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软实力”语境下的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建设
——以地方高校学报为例

2015-02-13白丽娟李亚平

唐山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纳兰性软实力实力

白丽娟,李亚平

(唐山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唐山 063000)

提升“软实力”语境下的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建设
——以地方高校学报为例

白丽娟,李亚平

(唐山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唐山 063000)

分析了“软实力”概念的含义;指出品牌培育是学术期刊提升“软实力”的必然选择;通过列举《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许昌学院学报》《黄山学院学报》三家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成功案例,阐明包括地方高校学报在内的学术期刊,通过特色栏目建设打造品牌,提升“软实力”的相关因素。

软实力;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地方高校学报

“软实力”这一舶来概念,自1990年代传入中国,便与中国两千多年“以德服人”的“教化”传统高度契合,不仅毫无违和之感,而且成为对“贵柔”“贵虚”“贵势”*《吕姓春秋·不二》有:“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阳生贵己,孙子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转引自《〈吕氏春秋〉的思想》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726650087.html。等这些中国古代富含“软离子”的政治思想方略的现代西方式话语解读,“软实力”研究也在新的背景下逐渐呈现出“本土化”特征,明显表现就是迅速分蘖出一大批子概念。

关于“软实力”概念的界定,用目前对“软实力”进行过较深入研究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学者丁学良的话说,“软实力”指的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上,一个国家的政府、社会、民众的所作所为,是否对其他国家的人们产生正面的、富有感召力的影响,令他人真诚地信服你,乃至采纳和学习你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规章制度[1]。价值观念、文化表达、大众生活方式等等这类“软”要素,正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未来时期内,将产生出比“硬实力”更加有效的影响力。

本文拟借用“大学软实力”和“学术期刊软实力”这两个子概念,引出学术期刊品牌经营的议题。关于“大学软实力”,迄今学界尚无权威性的界定,与其概念称谓衍生自“软实力”一样,其内涵也多是“软实力”概念的变体和微调。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学软实力”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其核心部分是如何形成大学特有的资源整合模式。而“学术期刊软实力”则主要体现在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方面。蔡先金认为,提高“大学软实力”的途径包括:大学理念建设、大学品牌建设、大学形象建设、大学文化建设、大学软环境建设、大学传统与风格建设[2]。不难看出,在这些途径中,学术期刊似乎都没有缺席的道理,尤其期刊品牌恰是大学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品牌既是“大学软实力”,更是学术期刊“软实力”。总之,包括大学学报在内的学术期刊品牌经营是大学文化建设,“软实力”提升,影响力发挥的重要窗口。

一、品牌培育是提升学术期刊“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学术期刊肩负着五方面作用:科学知识的积累;首发权(知识产权)的宣告或话语权;科学知识的传播;科学人才的培养或科学文化的培育;出版事业的经济收益*转引自《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4年12月出版。。但是,在大数据和自媒体时代,在直接发表、免费浏览比比皆是的大背景下,没有品牌的期刊就难谈存在的价值,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期刊品牌培育的意义在于,为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竞争优势,品牌经营已成为期刊生存发展的一项基本条件,品牌影响力已成为期刊甚至大学“软实力”的核心元素。期刊品牌与期刊学术影响力呈现正相关。期刊品牌以学术质量和出版水平为内在支撑。期刊学术影响力是指学术期刊通过传播学术观点、思想、理念、情感等,引发其受众关注和思考,使之认同,改变其思维、观点和行为的能力。这一点与“软实力”概念高度契合。

如果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学术期刊的视野还局限于“活着”,那么“软实力”概念考量下的学术期刊就要着眼于活得出彩,活得与众不同,成为一个优而胜之的标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日益融合,国际学术合作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同时科技和文化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已不仅是学术界的事情,而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国际地位密切相关。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学术话语权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21世纪的出版业之争,对于中国的学术期刊来说,必将上演或说正在上演一场“成也品牌、败亦品牌”的逐鹿之战。这就是学术期刊提升“软实力”的全新语境,在这样的语境下,学术期刊提升“软实力”的必然选择就是实施以文化表达、价值取向为内涵,以提高业界影响力,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为旨归的品牌战略。

二、特色栏目建设是地方高校学报实施品牌战略的合理切入

(一)地方高校学报遭遇发展“瓶颈”

学术期刊品牌是一个各种元素有机联系的综合系统,特色栏目是这个系统的轴心和支撑。特色是品牌的灵魂,而品牌则是学术期刊“软实力”重要的外在表征之一。简言之,学术期刊的“软实力”就是学术期刊的学术品牌影响力。高校学报是一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物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地方高校学报*本文所论地方高校主要指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其综合性更突出地表现为“杂”有余而“专”不足、“全”有余而“深”不足。各刊之间同质性突出,整体学术水平不高,业界影响力低。尤其是近年来,地方高校学报的生存与发展处在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不办不现实,要办好实属不易。而地方高校学报之所以身处窘境则是有因可查的。

撇开地方高校,地方高校学报就成了无本之木。所以要谈地方高校学报的窘境,就无法绕开地方高校的发展状况。本文所论地方高校中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诞生的一种高校类型,是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高层次需求,调整各地区本科教育发展布局,通过对多所单科性院校(以师范类为主)合并升格,或一所多科性专科院校独立升格而成的一类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3]。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3]。截止到2013年12月底,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达650所(含民办),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1169所的55.6%[3]。2014年4月,教育部又公示了新一批“升本”高校名单[3]。

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在生源、师资、教育教学条件等方面,与“老牌”高校相比基础相对薄弱,而且,从教育资源与学术资源来讲,话语权基本被所谓的研究型大学垄断,在与“老牌”高校的较量中,升本高校难以取胜。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在职称评聘、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上往往是一刀切,缺乏针对新建本科院校个性化的指导、引导,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报的竞争力、影响力不足,整体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提升缓慢。有鉴于此,2014年4月26日,178所高校发布了《驻马店共识》,呼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3]。在这种大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发展困境与艰难转型不可能不殃及地方高校学报,地方高校学报也不可能不受制于学校层次、定位及其学科发展、科研水平等因素,其成长过程也难免带有某些先天不足,在整体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提升方面难有建树,找到破解之路需要多方面投入。事实上,地方高校学报改革问题已在讨论之中。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名栏建设,以点带面,推动高校学术期刊的提高与发展。这恰为打破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瓶颈”指明了出路与方向。通过创办特色栏目带动地方高校学报整体发展,既是必行的,也是可行的,且发展空间很大。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潘国琪统计,1980年代地方高校学报还只有8家,到了1990年代缓慢发展至9家,余皆为2000年后创办*转引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潘国琪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2010学术年会上的发言。。可见,大家都离起跑线不远,只要看准方向,不辍前行,就有可能冲出原地拥挤的方阵,脱颖而出,而到底能走多远就要考验品牌的力量。

我国一直强调教育多样化和特色办学。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地方高校因其鲜明的“地方性”而使“与众不同”成为可能,依托其上的地方高校学报亦理应如是。因此,地方高校学报应着眼弥补先天不足,抓住发展契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度挖掘所在区域独特的历史、文化元素,结合校本学科、科研发展现状,把握优势,个性发展,培育特色品牌,最终推动期刊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地方高校学报优秀特色栏目操作实例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纳兰性德研究”专栏

1981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前身《承德民族师专学报》创刊。创刊伊始这刊就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尤其重视满族文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早在1982年,也即创刊的第二年便开设了“避暑山庄诗文研究”专栏。1985年,纪念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年全国纳兰性德学术讨论会在承德召开,学报领导适时抓住这一契机,慎重考量,准确定位,恰当拟题,旋即于当年的第4期开设“纳兰性德研究”专栏。1986年,“纳兰性德研究会”的成立,加强了专栏的研究力量,进一步推动了专栏的发展,研究文章持续增多。1991年,由于稿件太多,专栏难以容纳,于第4期出版了《纳兰性德研究专辑》,刊载论文19篇[4]。1997年,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齐聚承德,其中不乏纳兰性德研究者。这些研究者对专栏给予热情关注并积极撰文,使得这一专栏的作者队伍和稿源更加具有开放性。

“纳兰性德研究”专栏从初建至今已持续30年,截至2012年刊载论文173篇,计140万字[4]。期间,学校、学报虽经历了更名、人事变动等,但从未影响这一专栏的连续性。特别是栏目初创时期,承德市民委非常关注与支持,经费困难的问题因此得以顺利解决,这为栏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栏目发展有了后劲[4]。《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现已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纳兰性德研究”专栏依然是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的阵地,专栏在他们的支持下越发成熟,已经成为全国纳兰性德研究的“重阵”[4]。30年的坚持,使得“纳兰性德研究”专栏在纳兰性德学术研究领域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在河北省乃至全国高校学报评优中获奖也是必然的。

2.《许昌学院学报》“魏晋史研究”专栏

《许昌学院学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学科优势,深度挖掘本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于1985年正式开设“魏晋史研究”专栏。30年来这一专栏刊发了大量优秀的学术成果,发表国内外学术文章350多篇,成为该学术领域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是国内外该研究领域著名的优秀品牌,为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方面得益于学报带头人的特色意识、学术引领意识和把关意识。《许昌学院学报》长期坚持“凸显特色、质量至上”的办刊原则和“新、真、深、慎”的编辑方针,使得学报整体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持续上升,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同。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编辑人员长期坚守、静心做事的学术坚守和敬业精神。该栏目在全国高校学报评优活动中两次获奖[5]。

3.《黄山学院学报》“徽州文化研究”专栏

《黄山学院学报》从创刊号开始就把着眼点放在挖掘、整理、传播区域文化方面,把握徽州文化发源地的独特优势,每期择优发表徽州文化研究文章,曾先后开设“戴震研究”“胡适研究”“徽州研究”“徽学研究”“陶行知研究”“朱熹思想研究”等栏目。从1995年第2期起,正式开设“徽州文化研究”专栏,发展至今,未曾中断。十几年来,这个专栏刊载的论文先后被《新华文摘》、《人民日报》(海外版)、《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在徽学界产生较大影响。从2006年起,在省级和全国学报评优活动中数次获奖[6]。

(三)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相关因素

特色栏目建设要涉及选题、特色挖掘与培育、作者队伍建设、稿件编审以及现传媒技术运用等诸多因素。从上述实例来看,要成功打造特色栏目,使其成为富有竞争力的品牌:一方面要搞好内涵式发展,以踏实、老实、务实的态度修炼“内功”,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要广泛调研,集思广益,挖掘特色,准确定位,恰当选题。尤其在拟定专栏名称时,要反复斟酌,做到恰当、明了,切忌含混,内涵和外延界定不清,选题过窄或者大而无当的情况也应避免。具体地说,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相关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领导的远见卓识,编辑团队的专业敬业

期刊编辑部负责人的学术眼光和开拓能力、编辑团队的敬业精神与专业化水平以及各级相关领导、有识之士的关心与扶持,对于学术期刊及其栏目的创新性发展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纳兰性德研究”专栏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没有首任编辑室副主任陈登亿先生在《承德民族师专学报》创刊伊始就“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尤其是对满族文学的研究,更为重视”,并于创刊第二年开设“避暑山庄诗文研究”专栏,这一学术眼光的引领和办刊实践的铺垫,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陈登亿先生以具有前瞻性的学术眼光,敏锐地抓住纪念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年全国纳兰性德学术讨论会在承德召开的契机,在当时纳兰研究由于“民族偏见”和“极‘左’思想的影响”尚少研究者涉及的情况下,大胆提出开设“纳兰性德研究”专栏这一富有开创性的建议,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纳兰性德研究的深度和广度[4]。再如果没有承德市民委的关注与支持,没有时任民委主任铁男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想方设法筹集资金”[4],使栏目初创时期的“经费有了保障”,“纳兰性德研究”专栏就不可能办得“越来越起劲”[4]。而且,如果没有其后历任领导人的不懈坚持与不断开拓,也就没有这一专栏“不仅一直坚持办下来,而且越办越出色”的可能[4]。可见,如果领导者没有超越功利的使命意识,没有文化引领的站位和敏锐的学术眼光,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胸襟,一份期刊甚至一个栏目,就不可能拥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如果没有历任领导者超越功利的前赴后继,也就不可能保证一份期刊尤其是某个栏目的连续性发展。同样,一个耐得住寂寞,禁得住煎熬,肯投入精力,富有敬业精神的编辑团队,对于成就一份期刊或一个栏目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还需强调的是,栏目编辑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背景也是关乎一个特色栏目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特色栏目“现当代诗学研究”的栏目编辑本身就是一位在诗坛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这一方面在稿件筛选上保证了把关的专业性,另一方面,由于栏目编辑自身的影响力,相关作者和论文会被有效吸引,甚至能以栏目编辑为召集人或组织者举办一些与栏目建设相关的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在栏目发展得到保证的同时,期刊层次和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

2.鲜明的区域地缘优势,开阔的学术关照视野

从历次评优活动评选出的优秀栏目来看,占得地域文化之先机的地方高校学报,有着不可比拟的先天性优势。比如:《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避暑山庄诗文研究”专栏、《许昌学院学报》“魏晋史研究”专栏、《黄山学院学报》“徽州文化研究”专栏、《赤峰学院学报》“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专栏、《滨州学院学报》“孙子研究”专栏、《韶关学院学报》“岭南文化研究”专栏、《闽江学院学报》“闽文化研究”专栏、《西安文理学院学报〈唐都学刊〉》“汉唐研究”专栏、《成都大学学报》“三国文化”专栏、《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专栏等,无不立足于挖掘本区域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之上,办出了特色,培育了品牌,产生了影响。

不同的区域或多或少都会有值得发掘的独特的文化亮点。丰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区域特色能为学术期刊创办特色栏目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在选题上就可免受搜肠刮肚、生拉硬拽之苦,也为栏目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笔者所在城市唐山相对年轻,但也曾创下中国近代工业的数个第一;在市区内不太显眼的大城山上可以找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且因李世民征战燕赵曾经驻兵于此的历史传说而有唐山的古称,唐山市名也因山名而来;滦河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依托其上的冀东文化的丰富与鲜活;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寝及其文化的典范性价值;冀东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呔商文化;唐山方言及其所负载的民俗文化等等。这些无疑都具有挖掘、整理和传播的价值。但是底蕴归底蕴,丰厚也丰厚,如何加以提炼、概括,多方考量,准确定位,恰当拟题,对期刊编辑人来说则是另一种较劲的考验,否则上马快,下马更快,旗子还没打起来恐怕就要偃旗息鼓了。

此外,在特色栏目选题方面,除立足本区域之外,还应拓宽学术关照视野,发现并全面、客观地评估有可能驾驭的某一前沿课题,充分挖掘潜在的学术研究资源,合理整合,拟定规划,准确定位,恰当拟题,从而在不完全受制于本校、本区域局限性的基础上,成功开设特色栏目。这一点,《广州大学学报》特色栏目“廉政论坛”,《孝感学院学报》特色栏目“中华孝文化研究”值得借鉴。

3.本校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力量的可靠支撑

一所高校各学科均衡发展的可能性较小,研究力量也有强弱之别,因此会有相对优势学科。在确定特色栏目的选题时,本校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力量不能不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这一点对于栏目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本校优势学科的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考量,确定其能否基本支撑起拟设的特色栏目,是栏目策划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一个栏目如果缺乏本校研究力量的可靠支撑,一味依赖外稿,那么“断炊”的风险难免如影随形。

4.忠诚与开放的作者队伍,丰富与外向的稿件来源

依托本校研究力量,与作者队伍的开放性并不矛盾,相反这一点对于特色栏目的良性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支撑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栏目,光靠本区域或本校的研究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培育起一支具有一定忠诚度的开放的作者队伍。校内外研究相辅相成,一方面本校的研究水平会因此得到促进和提升,另一方面也会防止近亲繁殖,研究内容在原地打转的乌龙现象。校内外研究者相互启发,相互推动,相互补充,学术视野会更加广阔,研究视角会更加多样,也必然会推动该研究领域的学术创新,尤其对于特色栏目的品牌培树及其影响力的扩大,其巨大作用毋庸置疑。《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纳兰性德研究”专栏从创办伊始,就注意依托学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扩大作者队伍,拓展稿件来源,作者和稿件来源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使这一专栏发展成为全国纳兰性德研究的“重阵”[4]。《许昌学院学报》自1982年创刊以来就十分重视国内外作者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开辟新的稿源基地。一个特色栏目对作者的吸引力来源于:内涵清晰、外延丰富的选题,恰当、明了的专栏名称,学报团队特别是学报负责人的人格魅力及学术眼光,善于与作者沟通并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责任编辑,充足的经费支持等。

三、结语

提升“软实力”为学术期刊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十分贴切的语境,在这一语境下,学术期刊以提高生存能力与竞争能力为出发点,以提升学术影响力与业界话语权为旨归的品牌战略,显示出充分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作为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码从数量上看是这样,地方高校学报只有尽快融入这一语境,依托这一语境,借鉴成功案例,充分挖掘自身拥有的比较优势资源,以特色栏目建设为切入点,致力于开拓创新,耐心进行品牌培育,才有望冲出同质化的窠臼,而以鲜明的特色立足,并且在持续发展中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甚至话语权,以期在适者生存的期刊丛林之中争得一席之地。

[1] 丁学良.中国的软实力和周边国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75.

[2] 蔡先金.软实力:大学竞争力提升之道[J].中国高教研究,2006(3):16-19.

[3] 李剑平.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阵痛期有多长[N/OL].(2014-07-03)[2015-07-10].http://zqb.cyol.com/html/2014-07/03/nw.D110000zgqnb_20140703_1-03.htm.

[4] 樊淑媛.我院学报纳兰研究三十年[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3(4):13-17.

[5] 朱国君.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许昌学院召开[EB/OL].(2013-09-23)[2015-06-12].http://xinwen.xcu.edu.cn/index.html.

[6] 学报编辑部.我校学报在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中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和“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EB/OL].(2014-12-01)[2015-06-12].http://www.hsu.edu.cn/.

(责任编校:夏玉玲)

On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lumns of Academic Journals in the Context of Soft Power: a Case of Journals of Local Colleges

BAI Li-juan, LI Ya-ping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 Tangshan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 authors of paper discuss the concept of soft power, and point out that brand cultivation is an imperative choice to promote soft power of academic journals. Then they examine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columns of the three local college journals:JournalofMinzuNormalCollegeofHebei,JournalofXuchangCollegeandJournalofHuangshanCollege, and illustrate the relevant factors in developing soft power by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lumns of academic journals.

soft power; academic journal; characteristic column; journals of local colleges

G237.5

A

1672-349X(2015)05-0095-04

10.16160/j.cnki.tsxyxb.2015.05.024

猜你喜欢

纳兰性软实力实力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一个更加完整的印象
实力抢镜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