图书馆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被动地提供信息资源,更要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推动文化共享,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图书馆应成立文化艺术沙龙,与校园其他文化团体合作,为校园文化提供展览场所,对优秀作品进行收藏,吸引学生和老师参与;定期举行能够让广大学生发挥技能的有益比赛,从中发掘学生的潜能;每年定期开展读书主题活动。如我馆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与金湾区图书馆合作开展社区资源共享共建项目等,真正实现文化共享,推进大文化建设。
2.6.3 营造书香氛围,传播先进文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一种生机勃勃的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图书馆应营造宁静典雅的文化氛围,吸引读者进入知识的殿堂,用丰富的藏书激发读者强烈的求知欲望;提供宽敞优雅的阅览室,使读者得到心灵的升华、修养的提高;通过开展学术研讨,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图书馆利用展览厅、报告厅为读者开辟书法摄影展、科技创新设计展及开展影视音乐欣赏、辩论赛、读书演讲赛等活动,让他们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塑造自身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如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被动性,但英语是当代大学生语言学习的热点,我馆抓住大学生学习热点创办了英语多媒体沙龙。一方面英语多媒体沙龙新型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把课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激励同学们的课堂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我馆英语沙龙已成为读者认识图书馆的一张“活”名片,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新生加入,充分调动了广大读者进馆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图书馆的知识传播能力,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习中心、知识传播中心,成为校园文化展示的窗口,成为真正的“学习促成者”。
3 结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构建自主学习基地正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融合各类资源、空间、技术与工具,为广大读者营造一个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这必然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新趋势。
[1]余杨.浅议公共图书馆以活动构建少儿第二课堂的多样性及作用——以福田区图书馆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4(7):199,233.
[2]刘佳.高校图书馆学习中心的建设与服务创新[J].管理工程师,2014(1):59-62.
[3]邱圣晖.大学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