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长线资本投资建设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对策
——新常态下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研究系列论文之五
2015-02-13覃振锋
覃振锋
引领长线资本投资建设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对策
——新常态下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研究系列论文之五
覃振锋
文章系《新常态下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研究》系列论文之五。文章认为,新常态下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出现新趋势,就是当前长线资本流动涌现出广西文化产业园区投资建设的新高潮。文章从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市场、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条件和环境条件阐明了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必需的基本生产要素条件,给出了加快长线资本投资建设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六大对策。文章指出,作为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突破路径就是:国家标准下的以特取胜。
文化产业园区;以特取胜
一、当前长线资本流动的宏观新态势:投资建设文化产业园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产能全面过剩以及房地产去库存的强大压力下,不少有战略眼光的开发商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开始投资政策扶持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上来,成为国内民间长线资本流动的宏观新态势。广西也出现了文化产业园区投资建设的新高潮。
(一)“美丽南方”文化产业园区
“美丽南方”座落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乡忠良村,目前总人口7.09万人。距市中心15千米,总面积48平方公里,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2005年,石埠开始着手立体发展优势产业,西乡塘区政府对其旧村96栋古宅进行院落原貌恢复、新村126栋新宅进行风貌改造成为美丽南方风情景观环、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古风南韵风情村以及开心农场游乐园、科普体验百果园、绿色蔬菜种植园和南国玫瑰种植景观园的忠良村“美丽南方”五种独特的“色彩”,成为一个以“美丽南方”为文化底蕴,以“领略自然田园风光与运动健康”为主题,集循环经济、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南方”,先后荣获“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南宁市优秀旅游景区”称号。“美丽南方”园区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突出特色,以一产带三产、三产促一产、一二三产互动的思路,规划了一环一区一村四园的布局,建设基于观光、美食、拓展、休闲、科普教育格局的示范园区,建成了历史留痕区、烧烤场、骑马场、百果园、玫瑰庄园等特色景点。2015年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十多万人,园区收入225万元,产业融合的综合效益十分显著。60多年前,我国教育家胡绳、诗人艾青、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等一批文化名人,都曾到石埠参加工作队,广西著名作家陆地也作为工作队员曾在此体验生活、构思写作,创作出我国壮族文学史第一部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如果说当年英国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造就了云南迪庆州的香格里拉繁荣发展,那么陆地小说《美丽的南方》造就了“美丽南方”文化产业园区的新兴业态。
(二)北海国际科普动漫产业园
项目计划用地2000亩,土地方广西农垦集团北部湾农场以土地合作入股方式合作开发。项目上游产业链为北京航天航空工业大学北海分校的动漫学院动漫教学研究基地,项目主体“动漫天堂”由动漫星城、教育星城和艺术星城组成,集动漫、游戏、网络、创意、制作、外包、培训、体验、研究、影视、出版、发行与衍生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项目配套有天象卡通乐园、科普教育基地、欢乐谷、北海天象国际会展中心、亚洲文化广场等,形成一园、二场、三城、四林、五街的规划格局。项目配套服务由酒店、商场、超市、医院、商住、服务中心,占地300亩。总投资18亿元,建设周期3年。项目建成后年均总收入229630万元,年均创税12859.3元,安排就业5000人。项目下游产业链延伸到旅游文化、演艺娱乐、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教育培训等相关产业。北海国际科普动漫产业城的项目实施,对北海及北部湾经济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动漫影视产业、教育科技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带动作用。
(三)桂林万达文化旅游城
这是广西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也是万达集团在广西开发的文化旅游产业超大型综合项目,桂林万达城占地88公顷,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40亿元,其中文化旅游产业投资150亿元。桂林万达城规划有文化、旅游、商业、酒店四大内容,分为超大型万达茂、大型室外主题公园、酒店群、大型舞台秀、酒吧街、高端游船码头六个功能区。其中万达茂是万达在世界独创的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全部为室内项目,包括室内主题公园、电影科技娱乐公园、大型电影城、室内滑冰场、购物中心等项目。室外大型主题公园结合广西文化设计,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大型游乐设备,有中国首台双龙竞速过山车和中国落差最大的激流勇进项目。该项目2017年建成开业,可直接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年收入30亿元,年纳税超过4亿元。
(四)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文化产业园区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文化产业园区起步阶段将设置:数字出版中心、动漫创意影视制作、现代印刷包装产业、出版传媒文化观光旅游休闲等四个功能区。在建设基地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打造上下游产业链,从而提高产品的商业价值和附加值。通过项目多功能区的有效运营,园区在建成初期可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以上,待资源充分整合后,可在3-5年内实现总产值过百亿元的目标。
(五)南宁万达茂主题乐园
2015年4月18日,万达集团投资150亿元的南宁万达茂项目主题乐园启动开工。该项目由世界知名的设计公司担纲设计,以世界级创意理念为指引,结合现代建筑美学和商业智慧打造的纯广西主题公园,广西景观、建筑、文化传说以及传统节日成为园区主要设计元素。设计堪称国际创新,独特地将古朴与现代、休闲与娱乐完美结合,园内多项内容由万达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预计2017年开业后年游客接待量120万人次。
(六)“十三五”开局建设的广西文化产业园区
纳入“十三五”开局的2016年度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有:建设广西文化产业城、桂林创意文化产业园、南宁动漫试验园、南宁东盟文化博览园、梧州亚太文化创意园、钦州泥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百色红色文化产业园、北海文化创意产业园、河池长寿文化产业园、广西工业设计城、柳州工业设计产业园、广西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南宁印刷出版产业园、桂林印刷出版产业园、贺州黄姚旅游文化产业园等。
二、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壮大必须考虑的几点因素
文化产业园区是由众多独立且又相互关联的文化创意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形成的产业组织形式。特别需要考虑以下基本生产要素条件,主要包括: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一)文化资源
文化有很强的地域性、历史性和民族性。一个地域的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是一个地域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利资源条件。
(二)人力资源
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主要取决于具有文化创意特殊专业技能的人才,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经营人才。一个城市、地区或区域如果能吸引这些特殊的人力资源集聚,才可能产生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品,进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资本资源
资本总是受利润驱使流向最盈利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产业之一。但是,资本的流入是有条件的,如果大量资本真的被吸引流入一个特定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那么就一定意味着这个区域在创造符合资本运营的各项条件上有显著的优势。
(四)基础设施
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经营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包括有利于激发创意的文化创意工作室、市场交易场所、交通和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齐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的地方,才有利于集聚大量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并带动庞大的消费群。
(五)市场需求条件
文化创意产业在一个区域内的集聚,一定与该区域内已经成长并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市场需求密切相关,包括该地区人员的收入水平较高、受教育水平较高、闲暇时间较多、文化消费习惯浓厚等。
(六)相关支撑产业条件
在文化创意产业周围建设完善的相关性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以构成一个强劲的产业创新支撑体系。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发展的技术手段和贸易载体,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新理念、新经营方式和新服务方式的出现,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催化剂。
(七)环境条件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文化创意产品生产者的创意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经营者的经营。文化创意产品的形成首先来源于灵感,灵感的激发往往需要一种宽松的氛围,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沟通环境。文化创意产品的经营特别需要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影响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环境条件包括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从制度环境的角度来看,当地的产业政策及其连续性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特别是政府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体现为制定吸引投资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建立公平的法律环境。
三、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路径选择:国家标准下的以特取胜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也要典型示范,引领发展。就全国而言,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部自2007年以来,共命名了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7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已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催生出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为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做出了示范。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领航者、先行者和探索者。
广西是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同样也肩负着国家文化使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广西文化产业参与全球性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与周边省区相比,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若园区企业被授予了国家级的牌子,那对符合国家标准而“走出去”的广西文化产业集群走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且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和基地的企业将能更好地发挥其领军地位,对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通过强化管理,引导地方政府完善政策服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化、集聚化水平大幅提升,必然成为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据最新的申报标准,并归纳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8项要求,要突出几个特点:
一要突出领先性和集聚性。优先支持在文化产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集聚程度高、综合效益好的园区。
二要突出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国家级园区,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在生产和提供民族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自主品牌的建设上成绩突出。
三要突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优先支持数字内容、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创意设计、高新技术服务、传统文化产业技术升级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园区。
四要突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优先支持合理利用特色文化资源,有效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走特色化与差异化之路的园区。
广西文化产业园区要想榜上有名,必须根据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发展特色产业,以便特中取胜。创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国际化合作的试验区(园),探索10+1式的合作模式,打造国际文化产业合作实验区,将具有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模式创新的优势。
1.区域性国际化文化合作的先行先试特色。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开展制度创新,探索中国—东盟“10+1”式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政策及合作模式的先行先试,成为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的载体,通过优秀文化产品的输出向东盟国家及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软实力,同时也将积极引进东盟各国及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产品,促进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提供新范式。
2.文化产业的国际性集群的特色。利用国家周边外交政策的倾斜,广西保税体系的优惠政策、灵活功能,打造文化对外贸易的重要一环,培育和延展文化产业完整的产业链,将引进国内文化企业,成为区域性外贸文化企业进出口的集聚区;引进东盟及其他国家文化企业,形成中国—东盟国际化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3.地方性及民族性的文化生态特色。紧扣科学发展方向,立足广西文化的基础与特色,突出广西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的特色,突出“中国—东盟”主题,传承和创新民族区域的原生态文化、提升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等方面,培育广西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以及面向东盟的国际性新文化的特色,寻求广西文化产业的新突破,为广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做贡献。
四、引领长线资本投资建设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对策
(一)产业政策先导
由于历史原因,广西文化产业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尽管自治区层面在2010年推出千亿元文化产业的战略目标,目前广西有关文化产业的各项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有些关键领域甚至迄今没有相关的产业政策。广西2011年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但是与之相关的配套实施条例仍然没有看到,广西文化产业园区推进如火如荼,但有关文化产业园区相关的产业政策仍然没有健全。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为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
当务之急,要抓紧制定并实施《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纲要》、《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广西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认定管理办法》、《广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发展的若干政策》、《广西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等产业政策体系,以政策环境营造园区发展环境、投资环境和金融支撑体系,以政府和政策推手发展广西文化产业园区体系和特色文化功能聚集区、文化中小企业集群为要素配套的文化产业集群体系,广西文化产业园区才能吸引长线资本的战略投资。
(二)搞好园区规划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关键在于走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园区发展道路。有了特色,园区各项工作就更加专业化、对产业的研究更深、对产业的需求了解更透,政府各项推进举措更有针对性。最终的目标是要按照品牌提升策略,抓住项目、产业链、产品、品牌、服务、管理等关键环节,努力培育、提升园区文化品牌影响力,培育一批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园区文化企业及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
(三)提高科技含量
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应该在调整产业结构、注重品牌意识、创新特色产品、培育产业优势上发挥应有作用。应在加大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提高科技含量。一要突出重点,在引进外资和新兴产业上下功夫。培育具有龙头作用的产业,打造产业“航母”,以带动辐射一大批配套、协助、互补的中小企业,在文化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下形成一大批文化产业集群。二要科学发展,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上下功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育出更多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
(四)做好龙头带动
围绕园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按照统一规划,分项目实施的办法,请专业机构做好项目策划和储备,高起点策划、高品位设计、突出特色,体现功能,优先做好龙头项目,特别是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列入首选,以龙头项目带动园区发展。
(五)改善软硬环境
坚持不懈地改善投资环境。园区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就要积极改善软硬环境,尽量地把投资经营成本降到最低,增强效益的预期。整合各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和园区管理机构要下大气力改善和优化投资软环境,在提供优惠政策、实施高效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建设高品位人文环境上多努力。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法治环境、人居环境,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高级文化人才,实现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聘任高科技人才,建立高新技术开发推广中心,成为园区内产品的开发和招商项目的助推器,成为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基地,成为民营企业孵化器。因此,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此外,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要突出依法行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不能以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代价。
(六)扩大招商引资
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原则,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运作机制,充分利用政府、文化、投资机构、中介组织、企业的力量,进一步增强园区的开发整合能力。要扩大对外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外资参与投资建设开发,鼓励当地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进入园区,全力推进合格市场主体建设。注重引进有开发和经营实力的产业集团,集中建设,以此提升广西文化产业项目的品位和层次。对文化产业园入驻的投资建设业主,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在具体项目上,主动服务,提供便捷的行政审批,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加快建设。
覃振锋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广西八桂学者岗位团队专家,研究方向:区域文化与区域发展,广西南宁,530022
G114
A
1007-7723(2015)06-0047-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