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研究

2015-02-13刘洪英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文院校

刘洪英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研究

刘洪英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中国传统文化恢宏博大,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但是,多元文化的冲击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对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现状入手,在分析影响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应对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危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高职学生;传统文化;认同 ;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涵了大爱、重德、求实、和谐等诸多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一直以来,它在中华民族间世代传承。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对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已经出现了危机。如何将对传统文化认同的教育纳入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这不仅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意义,更是对高职学生适应主流文化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现状

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教育世界各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视的,因为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交流融合而自觉形成的,它凝聚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风貌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如何,必将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命运。然而不容否认的现实是,在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已经出了问题,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教育更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认同的教育重视不足,将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课程列入公共选修系列已经是高职院校通用的做法。学校在降低对学生传统文化水平要求的同时,在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选、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考评方法等方面又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而师资力量的薄弱更是造成了课堂上教师知识传授的随意、肤浅,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后果。这些教育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弊端一方面导致了学生接受的知识既不系统,信息量又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不高,对传统文化认同意识的淡薄。

正是由于没有将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课程作为正规课程来建设,因此,随意、枯燥、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必然就使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教育缺乏实效。面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缺乏内容、手段等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然受到极大冲击。必须承认,现行的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模式不仅无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相反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充满抵触情绪,从而也加剧了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危机。

(二)高职院校决策层的教育思想不端正

面对就业压力的日渐增大,为了就业率,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等方面表现出围绕就业市场转动的倾向,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一些官员以及诸多高职院校的决策层认为:学校的办学方针应该是“办学应以市场为导向,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在这种教育思想的作用下,必然就造成了有关传统文化的教育与职业教育并没有多大关系,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可有可无的结果。调查显示,鲜有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方面的课程,一些院校即使开设,也仅仅作为选修课程来设置,而更多的院校是根本就没有设置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

高职院校这种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的不端正,必然会导致传统文化认同的教育在高职院校没有立足之地。而这种负面的引领,更是加剧了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危机。

(三)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偏低

高职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于普通高中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入学分数不高,学习基础薄弱,人文素质也参差不齐。然而,他们对各类新生事物的接受却非常快,同时这一特殊群体思想又比较单纯,因此,伴随着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全社会范围内人们价值取向的偏离以及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淡化,这些就进一步导致了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低。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令人担忧;如,在“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进行调查时,87.3%的学生选项都集中在“模模糊糊”上;“中国的四大名著你都读过吗”?“都读过”的只占9.7%,“读过一两本的”占75.6%,“没有读过的”占14.7%。又如,在问道“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佛教和道家各家的思想和精神了解吗”?近60%的学生居然分不清儒、释、道,更不了解三家的思想。而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价值体现的认可度调查时,回收问卷数据显示结果更是不容乐观:只有11.7%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在当今还有很高的价值,80%以上的受访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在今天只有一些较少或微小的价值体现。

面对市场经济变化以及文化多元化冲击,加之高职教育自身问题的影响,高职学生身上明显地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推崇、对本民族文化的贬低。不得不承认,当下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偏低。

二、影响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认同如影随形地同社会的发展缠绕在一起。建国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因为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忽视;十年 “文革”对传统文化又造成了颠覆性的损害。今天,虽然人们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但是,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社会的转型对人们的价值观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高职学生而言,对传统文化认同的根基原本就不稳固,多元文化的冲击使他们对传统文化更加不感兴趣。文化的多元、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下的种种现实,这些来自社会大环境的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给高职学生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就加剧了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危机。

(二)教育管理者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纵观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现状,短视的功利主义占主导地位已经是普遍的现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被许多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片面地理解为高职教育就是追求技术技能的教育。某种程度上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被简单地演化为职业培训,而不再是“大学”层次上的对人的全面培养。高职院校中普遍的做法是,专业课程至上,涵盖人文素质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被极度压缩,甚至被边缘化。反思这一切,我们不得不承认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教育管理者功利主义思想的严重,而其结果不仅仅是造成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下降,同时也使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渐行渐远,客观上就导致了这一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更大的危机。

(三)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救助缺位

目前,在各高职院校缺乏系统地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程,课堂讲授过程中少了文化氛围的熏陶,只有零散的知识片段的灌输。教师由于自身人文修养或课时限制等原因,在课程设计上“欲讲还羞”,人文内容缺少大的背景烘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在进入高职之前人文修养就有所欠缺,因此对教师讲授的人文内容听起来似懂非懂、存在困惑。而对于这些困惑,大多数的学生不会主动向老师寻求解惑,教师更是很少发现学生的困惑并及时做出引导。课堂上这种传统文化教育救助的缺位严重地影响了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课堂教学缺少实效性,当然也不会给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带来多大的益处。

令人担忧的是,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救助的缺位不仅仅表现在课内,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同样也存在着忽视人文气息营造的现象。在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下,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多以技能为主,忽略传统文化的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传统文化教育救助的缺位,在课外同样也得不到补救。传统文化教育救助的缺位,进一步加剧了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危机。

三、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危机的应对建议

(一)教育决策者必须要放下功利,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的决策者已经在各种现实利益的蛊惑和驱使下,过于强化就业职能,把仅仅具有某方面专业技能的工匠当作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高职教育培养的不应该仅仅是“匠人”,而应该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而提高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不仅有助于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本民族的社会传统和文化制度, 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这也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完全相适应的。基于此,高职教育的决策者们必须要放下功利,转变观念,这是根本也是关键。如果教育决策者不能转变观念,有关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的一切努力都会是收效甚微的。为了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决策者只有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放在同等位置,才能切实加强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力度和广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二)重新构建人文素质课程的学科体系

在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偏低的背景下,若要真正提高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实现人文素质课程学科体系的重新构建, 扩大人文素质课程的比例, 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时间,才能为提高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重构人文素质课程的学科体系,高职院校就必须要下决心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做出相应的改革。要能够立足于当前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的不足与缺陷的事实,根据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根本目标确定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课程体系,规范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还应该多多开设有关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选修课程,扩大人文素质教育学分的比例;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对学生实施动态、多元的考核。通过学习和考核,要使学生不仅知识结构更加完整,而且自我的精神境界也应该能够有所提升。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已经具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然而,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却起步较晚。目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还处于缓慢前行的阶段。不能否认,这种未成形的大“气候”对高职学生传统文化认同的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基于此,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校园这片土壤,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通过营造校园文化这种小“气候”来提升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效果。

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例如:设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网络平台;成立与传承传统文化有关的各种学生社团;举办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纪念活动;开设多种多样的历史文化交流论坛等等。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不仅能够赋予校园文化更多的内涵,充满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更是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塑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这将对提升高职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实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恢宏博大,当下社会多元文化的并存,这些就决定了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教育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缩短这一过程,它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执着、付出。

[1]宫丽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林业大学,2006.

[2]雷秋云.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A Research on the Identification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LIU Hong-ying

(TianjinBinhai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Tianjin, 300451)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prolong and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spirit of Chinese nation. However, diverse culture brings some obstacles to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great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concern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current circumstanc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is phenomenon in order to offer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to deal with the crisis of college students’ low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traditional culture; identification; education

2015-01-15

刘洪英(1965-),女,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G711

A

1673-582X(2015)03-0125-04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人文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