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魏晋南北朝小说辑校商兑
——以浙江临海博物馆藏汲古阁本《说郛》为参校
2015-02-13吴晶
吴 晶
(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临海317000)
几种魏晋南北朝小说辑校商兑
——以浙江临海博物馆藏汲古阁本《说郛》为参校
吴晶
(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临海317000)
在魏晋南北朝小说辑佚中,天台陶宗仪的《说郛》是重要来源之一。今通行的涵芬楼本《说郛》是张宗祥先生据六个明抄本整理而成,未能参校浙江临海所藏汲古阁本《说郛》,难免有遗漏。汲古阁本《说郛》可对几种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辑校补充工作有所推进。
魏晋南北朝小说;《说郛》;陶宗仪;汲古阁本;辑校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流传中散失较为严重,后人多通过辑佚来重新整理。宋元以来,出现了《类说》、《说郛》、《古今逸史》、《津逮秘书》、《汉魏丛书》、《稗海》等一批丛书,对保留古小说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元末明初陶宗仪所编《说郛》因其年代较早、保存完整,辑佚价值较大。
陶宗仪(约1316-1403),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台州籍著名学者,自号“天台陶九成”。陶氏一生勤于著述,留下了《说郛》、《南村辍耕录》、《南村诗集》、《书史会要》等重要文史著作。其中,汇集汉魏至宋元各种笔记而成的《说郛》在陶氏生前并未刊刻,仅以抄本形式流传。当前通行本《说郛》是商务印书馆1927年出版的一百卷本,由张宗祥先生据六个明抄本校理成书,世称“涵芬楼本”。遗憾的是,当年由于条件限制,张宗祥先生未能参考浙江台州临海所藏汲古阁六十卷本《说郛》(以下称“汲古阁本”)。此书现藏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该馆馆长徐三见研究员曾撰专文研究。[1]此书为存世唯一首尾完整的《说郛》钞本,其中很多文字可补正涵芬楼本,笔者曾有专文讨论汲古阁《说郛》本《洛阳伽蓝记》的版本价值。[2]本文试以汲古阁本为参考,对辑佚中以《说郛》为依据的其他几种魏晋南北朝小说作一校补,以求正于方家。
一、晋张华《博物志》
晋张华的《博物志》在流传中多有散失。今本《博物志》十卷为宋代后辑佚,脱误严重。范宁先生《博物志校证》(中华书局,1980年版)是目前较为完备的本子。辑佚中有多条采自涵芬楼《说郛》本《博物志》,但不少错漏未能校出,现据汲古阁本校订(所列文本及编号依范宁校本):
21《.考灵曜》曰: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而东三万里。
范校据《文选》注引《尚书·考灵曜》认为两“地”下均应补“行”字。汲古阁本“北”、“南”后均有“游”字。对应上文“地有四游”,“地上北游而西三万里”较“地行上北而西三万里”更符合语言习惯。
22.地以名山为之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三尺以上为粪,三尺以下为地。
“粪”字可疑。范校:“疑‘粪’字是‘气’字之误,‘气’初以音近误作‘冀’,后又因形近讹作‘粪’。”此说牵强,汲古阁本作“”。古以封土成丘为,平者为墓。《方言》“:,地大也。青幽之间,凡土而高且大者谓之”“,”意为高地,因音形相近而误作“粪”。
38.中央四析,风雨交,山谷峻,其人端正。
“风雨交,山谷峻”,汲古阁本作“风雨交出,山谷峻峭”,与上下文为整齐的四字句。
45.和气相感则生朱草,山出象车,泽出神马,陵出黑丹,阜出土怪。江南大贝,海出明珠,仁主寿昌,民延寿命,天下太平。
“江南大贝,海出明珠”,前句无谓语动词,范校疑“南”应为“出”之误,但无文献依据。汲古阁本作“江南出大贝,海东出明珠”,文意完足。
135.麒麟斗而日蚀,鲸鱼死而彗星出,婴儿号而母乳出。
汲古阁本下接第140条“龙肉以醢渍之,则文章出。”二者原为一条。
144.魏文帝所记诸物相似乱者:武夫怪石以美玉……敌休乱门冬;百部似门冬;房葵似狼毒;钩吻草与荇华相似。拔楔与草相似,一名狗眷。
汲古阁本“乱”后有“真”字,与稗海本同。“武夫”,汲古阁本作“武趺”,即“”,一种似玉的美石。“敌休”不词,汲古阁本作“蚤休”,一种中药。“荇华”汲古阁本作“荇菜”,范校据《太平御览》疑作“堇华”,实际上“荇”字不误,“”为“菜”之误。钩吻草即断肠草,与荇菜均为绿叶黄花。
162.人食燕肉,不可入水,为蛟龙所吞。
汲古阁本作“恐为蛟龙所吞”,表示一种可能性,文意恰当。
167.陈葵子微火炒,令爆咤,散著熟地,遍蹋之,朝种暮生,远不过经宿耳。
“散”汲古阁本作“撒”,义更确切。另,范校据《稗海》、《说郛》认为“熟地”应为“热地”,但查汲古阁、涵芬楼本《说郛》均作“熟地”,范氏可能偶误。此“熟地”应理解为营养丰富的土地,故能“朝种暮生”。
218.旧洛阳字作水边各,汉火行也,忌水,故去水而加佳。又魏于行次为土,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复佳加水,变雒为洛焉。
“故复佳加水”汲古阁本作“故复去佳加水”,应据补“去”字。汲古阁本“变”前有“又”,应据补。
312.《异说》云:瞽叟夫妇凶顽而生舜。叔梁纥,淫夫也,征在失行也,加又野合而生仲尼焉。其在有胎教也。
“其在”汲古阁本作“在其”,义长。
二、梁殷芸《小说》
南朝梁殷芸的《小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小说”命名的故事集。此书在明以后散佚,鲁迅、余嘉锡从《太平广记》、《续谈助》、《绀珠集》、《类说》、《说郛》等书中辑录成书。其中《说郛》为重要来源之一。(所引《小说》文本及编号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周楞伽辑本,以下简称“周本”)
关于标题: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认为:“此书首提‘秦汉魏晋宋诸帝’,知原本标题如此”。汲古阁本第一条标题为“秦始皇”,其后每条亦皆有小标题。由此可知《小说》每卷有大标题、每条有小标题,眉目清楚。涵芬楼本大小标题皆无,周楞伽辑注本《小说》每卷仅有大标题,无小标题。
1“.秦始皇”条:
汲古阁本“秦始皇”题下分为三条,记载三条有关秦始皇的轶事,涵芬楼本不分条,周本有三条但无“秦始皇”题。周本按语云:“此条据《说郛》二五辑录,以《太平广记》四〇八、《绀珠集》二、《类说》四九、《会稽三赋注》参校。惟此条所叙之事有三,《说郛》合而为一,今析而为三,以清眉目。”可见《小说》原文即是三条,后来方混为一条,周本的分割是有依据的。汲古阁本此三条归于“秦始皇”下,应更接近《小说》原貌。后面有“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诸题,条数不等,由此可窥《小说》原本面貌。
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皆流血,至今皆赤。
第一句汲古阁本《说郛》作“秦始皇欲作石桥,过海观日出处。”以文意言,“欲作石桥”更确,下文“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可见作石桥未造,故曰“欲”。
5.……烂炳若列星而盈室焉……玉笛长二尺三寸……铭曰“昭华之管”。
汲古阁本作“盈”前有“光”字,文意完足。“玉笛”汲古阁本作“玉管”,对应下文“昭华之管”,《西京杂记》亦作“管”。
9.武帝时……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丁)缓始更为之。
“本出房风”意思不明,从上下文看,此处应是人名,汲古阁本作“本出防风氏”。防风氏与禹同时代,《国语·鲁语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
41.对曰:“无足者,盖乘舟而来,赐且至矣。”明旦,子贡乘潮至。
汲古阁本作“子贡乘舟至”,对应上文“乘舟而来”。
44“.孔子尝游于山”条:
原文应为子路依次问“上士、中士、下士”杀虎如何,孔子依次回答。涵芬楼本子路问上士,孔子答以下士,显有脱漏,周校语云《说郛》多删节。汲古阁本首尾完足。
51.当秦项之艰难,力不能负干戈,携手逃奔,避役山草,倚朽若立,循木似济,遂羞青蝇盗声於晨鸡,鱼目窃价於随珠。
汲古阁本“力不能负干戈”下有“携手外避,然商山草木奇特,若欲修身以齐家治国。”诸本皆无,可备一说。
60.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目牙齿耳鼻悉尽具,观者莫识。
汲古阁本“有虫”下有“如血”,可据补。
三、其他散篇
魏晋南北朝(先唐)小说至少包括志怪、志人,若将地志也纳入,《说郛》所收先唐小说将近百种,虽然大多数仅节录几条,但在辑佚中如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其中部分文字脱漏可用汲古阁本校补。
晋葛洪《西京杂记》:
汲古阁本所录《西京杂记》与涵芬楼本、今本《西京杂记》不同之处是每条皆有标题,依次为:吉光裘、苜蓿、玉匣、三云殿、内殿、烽火树、名果异树、公孙弘、司马相如、玉搔头、杜夫人奕、尔雅、算术。
汲古阁本归于前条“鬼母”下,与《汉魏丛书》本《述异记》同。同条结尾“三人被发而舞”,汲古阁本多“于庙廷”三字,《汉魏丛书》本亦无。
“蚩尤”条:
“今在冀州”下脱“有蚩尤人,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首。今冀州人掘地得髑”,汲古阁本、《汉魏丛书》本不脱。
“镜湖”条:
涵芬楼本开头脱“饶州”二字,汲古阁本、《汉魏丛书》本不脱。
“虎丘”条:
“吴王阖闾葬于吴县,三月,有白虎居其上,号曰虎丘。”“三月”汲古阁本作“三日”,应以“三日”为是,《越绝书》“葬之三日,白虎居其上,故号曰虎丘。”
旧题汉班固《武帝内传》:被太上帝君敕诣玄洲,校定天元,正是暂住,如是当还。
斋戒勤俭,鸣天鼓、饮玉浆、荡华池、叩金梁,按而行之,当有冀耳。
“荡华池”汲古阁作“漱华池”,是。
凡十二事,何以总摄万精,驱策百鬼。
“何以”汲古阁本作“可以”。依上下文,此处应为陈述而非反问。
此句带有结尾性质,涵芬楼本将之单列,汲古阁本前有“于是”接于前文。
“陈达”为“陈逵”之误,汲古阁作“陈逵”。
晋张僧监《浔阳记》:浔阳城东门通常有蛟为百姓害。董奉疏符一符投水中,少日,见一蛟死浮出。
“通”后脱“大桥”二字。汲古阁本不脱,与《太平广记》卷四引同。
庐山西南有康王谷,又有北岭。
汲古阁本此条作:“庐山西南有康王谷,又有北岭城,天欲雨,辄闻鼓角潇潇之声。”按,涵芬楼本将“天欲雨,辄闻鼓角潇潇之声”接于《荆州记》:“雁塞北接梁州汶阳郡,其间东西岭,属天无际,雁飞”下,属错简。涵芬楼本卷四有两部重出的《荆州记》,且将《荆州记》与《浔阳记》文字错窜,汲古阁本中了保留了原始面目。
晋罗含《湘中记》:九疑山,在营道县北,山相似,行者疑惑,故名之。
依汲古阁本,“北”为“九”之误,作“九山相似”。《太平御览》卷四十一引同。
《襄阳记》:世纪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贼知其贤,旋军而还。
此条结尾脱“一郡获免”,汲古阁本不脱。
《孝子传》:义熙中,华宝父从军,时宝八岁,其父语宝曰:“吾还,当营婚冠。”值咸阳丧乱,吉凶两绝。宝年六十不冠,妻举言流涕。
“妻”为误字,汲古阁本作“娶”,断句应为“宝年六十不冠娶,举言流涕”。《南史》:“长安陷,宝年至七十不婚冠。或问之,宝辄号恸弥日,不忍答也。”
结语
种种迹象表明,汲古阁本《说郛》很有可能是陶宗仪编辑的早期稿本,其不少文字尚未在传抄中致误。需要指出的是,汲古阁本并非处处皆佳,因抄工不佳出现的讹误也相当多,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校勘中对其优长处的利用。古小说辑佚整理是一个长期积累、后出转精的过程,以上所作
文字考订,希望能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1]徐三见.汲古阁藏明钞六十卷本《说郛》考述[J].东南文化,1994(6).
[2]吴晶.《说郛》本《洛阳伽蓝记》的版本价值[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1).
A Research on Compiling and Collating to Several Novels of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of China——Based on“Shuo Fu”,a version from Jiguge in Linhai Museum
Wu Jing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Shuo Fu”,written by Tao Zongyi from Tiantai of Tai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ain resources for the collection of lost novels in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of China.However,the popular version of“Shuo Fu”from Han Fenlou,sorted out by Zhang Zongxiang based on six hand-written copies in Ming dynasty,may leave out some information without reading and studying the version from Jiguge in Linhai.Therefore,this research on Jiguge version of“Shuo Fu”will promote the compiling and collating to lost novels of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of China.
novels in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of China;“Shuo Fu”;Tao Zongyi;verson of Jiguge;compiling and collating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2.007
2014-12-05
本文为2012年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汲古阁本《说郛》所收魏晋南北朝小说文献价值研究”(12GHB06)的成果。
吴晶(1980-),男,浙江台州人,文学博士,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