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领先发展计划高标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5-02-13杨延
杨延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实施领先发展计划高标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杨延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全面完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任务,学校布局结构得以优化,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办学质量与效益获得大幅提升,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十三五”期间天津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亟待进行科学规划,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加大投入力度,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加大了投资力度,市财政投入11.5亿元用于中职学校布局调整、职教基础能力建设;投入4.2亿元用于高职教育提升办学水平建设。同时天津市有12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与教育部共建了8个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整体得到加强。
注重内涵发展,教育能力水平获得全面提升。“十二五”期间,三所高职院校成为国家级骨干校建设单位,并陆续验收成功,目前26所高职院校中有4所国家级示范校,3所骨干校。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6.67万人,校均规模达到6400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83所,其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5所,在校生规模97443人。
深化产教融合,职教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深化职教集团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19个职教集团内部建立了校企合作董事会、校企合作执行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三级贯通式”管理体制,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学校治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全市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度超过90%。
整合教育资源,海河教育园区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伴随多所职业院校搬入海河教育园区,有效解决了职业院校布局散、规模小、条件差等问题,总的基础设施格局和园林布局已经形成。国家西部民族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职教课程资源开发和质量监测评估中心、国家职教师资培训中心等国家级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园区内推行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整合集约利用。
探索多种衔接方式,人才培养通道初步打开。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以中高职课程衔接和探索学制改革为重点,探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中高职5年系统化培养试验和高职本科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在5所试验校开展中高职系统化培养试验,开设专业13个,招生1270人;在12所本科、高职院校之间联合开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试点工作,开设10个联合培养专业,进一步拓宽了各级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发展通道。
发挥大赛引领功能,教育教学改革成就凸显。成功举办4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企业紧密合作,主办单位由最初的16个增至31个,赛项由55个增至100个,90%的赛项融入行业技术标准;参赛选手规模逐年递增,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全国职业院校大赛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引领方面作用凸显,根据赛项内容已新增和调整专业(点)113个,结合技术标准开发课程1542门、教材813种,与教育部共建4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完成50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
依托行业企业,专业教育水平提升显著。形成了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不同院校互为错位补充的专业布局。截至目前,共开设高职专业730个,全部覆盖了天津市8大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根据天津市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实际及趋势,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提升优化专业教学标准,14项成果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全国唯一一项特等奖,完成50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任务,天津市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集团产业结构对接度已经超过90%。
开展社会培训,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高。落实职业院校与滨海新区、31个示范工业园区与企业合作签署的职工培训协议,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与市人社部门合作,紧贴优势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已开发4个批次共7个职业375个技能培训包,推动培训内容、技能标准与产业发展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与教育部共建的8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不断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存在问题
天津的职业教育虽然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作为职业教育的示范区,要保持全国的领先地位,尚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
首先,教育发展结构仍需要进一步调整,发展规模也需要提高。目前天津市中职学校不论在校均规模还是学校数量方面都与“十二五”发展目标存在差距,中职学校的数量目前为83所,比2015年目标的50所多出33所;校均规模现为1174人,与3000人校均规模尚有巨大差距。
其次,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有待深化。高职院校的示范校建设,中职创新示范校建设,中职优势特色学校建设,以及重点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为提高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水平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实现高标准的建设目标。
最后,师资水平有待提升。师资水平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中职的师资在规模上已经实现“十二五”的目标,但是在双师型教师结构比例方面尚未达到60%的目标要求,高职的师资不论在数量规模上还是双师型教师比例方面与“十二五”的目标都存在一定差距。
三、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天津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实施职业教育领先发展计划,到2020年,建立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于天津城市定位发展的,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普职相互沟通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国际化的高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任务应包括:
1.实施示范区建设提升工程
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标准。分类制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标准,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到2020年所有高职院校都达到国家级示范校骨干校水平,所有中职学校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依托海河教育园区,充分发挥园区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建立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的海河应用技术大学。在完善国家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质量监测评估中心、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等国家级职业教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级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基地,建设高技术、高质量的精品课程资源库和视频课程资源库,引领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发挥聚集效应,实现资源共享,将园区打造成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的标志区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杰出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建设高职优质精品特色专业。完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加强与国际职业技能大赛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力。建立以第三方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质量测评体系,形成质量监测评价机制。
3.构建职教衔接体系
加强中高职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工作。探索对口合作、集团化发展等多形式的衔接方式。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强化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的制度。建立完善的中职、高职、本科以及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学位体系。
4.实施职教师资培养工程
推进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轮训制度,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继续落实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质量完成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任务。与国际知名职业院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未来校长”培训工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管理能力的高素质职业院校校长。加快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到2020年,中高职“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分别达到60%和80%。
5.创新职教管理体制机制
加强职业教育统筹,强化联席会议机制,落实各部门职责,完善政府统筹、分口管理、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集团的治理结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以契约为基础的、责权利分明的行业职教集团董事会制度,开展多元投资、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形成覆盖京津冀的跨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及能够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研究制定职业院校经费投入改革方案,探索建立财政部门、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经费分担机制,出台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职能作用,完善集团化办学资源配置和运行机制。健全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学生实习实训责任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