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职高专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提升策略
2015-02-13刘立新
刘立新
(泊头职业学院,河北沧州062150)
当代高职高专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提升策略
刘立新
(泊头职业学院,河北沧州062150)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综合特征,进行现象描述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群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提供引导建议和教育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职高专;人际交往;个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高职高专在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自身存在着众多的优点与专长,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年轻一代的精英力量。但是从客观角度分析,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状态、人际交往、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和缺憾,作为“90后”甚至“00后”的新一代群体,其个性非常鲜明,在集体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如何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国内众多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形成这样一种共识——高职高专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必要进行专项引导和教育,以提升其步入社会所必需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
一、高职高专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与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在1300所左右,而在校生人数则在247万以上,数量如此巨大的群体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许多优势和长处,值得肯定和鼓励,但是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回避,通过相关资料的梳理与分析,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呈现如下特点。
人际交往过程中,许多高职高专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个性特点,在这一群体中许多学生的个性非常鲜明,他们喜欢通过个性化标签来标注自己,并强调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审美、价值取向、人生观等问题上拥有属于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与上一代人相比,更强调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更喜欢用自己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想法,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是他们较为典型的人际交往特征之一。
(二)关注内在需求、忽视外部环境
在强调自我价值的前提下,许多高职高专的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在需求,而对于外部环境的关注则相对减弱。比如在公共环境的维护、集体活动的参与等等。许多学生将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网络虚拟空间之中,与现实环境的接触则相对较少。
(三)人际关系淡化,矛盾冲突趋多
人际关系淡化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高专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并导致矛盾冲突呈现上升并激化的趋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高职高专学生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屡屡见诸报端。此外,部分学生与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方面是在校学生屡屡被骗,甚至危害生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恋爱、工作等原因,导致这些学生表现出过激行为等。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研究者关注的内容之一,部分高职高专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出现许多冲突和矛盾,导致负面的结果出现。
二、人际交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问题与困扰,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除自身性格特点外,有教育制度因素、家庭教育方式、生活学习环境等多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式影响人际交往发展
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以及教育理念的转变,使得当前家庭教育的方式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与趋势。这些变革从各个方面对子女产生直间或间接的影响。许多高职高专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乏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与环境;进入社会后虽然拥有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但是整体的社会环境使得这种机会与以往相比,显得更加松散和疏远,很多时候出于安全、隐私等因素的考虑,从童年时期开始,高职高专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环境就被限制和束缚。更为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存在需要改变的地方。过度溺爱、重物质供给而轻交流沟通也是影响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因素。对于学生内心关注的不足是导致其人际交往发展出现阻碍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查与文献整理,许多高职高专学生的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经济打拼上,从而忽略了子女发展的内在需要。许多学生家庭条件非常好,但是家长对教育不重视,对子女缺乏应有的关心,导致学生的内心充满孤独和抱怨,甚至怀恨在心,从而出现亲子关系紧张的情况。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与对象,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关爱,导致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有些学生以“标新立异、惊世骇俗”的行为举止来博取他人的关注和重视,这实际上是其内心渴望关爱与交流的外在表现。
地区分布腾冲市发病最多,原因是腾冲市与疟疾高发区缅甸毗邻,有3个出入境口岸,人员流动情况复杂[4-9]。发病高峰月4-7月,原因是外出缅甸务工人员大多是春节后外出,至雨季来临前4-5月返回春耕[4-9]。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原因是男性外出打工人员比女性多[4-9];职业农民发病最多,原因是该市疟疾发病主要是输入性病例,外出人员以农民为主,因此患病几率高于其他人群[4-9]。年龄20~44岁青壮年为主,原因是此年龄段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发生疟疾的机率较大[4-9]。
(二)教育制度因素影响人际交往的发展
当前社会舆论导向和家长传统观念,都在某种程度上对高职高专院校和学生持有轻视态度,部分人用有色眼镜去观察和认识高职高专教育的质量和意义。这些观点和认知在现实中对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从客观角度讲,我国当前的高职高专教育也还处于发展阶段,许多问题无法马上解决,这就导致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存在部分不足和缺憾。此外,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自身也对学生关心与尊重不够,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和途径比较单一和匮乏。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导致高职高专学生与普通本科高校学生在自我认同、自我评价、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出于对现实情况的不满,或者与同龄人对比出现自卑心理等原因,导致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选择了“漠不关心”“消极回避”“故作轻松”“偏执极端”等方式与特点。
(三)生活学习环境影响人际交往的发展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生活与学习硬件条件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学习环境。部分学生家庭的经济也不错,笔记本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大面积普及,由此导致一种新情况开始出现。许多学生更多地将交流的空间拓展到网络虚拟世界,通过微信、腾讯等交流软件与平台与外界进行密切联系,而在客观上则出现班级、宿舍等现实时间中缺乏互动与沟通。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间的人际交往频率与质量。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情况也是影响高职高专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之一。与普通本科高校不同,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部分学生学习热情相对不高,而且实习、见习等课程又占据了很大的时间,因此师生间的交流也略显不足,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人生目标设定、人际交往规则与技巧等,学生也需要更多的指导与支持。
三、人际交往提升的策略与方法
人际交往的质量与频率在很多时候不是课堂教出来的,而是在实践生活中通过彼此间的交往逐步掌握得来的。提升高职高专学生人际交往的策略需要将重点集中在日常生活的引导与培养之中。
(一)建立完善的人生导师制度
在许多高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建立生活导师、学业导师等制度,这一制度的设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以通过这样的制度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引导和帮助,推动其全面成长,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人生发展轨迹。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时候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还是比较大的。切实落实高职高专院校的人生导师制度,势在必行。一个无需回避的现实就是许多高职高专的学生本身拥有较为鲜明的个性和敢闯敢拼的精神,但是其自我约束能力与反思能力却显得不足,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学校需要将优质资源配送到人生导师制度上,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实行定岗定编制度,根据班级或者学科规模,设定合理的师生比,例如每个宿舍6个人配备一名人生导师,条件紧张的则可以以班级或学科为单位配备导师。配备的导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自身修养较高且拥有人格魅力,总之需要将优质师资投放到人生导师制度中。其次,确定辅导的必修内容,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恋爱观等。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定选修指导内容,将导师指导的内容与绩效实现量化考核与管理。再次,将人生导师指导列入教师的考核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
(二)组织多元专项主题活动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内心需要,组织适宜的专项主题活动,对其人际交往质量的提升有一定效果。在每学期的课程内容以及课余活动安排中,相关人员与部门应当有意识地选择多元化的主题内容,学生会与社团以及心理咨询部门应当发挥积极作用,与人生导师一同完成相关活动。而学校则应当提供相应的精神与物质支持,为活动提供应有的保障。
(三)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和舆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是高职高专学生最后就读的大学,即将进入社会和刚刚进入社会的学生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还没有完全具备,需要社会提供较为积极的环境和舆论导向,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和机会,鼓励其尽快融入社会。舆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也同时影响着其与社会进行交流互动的质量。积极的舆论导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信和干劲,鼓励他们积极走向社会,与外界密切交往。部分舆论导向将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的学生描述的较为负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与社会的隔阂逐步出现,这种环境和压力有可能会增加学生“自卑”“自暴自弃”“逃避社会”甚至“仇视社会”现象的发生。因此,社会也应当为高职高专学生更多地“点赞”,鼓励认可这一群体,促进其积极主动地与社会交流,提升他们人际交往的质量和频率。
[1]关巍巍.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17).
[2]林艳艳.对高职院校开展公关礼仪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33).
[3]王放.班级团体辅导改善高职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5).
[4]史明艳,崔显艳.对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G645
A
1673-0046(2015)2-0066-02