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唐书·姚崇传》疑义考辨

2015-02-13尤炜祥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姚崇新唐书宰相

尤炜祥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两《唐书·姚崇传》疑义考辨

尤炜祥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姚崇为唐代名相,“开元盛世”的开创者。两《唐书·姚崇传》史料在一些时间、名姓,乃至史实上存在一些差讹。据《旧唐书》作本校,据《新唐书》和唐宋政书、类书如《唐大诏令集》《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唐会要》等作他校,以现代学者研究成果作佐证,对读史中所发之疑问予以考辨,以求对中华书局正组织修订的“二十四史”其中的两《唐书》有所裨益。

两《唐书》;《姚崇传》;疑义;考辨

唐玄宗开元年间为大唐最鼎盛时期,其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姚崇为开元初宰相,在位虽仅三年,但却能实行选贤任能、奖励清廉、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惩治贪官、爱护百姓的清明政治,为随后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因此历史上姚崇被称为一代名相。两《唐书·姚崇传》是研究姚崇生平与“开元盛世”的重要史料,然遗憾的是两《传》均存在一些差讹,其中尤以《旧传》为甚,在此笔者不揣浅陋,对这些差讹一一予以考辨,冀专家学者指教。

一、《旧唐书·姚崇传》

(姚)元崇为孝敬挽郎,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1]3021

按:姚崇本名元崇。“孝敬”下,《册府》卷六五有“皇帝”二字。孝敬皇帝为皇太子李弘死后所追赠。李弘父唐高宗,母武则天。永徽六年(655)封为代王,次年立为皇太子。高宗上元二年(675)卒。孝敬皇帝在《旧书》多见,卷五《高宗本纪下》:“秋七月辛亥,洛州复置缑氏县,以管孝敬皇帝恭陵。”[1]100卷七《中宗本纪》:“丁卯,孝敬皇帝神主于太庙。”[1]140故疑《旧传》“孝敬”下夺“皇帝”二字。

近日周兴、来俊臣死后,更无闻有反逆者。[1]3021

按:“近日……死后”于文义不通。“近日”,《御览》卷六三六作“自”,即“自周兴、来俊臣死后,更无闻有反逆者。”[2]2850疑当为是。《新传》:“自俊臣等诛,遂无反者。”[3]4381可资佐证。

自垂拱已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枉酷自诬而死。告者特以为功,天下号为罗织,甚于汉之党锢。[1]3021

按:此为姚崇《对问冤狱疏》中的文字,《旧传》作了改写。既然被告者枉酷自诬是告者所为,那么“告者特以为功”之“特”如训“却”,在逻辑上与文义不协。《御览》卷六三六记:“自垂拱已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枉酷自诬而死。告者持以为功,天下号为罗织,甚于汉之党锢。”[2]2850“特”作“持”。《唐会要》卷四一略同。吴玉贵《唐书辑校》认为“持”讹“特”,[4]897当为是。即告者以被告者能认罪为功。又,罗织当标引号,以示特别提出的对象。中华点校本标点不确。

陛下令近臣就狱问者,近臣亦不自保,何敢辄有动摇?被问者若翻,又惧遭其毒手。[1]3021

按:此亦为姚崇《对问冤狱疏》中的文字。“亦不自保”,《册府》卷三一五作“亦自不保”,义为长。又,“被问者若翻”下,《御览》卷六三六有“言”字,疑当为是。“翻言”,即翻供也。

今日已后,臣以微躯及一门百口保见在内外官更无反逆者。[1]3022

按:此亦为姚崇《对问冤狱疏》中的文字。“见在”,即现在。然“内外官更”,《御览》卷六三六、《唐会要》卷四一作“内外官吏”,疑当为是。“更”当为“吏”之形近误。本书《职官志二》:“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行李之命。”[1]1820可作间接佐证。又,《新传》记:“臣以一门百口保内外官无复反者。”[3]4382《新唐书》据编撰宗旨“文省事增”,[3]6472往往会对《旧唐书》作删削,此为一例。无“吏”字亦通,更显简洁。

若后有征验,反逆有实,臣请受知而不告之罪。[1]3022

按:此亦为姚崇《对问冤狱疏》中的文字。“受”,《新传》、《全唐文》作“坐”,当为是。坐罪,即获罪,乃法律用语。如本书《裴炎传》:“程务挺伏法,纳言刘齐贤贬吉州长史,吏部侍郎郭待举贬岳州刺史,皆坐救(裴)炎之罪也。”[1]2845

事(武)则天岁久,乍此辞违,情发于衷,非忍所得。[1]3022

按:“乍”同“作”,“辞违”,义为告别。“非忍所得”下,《册府》卷三一五有“为”字,当为是。否则,似文义未完。“非忍所得为”,义为非忍所能做到,即忍不住也。上文称武则天年事已高移居上阳宫,王公大臣都欢腾雀跃,因为由中宗掌权了。独姚崇呜咽流涕,桓彦范等问他,为什么涕泣,恐怕从此要遭祸了。于是,姚崇有了上面的话:我跟武则天久了,现在要告别旧主,之所以涕泣,是情发于衷,实在忍不住。故疑《旧传》“得”下夺一“为”字。

今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终节,缘此获罪,实所甘心。[1]3023

按:此也为姚崇回答桓彦范等的话。然“终节”不词,《册府》卷三一五作“忠节”,疑当为是。“忠节”,忠贞的节操。为唐代习语,举两例:唐高祖《褒授岐平定等诏》:“而能彻损衣资,以供戎服,抽割菽粟,以赡军粮。忠节丕嘉,理须标授。”[5]17唐太宗《令宗室勋贤作镇藩牧诏》:“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德行可称,忠节显著者,宜令作镇藩部,宣条牧民。”[5]36可资佐证。疑“终”当是“忠”之音近误。

先天二年,玄宗讲武在新丰驿,召(姚)元之代郭元振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复迁紫微令。避开元尊号,又改名崇,进封梁国公。[1]3023

按:姚崇本名元崇,武后时曾改名元之,即“时突厥叱利元崇构逆,(武)则天不欲元崇与之同名,乃改为元之。”[1]3022此又称因避唐玄宗开元年号,又改名崇。然“复迁紫微令”不确。紫微令,即中书令,中书省长官,正三品。“自天后已后,两省长官及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平章事,为宰相。”[1]1849姚崇是以兵部尚书,正三品,“兼”紫微令,并非“迁”紫微令。见苏《授姚崇兼紫微令制》:“天之紫微,地在清禁,宰臣为重,庶政攸先,……金紫光禄大夫、兵部尚书同紫微黄门三品、监修国史、上柱国、梁国公姚崇,河山粹气,礼乐清英,德量在宽,公心益厚……可兼紫微令,馀如故。”[5]150《2唐大诏令集》卷四四同。落款为开元元年十二月九日。先天二年(713)与开元元年(713)是同一年,改年十二月朔改元为“开元”。即本官还是兵部尚书,紫微令是兼职。又,据苏《制》及《唐大诏令集》,“兼紫微令”当放置在“梁国公”之后。《新传》:“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迁紫微令。”[3]4383可资佐证。《新传》“迁”当袭《旧传》而误。

(姚)崇奏曰:“《毛诗》:‘秉彼蟊贼,以付炎火。’”[1]3023

按:此为姚崇《请遣捕蝗疏》中的文字。“秉彼蟊贼,以付炎火”,《新传》作“秉彼蟊贼,付畀炎火”。[3]438《4毛诗》原文作:“去其螟,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6]849

其冬,曲赦京城,敕文特标(赵)诲名,令决杖一百,配流岭南。[1]3025

按:“曲赦”,犹特赦。“敕文”,罗士琳《旧唐书校勘记》:“沈本‘敕文’作‘赦文’。”[7]34“0赦文”在《旧书》中多见,举两例:卷一四一《张茂昭传》:“时有赦文许一子五品官。”[1]3859卷一五三《袁高传》:“且赦文至忧黎民,今饶州大郡,若命奸臣作牧,是一州苍生,独受其弊。”[1]4087虑及上文有“曲赦京城”,惟赵诲不赦,故在赦文上特别标明,“令决杖一百,配流岭南”。今从沈本。

上又召(姚)崇问曰:“朕临发京邑,太庙无故崩坏,恐神灵诫以东行不便耶?”崇对曰:“太庙殿本是苻坚时所造,隋文帝创立新都,移宇文朝故殿造此庙,国家又因隋氏旧制,岁月滋深,朽蠹而毁。”[1]3025-3026

按:既然讲太庙为前秦苻坚时所造,又言“隋文帝创立新都,移宇文朝故殿造此庙”在逻辑上不成立。“此庙”当指“太庙”。《唐会要·庙变》记:“上又召姚崇,对曰:‘太庙殿本是苻坚时所造,隋文帝创立新都,移宇文朝故殿,改造此庙。岁月滋深,朽蠹而毁。’”[8]407很清楚是改造此庙,即改造苻坚时所造之庙,而不是重新造太庙。这样与下文“国家又因隋氏旧制,岁月滋深,朽蠹而毁”相协,即隋之太庙唐代也作为太庙。故疑“造此庙”前夺一“改”字。下文正有“更改造新庙”。[1]3026又,唐褚无量《太庙屋坏请修德疏》:“臣按《括地志》云:‘隋文帝创立新都,移宇文庙故殿,改造此庙,元非苻坚及宇文氏所作也。’”[5]1771亦有“改”字,当无误。又,“宇文朝”,《册府》卷一 作“宇文庙”,褚无量《疏》亦作“宇文庙”。“庙”繁体作“庙”,疑“朝”当是“庙”之形近误。《唐会要》同误。

令所司奉七庙神主于太极殿,改新庙。[1]3026

按:“改”下,《册府》有“造”字,据上文“以臣愚见,旧庙既朽烂,不堪修理,望移神主于太极殿安置,更改造新庙,以申诚敬。”[1]3026以及上条考释,“改”下当夺一“造”字。

昔孔子亚圣,母墓毁而不修;梁鸿至贤,父亡席卷而葬。[1]3027

按:此为姚崇《遗令诫子孙文》中的文字,然“昔孔子亚圣”,《全唐文》作“昔孔子至圣”。[5]124“4亚圣”,指道德才智仅次于圣人的人,但历史上一直称孔子为孔圣人。“至圣”,即为圣第一。故较“亚圣”义为长,且与下文“至贤”相应。

经云:“求长命得长命,求富贵得富贵”,“刀寻段段坏,火坑变成池”。[1]3028

按:“刀寻段段坏,火坑变成池”,是姚崇《遗令诫子孙文》中引《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门品》中的经文。此“寻”,训“随即”。《全唐文》作“刀刃段段坏,火坑变成池”。[5]124“4刀寻段段坏,火坑变成池”,本是两句话中的一部分,《旧传》引用时有脱漏,且有误倒,故文义难解。原文为:“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9]493这是对观世音法力的渲染。也就是说观世音的法力能使火坑变水池,临刑时刀即损坏。

天宝元年,右相牛仙客薨,(姚)彝男闳为侍御史、仙客判官,见仙客疾亟,逼为仙客表,请以(姚)弈及兵部侍郎卢奂为宰相代己。其妻因中使奏之,玄宗闻而怒之,闳决死,弈出为永阳太守,奂为临淄太守。[1]3029

按:“右相牛仙客”当作“左相牛仙客”,“右”当为“左”之形近误。见本书《牛仙客传》:“天宝(下夺一“元”字)年,改易官名,拜左相,尚书如故。其年七月卒。”[1]319《6新唐书·李适之传》:“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相,累封清和县公。”[3]450《4大唐故太原王府君夫人高氏合墓铭》:“故左相牛仙客以尤称。”[10]1656

又,“彝男闳为侍御史、仙客判官”于书法不合。罗士琳《旧唐书校勘记》:“张宗泰云据文义当作奕男侍御史,闳为仙客判官”[7]340亦不确。闳为牛仙客判官,在仙客为朔方军使任上,并非仙客为相时。见本书《牛仙客传》:“初,仙客为朔方军使,以姚崇孙闳为判官。及知政事,闳累迁侍御史,自云能通鬼道,预知休咎。仙客颇信惑之。及疾甚,闳请为仙客祈祷,在其门下,遂逼仙客令作遗表荐闳叔尚书右丞弈及兵部侍郎卢奂堪代己,闳为起草。”[1]3197故疑“仙客判官”为衍文。又,称姚闳为姚彝子,疑有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下》把姚闳归在姚异下。[3]3137即姚闳父并非为姚彝。又,“逼为仙客表”于上下文义不协,疑有误倒,当作“逼仙客为表”,即逼牛仙客造表,“以(姚)弈及兵部侍郎卢奂为宰相代己”。

玄孙(姚)合,登进士第,授武功尉,迁监察御史,位终给事中。[1]3029

按:“玄孙(姚)合”,《新传》作“曾孙(姚)合”。[3]4388《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下》将姚合归在姚崇(字元之)弟元素系下,为元素曾孙。同时,元之、元景、元素为三兄弟。[3]3171-3178但据《唐故濮州临濮县令李公夫人吴兴姚氏墓志铭并序》:“有唐中书令梁国文贞公曾侄孙,宗正少卿府君讳元景之 曾孙,汝州司马讳算之孙,相州临河县令赠太子右庶子府君之季女也……秘书监赠礼部尚书我府君之女弟也。”[11]1008墓主姚品,姚合妹。此秘书监、赠礼部尚书,即指姚合。落款为从子乡贡进士(姚)潜,即姚合子姚潜。故姚合当为元景曾孙,同时,应归在姚崇(元之)弟元景系下,见据赵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引《姚彝碑》“崇为兄,元景为弟,《世系表》正颠倒之。”[12]750如此,《旧传》、《新传》、《新表》均误。

如此,称姚合“位终给事中”,亦误。《新传》记:“迁监察御史,累转给事中……历陕虢观察使,终秘书监。”[3]4388则无误。《唐才子传校笺》称姚合“后仕终秘书监。”[13]302方干有《哭秘书姚少监》诗:“寒空此夜落文星,星落文留万古名。入室几人成弟子,为儒是处哭先生。家无谏草逢明代,国有遗篇续正声。晓向平原陈葬礼,悲风吹雨湿铭旌。”[14]7518李频有《夏日宿秘书姚监宅》诗:“贵宅多嘉树,先秋有好风。情离阙下,梦野在山中。露色浮寒瓦,萤光堕暗丛。听吟丽句尽,河汉任西东。”[14]6871姚监均指姚合,可作为佐证。

二、《新唐书·姚崇传》

按:“善懿”,《旧传》作“善意”。[1]3021当以《旧传》为是。见本书《宰相世系表四下》:“懿,字善意,州都督,文献公。”[3]317《1旧传》:“(姚)崇长子彝,开元初光禄少卿。”[1]3209崔沔《朝议大夫光禄少卿虢县开国子吴兴姚府君(彝)神道碑》:“祖善意,皇朝银青光禄大夫硖州刺史二州都督……父崇,紫微令兼兵部尚书梁国公开府仪同三司。”[5]165《1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州都督长沙郡公赠幽州都督礼部尚书文献公姚府君玄堂记》:“第十子兵部尚书兼紫微令梁国公(姚)崇……”[11]459姚懿、姚崇、姚彝为祖孙三代。故姚崇父懿,字“善懿”当作“善意”,疑“懿”当为“意”之音近误。又,据《玄堂记》,“赠幽州大都督”,当作“赠幽州都督”,“大”字衍。

圣历三年,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3]4382

按:“圣历三年”当作“圣历元年”,“三”当是“元”之误。见《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圣历元年)冬十月,夏官侍郎姚元崇、麟台少监李峤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1]12《8新纪》同。姚崇,本名元崇。“突厥叱利元崇构逆,则天不欲元崇与之同名,乃改为元之……避开元尊号,又改名崇,”[1]3022-3023又见本书《宰相表》“:(圣历元年)十月癸卯……夏官侍郎姚元崇、麟台少监修国史、知凤阁侍郎李峤同凤阁鸾台平章事。”[3]166(2《新唐书》卷六一,一六六二页)

(姚弈)子闳,居右相牛仙客幕府。仙客病甚,闳强使荐弈及卢奂为宰相,仙客妻以闻,闳坐死,弈贬永阳太守,卒。[3]4388

按:《旧传》记姚闳为姚彝子,即“天宝元年,右(当作‘左’)相牛仙客薨,(姚)彝男闳为侍御史、仙客判官,见仙客疾亟,逼为仙客(当作‘逼仙客为’)表,请以(姚)弈及兵部侍郎卢奂为宰相代己。”[1]3029《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下》则把姚闳归在姚异系下。[3]3137姚彝、姚异、姚弈为三兄弟。《旧传》、《新传》、《新表》对姚闳父的记载各异。《册府元龟·总录部·妖妄第二》记:“姚闳者,宰相元崇孙也。左相牛仙客初为朔方军使,闳为判官及知政事。闳累迁侍御史。自云能通鬼道,预知休咎。仙客颇信惑之。及疾甚,闳请为仙客祈祷,在其门下,遂逼仙客,令作遗表荐闳叔尚书右丞(姚)奕及兵部侍郎卢涣堪代已。闳为起草。仙客既时危殆,署字不成。其妻因中使来吊,以其表上。玄宗觉而怒之,左迁奕为永阳太守,卢涣为临淄太守,赐闳死。”[15]10693-10694《旧传》同。“弈”通“奕”,为姚闳叔。

[3]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吴玉贵.唐书辑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董浩.全唐文[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6]毛亨,郑玄,孔颖达.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罗士琳等.旧唐书校勘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8]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9]法华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0]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1]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2]赵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3]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4]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5]王钦若等.册府元龟[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Yao Cong Zhuan”in the Two Versions of“Tang History”

You Weixiang
(Zhejiang Police College,Hangzhou,Zhejiang 310053)

Yao Cong was a famous prime minister of the initial Tang Dynasty.In“Yao Cong Zhuan”of the Two Versions of“Tang History”there are some mistakes on time,surname and historical events.Based on the old“Tang History”as the collated copy,collated by the new“Tang History”and other political regulation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proved by modern scholars’research findings,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queries,which hopefully promote the compiling of“Tang History”in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by Chinese Publishing House.

two versions of“Tang History”;“Yao Cong Zhuan”;query;study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2.008

2014-11-12

杭州市哲学规划课题“两《唐书》疑义考释”(A12TD01)部分成果。

尤炜祥(1953-),男,江苏无锡人,浙江警察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姚崇新唐书宰相
姚崇研究:20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展望
姚崇拒住四方馆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姚崇拒住四方馆
《旧唐书》与《新唐书》“突厥传”之比较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中华宰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