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015-02-13贾璞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大学生

贾璞琳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贾璞琳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面对国际国内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高校作为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更需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从学生参与的角度不断探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使大学生在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进而指导自身的实践。这对于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和高校实现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为人民服务

对于人生的探讨离不开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以及活着的动力来源于哪里等一系列问题。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哲学体系形成,他所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价值观,愚公移山的人生态度为我们做出了详尽的解答。高校需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容融入校园当中,使大学生在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进而有效指导自身的实践。

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出发点都是历史的、现实的人,目标和归宿也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就为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来了实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建立价值共识,指明正确方向

高校作为大学生迈向社会的准备阶段,是大学生逐渐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就这一阶段的年龄特点而言,源自于家庭和社会关爱的大学生群体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并对成功与金钱有急切的渴望。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无法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问题:在事不关己时,多数大学生能够坚持原则,呼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而在涉及自身利益时,部分学生则只看重个人利益诉求,忽视集体和人民的利益。表现出大学生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实效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的特点。他们虽然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体力量,却十分缺乏为国家发展而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学生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高层次精神体现,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的历史性及其时代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每一个大学生深层次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我们要借用高校校园这个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环境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达成价值共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哲学体系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源自于老一辈革命家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为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奠定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经过历史的检验,符合大学生需求,突显中国特色和民族气派的核心理论。我们应当善用该理论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把“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中来,为大学生建立起价值共识,指明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2.提供包容环境,拓宽学生思想

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为市场经济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国家进一步跨入国际舞台增添了夺目的光彩。高校大学生在为祖国的发展欢欣雀跃的同时,也不得不去面对思想上的多元化价值选择,这也造成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面临着多方的挑战与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展。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人民服务”只是对共产党员和部分先进分子的要求,服务的是人民大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人民服务”有了更多的参与主体、更新的内容和更丰富的形式以及更高的标准。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高校肩负着培育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作为文化的集中输出地,高校文化建设更加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是以其紧随时代发展不断完善的包容性理念,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多彩的文化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广大青年学子在思维活跃、充满激情的年华里能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拥有鲜明立场,学会尊重差异,懂得今天大家力所能及的点滴小事所服务的不仅仅是国内民众,同时也有益于国际友人,是在为全人类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3.传承优秀传统,搭建文化桥梁

自古以来,历代统治者对“民本思想”都有着深刻的认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此类种种,不胜枚举。岁月失语,唯石能言,正是这种优良的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能够在广袤的世界之林中屹立不倒,也让我们这些中华儿女在感受源远流长的深厚中华文明的同时,产生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哲学思想不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来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为人民服务”思想最根本的文化基础,也只有在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下,“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更多的理解与认同。广大高校学生在礼仪之邦中成长,耳濡目染感受到“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文化根基与时代气息,我们可以借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搭建起拉近高校师生与“为人民服务”思想距离的桥梁。

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路径选择

一个人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为人民服”的理念也同样如此,它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贯彻的效果如何,主要就体现在大学生的具体行为上。因此,高校要从组织结构的各个方面引导大学生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检查自己的行为,做到知行统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是大学生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知和行动统一起来的起点。

1.在课堂文化建设中发挥导向功能

当前,课堂授课的教育方式仍是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主要教育方式,因此课堂文化建设也就成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面。人常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使“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容能够在课堂文化建设中发挥导向功能,让广大师生都理解和认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就需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善用、巧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借用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表述“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化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校园精神形成的主要操纵者,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进行把握,对“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进行正确解读和宣传;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变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来组织,教师仅做必要引导。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让“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仅仅成为大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内容,更能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这种最基本的价值观。

2.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到凝聚作用

新时代的年轻人目标性更强,非常明确自己的追求,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办事的效率,加大成功的几率,本无可厚非。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会导致青年人忽略了身边本应慢下的脚步和应该去珍惜的人与事。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它的设立不仅是为了方便学校的管理,更是提供出了一个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事的场所。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进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级内部成员与班级之间的互帮互助,凝聚形成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树立起强大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让每一位成员都能为班级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荣耀,为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而欢呼,进而培养学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不断从小范围的热爱集体上升形成大范围的爱国情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奋斗。

3.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起好提升作用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的文化建设同样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宿舍文化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以愚公移山、持之以恒的态度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整体性的跨越和进步。近年来,大学宿舍集体成功考研的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在探究成功经验时,发现无一不是缘起于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我们可以设立宿舍文化模范,以树先进、立典型的方法激发广大学生学习优秀道德模范,成为学习能力强、生活能力棒、综合素质过硬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质,让学生明确一种基本的游戏规则,那就是只有在周围人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前提下,才会拥有个人真正的提升。

4.在社团文化建设中发挥创新效用

大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主创者、传播者,又是校园文化的践行者和受益者。社团作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性组织,是各个班级和宿舍之间的纽带,也是连接高校与社会的桥梁。当代大学生通过组织和参与社团活动,尤其是一些公益性的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服务社会与人民大众,鲜明地体现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立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力扶持大学生自主建立形式多样的社团,并树立创建优秀社团的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团体组织。还要紧随时代脉搏,利用微信平台、YY语音、微博互动的方式创办学生自己的编辑部和交流群,设计符合学生流行趋势的强大言论平台,实现大学生的言论自由。在这样的形式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将不断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而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行为认同。值得注意的是,应当加强对“为人民服务”实践活动的规范和引导,防止“冠名多、成效少”的形式主义现象出现。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将此类活动与经典读本相结合,形成巨大合力,使大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创建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注重精神追求、提升道德品质的良好氛围。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课堂、班级、宿舍、社团文化的载体作用,形成点、线、面、体的综合发展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1]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程林辉.毛泽东人生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李德顺.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新论[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1(1).

[5]张宇斐.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与反思[J].法制与经济,2010(9).

[6]王芹.80、90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J].科教文汇,2009(1).

[7]周立新.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引导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

G64

A

1673-0046(2015)2-0166-02

本文为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项目编号:gxun-chx2014005)支持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