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我国外贸格局的影响
2015-02-13汪素芹
汪素芹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我国外贸格局的影响
汪素芹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倡导的致力于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创新合作模式,是我国深化开放的发展战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丝绸之路打造向西向南开放,扩大我国整个对外经贸的网络,将对我国对外贸易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格局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在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创新贸易方式等方面具有深刻影响。
1.为出口增长提供动能
“一带一路”战略辐射中国—中亚—西亚—中蒙俄等几大经济走廊及沿线国家(不含我国)共64个。2013年末,64国总人口约30.39亿人,年生产总值约12.8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3.3%和17.2%;当年货物贸易总额9.06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量的26.18%,是全球重要的贸易发生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新的经济贸易合作网络将更加紧密,外贸互补性增强,为中国出口提供新的增长点。
基础设施输出增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沿线国家的运输系统建设、港口建设、管道铺设、发电设施建设、环保项目实施、能源及资源贸易、旅游开发等多个方面,而我国在这些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我国与中亚、东南亚沿线国家的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力电气、建筑材料、交通运输方面。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将拉动我国劳务及施工机械的输出,并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商品材料的输出,使得基础设施输出在我国对外贸易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据海关总署初步测算,2015年一季度,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值约为1.45万亿元,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比重超过1/4,其中出口表现较好,增长速度超过10%,高出同期出口总体增速5.5个百分点。预计未来10年,沿线国家的出口将占到全球的1/3。
工业产品输出将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都是新兴国家,工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好,产品性价比较高,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我国的工业产品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工业产品出口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2.创造新的贸易业态、贸易方式
“一带一路”战略带来新机遇:新产业领域带来新商机、新需求,创造新合作方式,新的贸易业态、贸易方式,产生巨大的贸易效应。
新产业领域带来的新商机。“一带一路”战略促使货物贸易的内涵不断丰富,有利于促进进出口平衡,在港口、高铁、新能源、电信、管线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方面会不断增多;在矿产资源开发、农业合作、食品加工、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方面的双向投资会不断增多,投资引致贸易需求。新需求创造新的合作方式。“一带一路”创造的新的合作方式上将面临双向贸易、投资的合作,基础设施合作,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合作、矿业联合等产业合作。此外,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
3.加快出口模式创新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新举措,因而会带来出口模式的创新。特别是将推动以项目承包等形式输出劳务及先进的装备、技术、管理等创新,使我国出口完成由低端制成品、消费品向高新技术的出口转型,打造系统化的贸易产业链。
4.油气贸易格局由被动转为主动
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达到30%,油气安全问题令人担忧。此外,我国还面临着海外油气资源获取难度增大、原油定价话语权薄弱等问题。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沿途国家的能源合作,将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国能源对外合作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从一对一的单点合作向一对多的整体协同转变,为我国在油气贸易格局中掌握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5.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增强
随着与沿线国家政治和经贸合作的不断加强,农产品贸易规模必将不断扩大。从农产品贸易结构来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存在着很强的贸易互补性。如,中亚五国由于其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因而在粮食和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上具有出口比较优势,而在需要大量劳动和资本的加工食品等类产品上则处于劣势。我国在加工食品等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因而对我国在生产上不具备优势的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逐渐增加。我国对中亚主要出口肉类和肉类制品、咖啡茶叶可可香料、水果蔬菜、杂类食品,进口纺织纤维和未加工材料。农产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决定了我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前景十分广阔。
二、对我国外贸区域格局的影响
1.贸易对象发生变化
我国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几大经济体,且大都是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贸易市场结构将随之发生变化。“一带一路”沿线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人,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未来十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旺盛,而在交通、通信、农业、化工、纺织、能源、金融、科技等诸多领域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提高彼此在贸易中的份额与地位,进一步巩固我国出口的多元化格局。
2.贸易环境得到改善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重点内容,实现贸易便利化,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建立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区域内贸易壁垒的取消、贸易环节的简化,将大大降低区内贸易成本,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我国90%的贸易需要靠海运,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和便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的出海口只有环境复杂的马六甲海峡,打通海上贸易战略通道,中巴走廊缩短航运距离的80%,会大大节省成本、提高时间效率和运输安全性,也有效拓展了我国贸易发展空间。
3.带动与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进一步加强与中亚、东亚及中东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为中国石油企业开拓经营海外市场提供了更大动力和机会。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多元化油气进口通道和贸易网络正在逐步建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油气贸易中心也将得到快速发展,为亚太地区的油气定价中心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4.对外贸易摩擦发生新变化
“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我国将加大基础设施及大工业的出口,这将使得我国企业与德国、日本等大工业出口大国产生正面冲突。我国在抢占基础设施与大工业市场的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与这些国家产生贸易摩擦,使我国对外贸易企业面临贸易摩擦加剧升级的挑战。“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离不开金融支持,我国面对的贸易摩擦也将由实物贸易领域逐渐延伸到货币金融领域,开始涉及世界大国之间经济金融领域的较量。
三、对我国国内区域贸易格局的影响
受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呈现出东快西慢的格局。“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与中亚、东欧、东南亚周边国家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拓展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1.各地区对外贸易活动更加频繁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要点在于东西互济、陆海统筹,要连接成线、发展成带。国内一些核心区域和重要节点城市作为战略支撑,已形成“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平台和重要开放窗口。“1+3”(上海+福建、天津、广东)自贸区,发挥对“一带一路”战略国内相关区域和沿线国家的要素集聚、经济辐射与联动作用。一些区位优势明显、腹地广阔、潜力较大的交通节点地区,也正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国际物流集散中心,挖掘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开展贸易活动。全国各地打通国际通道,开通了义新欧、渝新欧、汉新欧、蓉欧、郑欧、苏满欧、合新欧等线路列车。中国企业也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开始进行贸易、投资活动。
2.东部率先、中西部崛起,缩小区域外贸差距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不断重构,东西部地区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与发展合作正在拉开序幕。以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东部地区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东部地区将在自贸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沿线地区发展港口经济和自由贸易园(港)区,形成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转型、升级,对外贸易在全国继续率先、领先。中部地区处在向东和向西开放的交界地带,而中国传统的产业分工,东部主要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部地区主要是基础原材料产业基地,在传统上中国单一向东开放的格局下,中部地区的枢纽地位主要体现在西部地区原材料向东部地区的流动,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部地区将真正实现崛起,在现有的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金融集聚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基础上,通过设立城市新区,进一步打造自由贸易区、中外合作开发园区,加大陆地和航空口岸规模,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西部地区将获得开放新动力,成为中国开拓新兴市场的前沿阵地。随着我国与中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日益增多,我国与中亚国家间通过建立能源管道、铁路、公路、电网等全方位的互通网络,将形成更加全面、紧密的合作,成为带动西部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新增长点。
3.全面推进我国区域对外开放的升级
根据“一带一路”战略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依托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等地区的港口、滨海地带,共同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等沿岸国家或地区。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把“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旨在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四、对国际区域贸易合作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更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重塑我国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1.对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是要实现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的大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需要走出去,这是改革国际经济秩序的要求,也是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外部条件。我国与沿线国家有着很好的政治地缘优势、比邻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经济互补的优势,这些优势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发展平台结合起来。“一带一路”战略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和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也将在维护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美国正在主导推动新一轮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为代表的国际区域贸易安排:一方面试图淡化世贸组织和APEC等现有贸易机制的作用,同时将中国排除在外。建设“一带一路”,应对美国TPP、TTIP的挑战,构建国际合作的新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形成规模巨大的区域统一市场
“一带一路”战略在突破国内区域市场的基础上,形成一体化统一市场。“一带一路”战略基本任务是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这顺应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趋势,致力于自由贸易的进程,加快货物的通行速度和效率,降低贸易成本。目前,“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得到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还有一些国家表示以其他方式参与进来。据有关专家估算,考虑到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与消费潜力释放,“一带一路”战略统一大市场规模有可能达到20万亿美元,这将超过美国国内消费市场规模。如果“一带一路”战略统一大市场形成,参与国家分享到区域一体化的成果,实现区域中各经济体共赢的目标。
3.区域自由贸易网络加速形成
“一带一路”战略辐射的区域贯通中亚、东南亚、西亚及欧洲部分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区域辐射范围广,并试图拓展新的贸易通道,编制新的贸易网络。目前,我国正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商务部正在研究确定“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自贸区战略布局。历经多年建设,围绕在我国周边的自由贸易协定已渐成网状。为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国加强了与东盟的经贸往来,并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在长期制度安排上,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加强RCEP成员国间的政治互信,优化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关系。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南亚、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签订相关双边或区域性贸易协定。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是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中阿合作论坛已成为双方在互利共赢、相互尊重基础上深化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合作论坛已完成了正规化、机制化建设,建立起部长级会议、高官会、企业家大会等10余个合作机制,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各领域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我国外贸影响将越来越广泛与深刻。因此,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放大“一带一路”战略的贸易效应。
(责任编辑:平萍)
汪素芹,女,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南京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