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广学识,砥砺心胸
—— 谈地方高校音乐教师到中央院校访学的意义

2015-02-13

音乐生活 2015年10期
关键词:音乐会院校音乐

李 蕾

增广学识,砥砺心胸
—— 谈地方高校音乐教师到中央院校访学的意义

内容提要

本文从体验校园文化、汲取课堂教学经验、考察艺术实践活动、与国内外专家交流、了解世界文化前沿等多个角度,论述了在中央院校访学之于地方高校音乐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性。访学教师通过上述途径,不仅能拓展其知识体系、全面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音乐研究能力,还有助于陶冶音乐教师的人文艺术情操,锻造严谨负责的治学态度,开阔地方高校音乐教师的眼界。同时,高质量、高平台的交流活动,会促使地方高校教师从“小我”走向“大我”,增强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访学 高校教师 素养 使命

高校教师身兼教学与科研于一职,身负培育国家高级人才的使命,必须不间断地学习、提高,努力把自身打造成为博学、进取、有思想的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才能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环境,从而满足学生和社会对文化创新的期待。地方高校音乐教师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限制,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相对来说落后陈旧,因此,这些音乐教师是否能够再提高,将成为衡量他们职业层次和教学质量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而到中央院校访学正是地方高校音乐教师实现再提高的一个有效方法。2013年,笔者有幸参加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骨干教师访问学者项目,在中国音乐学院做访问学者一年。访学期间,旁听了优秀公开课、观摩了音乐会;参加了北京传统音乐节、艺术实践周;聆听国际、国内专家学者的大师课并进行交流;与学校领导、一线教师以及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进行了交谈。本文结合笔者的上述经历,探究地方高校音乐教师到中央院校访学的意义,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严谨细致的访学规程,明确了访学教师的进修自觉

中央级的音乐院校是一个国家音乐教育的最高殿堂,承担着引领各地音乐教育共同发展的使命,访学规程也设计得严谨、细致,具体体现为:内容门类周全、效果考核严格、安排紧凑合理。这就确保了访学的地方高校教师们不虚此行,既不会走马观花,也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会无所事事、有名无实。访学的教师们看到这样的规程、执行这样的规程,会感到自己的进修是过程有章法、成果有保证的,从而树立了自信、提高了效率。

2.门类齐全的课程学习,拓展了访学教师的知识领域

音乐学科专业门类多,每个专业都有精深的课程。音乐教师既学习自己主攻的专业,又适当学习交叉学科的课程,将有利于开拓视野,寻找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中央级音乐院校课程资源丰富,而这些课程资源都是对全体学生和所有访学教师免费开放。这种开放性办学使笔者感受到不同的学术底气,海量的知识、尖端的学术、崭新的视角,令笔者受益匪浅。

《音乐文献学》《口述史》是目前地方院校还没有开设的课程,由此领域著名专家主讲。一是介绍音乐文献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一是“抢救活文献”,这两门学科为从事音乐史、音乐理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珍贵的事实依据和方法。

此外,一些选修课程也很有特色。例如,访谈形式的《音乐纵横三人谈》;真正的原生态民歌艺人与学生面对面演唱、切磋的《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研究》;声乐系的台词课、表演课、经典影视配音课,钢琴系的艺术指导元素训练、近代槌击钢琴演奏、室内乐演奏、电子管风琴课等等。

在钢琴学科的建设方面,《中国钢琴文献研究》《中国声乐作品艺术指导》对中国钢琴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带头作用。《音乐释义》让访学教师在怎样上一堂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又有吸引力的音乐赏析课方面有所收获。《西方音乐史》和《中世纪音乐》贯通西典,老师本人就像一本活字典,仿佛带笔者亲临那个年代,找到了西方音乐的根。此外,还有生动活泼的音乐心理学、充满感性的音乐治疗学等等。

通过旁听艺术管理系的主干课程,笔者学到了许多作为现代音乐人有必须懂得的一些艺术管理知识,并把这些知识经过解析、加工后,带回了自己的课堂。

中国音乐学院在民族音乐学领域是全国的领军者,有关课程开设专业性更强,选修面更广。诸如:民族音乐学记谱理论与实践、历代乐志选读、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外音乐交流史、民族音乐学方法论、说唱音乐研究、民族音乐视野中的仪式音乐研究等。

3.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启发了访学教师的人文情怀

中央院校的另一个大优势,就是校园艺术活动规模大、质量高、创意新、内容活。访学教师在访学期间可以亲历多场大型和中小型艺术活动,这些活动汇聚了众多艺术精品,浸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促人思考艺术与世界、与人生的关系,因而启发了访学教师的人文情怀,对地方高校音乐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

中国音乐学院承办的以“雅乐”为主题的国际性音乐节——北京传统音乐节,使我们大开眼界。雅乐是华夏礼乐文明的一个要素,是儒家奉为最高典范的“六艺”之一。孔子曰:“安上治,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乐文化一直是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在文化与价值被物质及利益恣意侵蚀的今天,重新建立中国人本有的天地理念,找回我们荒废已久的文化精神,是这代音乐人必须倾力而为的重任。

在观众们期待的目光下,历时五天以“礼乐重建”为主题的第五届北京传统音乐节在国音堂开幕式上奏响燕国之乐。由台湾南华大学雅乐团表演的开幕音乐会《燕国礼乐专场音乐会》上“燕国礼乐”缓缓奏响,时间仿佛流转到了先秦,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带入那个古老国度。演出以古燕国为背景,上半场为宗庙乐、宴飨乐两个部分,下半场是以乐舞为主的“箫韶九成”,就是它令孔子赞叹:“听《韶》乐,而三月不识肉味”。

接下来我们还有幸观赏了亚洲宫廷乐专场音乐会、神月署清代雅乐专场音乐会以及由台湾汉唐乐府雅乐团表演的“艳歌行”专场音乐会。这些都是在地方院校难得一见的精品文化。每一场都有艺术大师们的精彩演出,他们扎实的艺术功底和深厚的艺术底蕴,令人拍手称绝,这些现场观摩也为地方学习者提供了鲜活的教材和样本。

传统音乐节“礼乐重建”所展现的是一种文化认同,让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深入到每个学子的心中是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次“礼乐”的盛典不仅是每一个音乐人应当学好的一堂传统音乐“必修课”,激励着每一个访学者为重新打造一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名片做出一份贡献。

音乐节闭幕后,紧锣密鼓地迎来了中国音乐学院的艺术实践周,青年二胡演奏家宋飞,北京舞蹈学院潘志涛,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顾欣,著名指挥家郑小英等作了精彩的报告,在场的访学教师不约而同的增强了发展中国音乐教育、音乐事业的光荣感、使命感。

4.活跃自由的学术交流,提升了访学教师的视野高度

在首都,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学术活动十分广泛和频繁。在中音,各系各专业举办的学术活动、报告、讲座、大师班、音乐会都十分活跃。例如:第七届北京国际钢琴艺术节、第三届交响音乐周、世界钢琴大师课、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Peter Stark教授大师课、室内乐大师课、法国民族音乐学家的中亚音乐研究、当代法国民族学研究、法国民族音乐学资料收集与档案管理的系列讲座、朱以为教授从教30年师生音乐会、金铁霖先生从教50年音乐会,《耘之歌》郭祥义教授师生音乐会,以及各系举办的各种教师、学生音乐会等等不计其数,使访学教师们大开眼界,每晚都沉醉在音乐会及学术的海洋里。

访学期间名人来访不断,亲耳聆听了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真人现场版演奏,分享其对《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的回忆,一些细节还原了当时创作的原貌,弥足珍贵;世界级作曲家谭盾来访讲学,分享其创作的种种经历。访学期间,世界级的音乐家也经常来到学校讲学、开大师课、作报告,有的专家作为授课教师的朋友、同学,也会进入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中音把对外交流的视角面向普通市民,这样的做法也让访学教师感受到了音乐与群众的天然亲和。在首都大剧院、天桥各地都有学生们的演出,国音堂的演出也是对市民开放的;传统艺术节、艺术实践周,是师生同台的音乐会;教授还兼职地方小学的校长,组织小学生参加音乐活动,为社会挖掘和培养音乐人才。另外,师生出访美国、保加利亚、越南等国演出、讲学,传播中国钢琴音乐,对外友好交流等等,这种主动肩负起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十分值得地方高校音乐教师学习。

总之,一年的访学使地方音乐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只有走出去、请进来,把自身的视野提升了才能有新思路、新想法,教育的理念对了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因此,地方高校音乐教师应积极把握赴中央院校访学的机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访学是高校教师再学习和再提高的重要途径。作为地方高校的音乐教师不能安于现状,只有不断地通过再学习提升自身技能,开阔视野,丰富学养,才能明确音乐艺术的发展方向,才能不断为未来工作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中央院校也要把眼光多投向基层,接待访学有利于增进学院对地方教育水平与现状的了解,以促进双方的沟通、了解,交流与合作,在提高地方高校音乐教师水平的同时,也扩展了自身学术的胸襟与眼光。

(责任编辑 霍 闽)

李蕾(1974一)女,长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音乐会院校音乐
搞砸的音乐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失败的音乐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