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15-02-13杜纯布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5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京津冀联网

杜纯布

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杜纯布

物联网产业作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平台。相应地,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成为助推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分析近年来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梳理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对推动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物联网产业作为“后危机时代”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引擎,成为未来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产业群涉及面广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产业集群生产效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需要推动物联网技术在这一区域的应用。积极发展物联网产业是实现这一区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与城市化发展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设“智慧城市”和建成“感知中国”的关键基础。因此,加快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建设,推进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实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物联网及其产业发展趋势

1.物联网概念的由来与辨析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通常被认为是“物与物相连的网络”。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出现了类似对物联网概念的认知,诸如“自动识别中心(Auto-ID)”“万物皆可互联”“传感网络技术”“人与物的泛在网络社会”“传感网”等。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一文,较全面地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此后,学界引用最多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计算、处理、知识挖掘,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1]。此时的物联网概念较之前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包含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而是指物与物相连的网络体系。该体系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二是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三是物联网的网络系统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智能化特征。

事实上,我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相关物联网的概念(当时被称作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应该说比国外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要早五六年。

2.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趋势

物联网作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在未来将走向大规模普及,为此世界各国相继推出区域战略规划,并纷纷研究相关物联网技术,制定系统的物联网技术标准。

就国内而言,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物联网产业经过近10年来的发展,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区域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之首。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赢得良好的市场效益。据《2015—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2010年达到1330亿元,2011年达到2600多亿元,在2012年达到3650亿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M2M(即机器对机器通信的简称)市场之一[2]。《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则明确提出,2015年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即要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从物联网的市场来看,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物联网的发展,必将使众多不同规模的科技企业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进入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子、软件和通信,通过电子产品标识感知识别相关信息,通过通信设备和服务传导传输信息,最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存储信息。而这些产业链的任何环节都会形成相应的市场,也就是说,物联网产业链的细化将带来市场进一步细分,从而造就一个规模巨大的物联网产业市场。

从国际情况来看,物联网现阶段的主要运营形式为M2M,据2012年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报道,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保持接近25%的年增长率,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3500亿美元。另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与物互连”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仅仅是在智能电网和机场防入侵系统方面的市场价值就有上千亿美元。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3]。当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发展基本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美、日、韩、欧盟等都正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技术,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U-Japan”“U-Korea”“物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级区域战略规划。总体来看,整个物联网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并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二、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以物联网产业市场运营为主体,以政府的调控、监督与服务为主导,以物联网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机构和部门共同参与为基础,为保障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建立起来的包含物联网共性技术、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产业投融资、品牌建设和智库决策支撑等为服务内容的公共服务平台框架体系。促进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只有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才能为区域内物联网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保障,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从而推进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推进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协同建设具有紧迫的现实必要性。然而,在实际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公共服务平台众多,缺乏顶层设计、有效管理和系统整合

目前,京津冀地区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主要有四种方式:政府服务平台、产业园服务平台、共建服务平台和企业自建服务平台,国家政府、地方政府、企业是各类平台的建设主体。多样性的平台建设,对推进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是有利的。但是,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尚处于各地分散建设发展阶段,三地区之间的合作缺乏顶层设计,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合作机制,缺乏有效管理和公正仲裁,系统整合缺失,导致区域内出现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重叠、规划和布局混乱、特色化发展不明、信息沟通不畅、服务模式不清、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2.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体系尚需完善

总体来说,京津冀区域的公共服务体系现在还处于大量低水平重复性的不均衡发展状态,特色性和互补性不明显。与此同时,京津冀区域内城市群实力悬殊,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梯度落差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物联网产业链的平衡衔接。区域内部分城市缺乏自身发展的准确定位,区域各城市间没有形成整体协调分工,在利益结构产生冲突的情况下,会损害本区域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整体性,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引发无序竞争和恶意竞争现象的发生。目前,各地规划建设的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尚未完全建成,诸如共性技术支撑、投融资服务、信息政策咨询、知识产权交易与保护、人才流动等平台体系尚未健全,不能形成区域内技术和资源的有效衔接,严重影响物联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区域产业化发展,无法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和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积极引导作用。同时,物联网数据和信息安全平台亟待建立,需要在区域内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标识、接口、架构和信息安全标准,从而确保物联网技术普遍推广、应用和安全运行。

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缺乏协同发展,公共服务能力整体发挥有限

京津冀地区要形成区域内物联网产业链集聚地,必须努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先机,健全和完善各地区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区域内物联网产业的协同发展水平较低,存在资源分散、资源利用率低、共享不畅的问题;这就难免产生区域整体利益与区域内地方政府行政区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问题,各服务机构间存在合作壁垒,无法实现资源有效整合。由于京津冀地区物联网公共服务体系机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设计和优化管理,专业服务人才缺失,缺乏相应的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政策,目前还无法满足京津冀区域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多样化、专业化的要求。

三、加快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1.建立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领导机制

第一,应成立由该区域物联网产业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等机构人员组成的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促进和应用建设领导小组,推进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制定科学、系统的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第二,应根据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各相关公共服务平台的结构布局,统一组织和具体实施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工作;第三,具体制定公共服务体系平台的建设规范、运营规范、服务规范和管理规范等,具体制定公共服务体系平台的软件架构标准、数据库结构标准、接口标准和服务绩效考核标准等,整体促进各地域、各机构产业公共服务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形成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第四,鼓励和引导企业与个人享用产业公共服务资源,积极探索产业公共服务模式,促进政府、公立机构、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科研院所、企业等多主体相互协作,加强统筹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存量资源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有效降低公共服务的投入和成本。

2.着力推进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重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协同发展应着力推进和重点建设技术与应用推广服务平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服务平台、市场开发和投融资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重点工程。通过对这些重点专业性服务平台的建设,整合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的技术资源,推进技术共享服务,提升区域整体和内部各有机个体的技术研发水平,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实现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双向对接,促成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和物联网企业共同参与区域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提供标准化支持与沟通服务平台;提供财政、金融等方面相关优惠扶持政策信息服务、项目申报和项目推介服务,建立物联网投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

3.有效实现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信息的无缝对接

通过有效实现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信息的无缝对接,运用物联网的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的特性,可提升京津冀区域内各部门、各产业的精细化管理和民生服务水平。这样,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便可实现区域内农业、工业、交通、资源、物流、环境监测、医疗服务等信息的及时无缝对接,为本地区物联网产业的调整乃至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引导其实现协同、可持续发展。同时,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实现公共服务信息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区域内产业的合理布局,提升本区域内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和城市安全管理水平,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创造重要的产业技术条件。

4.加大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如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和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等,将有力促进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具体可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成立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投资专项基金,运用股权分配方式,吸纳政府、企业和个人资金投入;第二,运用专项资金支持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如对于从事物联网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和应用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优惠措施,实行进出口环节上异地报关、快速通关便捷服务措施,有效提升产业公共服务能力;第三,通过设置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区域内符合条件的物联网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并为成功上市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担保,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第四,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的财政分担机制,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在物联网新技术的研发、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合,以及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组建等方面,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资助和配套建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平衡的差别。

5.培养和引进物联网高端人才

京津冀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运营优势,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其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通过推进各地方政府人才激励机制,实现待遇和补贴无差别化,鼓励物联网专业人才以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吸引和稳定物联网专业人才队伍、壮大专业人才队伍;第二,制定创新团队、高层次核心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政策,提升物联网专业人才队伍的层次;第三,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行人才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提升专业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6.充分运用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加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公共服务体系平台的建设可以从以下领域加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第一,经济领域。主要应用于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首先,通过对工业、农业原材料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环节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完善和优化其供应链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供应链效率,优化区域内产业布局,降低生产制造、仓储、运输成本,有效改善生产和管理精细化程度,合理利用资源,从而达到增产增收。其次,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整合水利和电力系统基础设施资源,可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给,加强节能减排,在提升资源类基础设施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方面,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再次,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起京津冀地区智能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商品的智能化调度、合理优化仓储管理、一站式通关,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可对商品进行有序标识,形成商品追溯机制,有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4]。

第二,公共管理领域。主要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灾害防控等方面。首先,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起京津冀一体化智能交通服务与管理平台,通过ETC互联、车辆电子信息及电子车牌的推广应用,及时采集分析区域内交通信息流量、运载能力,实现三地区间交通的优化调度和快速通勤。其次,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起京津冀地区环境监测体系,对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和流域水质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对区域内排污企业实行远程监控,对环境污染事件进行有效预警和追踪,清楚认定和划分环境污染的责任,为区域内生态保护和环境赔付提供直接证据,从而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改善公共生活环境。再次,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起京津冀地区灾害联防联控机制,便可做到灾害事故的早发现、早预警、早救援。

第三,公众服务领域。主要应用于智能医疗等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起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及时就近医疗救助服务、医疗专家异地会诊服务、医疗档案云端共享等,可逐步减轻京津冀区域内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京津冀地区医疗事业的协同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提高京津冀地区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7.加强和完善信息安全监管及安全体系建设

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相应的安全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上的信息安全,对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应加强物联网信息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存放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工作。首先,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应鼓励和扶持信息加密、防盗技术的研发,建立身份识别和认证授权机制,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安全模式对信息数据全程监控;其次,从风险防控方面讲,应加强京津冀地区物联网重大项目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构建有效的预警和管理机制,制定统一的安全政策与技术标准,建立信用评级体系;第三,从法律层面上看,应研究制定保护物联网产业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应用的监管,保护国家、政府和企业机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等,这些都是确保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物联网产业作为当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产业技术平台,成为加快本区域产业升级、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动力,成为实现本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新引擎。因此,着力做好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对确保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陈海明,崔莉,谢开斌.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1).

[2]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R].深圳: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

[3]许爱装.物联网全球发展现状及趋势[J].移动通信,2013,(9).

[4]王玉梅.物联网在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应用创新[J].商业时代,2013,(32).

(责任编辑:文锐)

Research on the Pubic Services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Throughout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Du Chunbu

As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of the 12th Five-Year-Plan,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becomes one of the growth pole of regional economy,and it also provides a necessary industry platform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Accordingly,how to constru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public service 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of boosting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Thu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find out problems faced and put forward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Beijing-Tianjin-Hebei;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Public Service System

F061.5

A

2095—5766(2015)05—0065—05

2015—05—31

杜纯布,男,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北京100081)。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京津冀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抢占物联网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