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朵奇葩——管窥清初戏曲中的女性形象
2015-02-13郭宇芝
郭宇芝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27)
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朵奇葩——管窥清初戏曲中的女性形象
郭宇芝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27)
[摘要]清初人们的民族意识非常强烈,亡国之痛极为深沉,在这种背景下,一直以来受到压抑和漠视的女性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正是由于这些女性的存在,把男性群体的懦弱无能突显出来。清初文人把戏曲作品作为载体,把一系列的才女、贞女以及女杰等女性形象塑造出来。社会历史和社会思潮是形成这些女性形象的根本因素,但主要还是源于创作主体特殊性因素。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犹如一朵朵奇葩,在戏曲百花园中盛开。本文对清初戏曲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戏曲;女性形象;人格魅力;探究
在明清交替阶段,由于受到满族入侵,民族矛盾被进一步加深。清初统治者出于对自身统治巩固的目的,采用了一些“用儒术以笼汉族”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等,以缓解阶级矛盾。《南山集》案等就是震撼明遗民的典型之作。明末清初时期,一些先进思想对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清初戏曲创作被诠释得淋漓尽致。顺康雍这三个时期就是本文界定的清初时间,明清并不具备较多的戏曲研究成果,名家名作为集中研究对象,而系统地研究清初戏曲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少之又少。
一、清初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
1.才女和贞女
封建社会在我国持续时间较长,受其影响,家这个小圈子成为女性唯一的活动范围,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思想像一座大山压在女性身上,对她们的思想产生束缚,使她们的才华被压抑,不得发挥。然而,在清初的戏曲中对女性的才情和胆识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歌颂。洪异在其《四蝉娟》中,把才情横溢、超越男子的才女形象管仲姬和谢道辊,以及李清照和卫茂漪塑造得栩栩如生。《簪花》中塑造的卫茂漪,就是闺阁的名姝形象,对书法特别精通,古今流传,在东晋书法家中极为著名,是书圣王羲之的启蒙之师。作者凭借“书圣”所表达的成为卫夫人的门生的自豪心态,甚至宁愿“戴巾帼”和着女子装体现出其对卫夫人的崇拜,卫夫人的才华可见一斑。作者还突出了王羲之傲骨嶙峋,任何时候在权贵要津面前都不曾有过轻易折节,但他却异常谦卑地对待卫夫人,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作者对女性的钦佩和敬仰之情。另外李清照和管仲姬两位女性,其才华也名传千古,各有千秋,两者的才华都为人所折服。当然,各位名家塑造的上官婉儿和苏小妹等等才女形象,通过作家的妙笔充分地渲染,形象更加突出,甚至男性都不及。
历来文人都钟爱贞女的形象,女子的贞节是文人大肆歌颂的内容,文人肯定贞女的品行。在清初文人依靠戏曲这个载体,把许多贞女形象塑造出来,这些贞女对爱情和婚姻忠贞不渝,从更高层次上看是对国家的忠诚。作者极为看重她们的节操,在《孤鸿影》这部戏剧作品中,周如壁对温超超形象进行了塑造,在情感懵懂之时,温超超对大才子苏东坡产生好感,但年事已高的苏东坡久经宦途风险,对这份感情并没有做出回应,在他被再次罢黜远行后,温超超终因思念过度,患上疾病,憔悴而死。正可谓为爱情忠贞而死。
2.女杰和奇女子
在清初戏曲中塑造的女杰形象,在女性群像中可谓亮丽风景线。女杰拥有官女或妓女等不同的身份,身怀绝技或慧眼识人等是女杰的不同行为的表现,一股凌云的豪气在她们身上充分地洋溢出来。王夫之在其《龙舟会》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智勇双全的女子形象。张源在《樱桃宴》中描写了窦桂娘杀贼复仇的经典故事。这些女杰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巾帼小娥具有大丈夫气节,担负起替父亲丈夫报冤的重担。作者极力描写谢小娥百折不挠的复仇精神。钱肇修在其《芙蓉峡》中,对另一个女杰形象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小涛从狱中把穆氏救出,再次返回冲入敌营,把盗首杀死,并把书和黄金送给李辛夷,对其好言相劝,向朝廷进行归顺。在平定完事情后,又不见其踪影。这一点与聂隐娘具有相似的行为,浪迹江湖成为其最后的选择。
在清初的戏曲中塑造的奇女子形象也很多,这些形象德才并举,智勇双全,具有傲骨,是同恶势力进行抗争的典型代表,因此属于奇女子之列。在《临春阁》中,吴伟业所塑造的张丽华和冼夫人乃是奇女子的典型代表。张丽华以国家利益为重,并具有出众的诗情文采,成为皇帝的辅佐重臣。但其在隋军过江,陈后主投降后,含恨自杀。作者对她的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贞大加欣赏。而作为忠贞将领形象的冼夫人,是边陲的守卫者。她智勇双全,有勇有谋,游刃有余地在属于男性的活动领域中穿梭,甚至男人所不及。在《桃花扇》中,孔尚任塑造了李香君这个奇女子形象。作为秦淮名妓的李香君,无论阴柔之妍还是阳刚之美,都在她身上同时体现出来,作者以“骂筵”等几出戏为载体,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李香君性格的刚烈、内在美的高贵。同时还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在爱情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下,以国家大局为出发点,能够做到把个人情爱牺牲。陈十鼎在其作品《中郎女》中塑造的蔡琐也是位奇女子。
二、清初戏曲中女性所具有的品质
1.有胆有识拥有更宽广的活动领域
清初文人刻画女性才能成为时尚,在清初的戏曲中,一些有胆识的女性也是值得关注的对象,她们能够走出闺阁,奋起反抗不平,以表达自己的嫉恶如仇。张源在其作品《樱桃宴》中刻画的窦桂娘形象,王夫之在其作品《龙舟会》中刻画的谢小娥,都是普通女性,她们是冲破惟命运是从的世俗界限,勇敢地站起来反抗,为自身命运的改变而努力的顽强女子。
李香君身为秦淮名妓,虽是社会的底层,受人玩弄,但她与复社文人进行交往,封建社会对女子在家领域进行活动的限定被其打破,在政治生活中参与得更多。她对马士英和阮大城之流进行痛斥,听说马、阮来宴饮听曲,她就要做“女称衡”,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她以“不会唱曲”为理由进行拒绝,不顾自己的生死,以唇枪舌剑同权奸进行斗争,并把他们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揭露出来;李香君身份虽然卑贱,但对宰相之尊当堂进行了羞辱,这是超越女性传统活动领域的表现。社会所限定的女子活动领域被她们打破,在男性活动的领域有她们参与的身影,才干和胆识与男性可以媲美,甚至有时男性都自叹不如。在清初的戏曲作品中,作家通过对这些才貌双全的女子进行有意刻画,极力对她们过人的才识进行渲染,在她们身上投射自己的情感,实际上作者希望男子能够强大,把大局支撑起来,这是作家对男性失望的体现,通过对女子才能的赞颂来激励男子,不要连女子都不如。
2.顾全大局,具有高贵的民族气节
对清初戏曲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独特的人格魅力凸显,高尚的节操是她们具备的典型特征,她们能够从容地应对大是大非;并敢于反抗恶势力,不失节操。而具有超强的胆识,刚烈不屈的性格,人格魅力凸显的女子典型代表就是李香君。她宁死不从被逼嫁给漕抚田,以死抗争,把头撞得溅血满地,迎聘的杨文骢便让其养母李贞丽进行代嫁。而马士英和阮大城等,对秦淮歌妓进行逼迫,为之演唱,借此机遇李香君对马和阮进行痛斥,惨遭殴打,并被送入内庭。杨文骢受人委托把妆奋送给阮大城,而李香君虽为妓女身份,其反应与复社名士侯方域截然不同,她通过“川拨棹”的演唱,对侯方域随便地进行表态进行了责备,她认为作为一个人人品更为重要,不要人穷志短,并以卸下新换上的衣衫和刚戴上的饰物的行为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气节刚毅不屈,侯方域作为一个复社名士对其也感叹不如。她对政治的邪恶势力敢于蔑视,在个人情爱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宁愿牺牲自身利益而顾全大局。这是对以往沉迷个人情爱女性形象的超越,是人格魅力的凸显。
同样,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也体现在一些贞女的身上,这些女性不惜牺牲生命,而对自己的节操进行维护,决不向恶势力屈服。她们忠于爱情,能够洁爱自身,为情、为理而守节,作家宣扬这种“节操”,实质就是忠贞国家的表现,他们是明遗民,反映出忠贞明朝的品格。因此,汇集众多贞女形象,宗旨就是体现忠贞国家和明王朝之意,也是作者眷念明王朝的体现。明亡之际,如钱谦益等一些文人名士为了自身利益,宁愿失去政治气节,做“贰臣”,而柳如是和顾横波等女性的政治气节却明显地高出男性。明亡后,柳如是以跳荷花池殉身来抗争。顾横波也以忠君守节和以死殉国对丈夫进行规劝,而其夫则为了自身利益,成为三朝之臣。面对大是大非,男子竟逊色女子,他们易屈服形势,把自己的节操抛在一边,而女性能够做到坚守住自己的节操,表现出的气节极高。
清初文人把戏曲作品作为载体,把一系列的才女、贞女以及女杰等女性形象塑造出来。社会历史和社会思潮是形成这些女性形象的根本因素,但主要还是源于创作主体特殊性因素。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犹如一朵朵奇葩,在戏曲百花园中盛开。这些具有典型个性的女性,是清初戏曲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典型,面对大是大非等问题,她们在男子活动领域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勇敢以及智慧是男性所不及的,她们成为民族精神的真正承担者,是国家大义的代表。研究与欣赏清初戏曲中的这些女性形象,具有极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钱成.论《红楼梦》戏曲首编者仲振奎的戏曲创作[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2).
[2]奚海.戏曲创作改编中“识”的决定作用——《琵琶记》“乞丐寻夫”原作与李笠翁改本的比较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3]林小燕.程朱理学禁欲观念对晚明戏曲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刘奇玉.古代戏曲创作主体思维特征论[J].韶关学院学报,2009(10).
[5]唐明生.试论戏曲目录体批评的文化背景[J].襄樊学院学报,2010(7).
[6]伏涤修.李渔商业化戏曲创作追求成因探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
[7]宁俊红.论当代古典戏曲理论研究体系的建立及其内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8]汪超.论“传奇观”与明清戏曲小说的文体关系[J].求是学刊,2010(6).
[9]闵永军.论朱权的曲学观[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5)6-01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