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2015-02-13李建雄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办学校企

李建雄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1)

“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李建雄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1)

“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职院校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这是每所高职院校都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文章从八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环境

近十年来,在国家投入大量资源的基础上,很多高职院校无论在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上,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为高职院校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的发展环境又产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如经济发展新常态、“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互联网+”等因素都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新的环境下,要做好调研,做好规划,提出符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

当前,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政府的职能还存在多方面的缺失,包括对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的投入还存在很大不足;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检查、评估、督导、监督等职能不能有效发挥;职业教育管理的观念比较落后;政府政策导向的功能不到位,不能为职教发展提供完整、有效的信息等等。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应该由控制模式向监控模式转变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能,完善职教法规体系,优化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全考核评估体系,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具体来讲,政府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职能。

1. 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创建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不足。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包括少数教育管理部门的人员,仍然还存在着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重视理论知识轻视技术技能的思想,这些落后的教育观念必须纠正。政府有义务对纠正这些落后的职业教育观念下大力量,同时对职业教育的作用、优势等大力进行宣传,在社会上营造认可和尊重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到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高度来认识,要把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科技、文化建设统一起来进行规划,切实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同时,政府各部门要注意协调,特别是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投入、使用要统一进行配置和利用,确保区域职业教育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2. 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高职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利用

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应担负重要责任,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扩大对职业教育各种资源的投入,保证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具体来讲,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投入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要继续增加对地区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至少要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低于普通高等教育;二是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方面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也要加大投入,保证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要抓紧落实高职学生生均拔款制度,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与财力状况、物价水平、教育成本等因素联动的投入动态调整机制;四是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资源投入,提高这些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通过推行这些措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减轻家长的负担,推动教育公平,同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3.为高职教育提供及时、科学的信息服务

政府要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及时、科学的信息服务。政府要及时地发布关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方面的信息,以供高职院校进行参考,科学地设置专业与课程,科学地调整教学内容,以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能被社会所吸纳。另外,政府要及时地发布关于各行各业人才需求方面的信息,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及时地参加就业、顶岗实习提供好服务。

4. 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学校、社会、政府、行业企业等方面的关系,让这些主体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有效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使职业教育能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使职业教育能更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依据职业教育当前的发展形势,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管理重心下移,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将管理权限更多地下放给职业院校,要给予职业院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从而来提高职业院校办学的积极性和创新的主动性,促进职业教育更快地发展。二是要制定更多有效、科学的激励措施和手段来激励社会各种办量的办学积极性,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办学,满足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巨大需求。三是针对不同地区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对职业教育的层次、专业等方面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的地区要综合考虑其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模式,促进地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5. 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套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应注重内涵建设,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将职业教育放在当前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每个时代、每个时期的教育都有其现实性和特殊性,都具有其优势和劣势,都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发挥过相应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评价的价值和准则均呈现多元化,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要坚持教育的公平性,坚持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强调教育活动中隐性要素的作用,同时要加快实施“管、办、评”分离的管理模式,促进教育评价和监控的持续化、动态化和常规化。

二、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类型,也要遵循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这对于高职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新的时代,国家和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具备良好的道德、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精神、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积极向上、富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要创造和谐美好的育人文化。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出校园每个角落、每个环节的育人功能,创造和谐美好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成人、成才。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教育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习、工作,要给学生正能量,鼓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超越自己,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三、完善现代职教体系

1.构建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教体系

终身教育的理念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教育家提出来了。人的一生中,工作单位、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可能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决定了人不可能只接受一次教育,而需要在就业和再就业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新教育,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地适应新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要求。职业教育是与企业生产实践联系最紧密的教育,随着企业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学员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拓展。因此,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职教体系也应该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宏观设计上要适应人们能够方便、自由、高效地终身接受教育和培训。

2.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构建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高职与普高相衔接的上下、左右沟通衔接的“立交桥”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多元立交、横向拓展与纵向贯通。“横向拓展”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要形成深度融合的合作关系,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纵向贯通”是指职业教育要形成一个开放的体系,形成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教育体系,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性,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能接受层次更深的专业教育,成为某一行业的专才。

构建开放的现代职教体系,必须为学生搭建成长和成才的“立交桥”,使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等之间能够进行科学、快捷的融合及沟通。具体来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之间的沟通,加强职业院校与成人高校之间的沟通,加强职业院校与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沟通,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职业院校要不断增强办学开放性,与其他主体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完善的、体现面向人人和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教体系。

四、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法规体系的建设

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相关的法规体系主要以职业教育法为核心,以各类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作为配套,这些法规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过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这些法规过于宏观,对职业教育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性和借鉴性;法规还缺乏完整性、统一性和协调性;多以政策性文件来代替法规体系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各级政府加快职业教育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为职业教育的有效、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要建立系统的、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体系,保证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横向方面应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出台详细的规定,比如政府及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校企合作管理和引导的职责;职业院校、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所承担的责、权、利;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金融、财政、税收等激励措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报酬、安全工伤事故的保障条例,“双师型”教师培训等,都应该由国家部委制定出行政规章。纵向方面,中央和地方共同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对《职业教育法》中涉及到的校企合作相关条款要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应出台《职业教育法》的配套立法,比如制定该法的校企合作行政法规,制定该法的具体实施办法;另外,在国家立法的基础上,各省市应及早配合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相关规定,加快地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立法进程。

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深化校企合作,要求职业院校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亲密对接,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融入校企合作的办学实践中,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1.注重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紧密衔接,深化校企合作

要充分发挥地区职业教育对地区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要充分结合地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进行专业设置,为地区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要重视职业院校与地区内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将各行各业最前沿的技术、工艺教给学生,让这些学生将来能成为地区各行各业的骨干,长期坚持下去,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经营效益一定也会得到提升,最终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双赢。

2.注重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当前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普遍遭遇瓶颈。笔者以为,在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企业经营水平也不够高的形势下,要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政府必须要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在资源分配、发展政策、法制建设等方面,政府要主动承担起发展的责任,成为资源、政策、法律等的“供给者”,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化。

3.注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

职业院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校园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为学生早日适应职业岗位、职场生活奠定基础。比如在实习实训的时候,要用企业的管理制度来约束、管理学生,让学生早日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早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4.注重职业资格考试与学校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度对接

一是将各行各业最新的职业标准和考核要求融合到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前,要认真做好市场调研、企业调研和岗位调研,主动按照最新的职业资格鉴定要求来设置课程及教学内容,主动适应职业岗位群和技能鉴定的要求,将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职业素质要求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二是用职业标准进行考核。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职业标准与技能考核标准合一的原则进行考核评价。要制定与职业标准对应的课程考核标准,理论教学考核要参照职业标准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考核必须严格按照职业标准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考核,引导学生从重视知识的识记转到注重技能的掌握上来。

六、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陈至立国务委员在200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指出,“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能否发挥我国高职教育特色,最终取决于广大职教战线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对照优秀职业院校的建设标准,找出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点,积极进行调整,加快做好引进和培养工作;注重对高职学院教师的培训与深造,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师资国际化;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和方式,坚持“内培外聘”、“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建设思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方针,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1.做好优秀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教师人员结构,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对应聘的教师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学院中已有的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进行考核或者竞争的方式,鼓励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使其重视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关注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的创新情况,将企业最新的技术技能、生产工艺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不断接近目标中体验到学习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可以通过引入“双师型”教师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法,提升高职院校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鼓励青年骨干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要打造优秀的校外专家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利用校外专家资源,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及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突出教、学、训、研联合办学特色,规范外聘专家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工作,构建一支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校外专家兼职教师队伍。

3.完善奖励机制,体现人性化管理

合理的奖励机制不但能让教师保证长期持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学校人才的完整结构。针对高职院校而言,奖励机制不仅仅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同时也是职业发展是否具备可持续性、阶段性的问题。所以完善奖励机制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根据整体教师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最大程度保证教师的薪金待遇,推行按劳分配制度,即体现“多劳多得”的核心理念;同时完善后期的发展流程,即晋级或者考察学习等,从而通过人性化的奖励手段,保证教师队伍朝着不断壮大的方向发展。

4.促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政府要联合企业共同制定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习和锻炼的制度和措施,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政府应加强相关的政策引导,为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锻炼提供相应的激励和奖励。

七、不断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我国高职院校大都具有鲜明的地方和行业属性,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其根本的办学宗旨。因此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一要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全方位服务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要紧密结合所在区域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进行办学,使学校专业与社会产业实现有效对接,为社会输送大量合格人才,让学校成为区域内各行各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二要坚持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的发展方针,积极面向社会,开发培训市场,承担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项目,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三是要坚持产教融合,积极发挥人才培养优势,瞄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主动与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中的龙头企业进行结盟,主动加强与地区龙头企业的联系,主动与地区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办学,主动为地区龙头企业提供服务,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全力将先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八、坚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在后示范时期,一所高职院校要想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想成为行业职业院校中的佼佼者,就必须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要重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要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主动地与相关企业形成联盟、集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励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真正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快建立现代学徒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的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并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快建设校企“双师”的教师团队,高职院校要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课堂教学和技能指导,充分发挥校办企业和实训基地在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平台作用。

[1]王若珺.试析高职教育定位与教育理性[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8).

[2]龙德毅.“一带一路”触发下的职业教育发展随想[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7).

[3]刘维娥.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冷静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2).

[4]于强,叶宏权.我国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2).

LI Jian-xiong
(TianjinMechanicalandElectricalProfessionalTechnologyInstitute,Tianjin, 300131)

Research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Post-demonstration Period”

In “Post-demonstration Period”,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has undertaking deeply change. The next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s a problem that every school should think about and discuss. This paper presents proper development strategy from eight aspects and hopes thi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ost-demonstration Perio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2015-10-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BJA130098)主持人:荣长海;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4年课题《职业教育实施MOOC教学的特点及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作用研究》

李建雄(1980-),男,汉族,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G718.5

A

1673-582X(2015)12-0003-06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办学校企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