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中心运行初探
——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2-13陈勤锋
陈勤锋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中心运行初探
——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陈勤锋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发展到内涵建设阶段,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高职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是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从“管理”向“服务”的理念转变,是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变革。
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中心;对策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跨越了规模扩张阶段迈向了内涵建设发展阶段。在社会转型发展和学生个性化需求彰显的背景下,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建立大学生服务中心(或称学生事务中心),集中办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日常事务。本文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建立大学生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一、建立大学生服务中心的意义
高职院校建立大学生服务中心是学校主动应对学生主体多样、校园环境开放、管理功能单一等诸多挑战,坚持“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搭建的学生综合服务平台,既是工作上的一种创新,也是适应发展趋势的一种应对。其实质是对“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工作模式的探索,通过转变传统管理模式的运作思路,推动流程再造,努力实现从“管理学生”到“服务学生”的变革。
二、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服务中心运行现状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4月正式对全院学生开放,占地300多平米。中心为学生处下属机构,设大学生服务中心主任一人,与分院学工办主任平级,统筹协调服务中心各项工作,具有明确的工作职能。工作人员实行统一设岗,双重管理模式,工作内容和人员由派出单位负责。
(一)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服务中心运行概况
1.整合资源,多方联动,提供全面系统服务
学校以资源整合、优化管理、提升服务为导向,将原来隶属于不同部门的创业就业指导、资助医保等日常事务、心理健康服务、后勤公寓服务、教学管理服务、团委服务、户籍入伍服务等资源进行整合,成立大学生服务中心。
创业就业服务岗位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为学校就业工作建言献策,主要负责国家就业政策宣传咨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鉴证、登记、审核、补办,就业信息提供,学生创业指导,校创业园日常管理等。
资助医保岗位负责指导学校家庭困难学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审、申报和发放工作,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发放工作,全校学生勤工助学的申报、审批和管理工作,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报销工作等。
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学校学生心理咨询接待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工作,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健全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公寓中心主要负责学生寝室每周卫生成绩、晚归记录、违章违纪查询,每学期学生公寓测评分以及学生寝室水电管理和查询,住宿资源的合理调配,以及学生公寓内突发事件处理、学生投诉及意见办理、反馈等。
教学管理岗位负责学生成绩查询、学分查询,免考、缓考的申请,学籍异动的申请及办理,学生证补办及火车票优惠卡办理、充值工作,教务系统密码查询等。
团委服务岗位负责团组织入党推优工作、基础团组织建设指导、团员档案转接、团员证补办、新团员发展、团务工作咨询,学生活动场地借用手续办理,学生社团相关事务,团组织评优评奖公示、申诉处理,学生公益服务的组织安排及咨询,其他各类学生活动报名与审批。
2.建章立制,考究细节,打造一流服务水平
服务中心一成立,学校便为工作人员系统打造了一整套的行为规范。该行为规范对工作人员的形象、语言、服务态度、服务宗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确立了“以方便学生办事为目标,实际工作中体现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宗旨。
服务中心的位置,陈设、岗位区域分配,以及工作人员工作的细节都是对服务中心工作理念和工作宗旨的最好诠释。服务中心大厅位于学生生活区,以方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办理相关业务,节省学生的时间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增进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大厅墙壁上的电子屏,滚动着就业的信息,在服务窗口前配置了高脚凳,公寓中心则配有针线、雨伞等用品,极大方便了前来办事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本着保护学生隐私的原则,将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咨询室分开设置,把心理咨询室设立在教学楼内相对偏僻的位置。
3.贴近学生,拓展阵地,取得良好服务成效
“学生之事无小事”,大学生服务中心自运行以来工作人员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他们细心解答学生问题,耐心处理相关事宜,搭建了更为积极有效的桥梁,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资助医保工作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原有的物质帮助的基础上,加大了精神资助的力度,拓宽了资助内涵,拓展了学生自立渠道,引导他们自信自强、乐观阳光;此外,积极加强与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联系,寒暑假期间组织动员各分院到学生家里家访,增进了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了解,密切了师生关系,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
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均持有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访谈,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建立了一批特殊学生档案;在学工部的指导下,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确立了分院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每月例会制度,加强了与分院的交流和合作;在新生到校后,积极开展心理测试工作,摸清学生情况,帮助学校掌握特殊学生情况;每学年组织学生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和心理健康月活动,每学期至少安排专题心理健康讲座两次,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健康互助技巧。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在学生处的指导下,联合分院,积极应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扩宽就业渠道,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毕业生充分地就业、高质量地就业。学校大学生创业园还荣获“浙江省首批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的荣誉称号。
(二)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服务中心运行中目前存在的不足
1.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大学生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往往涉及多个部门,诸如学工部(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后勤公司等,在学生办理日常事务中,经常遇到很多需要领导签字的步骤,碰到领导出差,服务就中断,这就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服务不打折。
2.服务功能需进一步拓展
目前大学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只是涉及学生日常事务的一部分,还有部分功能没有实现。大学生服务中心需要不断引入职能部门入驻,拓展功能,诸如财务、党建等,集中办公,通过对学生的直接服务,实现学生事务的“一站式”服务。
3.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强化
现有的工作队伍是在原有部门人员基础上整合组建而成,面对新形势下的学生事务处理,专业化素质还不强,服务水平还不高。此外,对整支工作队伍的考核激励办法还没有出台,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中心下一步发展思考
高职院校大多数建校时间不长,在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上存在体制还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管理人员专业化不强等问题。现今学生主体已是90后的时代,他们更加注重个体发展。面对学生事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需要高职院校管理部门主动出击,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创新学生事务工作方式方法,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1.建立健全机制建设,提高服务效率
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中心的建立时间短,各项配套制度还不够完善,实际运行过程中重“人治”轻“法治”。学校应当在顶层设计中理顺大学生服务中心的体制机制,建章立制,注重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高服务效率的关键在于审批权力的下放。可参照政府服务中心的模式,只要符合规定和要求的,一般工作人员可以完成审批,从而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把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体现在日常的服务过程中,建立健全学生事务管理的规范与日常管理制度,诸如大学生服务中心接待制度、学生办事流程、学生需求信息收集办法等等,使日常服务规范化、制度化。
同时,要建立大学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成果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评估,用学生满意度来衡量大学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质量与建设发展。
2.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在我国,学生工作队伍很不稳定,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因此,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要为学生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学习和在职培训,提升其与学生事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此外,要建立完善职业标准和评价机制,相比较教学工作而言,大学生服务中心工作性质和内容更应受到学校层面的认可,学校出台的政策能够引吸人、留住人。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与服务仅仅依靠几个专职老师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可以依托专业优势,建立一支学生队伍。诸如日常管理中文秘、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可参与文档类管理,计算机专业学生可参与信息发布、新媒体应用等工作,旅游管理等专业可参与服务中心接待工作等等,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3.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全方位服务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新媒体力量,开通建设网上大学生服务中心,即虚拟服务中心,如专门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等。网络普及化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更大,开通虚拟服务中心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诉求,并及时处理有关问题,随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通过虚拟服务中心可以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及信息公开项目,方便学生办理日常事务。
[1]刘行.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邓俊华.高校学生一站式服务中心的研究与构建[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3]刘鸫根.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的启示和借鉴[J].中国电力教育,2013(5).
[4]张攀.高校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发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
G645
A
1673-0046(2015)2-01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