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策略
2015-02-13李艳诚
李 震 李艳诚
(滨州医学院图书馆 烟台 264003) (滨州医学院档案馆 烟台 264003)
基于慕课的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策略
李 震 李艳诚
(滨州医学院图书馆 烟台 264003) (滨州医学院档案馆 烟台 264003)
简单论述慕课的定义、特点和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分析医学院校图书馆与慕课的关系,指出医学院校图书馆应从开展基于慕课的嵌入式课程服务、建立慕课信息共享空间、打造慕课专业数据库、提升馆员业务能力等方面积极参与慕课发展,不断推进信息服务创新。
慕课;医学院校图书馆;在线教学
1 引言
开放获取运动自20世纪90年代末在学术界、出版界及图书情报界兴起至今仍然方兴未艾,且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开放获取运动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得到丰富,线上开放资源和在线学习等逐渐成为获取的主流方式[1]。慕课作为知识开放、知识全球化代表的新型在线教学模式于2012年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给互联网产业、在线学习及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2]。国际化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医学图书馆一直是医学院校信息资源中心和教学支持机构,在学校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图书馆在慕课背景下需要利用自身数据资源的高度集成化和网络化优势,转变服务理念,探索新型、开放的服务模式,使得图书馆能够适应未来医学教育的发展,继续发挥其应有价值。
2 慕课概述
2.1 慕课的定义和特点
2.1.1 定义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意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3]。由全球顶级大学或学者免费提供互联网优质学习课程,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相关网站注册成为慕课的学习者,而且能够依照自己的兴趣、知识背景和学习目的来自主地安排课程和学习进度,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互动,并且不受人员数量的限制[4]。
2.1.2 特点 慕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大,通常课程都具有大量的参与者,有时学习者可以达到上万甚至几十万人,与传统课程的几十、几百人完全不同;二是开放性教学,基本所有课程都是免费提供的,而且完全没有设置学习门槛,不论国家、种族、身份地位,只要需要学习,都可以使用慕课参与学习和交流;三是自主性学习,学习者根据需求选择课程,不受时间、地点和学习进度的限制,可以自主安排;四是互动性,慕课不但提供了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还搭建了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在线双向互动交流平台,使教师与学习者以及相同学习者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更加便捷;五是完整性,慕课的课程结构比较完整,侧重于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其学习的支持,对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者颁发证书,并且部分学校还会承认课程相对应的学分[5]。
2.2 慕课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2.2.1 国外 慕课源于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开放式课程”(Open Course Ware,OCW)计划,是在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运动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6]。2008年加拿大人戴夫·科米尔和布赖恩·亚历山提出了“MOOC”这一术语[7],随后慕课开始出现。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塞巴斯汀·索恩和皮特·诺维格在网络上向全世界公开教授人工智能课程,吸引了包括190多个国家大约16万学习者注册参与,从此慕课开始受到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迎来快速发展[8]。2012年也被称为“慕课元年”,这一年美洲、欧洲、大洋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慕课平台,而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平台是斯坦福大学离职教授创办的Udacity、斯坦福大学联合多所名校搭建的Coursera和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创建的EdX。目前,Coursera平台已经汇聚了118所大学的900多门课程,注册会员超过了1 000万人,Udacity和EdX平台注册会员也超过百万人[8]。
2.2.2 国内 虽然2013年慕课才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高校积极参与Coursera、EdX等国外课程平台,而后也相继出现了不少慕课平台,如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白求恩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20所医学院校联合成立的全国范围内的内科学教学慕课平台、上海交大自主研发的“好大学在线”、清华大学基于EdX开源代码研发的中文在线教育平台“学堂在线”、吉林大学的“吉大在线学堂”等,但是优质慕课资源匮乏,缺少新型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9],慕课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
3 医学院校图书馆与慕课的关系
3.1 慕课为医学院校图书馆带来发展契机
慕课作为一种新兴在线教学模式,倡导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课程无界交流,从而减少学生在获取信息时的一些障碍。慕课以“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带给高等医学教育许多启迪,推进了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重心的转变。慕课是高等医学院校共建共享知识资源、提升教育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图书馆作为医学院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也应该考虑逐步进行服务创新,担负起为慕课提供服务的重任。2014年4月我国第一个医学慕课联盟——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成立,开辟了慕课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先河。这些高校联盟图书馆紧密联系,探索慕课对医学教学服务形式和自身发展的影响,强化优质医学课程资源的建设,推进了医学教学模式创新。慕课为医学生提供了世界范围内海量精选医学教学信息,这些课程内容大部分出自世界知名大学,约有20%的医学慕课课程来自于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0]。还有许多知名图书馆、组织机构也纷纷举办各种有关慕课的研讨会,推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学的全面融合。如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慕课举办的“慕课和图书馆:众多的机会还是巨大的挑战”[11]研讨会,美国图书馆协会在网络上举办的“为慕课做准备:为什么图书馆应该关注”[12]研讨会等,让馆员了解慕课,熟悉与慕课相关服务环节,共同探讨图书馆如何服务于慕课。
3.2 慕课为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变化
高等医学教育需要培养综合发展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随着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医学人才除应具备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与精深的医学知识外,还需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慕课为医学人才培养方式带来创新式发展。第一,知名医学权威教师提供的高质量课程都精益求精,内容讲解清楚且有条理,有效提高了用户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学习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第二,课程学习成本低,医学生通过在线方式就能听到优质课程,由此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互联网移动终端自主选择医学课程,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利。 第三,提高医学生收集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联系实体课堂掌握的医学专业知识及图书馆相关医学文献,学生可以在线观摩病例、手术全程、技能示范等知识内容,能通过网络不限时空地对相关医学难点问题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3 慕课打造医学院校图书馆发展的新品牌
医学院校开放式在线慕课建设,既是展现教学实力的平台,也是教育资源开拓创新的契机,在线课程及课程受众度是其教学质量及影响力的综合体现。慕课对提高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综合效益及树立新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完备的医学信息资源、优质资源公共分享平台的系统顶层设计是医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医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完成后还可以与国内外优秀网络学习平台联盟,为医学教育提供支撑,实现医学院校教育资源的共享。
4 基于慕课的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策略
4.1 开展基于慕课的嵌入式医学课程服务
4.1.1 概述 慕课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应为读者提供主旨明确、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服务,资源建设应从医学教学、科研发展及数据资源层权衡,形成紧密的信息生态链。一是将信息归纳处理整合为多类型信息资源,如图像、音视频、文档等形式;二是图书馆应以生物医学内容为基点,将信息资源进行知识片段化分解及关联性整合,形成突出医学学术性的智能信息系统。医学图书馆对慕课的支撑作用在课程进展前、中和后期都起着重要作用。
4.1.2 课程前期 结合医学课程特色给予读者学科资源应用指引。医学图书馆应以现有信息素养教育资源为基础,开设针对医学生及医学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课程;同时授课教师需要掌握慕课试听设备、编辑基本素材软件及新的授课形式。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为师生提供慕课视频支持,还开展了“学科技术专家计划”。在该计划中,许多馆员为慕课的开发给予技术帮助。美国布朗大学图书馆则拥有专业学科信息化工作组[13],成员都有丰富的馆藏数字化经验,他们能协助教师对授课过程中用到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扫描、数字化整合。
4.1.3 课程中期 馆员除给予技术类帮助外,还通过论坛或网络交流解答读者在教学方式、信息搜集、资源技术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图书馆应将医学信息检索、医学信息分析等课程里最受师生关注的部分,如PubMed资源索引数据库应用、参考书目管理工具EndNote应用等内容制作成慕课,便于读者进行碎片式学习。可在慕课上设置各类插件,当读者在学习中碰到疑难时为其提供相应章节的文献期刊、视频资料等便捷准确的学习资源,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使用率。如在慕课中设置打印插件,这里打印指用户通过校园卡注册并绑定移动通讯或电脑设备后,在图书馆服务站点上将储存在网盘里的学习材料免费打印出来[14]。
4.1.4 课程后期 图书馆服务主要有两种,第一,收集、整理和存储慕课中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学中会形成许多课程信息,主要有教师备课的文字资料及教学视频等,图书馆承担着收藏机构信息知识资源的责任,因此有义务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并将其纳入机构知识库。第二,分析有关教学数据,为医学课程提供反馈评价依据。运用大数据开展教学研究已成为教育界数据挖掘的新动向,这有利于及时跟进教学,优化课程建设。
4.2 打造医学慕课专业数据库平台
医学图书馆应充分运用文献信息资源优势,搭建生物医学专业慕课平台,整合世界各所医学院校专业课程。还可以通过学术讲座、将录好的视频材料置于图书馆站点并开辟对应生物医学学术交流区吸纳科研人员参与商讨前沿课题。如由斯坦福大学创办的免费大型在线课程项目Coursera,到2014年6月已开设80多门医学尖端课程及近100门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已有的清华“学堂在线”上的生物学科目都由edX这一全球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提供。对我国慕课平台而言,医学图书馆可以采取多元泛科技兴趣社区——果壳网慕课平台的措施,收录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专业最新的慕课课程,将课程内容与英文字幕译成汉语,按照切合教学实际的课程标准对其进行整合,为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及生物技术科研人员提供优良的慕课信息服务。在搭建现代医学信息资源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博文区,将生物医学领域热点疑难问题放在信息门户交流区上,让更多用户参与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将医学学术难点转化为话题群策群力,使人们在探讨问题的同时进行更深入思索。图书馆信息门户有许多师生到访,在该处配备博文区保证了慕课讨论平台使用率。大学图书馆平台有最专业的目标群体,能确保到访人员的专业背景,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科研领域的交流,读者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专门化的解题思路和渠道。
4.3 建立医学慕课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 (Information Commons,IC)是20世纪90 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全新信息服务形式,是将馆藏资源与信息技术相连接的文献资源整合与开发模式,目标是促进更加人性化的信息共享。自2006年开始,我国开展信息共享空间实践,如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较早开始实践,到2008 年7月已有20所高校或科研单位图书馆成立IC。IC由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演化而来,是功能更齐备的学习场所。如浙江大学新图书馆引进全球最新Apple系列多媒体配置[15],为用户提供最先进、最齐全的多媒体服务。高质量学习内容是建设慕课信息共享空间的核心,医学图书馆应整合国内外优秀医学文献及专家学术资源,根据设计原则、开设标准确立各门医学课程教学微视频知识点谱系,对医学慕课内容进行反复提炼。在打造医学慕课优质核心信息空间时,精心整合教学信息资料,强调课堂与线上学习的结合,推进医学教学模式创新。慕课通过网络能够随时开始教学,信息共享空间是开展慕课的理想场所。这里既有相对封闭又宽松的沟通空间,也有先进的网络设备,更能免费提供数据库及纸质文献。随着慕课的普及能够预测图书馆信息服务空间将成为医学教学特别是研究生以上层次教学无可替代的学习平台。而图书馆要做的就是搜集梳理国内外医学慕课,根据校名、所开课程、教师、授课时间等制成课表方便读者使用。
4.4 提升参考咨询工作水平,推介慕课
参考咨询工作的职能有指导读者运用图书馆、答复读者请求、帮助读者选取资源。数字环境下,参考咨询工作是与图书馆其他网络参考咨询系统、信息服务机制联合形成的全新信息管理模式,它突破了系统文献和地域限制,其实质是专家运用有关资源,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并使读者在限定时间内获得确切答案的虚拟咨询服务。慕课时代,参考咨询服务添加了新内容。首先,通过多种渠道让读者熟悉慕课这种新型开放网络课程资源;第二,作为参考咨询专业人员,馆员应担负起对慕课信息的汇集推介任务。2013 年以来,世界慕课平台已超过400个,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等都开设了有影响力的慕课课程[16], Khan Academy 在世界最大视频分享网站You Tube上的课程视频有5 000多段,包含生物化学、医疗卫生、个体经济学等多学科门类。这些丰富的课程使高校师生难以取舍,参考咨询人员要对这些课程广泛收集,精心筛选,按照本校实际,推送给用户并解答相关咨询。
4.5 通过慕课学习加强学科馆员业务能力
医学慕课的发展除了优质的课程外,还要有一个职责明确的专业团队。作为医学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具备较高专业水准的学科馆员,业务工作除了为医学课程连通外部信息源及进行积极推介外,更重要的是嵌入医学科研课题,为课题组提供专业范畴的开题调研、定题服务、产权法律状态检索等信息服务,这要求医学学科馆员业务素质应达到较高水准,知识积累和更新要处于信息更新前沿。慕课为医学学科馆员准备了最好的学习条件。从最初侧重自然学科,发展到目前涵盖人文、社科范畴,慕课使学科馆员能够涉猎国内外较高水平的知识,可按照正在研究的课题要求选择慕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学科馆员还能进行交叉课程学习,而不必顾虑语言障碍,因为许多慕课平台具备翻译功能,能将一些课程转换为汉语,这为学科馆员学习提供了便利[17]。
5 结语
慕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为医学教育改革带来深远影响的同时也给医学图书馆资源开发与服务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医学图书馆应当结合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特点,肩负起服务医学教学、科研,推动知识创新,提供精品医学课程资源和服务的重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跟进、参与慕课发展,不断推进信息服务创新,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张舵,吴跃伟.国外高校图书馆在MOOC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4,(7):85-89.
2 蔡文璇,江琼. 2012: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6-18.
3 刘勋. MOOC的兴起与高校图书馆的应对[J].情报资料工作,2014(6):103-105.
4 MOOC[EB/OL].[2014-08-10].http://www.oxof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MOOC.
5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EB/OL].[2014-12-20].http://en.wikipedia.org/wild/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6 王玉丰.从MOOC兴起看我国优质高教资源共建共享的困境与出路[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9(3):55-59.
7 MoocGuide:History of MOOC’s[EB/OL].[2014-04-27].http:// moocguide.wikispaces.com/1.+History+of+MOOC%27s.
8 袁莉,鲍威尔,马红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6):56-62.
9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在上海交大举行[EB/OL].[2014-07-15].http://www.cutech.edu.cn/cn/tupianxinwen /webinfo /2013 /07 /1373827353012781.htm.
10 Chant I. Opening up Next Steps for MOOCs and Libraries[EB/OL].[2014-12-10].http://lj.libraryjournal.com/2013/12/digital-content/opening-up/.
11 OCLC. MOOCs and Libraries: massive opportunity or overwhelming challenge?[EB/OL].[2014-03-18].http: //www. Oclc.org/research/events/2013/03-18.html.
12 ALCTS webinar series: libraries and MOOCs [EB/OL].[2014-10-15].http://www.ala.org/alas/confevents/upcoming/webinar /moocs.
13 游祎.“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 图书馆杂志,2014,(6) : 61-62.
14 陈丽萍,赵子铭.慕课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启示-以东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9) : 33-34.
15 MOOC[EB/OL].[2015-03-20].http: //www.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 /english/MOOC.
16 于爱华.mooc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4,(21) : 82-83.
17 饶俊丽.慕课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对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4,(7) : 61-62.
Service Strategy in Medi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MOOC
LIZhen,
LibraryofBinzhouMedicalUniversity,Yantai264003,China;LIYan-cheng,ArchiveofBinzhouMedicalUniversity,Yantai264003,China;
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OC and its development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analyzes the relation between medi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ibrary and MOOC. It points out that libraries should provide embedded course services based on MOOC, establish MOOC Information Commons(IC), develop MOOC specialized database and enhance capability of the librarians in order to develop MOOC from various aspects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 inform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MOOC; Medi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ibrary; Online teaching
2015-04-02
李震,硕士,馆员,发表论文4篇。
R-058
A 〔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5.0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