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和谐课堂
2015-02-13樊长林
樊长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教育部分别于2006年、2010年启动了示范校和骨干校的建设,与此同时,山西省于2011年开始重点建设10所不同专业大类、办学条件较好、工学结合紧密、就业质量高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这些举措,旨在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课程改革是提升高职高专教学质量,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任务,通过课程改革可以缓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更新教师观念,打造教学团队,培养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
一、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重点和难点。课程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和实践融合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是基于市场调研及岗位分析,熟知工作任务,以能反映某一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工作任务的判断及采取行动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构建课程体系中不仅要注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调研,而且要考虑学生的特点,根据从事行业特点、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等,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注意学生、社会、工作岗位等诸方面要求的和谐统一。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课程体系中各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基本规律等,各科课程有机结合而又不相互重复。
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注意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性质等要求,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职业标准及学生未来发展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反应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合理的考核方式,全面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构建教学单元时,要注意项目或者任务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实际的渴求性及学生的兴趣性等,同时渗入学生其他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各教学单元的序化,要遵循教学规律,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映职业教育的先进性、职业性及开放性。
二、高职课堂教学特点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任务、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成果。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职教学课堂具有其独自的特点,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职业教育课堂的开放性及职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课堂应该不仅仅限于教室的本身,应该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及企业工作现场。这种课堂教学复杂性要求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不仅仅是内容,而且应该包括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具、教学场所、课堂考核等内容。职业教育课堂的不确定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高职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的各因素要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教学场所及教学资源与教学情境的完美结合,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完美结合,课堂与实训场所的完美统一,形成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教学生态,是构建和谐课堂基础,是师生共同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的保障,是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具备职业岗位能力,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的根本前提。因此,高职教师应该构建和谐课堂,完成角色的完美转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关注学生成长是和谐课堂根本
课堂是学生掌握及教师传授知识,师生共同学习研究提高技能和职业能力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战场。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及岗位需求的能力,使学生毕业能够顺利上岗,能够独立生活、生存,还要放眼学生的未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求知,迅速提升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意识,善于发展自我的体验,彰显个性,共同探讨专业的未来发展,以及我国在此领域的国际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师在课堂上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创新,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倡导学生自主验证,力求达到教学的最佳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创新能力不仅是胜任岗位的需要,还是学生发展提高的需求,更是社会进步提高竞争力必需的能力。高职学生应该在自己所学的基础上,首先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索,通过查阅资料,先寻求解决方案,再初步制定方案。这就要求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要具备创新能力及意识,充满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向自己学科前沿迈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创新中不断激励和成长,才能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促进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向新领域迈进,热爱课堂,尊重教师,热爱生活,热爱社会。
2.良好教学生态是和谐课堂的标志
教学生态指教育各因素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相互作用态势。良好的教学生态是指师生关系、教学情境、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活动设计等各因素和谐共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而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更体现了各种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更应该构建和谐课堂,达到教学做完美统一。
教学环境应考虑教学要求、职场氛围等。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教学环境的适宜性、职业性,力求环境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改变过去“师道尊严”价值观,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自由平等新型师生关系,形成自主学习探索求知的欲望,树立开拓创新的激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活动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学生情绪和思维变化,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探究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们共同面对的不再仅仅是教材上的知识,而是更为广泛的职业能力和更深层次的探究创新能力。通过这种互动式学习,职业教育所倡导的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工作、学会创新、学会沟通成为现实。
现代的教学手段不断地创新,特别是把计算机技术引进了课堂,通过多媒体动画及视频等,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出教学动画、虚拟项目等教学资源,能较好处理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将抽象的概念变为了形象的实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符合高职学生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3.完美的教学艺术是和谐课堂的精髓
高职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还应具备完美的教学艺术,将知识、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有机完美统一,达到娴熟精湛的境界,巧妙地获取创造性教学效果的艺术。这些是形成和谐课堂的关键因素。
教学艺术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每个教师都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而不应是教材的奴隶,备课过程是教师对教材的开发过程,是对教材的处理取舍调整过程,应当深入把握教材的内涵及特点。以教学目标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特点制订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教学方案,在处理好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融入前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认真组织,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对教材的更大发挥空间,根据教学任务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心应手地回答指导,因此教师应该是教材的驾驭者。
教学语言是传道授业的载体,教学语言的表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语言上,教师要讲究艺术性,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述出一些抽象的概念。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来完成。因此教师应该举止文明端庄,穿着与所从事的专业及教学任务相适应,语言表达也应该采用专业术语,不宜采用市井语言,语气和蔼可亲,从一言一行、穿着打扮给学生传输职业道德及职业素质。
4.教学组织完美和谐
课堂教学的组织是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以完成自己教学任务为目标,进行“填鸭式”教学。要到达教学效果实现理实一体教学,在选取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要求。要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谐性,不能不顾或者只顾某一方面,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不能脱离社会需求,做空中楼阁,教学内容不接地气,无法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学改革的本质目标是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课程改革过程要解决好科技与人为的统一、技术与知识的统一,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归宿,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考核方式等一定要符合高职学生特点,能够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使课程改革能够平稳落地,彰显课程改革的成果。
[1]王晖.关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
[2]王瑜.高职高专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设计[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S1).
[3]罗成,陈绍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高职高专课程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4]樊长林.推进课堂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