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笔一枝谁与似——评冯岩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015-02-13陶柯
陶 柯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汉语系,甘肃 甘南 731100)
西部少数民族女作家冯岩是近几年来西部文坛迅疾升起的一位可称之为“才女”的作家。她的作品众多,有通讯、论文、诗歌、小说、散文等。其散文作品有三部,即《西部之恋》、《小城之恋》和《印象西部》。三部散文集合计收散文266篇,约80多万字。本文就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一述评。
一、冯岩散文的思想内容
冯岩三部散文集中的作品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大体可分为如下十二类:一是赞美西部劳动人民的,如《“卖瓜者”新说》、《黄河浪尖上走哩》(《西部之恋》)等;二是赞美西部文化艺术的,如《“飞天”神韵》、《洮砚美名扬天下》、《人文始祖伏羲和伏羲文化》等;三是赞美西部歌舞的,如《“花儿之乡”花儿美》、《彩霞铺草原,金雀伴歌舞——欢乐的甘南香浪节》、《复活了的民族文化形态——土家族“摆手舞”》等;四是赞美西部山河的,如《北疆纪行》、《梦幻九寨沟》、《炳灵山水胜桂林》等;五是描写西部民俗的,如《魅力大秧歌》、《裕固族婚俗见闻》、《土家族吊脚楼风光》等;六是抒写生活感悟的,如《秋菊颂》、《女孩与风筝》、《守住清灯》等;七是回忆往事的,如《童年的故事》、《同桌》、《遥远的家》等;八是介绍西部民族的,如《大山孕育的民族——东乡族族源及其形成》、《黄河岸边的特有民族——甘肃保安族族源及其形成》、《一个与骆驼有关的古老传说——撒拉族族源及其传说》等;九是抒写对朋友、恋人的思念的,如《遥望银河》、《又是中秋月儿圆》、《沙枣花香》等;十是颂扬母爱及师长的,如《母爱三题》、《冬日的阳光》等;十一是赞美家乡的,如《想念老家》、《寄情故乡》、《小城之恋》等;十二是赞美西部名胜古迹的,如《天下第一雄关记》、《寻访大禹治水的源头》、《一座活着的地下王朝》等。
从以上十二类可以看出其散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出的七个突出特点:
第一,篇幅浩大,涵盖面非常广阔。三部散文集内容都涉及到了中国西部,全面描写了西部的人文历史、名胜古迹、民族风情等,生动展示了西部的社会历史发展和多元民族文化——特别是西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第二,具有鲜明的地方性。除数篇内容涉及北京、四川、广西、湖南、贵州等省区外,其余内容都主要描绘和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西北五省区相关的生活内容,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第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其散文有近百篇直接描写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涉及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藏族、裕固族、土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作品以优美的文笔从多方面介绍了这些少数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风情、民俗等各个方面,因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
第四,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其文字描写蕴涵多方面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的渗透。如其在《黄河浪尖上走哩》一文中对牛皮筏子所作的介绍:“《后汉书》曾记载了古代匈奴人‘乘马革渡河’和护羌校尉邓之川在青海贵德‘缝革囊为船’载兵渡河的情景。可见,在我国古代就已有牛羊皮革囊为渡河工具的悠久历史。相传兰州皮筏始自清光绪年间,而盛于民国时期。”[1]
第五,有大量生动的民俗描写。其散文犹如一个民俗万花筒,或如一个民族博览园,从多方面给读者展示了五光十色、形形色色的西部特别是大西北多彩的民俗。
第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写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后发生巨大变化的文章,如《炳灵山水胜桂林》、《太极湖上好风光》、《小川印象》、《黄河三峡美如画》等最能说明这一特点。
第七,弘扬主旋律是其散文写作的一贯特点。其散文作品或是歌颂党的领导,或是歌颂祖国,或是歌颂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或是歌颂民族团结,或是歌颂人性中善良、诚信等美德。总之,其文字的描写中总是洋溢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不仅能给人以“真、善、美”的积极的鼓舞力量,同时也可以给人提供多方面的思想启迪。
二、冯岩散文的艺术特色
冯岩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类型多样
冯岩散文包括游记、哲理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杂记、散文诗等多种类型。其中,尤以抒情性散文篇幅最多。
(二)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激情澎湃
作者或是直接抒情,或是采用拟人手法,其多篇散文因为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描写校园丁香花,并抒发了如火如荼般的炽热激情,把为人们所司空见惯的普普通通的丁香花写活了,写神了,所以有人也便称作者为“丁香诗人”。
在这一方面,应该强调的是,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澎湃激情是肺腑真情,而不是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其激情表现的风格也是迥然不同的,有的如细雨润物,有的似红花撩人,有的像春风掠面,有的仿佛亲人耳语,有的犹如江河奔涌,总之,手法多样但却无不感人至深。
2.想象丰富
例如散文新作《花儿轻音乐——触摸花瓣一样的感觉》一文对于花儿轻音乐的描写。花儿轻音乐本来是无形的,一般人很难用文学的笔调描述,作者却通过超人的想象力,将聆听花儿轻音乐后的美妙感受,写得触手可摸,饶有趣味。
3.能够熟练运用散文常见的各种文学表现手法,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完美地融为一体
其中记叙能够寥寥几笔就将事情的原委、过程、结局记述得清清楚楚,描写事物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其所使用的说明性文字,则总能在短小的篇幅当中将事物的原委交待得清清楚楚,让读者对该事物的特点、性质、意义及其来龙去脉获得清楚的了解。其写作的知识性正是通过大量的说明文字而体现出来的。
4.能够将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运用到极致
作者的材料组织能力相当强,能随意将时间、地点、性质、过程完全不同的人和事用一根看见或是看不见的线索联系在一起,表现作品的一个鲜明而统一的主题。如《黄河伴我行》一文,其抒写了中华民族的这条母亲河——黄河和作者之间的不解之缘,作品描写虽然在一种大的时空中纵横捭阖,涉指了许多的人事,但其却又自始至终能将母亲河作为一条主线,抒发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独特体验。
5.语言富有特色
作者用词或者贴切、丰富、华丽,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或者流畅、生动、形象、活泼,变化多端,能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语言风格,时而清丽婉约,时而委婉缠绵的,时而又简洁明了,种种表现,不一而足。她非常善于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如《解读凌波仙子》一文中的新鲜比喻的使用,如《女孩与风筝》一文中象征手法的使用,还有大量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仅使其对于事物的描写形象生动,富含趣味,而且也使其情感的抒发富有气势,真挚感人。此外,她对于古今诗词、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民谣、西北花儿、民间传说、文人笔记、文献记载,歌曲名句、顺口溜,甚至外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等的引用也极为生色。这种引用,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地方性、民族性、知识性、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艺术性,使其文字的描写充满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三、冯岩散文的价值
综合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冯岩散文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首先,从思想方面而言,三部散文著作以浩大的篇幅第一次从多方面、多角度全面深刻地展示了西部、特别是大西北的人文历史、社会生活、民族民情风俗的方方面面,歌颂了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西部发生的巨大变化,诚如作者所言,她的书就是要“让西部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西部”,其为人们了解西部、热爱西部、开发西部,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欣赏和有价值的资料。另外,它是人们了解西部特别是大西北人文历史、民情风俗的好材料,对人们科学开发西部文化有众多参考价值。
其次,从艺术方面而言,其散文创作从多方面给散文的写作者提供了不少新的启示:
其一,她首次大规模地以一向不为人们所注意的中国西部特别是大西北为散文描写的题材,开拓了散文描写的新领域。
其二,作者首次在散文创作方面的上述许多成功经验,如澎湃的激情、丰富的想象,以及将说明、史料的大量引用等,都从不同的方面为人们写好散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因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富有特点的艺术探索,冯岩的散文写作因之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她的一些散文作品在甘肃省电台“灿烂星河”节目播出后,曾收到过不少读者的赞誉,其作品被不少著名文学评论家关注。而且还表现在其已多次获得国内多种文学奖项,单是2006年至2008年,其作品《花儿故乡“花儿”美》、《千古骆驼千古梦》、《梦牵魂萦孔雀河》等就连续多次荣获由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中国世纪大采风组委会颁发的中国世纪大采风征文散文金奖、银奖及铜奖;2012年,其散文《大漠永恒的“恋人”》荣获“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作品优秀奖”;2006年,作者本人也荣获中国世纪大采风组委会评选的“金奖作家”称号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近十多年来,其多篇散文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民族》、《时代文学》、《民族文学》、《山东文学》、《回族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广泛地进入到全国广大读者的视野。
冯岩的成功,一方面是由于作者自身不断追求、刻苦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解放后党的民族政策尤其民族教育的巨大成功,如果没有解放后党的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身处贫穷落后的大西北的冯岩,根本不可能有进大学深造的机会,更不可能成长为一名名震西北文坛甚至走向全国的著名少数民族女作家。从这一意义而言,冯岩的成功是解放后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突出生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