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在调节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中的应用
2015-02-13胡延彦
胡延彦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41)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率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爱屋及乌地喜欢他教的这门课,由此带来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一、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生关系总体是好的,师生心理相容、心灵接纳,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第一,师生亲密度低关系淡漠。例如老师可能是因为实在是不认识学生,学生可能是因为怕跟老师打招呼,所以双方碰面也不打招呼,形同陌路。再如,经常会有老师批评现在的高职学生素质差、学风差、学习能力弱,而学生则抱怨老师不负责任、对学生关心不够、上课枯燥无味、照本宣科。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上课时间,其他时间交流为零。
第二,师生之间存在表面化和功利性,情感交流较少。例如学生自认为师生之间已经演变成赤裸裸的利益和金钱关系,认为当班干、评优、考试通过都是可以通过与老师打好关系来搞定。再如,现在很多学校都实行学生给老师的打分制度,不可否认有一定的真实性,但也存在一种现象,比如,自己的班主任的分数比其他老师高、关系好的老师分数比较高,温柔的老师分数比较高,形象好的老师分数比较高等等,也就是教学水平不再是唯一的标准,这也反映了情感交流在师生关系中的重要性。
第三,师生关系存在矛盾冲突,例如,一些辅导员都感觉自己成了学生的保姆,学生大事小情都找老师,没有一点自理能力,而学生可能觉得老师对自己的关心还不够。再如期末考试作弊引起的师生冲突,评奖评优中存在的矛盾,处理同学关系时存在的矛盾。这些都是师生关系不和谐的表现。
二、出现不和谐师生关系的原因
第一,办学基础弱。很多的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专或者是中职,原有的办学基础都比较弱,难以适应迅速增加的学生人数。教师少学生多,师生比失衡,也就造成了前面提到的一种现象——老师都叫不出学生的名字。学生进校以后,原本是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各种期待,但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远低于预期。这势必会减弱学生对于学校和教师的满意度。但为了解决硬件的不足,适应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选择郊区建立新校区。教师只能往返奔波于市区与郊区之间进行工作。赶点到校上课,下课赶车走人也对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学生的因素。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缺少人际交往的经验,而且抗压能力不强,一旦遇到困难,有些学生便会产生抑郁、抵触情绪,自暴自弃,产生逆反心理。部分学生把对学校的不满迁怒于教师,不尊重教师的劳动,存在一种消费心理。甚至把教师为学生的额外付出看成是义务,劳动得不到尊重,自然会严重挫伤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信心,从而影响师生关系。
第三,教师的因素。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都把科研放在首位,在晋升、评优时以教师的科研工作作为主要的指标,还有一些学校由于师资不足或者是为了节省经费采取教师兼任辅导员的制度,再将辅导员的考核与晋升、遴选挂钩,对教师的教学素质则不重视,这样的结果就是教师身兼数职、精力分散,无暇顾及学生的需求,更不会去考虑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利用隐性课程改善师生关系
隐性课程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形态层面。主要包括和领导、教师有关的教学理念、校园文化、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班级的制度建设、校风班风的建设、教师师德建设、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规则等。二是物质形态层面。例如校舍建筑、教室环境的布置、校园的环境及校园周边的环境等。三是动态层面,是指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各类集体活动、各类仪式庆典活动和适当的社会活动等。
目前的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利用隐性课程改善师生关系:
第一,重视隐性课程建设,创新教育理念。院校的领导、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要认识到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内容的变化。要重视隐性教育对学生的信念、知识、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影响,并且通过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来为隐性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
第二,针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设立新校区的现状,可以通过硬件设施来传递隐性教育。如进行新校区的建设时,即考虑到校园的建筑、园林绿化、雕塑壁画的使用价值,又使之成为学校精神、理念、学术和文化的载体,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和陶冶功能。另外,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改善教师的休息环境,让教师免于奔波市区与郊区之间,这样与学生的相处时间也会增加。
第三,院校应该在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营造一个服务于学生成才的氛围。领导在制定政策时,应该考虑到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为促进和谐师生关系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可以将教师参与学生交流的行为,改善教学形式等列入教师考核体系。另外,丰富校园文化也是传递隐性教育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校风、班风就如同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家风一样,可以规范学生行为,影响学生的性格,甚至可以决定学生的命运。另外在上课之余,多举办各类技能比赛,创造社会实践机会,多组织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鼓励教师参与,多为教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例如,建立学院微信公众号鼓励教师和学生关注,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又可以建立一个良好快捷的沟通平台。
第四,提升教师的修养。一方面,师德建设是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师德会极大地影响到受教育者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一种平等的、民主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另一方面,要丰富自身的知识。教师不仅要有智商,还要具备高情商,在信息传递迅速的当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远不比教师少,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或者简单地进行信息的累加,学生就会对学习内容感觉乏味、没有新意。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所接触到的学生多为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习的自主性也远不如本科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锤炼,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且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凌艳.隐性课程视野下的高校师生关系[D].安徽农业大学,2010.
[2]文其云.浅议高职院校师生关系[J].职业时空,2011(8).
[3]朱葛俊,何雅琴.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4]欧阳丽,周书云,周钦青.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5]王小力,李宏荣,徐忠锋,张孝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
[6]段旭光.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7]郏国中.当代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州学刊,2010(4).
[8]杨艳,洪恩强.江西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