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滦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2015-02-13闫永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滦州唐山历史

闫永增

(唐山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法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冀东文史研究

滦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闫永增

(唐山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法学系,河北 唐山063000)

作为“千年古县”的滦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并使之与旅游业相契合,对于传承先进文化、推动滦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滦县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并对滦县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滦县;辛亥滦州起义;开平煤矿;滦河铁路大桥

滦县古称滦州,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燕山南麓滦河西岸,辽代设州,民国改县,素有“关西第一州”之称。滦县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是“夷齐让国”“老马识途”故事的传播地,是评剧和皮影艺术的发源地,是开平煤矿(开滦煤矿的前身)、唐山细绵土厂(启新水泥厂前身)等洋务企业的诞生地,是辛亥滦州起义、冀东抗日暴动等革命运动的发生地,享有“千年古县”的美誉,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滦县历史文化资源举要

文峰塔:位于城南研山,辽世宗耶律阮(917-951年)时期,在山顶建塔,面南背北。塔基以绵石砌成,上为青砖结构。塔身八面体实心,每边长2.6米,半径3米,周长20.8米,占地31.2平方米。塔高20米,共13层[1,p74]。正面石刻楷书“文峰塔”,左面刻“冲霄汉”,右面刻“凌云梯”,塔各节檐角挂铜铃。1976年7月大地震时,该塔被毁,仅存两三米高的一节塔基。

偏凉虚阁:位于城北横山东麓偏凉汀,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皇帝东巡时所建。因其左倚峭壁,右俯滦河,远远望去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故称“虚阁”。此阁为宫廷式建筑,内分正殿、配殿和更衣殿。室内雕龙凿凤、金碧辉煌,有“小金銮”之称。外有宫墙环绕,周围建有清云亭、益香池、浮霞小楼、观音阁和御碑亭,呈众星捧月之势。这里地理环境特殊,炎夏凉爽,偏凉汀故得名。御碑亭藏有乾隆皇帝亲书御碑一块。清末民初,滦县战乱仍频,偏凉虚阁遭到严重破坏,现已全部被拆毁。为滦州八景之一。

金泉渠月:位于城西1公里,明代建金泉亭。弘治元年(1488年)开挖引水,种莲植柳,后又在亭西建别故亭。池水亭台,垂柳对莲,夜月映照,游人共赏。因该处较多沙坨,水冲沙压,逐渐淤塞,民国初年改为农田。为滦州八景之一。

夷齐庙:坐落于滦县孙薛营北,是后人为纪念伯夷、叔齐而建。夷齐庙东、南、西面以高约两丈的土墙围之,北临峭壁。庙有东南两门,南门为正门,上悬“贤人旧里”大匾。夷齐庙分东、西、中三院,中院为正殿,供奉伯夷、叔齐塑像,东西院为配殿,有神库、厨房、斋室等设施。中院大红门外石碑分列两旁,左面两碑分别书“忠臣”“孝子”,右面两碑分别书“到今”“称圣”。大红门内右侧有清风楼(即小姐楼)和梳妆台,为纪念伯夷、叔齐的妹妹所建。夷齐庙地处滦河岸边,水山相连,风景奇美,建筑奇特,司马迁《伯夷列传》所记夷齐让国的故事更是传为佳话,为后人所称道。现夷齐庙已全部被拆毁。

响水桥:位于滦县榛子镇北门外鸭子河上,清道光年间建造,结构为三孔拱形石桥,桥长15.2米,宽4.9米,桥翼长12.6米,拱高1.9米[1,p81]。桥两侧有青石栏杆,桥下流水声夜间格外清晰,故名响水桥。桥旁曾建有药王庙、龙王庙各一座。现响水桥因水流几近干涸,已无声无息了。

大觉寺:大觉寺原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的策源地。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北撤奉军时曾驻兵此地,并在大觉寺做出了东北易帜的决策,留有诗作云:“世事仁者觉,幸有大觉名。天意何愦愦,人心自明明。”[1,p49]后张学良捐洋3 000元重修大觉寺。

辛亥滦州起义: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国的新纪元。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亦功不可没。辛亥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因滦州地处京畿,该起义仍大大动摇了清朝军心,大长了南方士气,对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于这次起义,有学者认为孙中山和李大钊影响了该起义,李大钊还对该起义给予了积极评价。

滦河铁路大桥:位于昌黎与滦县交界处,是一座跨越滦河、贯通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的铁路桥。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开工兴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以“压气沉箱法”修筑,解决了英国工程师未能解决的因滦河洪水季节水流冲毁打桩而形成的施工困难问题,引起中外极大关注。此桥为17孔钢梁,全长217丈4尺6寸,今实测670.56 米[2],为我国当时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桥。詹天佑也因此被选入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为中国工程师入此会之始。1974年,该桥停用。

河北滦县师范学校:位于研山脚下,滦河之滨。1910 年10月建校,始称直隶第三初等师范学堂,1959年改称河北滦县师范学校,2001年更名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河北滦县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中等专业学校,建校之初,这里曾是辛亥北方革命的策源地,1925年学校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学校师生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校园内两颗古老的银杏树、辛亥滦州起义纪念碑以及校门西侧的直隶第三初等师范学堂横额刻石,昭示着学校悠久而光荣的历史。

“滦州三枝花”:皮影、评剧、剪纸被誉为“滦州三枝花”。滦州皮影初创于明朝万历年间,盛行于清初,是集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民间说唱于一体的综合性造型戏剧表演艺术,是中国北方皮影艺术的优秀代表,现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剧诞生于滦县,成熟于唐山,繁荣于东北。清末在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吸收河北梆子、京剧、滦州皮影、二人转等鼓经、唱腔、动作而形成,先是在滦县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这一剧种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广为流行。滦州剪纸是我国北方剪纸重要的流派之一,它吸收了辽西剪纸、晋西北剪纸、南方剪纸艺术,逐渐发展成为北方独具特色的滦州剪纸艺术。特别是与滦州皮影艺术相结合后,滦州剪纸跨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此外,“老马识途”“寻蚁求水”的典故,杨三姐告状的滦县县衙以及冀东抗日大暴动等,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滦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1. 唐山根源文化

从历史上看,唐山文化的根脉在滦县。滦州在历史上是冀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唐山是其所辖地界。唐山(今大城山)本是一座隶属于滦州的美丽山峦,山水清幽,风光旖旎。嘉庆版《滦州志》曾有这样的记载:唐山“周回数里,复岭重岗,中多幽境。其东麓陡河潆带,有流泉十余道注之,旧有姜将军祠及他庙宇数处。鸟道微通,游览不倦,且多产木石材物。滦邑山水之佳,宜推此为胜”[3]。明代卓金殿《唐山诗》曰:“孤峰秀耸陡河边,松带虬形柳带烟。”[4]其青山秀水,跃然纸上。这一地区明清时为永平府滦州桥头社、义丰社之地,以后曾归滦县和丰润县分管。随着滦县工业化进程,1898年唐山设镇制,是为唐山镇。1938年建市,是为唐山市。直到1940年才确定了唐山市与丰、滦两县区域之划分,同时,唐山市公署接管了唐山市内原由丰、滦两县管辖的各学校和各种税收。到1940年春,“唐山市制,于焉确定”[5]。即,直到 1940年,唐山才从丰、滦两县脱离开来。近代唐山的历史与近代滦县的历史高度重合,在某种程度上说,近代滦县的历史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 1940年以前的近代唐山的历史。如果说唐山文化的根在大城山,而大城山文化的根就在滦县。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唐山历史文化追根溯源在滦县,滦县是唐山的历史起点和文化根脉所在。

2. 历史久远

滦州,曾是中国最早分封的诸侯国之一的竹国所在地。辽天赞二年(923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平州(今卢龙)南置滦州,是为滦州建置之始。明永乐二年(1404年),滦州编为65个社屯,辖1 358个村[6,p36]。当时的滦州大致涵盖今滦县、滦南县、唐山市区大部、丰南区东部及唐海(现为曹妃甸区)一部。清朝时期滦州属直隶省永平府所辖,1913年改州为县,始称滦县。滦县从辽建州到抗日战争结束,行政区域无大变化。

早在辽代,滦州就建有寺庙、古塔,特别是萧太后主政期间在滦州城首建滦州孔庙,促进文化融合。后来,在滦河西岸又建有偏凉汀行宫,史称“辽宫”,是汇聚北方各民族精华的皇家御苑和避暑胜地。为追念萧太后在滦州的功绩,滦州后人特在滦州孔庙附近修建了萧太后庙以祭之。自此,寺庙、古塔在滦河沿岸建设开来,由北向南就曾留有夷齐庙、雪峰寺、偏凉汀、文峰塔等名胜古迹,成为京东一带著名的风景区。

3、丰富典型

滦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除了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还有近代工业文化和革命文化,以及其他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

近代以降,滦县创造了辉煌的近代工业文化,成为清末洋务运动的发祥地之一。19世纪70年代末,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在滦县所属地——唐山,建立了一座规模较大的近代化煤矿——开平煤矿,这是唐山的第一个近代化企业。此后,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唐山纷纷建立,开辟了唐山工业化的一个新时代。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唐山—胥各庄)”的铺设以及詹天佑在滦县设计并修建的滦河铁路大桥,开启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进程。革命文化气势磅礴,这里有辛亥滦州起义、张学良决策东北易帜、冀东抗日大暴动和河北滦师的革命活动。此外,以佛道圣地青龙山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以“滦州三枝花”为代表的地方民俗文化,更使滦县历史文化资源熠熠生辉。

4、名人效应和传奇色彩

滦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有万世敬仰的夷齐、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决策东北易帜的张学良和牺牲在滦县的抗日英雄节振国等。重要事件有“夷齐让国”“老马识途”“寻蚁求水”等典故以及辛亥滦州起义、决策东北易帜、冀东抗日暴动和杨三姐告状等,此外还有被誉为“滦州三枝花”的皮影、评剧和剪纸。滦县山水禀赋天成,古代帝王多次巡幸滦州,仅乾隆帝就达3次[7]。乾隆皇帝对滦州美景赞不绝口,曾留诗云:“滦州境内两奇胜,夷齐庙及偏凉汀”“横山佳气擅滦州,胜弗以雄祗以幽”[8,p40]。无疑,这增添了滦县历史文化资源的传奇色彩。

5、“三色”辉映

红色革命文化、绿色自然文化和古色久远文化等“三色”交相辉映,互为衬托。这里有辛亥滦州起义,“辛亥革命发轫于武昌,而滦州起义实促其成”[6,p1]。这里有张学良决策东北易帜和冀东抗日大暴动,还有滦河、研山、横山、青龙山。滦河沿岸曾建有夷齐庙、雪峰寺、偏凉汀、文峰塔等京东名胜,山抱水,水环山,山水相依,遗存生辉,既有康熙帝“驻跸徘徊千万里,石鲸两岸影嵯峨”“两岸苍山相竦峙,扁舟一棹任清波”[6,p849]的宏大气魄,又有乾隆帝“峣峰峻挺水潆洄,步入林亭涧户开”“山容水态柏深秋,前度诗情一瞬遒”[8,p40]的清雅婉约,以及“偏凉汀畔水,待我再凭流”[8,p40]的高歌吟唱,还有无数文人诸如张遇清“一弯滦水环幽谷,半壁斜阳锁短亭”[6,p851]、张凤祥“轻舟过处水溶溶,两岸山光拥万重”[6,p853]的慷慨咏赞。红、绿、古三色相辅相成,形神归一,这就为滦县开发高品位历史文化资源奠定了基础。

三、滦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1. 开发情况

滦州古城:古城以盛清建筑风格为主基调,汲取中原、江南、西南等地区的建筑文化精髓,是集中式建筑文化之大成的现代古建筑群落,并建有滦州皮影博物馆。目前,滦州古城被河北省确定为“十二五”精品旅游景区,入选唐山市“最具发展潜质景区”,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区”,并于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

青龙山风景区:景区内群山俊美,延古寺、望海楼、卧佛峰、罗汉洞、八仙石、千年古树和古井等熠熠生辉,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宗教朝圣、商务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2012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

文峰塔景区:研山是滦河穿越崇山峻岭之后的最后一座挡关之山,山下滦水龙翔,山头峰形虎踞,为滦州第一名胜。2010年复建此塔。

龙山中山公园:龙山是辛亥滦州起义龙山结盟的发源地,园内重点景观为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捐赠的全球第 51座孙中山铜像,以及辛亥滦州起义英烈祠和以“龙山—辛亥北方革命之圣地”为主题的历史文化长廊,集中展示了有关辛亥滦州起义文献资料、歌词、文告、诗文和寄语等。

此外,滦县重建了杨三姐告状的古县衙、康熙皇帝替母还愿的碧霞元君祠、张学良决策东北易帜的横山大觉寺,并筹建了河北省首家专题皮影博物馆等。

上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特点是“一核驱动,群体联动”。“一核”是指重金打造滦州古城,使之成为滦县旅游的核心驱动力;“群体联动”是指构建以研山景区、横山景区为重点的历史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以古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为主要形式的历史文化旅游体系。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为滦县赢得了广泛赞誉,滦县被评为“中国滦河文化之乡”“中国皮影艺术之乡”,打响了“滦泽千里、城迎天下”的文化旅游品牌。

2. 推进滦县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充分挖掘滦县历史文化的价值,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是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取向。

(1)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打造“滦州古城”和“中国北方近代工业文化园”双引擎

古色旅游是滦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别是重金打造的滦州古城,成为滦县旅游的核心驱动力品牌。笔者认为,滦县应实施双核驱动战略,除了滦州古城这一核心驱动力品牌之外,还应打造中国北方近代工业文化园这一新的核心驱动力品牌,实现历史感厚重的工业文化旅游,进而推进以古色游和工业游为旅游精品的双核驱动模式。

滦县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之一。现在唐山建有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博览园,主要包括开滦博物馆和“中国第一佳矿1878”“电力纪元1906”“铁路源头1881”三个分展馆,涉及中国大陆第一座西法开采的矿井、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源头、百年达道等三大工业遗迹。毫无疑问,上述创意模式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具有开拓意义。但笔者认为,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博览园可放大到近代唐山的主要工业场地,如开滦煤矿唐山矿区、启新水泥厂、机车车辆厂旧址、华新纺织厂旧址、老火车站等,以博物馆、实物、创意开发模式结合。各遗产地相距不远,既单体开发,体现个性,又整体把握,体现联系,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形成近代工业博览园宏观开发模式,使之更突显其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博览园的本来意义。

就滦县来说,上述唐山工业化奇迹即是滦县工业化奇迹,实为一体。滦县可与唐山建有的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博览园对接,在滦县建设中国北方近代工业文化园。这个中国北方工业文化园展示近代滦县开启工业化的历史,包括中国第一佳矿——开平煤矿(开滦煤矿的前身)、中国第一个水泥企业——唐山细绵土厂(启新水泥厂的前身)、中国第一个铁路工厂——唐山机车车辆厂,以及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乃至包括铁路桥梁——滦河铁路大桥。这个文化园选址应在滦河铁路大桥处,这里要建有广场、博物馆等,再现开滦、启新、车辆厂以及铁路发展等工业化进程的历史,甚至建有体验场所。

建设中国北方近代工业文化园,离不开对滦河铁路大桥的修复和保护,它是滦县建设中国北方近代工业文化园的灵魂。滦河铁路大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精品,詹天佑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因此,深入挖掘詹天佑和滦河铁路大桥的历史价值,势在必行。

滦县是唐山地区近代工业的发轫地,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拥有中国独一无二的工业旅游资源。因此,建设中国北方近代工业文化园非滦县莫属。如果这个文化园打造出来,其性价比不亚于滦州古城。同时,滦县是现代化工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地方,庞大汽车和司家营矿山的发展就是例证。就目前而言,滦县在工业旅游方面虽然做了诸多工作,但工业历史挖掘不够。如果中国北方近代工业文化园在滦县建成,并辅以庞大汽车文化产业园和司家营绿色矿山公园为重点的工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滦县工业旅游将是独具特色的。因此,滦县应在工业旅游方面做大文章,使之成为滦县旅游着力打造的一个亮点品牌。这将开拓滦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双核驱动模式,推进滦县旅游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2)复活历史文化记忆为历史存在

首先,复建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建筑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地震以及其他人为因素,一些建筑物亦随之灭失。因此,复建在滦县历史进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建筑物应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亮点。例如滦州古城、研山文峰塔、横山大觉寺等,这些滦县已经或正在着手复建。笔者认为,滦县可以仿建一段旅游铁路,再现唐胥铁路上马拉车辆的历史一幕,以供游人乘车体验。这段铁路就建在滦河铁路大桥旁有待开发的广场上或毗邻地区,这可与建设中国北方近代工业文化园一并实施。上述历史文化记忆是近代滦县的典型符号,其中有些符号是中国绝无仅有的。马拉车辆在唐胥铁路上作业的情景就是中国独特的历史景观,这一景观现在看来虽然不乏愚昧可笑,但它记录了中国的工业故事和近代铁路发展史,再现它,是为了警醒后人。

其次,让历史文化记忆遍布县区。在学校、街道、公园、广场、市场、居委会、医院、车站等地用历史记忆来命名,如滦河铁路大桥的广场命名为詹天佑广场,滦县火车站(或高铁站)广场命名为唐廷枢广场,还有诸如中山路、中山公园、张学良公园、大钊党校等。还可以在公园里建造一些反映滦县历史文化的雕塑小品,如夷齐采薇、老马识途、寻蚁求水、三姐诉奸等。

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活动。历史文化记忆可以体现在经济社会活动之中,如在民俗活动中,滦州文化遗产中的三宝——皮影、评剧和剪纸最为著名。在工商业活动中,历史符号更比比皆是,如通过节庆、博览会、艺术节等开展促产营销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史大讲堂、研讨会、学术会议等方式强化历史记忆,如在重大节点组织召开辛亥滦州起义、滦县抗日斗争、滦州皮影、孤竹国、滦州古城、詹天佑、张学良等学术研讨会等。

(3)打造唐山根源文化品牌,与唐山历史文化资源互动

首先,加大唐山根源文化宣传,提升滦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唐山文化与滦县文化一脉相承,特别是近代唐山工业发展,承载了滦县乃至唐山地区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历史剧变。因此,要大力宣传滦县之于唐山的根脉文化关系,并借助今天唐山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滦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基于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宣传的力度,如在电视台开辟“唐山事滦县情”文化访谈专栏。在《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和滦县平面媒体开辟“唐山—滦县文化撷萃”栏目或“唐山—滦县文化大家谈”栏目等。

其次,在滦县复活唐山根源文化符号。将原属于滦县的有关唐山历史记忆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历史文化符号在滦县复活,是复活唐山根源文化的重要步骤。前此提到的建设中国北方近代工业文化园就是复活唐山历史文化的途径之一。其他方法诸如在滦县城区重新命名街道,如唐山路、开滦街区、启新大道;对开滦、启新、机车车辆厂等典型企业通过模型、博物馆、文化园等多种渠道,再现滦县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建立名人塑像,如孙中山(两次来唐山或滦县)、唐廷枢(拓荒近代唐山或近代滦县第一人)、周学熙(中国近代实业巨子,启新水泥厂和滦州煤矿创办人)等;在公园、酒店等场所建造一些与滦县历史文化相关联的唐山文化雕塑小品,如唐宗晾甲(唐太宗东征高丽路过今天的唐山地区晾晒铠甲)、中山来唐(孙中山两次来唐山)、大钊报国(李大钊与辛亥滦州起义相关)、振国挥刀(节振国逝世在滦县)等。

打造唐山根源文化品牌,使滦县历史文化资源与唐山历史文化资源充分互动,让滦县游与唐山游高度契合,凸显滦县与唐山的根脉关系与一体互动功能。

(4)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

历史文化是一种特有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世界各国通常的保护方式之一。滦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已发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重要石刻及革命纪念建筑、纪念地等文物点多处。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整合滦县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开发短途旅游线路如滦县一日游等,开展历史遗迹专项旅游。也可与周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历史遗迹旅游专线。

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在这方面,保定的经验很突出,白洋淀和野三坡就是依靠大力宣传自己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和鲜明的景区特色而发展起来的,而滦县在这些方面毫不逊色。外省市的经验同样值得借鉴,如河南省焦作市旅游资源不算丰富,但该市对著名景区云台山下大力气,把旅游文化做大做强。现在,云台山景区已是5A级景区,每年的旅游收入非常可观,并且拉动了餐饮、宾馆、工艺美术品、土特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当然,滦县在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等地也大做宣传,但需要努力的空间还很大,诸如节庆、活动、媒体宣传以及与周边省市的联合促销、共同包装产品、设计线路等。还可以到保定、焦作和其他城市取经学习,提高宣传和推介的水平。

总之,历史文化资源承载着历史、传导着未来。加强滦县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并使之与旅游业相契合,对于传承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闫秋阳.滦县历史与文化概览[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2.

[2] 唐向荣.滦河铁路大桥[A].张玉阁.唐山文史资料大全(滦县卷下)[C].唐山市润丰印务有限公司内部资料.2013:368.

[3] 孙学恒,吴士鸿.滦州志(第1卷·疆理·山川)[M].嘉庆十五年(1810)刊本:9.

[4] 杨居斗,高金山.唐山市路北区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08.

[5] 于文成.唐山市概览[M].1942:3.

[6] 樊宝章.滦县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7] 杨文鼎,王大本.滦州志(卷之首·巡幸)[M].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本:1.

[8] 袁棻,张凤翔.滦县志(第2卷·地理·名胜)[M].1937年铅活字印本.

(责任编辑、校对:郭静)

The Exploitation of Luanxian County’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YAN Yong-ze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Law, Tangshan Norm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s a county with a thousand years history, Luanxian County has abundant historical culture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n historical culture resources and combining them with tourism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ransmitting the advanced culture and stimulating Luanxian county’s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esources in historical culture are analyzed and some proposals on protecting and exploiting historical culture resources are put forward.

historical culture; Xinhai Luanzhou Uprising; tourist exploitation; Luanxian County

K203

A

1009-9115(2015)03-0001-05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3.0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TQ041),唐山师范学院城市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项目(JD2012-28)

2014-10-22

闫永增(1965-),男,河北唐山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和唐山历史。

猜你喜欢

滦州唐山历史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唐山香酥饹馇圈
王大根
赫然一座滦州城
新历史
放歌滦州古城
“滦州煤矿”更名之考证
滦州古镇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