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现象浅议

2015-02-13赵静

英语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赵静

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现象浅议

赵静

【摘要】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通过文字或声音对文化现象进行记录。没有语言,文化的大范围传播就无法实现。广义上来说,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符号象征,同时,文化的发展也影响和塑造着语言。本文通过对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一些中西方文化差异现象的对比分析,旨在引起英语教育者与学习者对中西方文化现象差异学习的重视,进而提出几个教授文化差异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文化教学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跨文化交流研究在美国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它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流问题,并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因此,英语教学的目的便集中在使学生掌握纯粹的语言,并使其流利地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然而,由于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英语学习者经常将本国文化错误地融入英语文化之中,成为了导致交流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反映出我们英语教学的弊端——文化意识的缺乏。

在文化教学的讨论当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概念是语言和文化。语言是一系列用于人类交流的任意声音符号(戴炜栋、何兆熊2009)。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种语言都代表一种文化。语言和文化在本质上彼此相依: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结晶,在传递文化内涵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当一个婴儿承袭了母亲的语言或者一个人搬到新的地方并学会了当地的语言,文化的传递便发生了。这两个例子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文化获得的程度上。语言的功能说明了语言就是文化的反映,一个人的语言直接反映他的态度、信念、价值观等,这就是文化。世界上语言的多样性源于文化的多种类,因此,语言差异的本质在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另一方面,文化影响着语言的形式。文化把它的精华投入到语言当中,这便形成了文化的内涵和语言的内容。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和文化分离,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渗透表现在方方面面。

一、日常对话

无论何种成功的交流,礼貌都应是双方秉持的基本原则。否则,有效的交流是不可能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礼貌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只有了解了对方国家的风俗文化,才能理解不同文化领域的人们很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礼貌。下文列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的语言应用方面文化差异的事例:

(一)日常问候

中国人在相遇时,人们经常彼此问候“你吃了吗?”或者“上哪去啊?”,以此来表达对对方的关心;而英国人在相遇时却经常会谈论天气,比如“天气很好,是吧?”等。如果和英国人开始一段对话用“Have you eaten yet?”这种直接从汉语翻译过来的语言,对方则会感到很困惑。因为,按照西方的文化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邀请别人吃饭。我们都知道,英国是一个多雨潮湿的岛屿国家,气温变化无常,所以,天气成为人们常用的交谈话题。然而,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国,在漫长的饥荒年代,饮食成为中国人关注的最大问题。这便是历史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二)道别用语

对于“再见”的表述,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很明显的。在西方国家,当客人要离开时,他会提前15~20分钟给出暗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说“I should go now”或者“I’d better be going now”,而不是“I’ll go first”or“I’ll go back”,因为后者听起来像“是客人要离开的时候了,我先走来做一个示范,其他人要跟着我来呀”。为了感谢主人的热情,客人经常会说“Thank you for a lovely afternoon/evening/ meal.”。相似地,中国人也会表达他们的感激,但是会以不同的方式——他们更倾向于一些消极的句子“真不好意思,打扰您那么长时间”或者“给您添麻烦了”。中国客人要离开时,主人除了像西方人一样说“再见”(Good bye),还会陪伴客人走到前门或者庭院,并会说“好走”或者“慢走”。因为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表达,如果直译成“stayhere”“go slowly”和“walk slowly”,对西方人来说将是很难理解的。正如上文展示,与西方文化表述的直接了当相比,中文显得更婉转,更迂回。

二、非言语行为

尽管我们没有注意到,但我们并非仅仅通过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我们的手势和其他的身体活动也在传递着许多信息。非言语交流包括许多方面,例如:衣着、眼神、手势语、姿态等,都不同程度地传达着交流的信息,同言语交流一样重要。非言语行为大多数是为了表达情感、情绪以及说话的态度。接下来的部分就从中西文化角度深入探讨非言语交流的一些方面。

(一)人际交往时的距离

美国人和英国人比较尊重个人隐私,习惯和其他人保持一点距离。爱德华·霍尔把人际距离划分为四个维度:个人距离、亲密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对空间的不同需求区域传递着不同的讯息以及人们的密切程度。亲密距离(0~45厘米),即可以用手互相触摸到的距离,是与少数最亲密的人,诸如夫妻情侣之间所保持的距离。个人距离(45~120厘米),即双方手臂伸直可以互相接触的距离。通常与朋友谈话在这个距离之内。社交距离(120~360厘米),即一般公事交往的距离,通常用来处理公共关系。公众距离(360~750厘米),一般公开演讲、表演、教师上课等公众场合都在这个距离之内(邓炎昌、刘润清1995)。

(二)目光接触

眼睛被描绘成心灵的窗户,因为它会无意识地流露出一个人的内心情绪。目光的直视是彼此得到对方关注的一个信号,而且还是进一步交流的前奏。大多数情况下,在交流过程中直视对方的眼睛和面部是一种礼貌的体现。无论说话者还是倾听者,如果在交谈中避开对方的目光,那便暗示了很多东西,如恐惧、欲望、内疚、漠不关心等。然而,有些目光接触是要引起对方注意。如在美国文化当中,目光接触是比较受欢迎的,这印证了美国文化的特点:大胆,豪放。然而,两位男士之间长久的目光对视则会被当成是同性恋的信号,应该尽量避免。在英国,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事情,他们没有时间和路人交流,即使交谈,也不会紧盯对方的眼睛和面部。虽然如此,有教养的英国绅士相信直视说话人的眼睛是一种风度。而拘谨的中国人认为,长时间地盯着别人看是一种恶意的挑衅。

三、结束语

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交流能力,最好的方法是把他们放到相应的文化氛围里面。但是,出国并非是所有英语学习者都能得到的机会,因此,我们可以用其他方法来实现。比如:

解释法:解释是在文化教学当中被普遍应用的方式。由于它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将它应用于包含文化因素的词汇和文本教学当中。比如说,“It was packed like sardines.(它被打包成了沙丁鱼的样子)”。汉语学习者很难理解这种表达,因为中国人对于其中的关键词sardines(沙丁鱼)了解不多,所以需要进行更多的解释——沙丁鱼是一种手指大小的鱼,经常被腌制,并整齐地排放于瓶罐当中。至于文本,比如说对历史文本的讲解,教师就应该补充特定的文化背景,如时间、地点和政治环境等。

比较法:文化差异无处不在,辨别差异是理解文化的重要方法。比如说在讲授姓名时,教师可以将西方人的姓名和中国人的姓氏和名称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学生会立即对两种风俗的不同点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比较西方和中国文化的差异(比如对于恭维的不同反应),学生可以加强对于目标文化的印象。然而有一点我们必须记住,比较法不能频繁地使用,尤其对于一些年纪较小的学习者,他们甚至不能完全理解自己本国的文化。

此外,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比如教室就可以是人为创造的特定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举止都被规定在西方文化的光环下进行。通过参与教室的互动学习,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得到加强。

总之,文化和语言的紧密关系决定了文化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密不可分。高水平的外语教学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通过读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很多成功的事例证明了将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结合在一起是掌握一门外语的捷径,至于在外语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师,则应注意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除了准备丰富的教具之外,还应该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有关西方文化的最新信息。

引用文献

戴炜栋,何兆熊.2009. 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8,127.

邓炎昌,刘润清.1995.Language and Cultur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40.

作者信息:053200,河北衡水,河北省冀州中学zhaojing5853@163.com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